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一段視頻讓在衢州中專讀高三的王宇浩火了,17歲的他已經擁有自己的蜂場和魚塘,實現了「財務自由」,年收入能達到3萬多元,生活費和學費不需要家裡提供,實現自給自足。
一塊蜂巢蜜讓他迷上養蜂王宇浩是衢州江山人,家在城區,可周末一回家,就要趕到離家40分鐘車程的賀村鎮石後村,那裡有他心愛的寶貝——蜜蜂。
在蜂場王宇浩一待就是一天,除了看看蜜蜂們的狀況,還要忙著割蜂蜜,給一周積累下來的客人發貨。
王宇浩養蜂純粹一次偶然的機會。
2017年6月份,讀初三的王宇浩跟舅舅去一位蜂農家玩,在那裡他第一次嘗到了蜂巢蜜。
「雖然被蜜蜂蟄了,但蜜的味道真的太好了,當時就想著我為什麼不自己養些?」回到家裡,王宇浩就把想法告訴了媽媽,可立即遭到反對。
王宇浩父母都是做小生意的,家裡雖然談不上大富大貴,但也不缺錢,他們就希望王宇浩能好好學習,不要亂折騰。
可媽媽祝建英的反對並沒有打消王宇浩養蜂決心,接下來一段時間,他悄悄攢下500元錢,這是購買一箱中華蜂的錢。
「錢一夠,我就聯繫之前認識的那位蜂農,周六一大早坐公交車過去,回來還是蜂農開車送的我。」
把蜜蜂安置在老家房子裡後,王宇浩這才告訴媽媽,雖然得到的答覆依舊是反對,但面對兒子已經到手的蜜蜂,媽媽除了提醒他還是學業為重,也沒多說什麼。
因為媽媽知道從小就喜歡折騰的王宇浩認準的事情肯定會去做。
小時候,因為爸媽忙著生意,王宇浩跟著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在鄉下生活,平時最大的愛好就是釣魚、養金魚。
小學三年級,8歲的王宇浩把養大的金魚帶回城裡,在鬧市區擺起了地攤,第一次擺攤賺了50元,從此賣金魚成為他堅持到現在的「生意」。
買金魚苗養大出售賺錢再買金魚苗,這些年金魚每年都能給王宇浩帶來幾千年的收入,去年他還找了個合伙人,在農村承包了魚塘專門養金魚,這個魚塘現在一年能給他帶來1萬多元的收入。
17歲實現「財務自由」買了第一箱蜜蜂后,王宇浩覺得還不夠,此後他擺攤賣金魚,湊了1200元又買下了4箱義大利蜂,放在了外公所在的賀村鎮。
為了養好蜂,弄清楚如何管理和預防病害,王宇浩先後拜了三個經驗豐富的師傅,每周六也成為他雷打不動和蜜蜂獨處的時間。
每周六,幾乎都是清晨五點半,王宇浩就騎著電瓶車先趕到放中華蜂的地方,為小傢伙們清理「房子」---蜂箱,只要保持乾淨,蜜蜂們幾乎不會得病。
而對於義大利蜂,王宇浩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因為它們更容易滋生蜂蟎。
蜂蟎的個頭小的只有頭髮絲大,而大的也不過0.8毫米左右,如果發現一隻蜂上寄生了1到3隻蜂蟎,王宇浩就要及時打藥。
和蜜蜂相處,被咬已經成為家常便飯,但王宇浩依然很享受蜜蜂那在耳邊「嗡嗡」的聲音。
而一天忙乎下來,王宇浩回到家裡基本上已經是晚上7點半。
當年中秋節,中華蜂就產下了2斤蜂蜜,王宇浩立即和家人分享了這份甜蜜。
「前兩年蜂蜜都是自家和親戚分著吃,可隨著蜜蜂繁衍的越來越多,尤其是去年義大利蜂開始大面積產蜜,我們消耗不掉才拿來賣。」
王宇浩說,現在他有60箱義大利蜂和10箱中華蜂,義大利蜂一年能割150斤到200斤蜜,而純放養著的中華蜂大概能割30斤。
為了保證質量,採蜜期,中華蜂蜜王宇浩每次只割掉一半,義大利蜂蜜則留下三分之一。
2019年9月,王宇浩通過朋友圈發布了首條賣蜂蜜的信息,老師成為他第一批客戶。
剛開始王宇浩還不好意思收錢,但老師們說不收錢就不買了,這才收下,不過在他心裡默念著「我要給大家提供最好的蜂蜜。」
隨著養蜂的名聲越來越大,除了老師是自己忠實的粉絲,其它的客戶也越來越多,此外他的蜂蜜還被包裝成禮盒上了當地的婚宴。
今年10月份,為了能更好的照顧這些小傢伙,王宇浩和師傅吳獻榮柴小芳夫婦商量後,決定把義大利蜂都放到師傅的蜂場去。
「冬天義大利蜂基本一周要餵兩次,這樣才更健康,可我每周只能餵一次,剛好我的蜂場和師傅離得很近,師傅那裡也有空地,他們經驗更豐富,照看起來我也放心」。王宇浩說。
對於這個勤快好學的徒弟,師娘柴小芳打心裡喜歡,因為現在很少有這麼小的孩子喜歡養蜂,她和老公這些年積累下來的養蜂技術都是毫無保留的教給王宇浩。
如今靠著養蜂和養金魚,王宇浩一年收入有3萬多元,實現「財務自由」的他不僅註冊了自己的養蜂公司,還遞交了商標申請,未來要打造自己的蜜蜂品牌。
「將來我希望能讓更多人吃到真正放心的純天然的蜂蜜。」王宇浩說,他學的是機電專業,中專畢業後還準備去杭州上大專,未來要利用自己的專業打造一個現代化的大型蜂場。
媽媽希望兒子走出一條不一樣的成功之路對於王宇浩養金魚、養蜂,媽媽祝建英一直持不反對不支持的態度,直到上個周末她第一次踏進兒子的養蜂場,祝建英決定今後要多支持兒子。
祝建英說,孩子小時候在鄉下長大,所以非常喜歡小動物,這一點她不曾反對,但要靠著這個賺錢她卻不支持。
祝建英覺得孩子還小,以後賺錢的機會還多,現在要學習為主,等王宇浩畢業那時再選擇什麼她也就不會幹涉了。
可兒子一再跟她保證,業餘愛好和學習肯定兩不誤,在學校會認真學習,周末算他私人時間,讓他自己安排。
「孩子在班裡學習成績中上等,老師都說他比較乖,在家裡也比較懂事,他不願做的事情都會和我們溝通,畢竟養蜂、養魚也不是幹壞事,所以我雖不支持但也沒過多反對。」
祝建英說,上個周末回到老家,鄰居們都在說孩子這麼小居然這麼勤勞,這麼肯吃苦,再看看養蜂的環境,她才知道兒子堅持下來並不容易。
「想想這也是孩子付出的心血,強求改變也不可能,那就讓他按著自己選擇的思路走下去,做父母的以後儘量多支持,也希望他能走出一條不一樣的成功之路。」祝建英說。
(作者:記者 董齊 編輯:吳晶晶 )
【來源:都市快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