文|淘媽
出去吃飯的時候,鄰座是夫妻兩帶著一個大約4歲的孩子。在飯菜上來之前,孩子就拉著媽媽要到處看,媽媽不陪他就自己走了。好不容易等飯上桌了,孩子卻說沒有他喜歡吃的,他不要吃。眼看著孩子鬧得兩個大人都沒法好好吃飯,這時,爸爸盯著媽媽的手機使了個眼色,然後媽媽就把手機遞給孩子玩。果然,孩子打開手機玩遊戲,終於安靜下來了,夫妻兩也有說有笑吃的很開心。不難發現,這對父母把手機當成了哄娃的工具,而且效果非常好。其實生活中有不少父母都是這樣做的,看孩子愛搗亂、閒不下來,於是把手機或iPad交給孩子,立馬變成了乖寶寶。在取得短暫「勝利」的時候,家長們不知道,孩子經常玩電子產品會帶來怎樣的危害。
電子產品真的有害?
首先來講,各種電子產品的出現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了很大的益處。通過這些產品,我們能在線聊天、學習、及時了解更多資訊,還能在家辦公。對於孩子來講,也能通過電子產品看一些有益的動畫片、學習英語及其他的課程,極大地方便了我們的生活。
但是,如果孩子不正確使用電子產品的話,確實會給健康帶來很多的危害。例如孩子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看電子產品,或者是用不正確的姿勢看,甚至有些孩子會熬夜玩手機等等,這都會對孩子的視力、語言、情感、智力以及肌肉骨骼等方面的發展造成不利的影響。
不正確使用電子產品的危害
1. 影響視力
多數人能想到的第一個危害就是對視力的影響,如果孩子盯電子產品的時間太長,很容易因為視疲勞而引起假性近視。而孩子在看屏幕上的動態畫面時,就會導致調節瞳孔的睫狀體肌肉處於緊張的狀態。時間長了,假性近視就會變成真近視。還有些家長怕孩子看不清,會把電子產品的屏幕亮度調高,這樣也會增加視疲勞,影響視力的發育。
2. 肌肉韌帶勞損
孩子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看電子產品的話,就容易造成頸部肌肉和韌帶的疲勞。時間長了,就可能會給肌肉韌帶帶來嚴重的損傷,甚至會改變骨骼的形態。有些孩子看電子產品的時候習慣低頭,這樣就有可能會導致孩子駝背。
3. 語言、情感、智力發育遲緩
0-3歲是孩子語言發育的關鍵期,這個期間,家長對孩子進行適當的語言刺激,更有利於孩子語言的發育。孩子看電子產品屬於被動接受的過程,而和父母交流溝通才是主動學習的過程。如果孩子長時間看電子產品,缺乏和家人的溝通,就會影響孩子語言和情感的表達。
如何正確使用電子產品?
知道不正確使用電子產品的這些危害之後,很多家長都會產生疑惑:那怎樣使用電子產品才算是正確的呢?
1. 控制時間和次數
孩子在2歲以前最好不要看電子產品,2-3歲的孩子每天看電子產品的時間不宜超過30分鐘。在孩子看之前家長就要先和孩子說好看多長時間,到了時間就不能再看了。既然有了這樣的規矩,家長就要嚴格去執行,不要在孩子撒嬌、發脾氣時輕易妥協。
2. 挑選合適的內容
給孩子看的時候儘量選一些故事內容簡單,畫面比較緩慢的東西,這樣不會給孩子的注意力和理解力造成負擔。
3. 不要在昏暗的環境下觀看
給孩子看電子產品的時候,要注意環境的光線要合適。太過昏暗的話,會加快視疲勞,對眼睛的損害比較大。屏幕周圍的光線太亮的話,孩子的眼睛要更努力才能看得清。所以說,在看電腦或者是手機的時候,不要關燈。
淘媽說:電子產品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便捷的同時,也在損害著部分孩子的健康。家長可以給孩子使用電子產品,但是一定要正確使用,更不要把電子產品當成哄娃的工具。比起電子產品,父母用心的陪伴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