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定調釋放8大信號 政府工作報告提堅持以中心城市引領城市群發展

2020-12-25 每日經濟新聞

作為國家經濟環節中的重要一環,房地產業的未來走勢備受關注。經過2018年密集的調控,在限購、限價、限貸、限商、限售等多重限制下,房地產市場從之前的高溫逐漸退燒,並步入理性發展軌道。

3月5日上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通過「房地產稅」「新型城鎮化」「棚戶區改造」「群眾住房問題」等關鍵詞,勾勒出2019年及未來房地產市場的發展趨勢。

中國城市經濟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宋丁分析認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對民生領域較為關注,提及要更好解決群眾住房問題、落實城市主體責任、改革完善住房市場體系和保障體系、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繼續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和城鎮棚戶區改造、保障困難群體基本居住需求等。從政策層面看,房地產政策不會那麼嚴格,將以因城施策為主。

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

對此,全聯房地產商會創會會長聶梅生認為,原來的城鎮化基本上是蓋新房,或者說是開發商在推動中國城鎮化的過程當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從新城鎮、新建築這個角度介入的比較多,例如望京新城、回龍觀、天通苑等,操作方式是先把房子基礎設施這塊幹好了,然後人才住進去,是一個先有物再有人的過程,一些衛星城和國外也有過這樣的操作。實際上就是不斷圈地,不斷地從版圖上擴大的過程。

報告中提到的發展是城市內涵性的一個增長,所以它叫新型城鎮化。新型城鎮化並不是版圖的擴張,而是城市的更新,包括老城市老舊小區的升級,實際上它是給城鎮化賦予一個新的內容,更多從人的角度來考慮城鎮化。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2018年末全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9.58%,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為43.37%,分別比上一年提升了1.06、1.02個百分點。已經非常接近《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中提出的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左右、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5%左右的目標。未來兩年,中國城鎮化速度依然會加快。

以中心城市引領城市群發展

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堅持以中心城市引領城市群發展」。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這有兩個含義:第一,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發展就類似「內核和圈層」的概念,後續預計中心城市的發展會有較多的機會,尤其是一些中西部的中心城市,會有較好的發展導向,這樣也會發揮更好的輻射效應;第二,預計後續一些城市群中的中小城市會有較好的發展機會,這是樓市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尤其是類似武漢、鄭州、西安、瀋陽等城市,周邊的中小城市發展機會將明顯上升。

張大偉分析認為,經濟發展與城市發展的趨勢必然是大城市圈發展。從房地產角度看,過去的三年,這些區域都已經建立了初步的房地產調控協同機制,最典型的北京與周圍的環京,基本實現了房地產調控的協同。未來房地產市場發展的核心區域也必然是這些熱點城市,另外圍繞這些城市的核心城市圈、城市群也是經濟發展、人口流入的核心區域。

同策諮詢研究中心總監張宏偉指出,從房地產角度來講,一些資源配套、人口、教育、產業也會在中心城市集聚,開發企業還是會把主要精力放在國家中心城市和區域中心城市,才能為企業創造更多的業績;另一方面,一旦核心城市有了布局並且地位得到確認之後,比如上海、南京,上海周邊的崑山、嘉善,南京周邊的馬鞍山、滁州等,這些城市的基礎設施配套和產業資源也會產生聯動。

繼續強調落戶政策

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抓好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推動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常住人口。」

嚴躍進認為,關於人才引入和落戶政策,是這兩年政策調控中爭議較多的內容。此次政策中提到了要抓好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政策,這其實也是為了更好實現2020年的城鎮化的發展目標。實際上近期各地都在抓這個工作,這有助於人口導入的門檻降低和市民化的進程加快。類似落戶政策預計會形成一波新的紅利,預計2019年通過落戶政策而帶動的購房消費需求會繼續上升。未來兩年,中國城鎮化速度依然會加快。

張大偉表示,戶籍制度改革全面落地,31個省(區、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已全部出臺戶籍制度改革方案或意見,大多數城市已經放開放寬落戶限制,許多中小城市基本實現落戶零門檻,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制度性通道全面打通。」

更好解決群眾住房問題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更好解決群眾住房問題,落實城市主體責任,改革完善住房市場體系和保障體系,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嚴躍進認為,這和2018年的兩會精神是一致的,而今年兩會繼續強調群眾住房問題的解決。從政策上看,這和此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精神是一致的,主要是3個要點,即落實城市主體責任、完善住房體系、推進棚改工程。類似表述中,最主要是要關注落實城市主體責任的概念,預計今年會不斷推進對各地樓市調控的考核,這裡雖然沒有提「一城一策」,但估計接下來會有陸續細分政策出臺。尤其是在住房規劃、住房政策調整、住房金融政策完善等方面有創新。

新城控股高級總裁歐陽捷指出,雖然報告提出「落實城市主體責任,改革完善住房體系和保障體系」,但除了因城施策、一城一策、落實責任之外,預計不會有更大力度的改革新舉措,也不會有更大力度的刺激政策或抑制政策,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是未來的市場走勢。

推進保障房建設和棚改

政府工作報告明確,「繼續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和城鎮棚戶區改造,保障困難群體基本居住需求。」

張大偉認為,從全國庫存看,房地產市場已經基本告別庫存積壓時代,當前房地產去庫存任務初步完成,一、二、三、四線城市商品房庫存去化已十分充分,很多城市去化周期均在12個月以下。必須明確的是,棚改的數量將減少,這已經是2018年的政策要求,另外貨幣化安置的逐漸收緊也已經是趨勢。但一刀切的可能性不存在。

張宏偉認為,房地產調控基調基本不會變,在此基礎上做好民生類的工作,解決低收入家庭的居住問題。

存量市場受到高度重視

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城鎮老舊小區量大面廣,要大力進行改造提升,更新水電路氣等配套設施,支持加裝電梯,健全便民市場、便利店、步行街、停車場、無障礙通道等生活服務設施。」

嚴躍進認為,這和過去的棚改的做法是有差異的。實際上在這次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很多新的產業,包括水電路氣配套設施、加裝電梯、便民市場、便利店、步行街、停車場、無障礙通道等7個細分領域,這是很多涉及城市運營的開發商可以積極關注的。

聶梅生表示,老舊小區的改造提升,更多的是增加服務業的活力,增加就業,增加商業的活力,使人在其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推廣農村土地徵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成果」。

嚴躍進表示,從房地產發展的角度看,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是焦點,這和當前發展租賃市場的改革導向有關。從此次政策來看,強調了「推廣」的概念,意味著此前全國18個城市試點工作會推廣。所以預計包括蘇州、東莞、重慶、濟南等城市後續在集體建設用地配建租賃住房等方面,會有較多的動作和政策導向。

張大偉則認為,從趨勢看,農村土地的價值將提高,但目前依然是使用權的變化,短期看,產權發生改變的可能性不大。

穩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

政府工作報告明確,「穩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

聶梅生指出,2019年仍將是房地產稅落地的準備之年,繼續完善諸如調查研究之類的前期準備工作。

全國政協委員、房天下董事長莫天全表示,房產稅遲早要推出,而且應該要推出,這是大勢所趨。但房產稅推出的時間節點,值得我們謹慎考慮和把握。

張大偉認為,房產稅立法過程較長,目前在積極準備草案階段,短期出臺可能性不大。

相關焦點

  • 地方兩會釋放2020年樓市信號:「穩」字當頭 發力舊改
    中新社北京1月20日電 題:地方兩會釋放2020年樓市信號:「穩」字當頭 發力舊改  中新社記者 龐無忌  經過一輪密集的「兩會時間」,除雲南和四川兩省外,目前中國已有29個省級政府召開地方兩會。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釋放八大罕見信號,定調未來樓市
    但此次會議不再提「需求側改革」,而是重新變回了「需求側管理」。說法調整,或是為了避免各級政府把握不準主要矛盾,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需求側上出現工作重點的模糊。高層不久前在《人民日報》上撰文研判:「中國經濟運行面臨的主要矛盾仍然在供給側。」
  • 大會報告提及了樓市如何!長話短說,快前來解答
    樓市的調控?公積金等問題,會在報告給予答案。2020.05.22,大會政府工作內容公開:一、房地產內容: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發揮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綜合帶動作用,培育產業、增加就業;房子的定位始終堅持用來居住,而不是炒,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完善便民設施,讓城市更宜業宜居。
  • 政府工作報告釋放這些經濟信號|大河財立方「雲」讀報告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何海峰:政府工作報告對財政、貨幣、就業政策最新定調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 裴熔熔針對下一階段工作的總體部署,政府工作報告提到了三項政策安排: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
  • 政府工作報告再提「房住不炒」 釋放了什麼關鍵信號?
    報告提出了今年發展主要目標和下一階段工作總體部署,其中針對房地產再次提到了「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在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未提及「房住不炒」後,這一基本定位再次出現在報告當中。同時,與2017-2019年的提法相比,落實地方主體責任首次未被提及,「建立健全房地產長效機制」則再次缺席。
  • 房地產調控最新定調釋放重要信號!
    韓正表示,房地產長效機制實施以來,各地各部門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緊緊圍繞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調控目標,堅持因城施策、一城一策,夯實城市主體責任,加強房地產金融調控,房地產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 解決好大城市住房問題 中國釋放明年樓市三大信號
    (經濟觀察)解決好大城市住房問題 中國釋放明年樓市三大信號中新社北京12月18日電 題:解決好大城市住房問題 中國釋放明年樓市三大信號中新社記者 龐無忌18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大篇幅談及房子相關問題,並且首次明確提及
  • 2021年經濟工作怎麼幹?中央重磅定調釋放9大政策信號
    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釋放9大政策信號: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不急轉彎;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房住不炒;強化反壟斷;穩定宏觀槓桿,打擊各種逃廢債行為等等。  財政部政府債務研究和評估中心副主任薛虓乾近期表示,根據財政政策逆周期調節的需要,以及財政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科學分析政府舉債空間,合理確定地方政府舉債規模,保持政府總體槓桿率穩定。在宏觀經濟好轉後,法定債務,特別是專項債務規模要逐步「退坡」,防止形成路徑依賴和債務風險持續累積。
  • 中央再次定調樓市 時刻繃緊調控這根弦 釋放什麼信號?不斷...
    韓正表示,房地產長效機制實施以來,各地各部門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緊緊圍繞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調控目標,堅持因城施策、一城一策,夯實城市主體責任,加強房地產金融調控,房地產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要牢牢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不把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時刻繃緊房地產市場調控這根弦,從實際出發不斷完善政策工具箱,推動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 中央再次定調樓市,時刻繃緊調控這根弦,釋放什麼信號?不斷...
    韓正表示,房地產長效機制實施以來,各地各部門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緊緊圍繞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調控目標,堅持因城施策、一城一策,夯實城市主體責任,加強房地產金融調控,房地產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要牢牢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不把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時刻繃緊房地產市場調控這根弦,從實際出發不斷完善政策工具箱,推動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 委員熱議樓市新常態:穩字當頭 雙防並重
    兩會召開前夕,央行宣布降息、不動產登記條例正式啟動等一系列動作,讓未來樓市走勢備受關注。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為2015年樓市定下基調,代表委員亦紛紛喊話,稱房地產應「雙防」並重。  政府工作報告定調 「支持促進」成關鍵詞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多次提及房地產領域。
  • 中央「31字」新定調樓市,透露出什麼信號?這兩類人該清醒
    就本身的文字來說,其實在相關部門和官媒的此前喊話中都有提及,但確實又可視作對接下來樓市發展的最新定調,為便於理解,先來對比一下2018年和2019年這兩年國家在「730」會議上對房地產的要求:2018年:下決心解決好房地產市場問題,堅持因城施策,促進供求平衡,合理引導預期
  • 政府工作報告釋放重磅信號(附最全...
    沒有提2020年GDP增速目標  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經濟增長預期目標或為具體數據,或為區間數據,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是第一次沒有提及GDP增速的預期目標。  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  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綜合運用降準降息、再貸款等手段,引導廣義貨幣供應量(M2)、社會融資規模增速明顯高於去年。  創新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務必推動企業便利獲得貸款,推動利率持續下行。  值得注意的是,貨幣要「更加靈活適度」,這有別於往年的「鬆緊適度」,降準、降息也均被提上日程。
  • 2021年經濟工作怎麼幹?中央重磅定調!釋放9大政策信號:房住不炒...
    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釋放9大政策信號: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不急轉彎;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房住不炒;強化反壟斷;穩定宏觀槓桿,打擊各種逃廢債行為等等。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因地制宜、多策並舉,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考慮到當前部分城市房地產市場上漲預期相對強烈,為維持房地產市場穩定,部分城市存在調控加碼收緊的可能。
  • 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解讀:5G新能源等引領高質量發展
    來源:北京商報原標題:科創引領 高質量發展蒸蒸日上 政府工作報告解讀:2020年正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從城市總規引領京津冀協同,到優化營商環境護航高質量發展;從創新激活高精尖產業,到精細治理共保城治和民生,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勾勒出首都建設的路線圖,七大重點工作瞄準首都發展改革目標,一張藍圖已經繪到底,只需擼起袖子加油幹。
  • 百度地圖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大數據宏觀課題組識別城市群
    城市群已成為我國城鎮化的主體形態,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更好探索中國城市群發展規律,近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大數據宏觀課題組、百度地圖慧眼團隊聯合發布了全國首個基於時空大數據的城市群研究報告——《基於大數據的城市群識別與空間特徵研究》(以下簡稱「報告」)。
  • 政治局定調明年經濟工作 釋放八大信號
    這一表述與上文提及的2019年對下一年發展總目標的預期,形成了鮮明的「呼應」。在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的大背景下,這樣的成就的確是來之不易。在這一背景下,如何做好2021年經濟工作?記者注意到,12月8日召開的黨外人士座談會上,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指出:「明年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年,做好經濟工作意義重大。我們要強化機遇意識、風險意識,科學部署、精準施策,真抓實幹、埋頭苦幹,牢牢把握經濟工作主動權。
  • 肖金成: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中心城市與都市圈、城市群
    我今天發言的題目是「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中心城市與都市圈、城市群」。 習近平總書記於2019年9月18日上午,在鄭州主持召開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習總書記的講話裡有這麼一段話,這段話和我們今天的會議主題有關係。區域中心城市等經濟發展條件好的地區要集約發展,提高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
  • 「淮海經濟中心城市」規劃下,徐州樓市發展如何?
    按照中心城市標準高起點規劃布局,徐州市同步推進老城區改造和新城區建設,形成「雙心、六組團、十五個功能集聚區」的空間結構,綜合交通體系、城市功能、公共服務等方向,全面拉開城市發展框架。、品質最高端的金融服務中心,在國內金融中心建設中具有一定影響力、在淮海經濟區發展中具有引領帶動力、在徐州經濟跨越發展中具有牽引力。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釋放九大政策信號(附圖解)
    原標題: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釋放九大政策信號(附圖解) 摘要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釋放九大政策信號(附圖解)】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是未來經濟發展和政策走向的重要風向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