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草為何又叫「黃花」

2021-01-21 雁門文叢

文 / 宋旭

萱花

萱草,是一種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其葉為扁平狀長線型,開花期會長出細長的花枝,花色橙黃,花柄長且呈筒狀。國人稱之為「萱花」,是一道珍貴的食蔬。

在我國傳統文化中,萱花被稱作「母親之花」。與西方的「母愛之花」康乃馨不同,中國的「母親之花」具有典型的東方意蘊。上古時期,「萱」與「諼」為一對通假字。所以,「萱草」,《詩經》中作「諼草」。而「諼」有「忘記」之意,故古代又稱之為「忘憂草」。於是,便在民間產生了一種習俗:當孩子離家遠行的時候,都要在母親的房間裡種上一些萱草,以此祈願母親減少對遊子的思念。久之,「萱草」便成為華夏文化裡的「母親之花」。

也正因如此,歷代文人將其作為「母子情深」之象徵,多以詠之。如孟郊的《遊子詩》:「萱草生堂階,遊子行天涯;慈母依堂前,不見萱草花」。如王冕的《偶書》:「今朝風日好,堂前萱草花。持杯為母壽,所喜無喧譁。」如江總的《贈賀左丞蕭舍人詩》:「江南有桂枝。塞北無萱草。鬥酒未為別。垂堂深自保。」如林亦之的《鄭氏母輓詞》:「畫樓最好綠波前,萱草還看白髮生。更說列卿太常老,籲嗟一曲與人傳。」如果沿著中國文學長河,一直向前追溯,將「萱草」作為「母子之情」的隱喻對象,當在先秦之世,起於民間之風。而《詩經·衛風·伯兮》為其開篇:「焉得諼草,言樹之背」。對《詩經》中的這首詩,朱熹注曰:「諼草,令人忘憂;背,北堂也。」

「北堂」是古代婦女盥洗之所。《儀禮·士昏禮》:「婦洗在北堂。」鄭玄註:「北堂,房中半以北。」賈公彥疏:「房與室相連為之,房無北壁,故得北堂之名。」後世以「北堂」專指主婦居處,亦稱「萱堂」。若將《衛風·伯兮》中的「焉得諼草,言樹之背」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從哪裡能夠找到一些萱草呢?將它們移植到母親的房間裡,(讓她忘記對兒子的憂思)。」——母子深情躍然紙上。

金針

「萱花」被當做食蔬時,民間又稱其為「金針」。「金針」一稱,實「言其色而狀其形也」。因「萱花」有毒,不能直接食用,所以,人們將其採摘後,於通風處晾乾,再經過高溫蒸煮,才可食用。晾乾後的萱花呈銅色,質硬,且細長如針。古代以「銅」為「金」,所以,就把萱花稱作「金針」,實際上是對晾乾後萱花的俗稱。

萱花,民間又稱之為「黃花」。「黃花」之「黃」,實為「萱」字記音。「萱」,今天普通話讀「xuan」,但在古代,其聲在「h」母。具體講,在上古時期,「萱」字讀音為「qhwan」,中古廣韻擬音為「huan」(蒲立本)、「hwian」(潘悟雲),《蒙古字韻》音譯為「hwyan」,《洪武正韻》讀「xiuen」。不難看出,在唐宋時期,「萱」的聲母是「h」。關於這一點,亦可從以「宣」為聲旁的「喧」、「揎」等字的方言讀音看出端倪來。「喧」,喧鬧也。「喧喧」,謂「擾攘紛雜」,方言曰「hanghang」。如「街上的人hanghang的」。「揎」,推也,攘也。方言亦讀作「hang」。如「揎了一把」,亦說「hang了一把」。實際上是中古音「hwan」在方言裡介音丟失而鼻音後化的結果。可見,唐宋時期的「萱」,方言有讀「hang」者。因其與「黃」音近,民間書寫亦作「黃」,「萱」與「黃」並行,亦可視之為通假。後來,「萱花」之「萱」,由「huan」變為「xuan」,但方言裡的「黃花」卻一直保留了下來。所以,從音韻學角度去分析,「黃花」,實際上就是唐宋時期「萱花」的方言記音。並不是因為萱花色黃而稱其為「黃花」——如果那樣的話,該有多少「花黃之株」被稱為「黃花」呢?

相關焦點

  • 端一碗黃花菜湯,在仲夏傍晚的堂前賞萱草,風拂過臉龐,倏爾忘憂
    高中的時候,有人告訴我,黃花菜有個極美的名字,叫忘憂。當時的我實難相信,這名字是如何能和平日裡張揚柔弱的黃花菜相聯繫的。然而,它這忘憂的名字卻也真的跟可食用的黃花菜相關。西晉張華的《博物志》裡寫:「萱草,食之令人好歡樂,忘憂思,故曰忘憂草」。
  • 何以解憂,唯有萱草
    鮮豔嬌嫩的黃花彌補了蘑菇的缺憾。小時候,夏天來時,綠蔭裡是一片一片的黃花菜,都是野生的,沒覺得多尊貴,婆婆說他們就叫「麵條菜」。拿回家一袋子黃花菜,才了解一下黃花菜的來龍去脈。01 入藥以忘憂黃花是俗名,官稱萱草,又名黃花菜、金針花、宜男草、忘憂草。萱草大名鼎鼎,早已入藥入詩。《本草求真》記載「萱草味甘,去溼利水,止咳消煩,開胸寬膈,令人心氣平和,無憂憂鬱」。《藥房論》有「憂愁太過,忽忽不樂,萱草忘憂湯主之」。有抑鬱症的可以試試。
  • 李清照的《醉花陰》中「人比黃花瘦」一句中,黃花是什麼花?
    有人說是黃菊花,但我更認同是黃花菜,黃花菜在古代有一個很好聽名字叫「忘憂草」,也叫「萱草」,家人若有人遠行,古人都喜歡在院子裡種下這種植物,所以我覺得應該是黃花菜。而後人對於這首詞之中的「黃花」指的是什麼花有不同的解說,大部分的註解為黃菊花,因為「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可也有人認為,黃花,指的是黃花菜。忘憂草黃花菜聽起來並不怎麼詩情畫意,很多覺得不大可能,但其實在那個時代,黃花菜又名萱草,忘憂草。
  • 黃花菜、萱草和百合,再也不會傻傻分不清楚
    我的記憶裡,在放學回家的路邊上有一些剛開的黃花尤其好看,不但好看,採回家才發現還特別好吃。媽媽告訴我它叫"黃花菜"。但是其實還有許多植物和「黃花菜」長得特別像,而我就曾經被萱草和百合欺騙過。萱草萱草不等於黃花菜。黃花菜是萱草屬植物的一種,但除黃花菜外的萱草屬植物多半不可食用。我們日常種植玩賞的萱草花不是黃花菜,而是大花萱草、卷丹之類;黃花菜一般出現在菜地裡,而非花壇中。切勿從花壇中採"萱草"來吃,以免中毒!
  • 炎炎夏日,看萱草美麗綻放
    萱草在我國有悠久的栽培歷史,早在二千多年前的《詩經·衛風·伯兮》中就有記載,「焉得諼草,言樹之背。願言思伯,使我心痗」。「諼草」,即是萱草,說的是一位婦人思念遠徵的丈夫,希望在自己居住的北堂種植萱草來忘卻自己的憂思。北堂是古代母親居住的地方,人們常在北堂庭院種植萱草,以減輕母親的憂愁煩惱。
  • 唯有萱草
    春日嫩綠葉叢叢,夏天紅黃花燦燦。平時賞葉,夏季賞花。花開的時候,一朵朵、一叢叢金色的花朵燦然綻放,在陽光下閃著溫馨從容的淡光。聞著淡淡的清香,再沉重陰鬱的心,也輕鬆明亮起來。這就是萱草花。說到萱草,大家可能有點陌生,但如果說起黃花菜,很多人就明白了。黃花菜是萱草的一種。黃花菜,又稱金針菜、安神菜,古名為忘憂草,為百合科萱草屬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
  • 黃花大閨女中的黃花是什麼花知道嗎?和黃花菜可不是一種花
    黃花我們經常會在老話、俗語中聽到,除了「黃花大閨女」這樣的稱呼之外,我們還聽過一句叫做「黃花菜都涼了」兩個都是黃花。但是卻不是指的同一種花。黃花大閨女的黃花指的是古代女子的一種裝飾,而黃花菜指的是萱草。
  • 萱草花為何成了母親花?為何又名忘憂草?與蘭草蘭花有何不同?
    據說這是萱草,又名忘憂草。記得我父親曾經寫過一副不知哪裡得來的春節悼母聯:萱草蕭條悲夜月,紅梅冷落泣春風。有意境,平仄好,所以三十多年來我不曾忘。這也是我第一次從我父親那裡知道萱草代表母親。近來年輕人多愛西方文化,都知道西方國家的母親節,也知道康乃馨代表母愛。卻不知萱草作為中國傳統的母親花,其歷史淵源比康乃馨更久遠。
  • 「小黃花大產業」(習近平講故事)
    一下車,總書記就直奔田間,深入了解當地黃花產業發展情況。黃花又名萱草、忘憂草,既能食用,也能藥用。大同黃花種植有600多年歷史,近年來大力發展標準化、規模化種植,種植面積達到26萬畝,年產值達9億元,帶動了1.5萬多戶貧困戶脫貧致富。正如古話所講:「莫道農家無寶玉,遍地黃花是金針。」村民們正在地裡除草、鬆土,看到總書記來了,興奮地圍攏過來,高聲向總書記問好。
  • 俗語:「黃花菜都涼了」,你不知道的「黃花」典故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朋友對你說「快點吧,等會黃花菜都涼了」,那麼這句俗語到底是什麼意思呢,黃花菜就是現在說的「金針菜」,加工過的黃花需要先泡水,熱食方可嘗其美味,而涼的吃了就會感覺有股異味,所以被這句話被批評那些遲到了,大煞風景之人,有著調侃的意義。但是在古詩裡面,黃花指的是「菊花」李清照詞《聲聲慢》:「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 萱草可用淋雨來代替澆水,陽光充足更肯長,施肥過多開花少!
    萱草別稱忘憂草、療愁等,因其有可食用的黃花品種,又被俗稱黃花菜、金針菜。雖說黃花菜屬於萱草,但萱草並不一定是指黃花菜,花黃菜花朵瘦長、花色嫩黃,而觀賞萱草的花朵則狀若百合,呈較深的橘色橘紅色。土壤宜肥沃,基肥更促長萱草習性強健,適應性強,在乾旱、貧瘠的土壤中也能生長。使用疏鬆肥沃,排水性較好的土壤來進行栽植,可使植株生長更為旺盛,花朵開的又多又大。富含腐殖質的腐葉土尤為適宜萱草的生長,將其與園土、砂礫混合,即可作為盆土使用。
  • 在我們溫州,愛用幹黃花菜來入菜,特別是用於燉雞燉豬肉或是豬蹄...
    金針燉肉在我們溫州,愛用幹黃花菜來入菜,特別是用於燉雞燉豬肉或是豬蹄。十分的鮮美有味,春節家宴菜更是少不了它。幹黃花菜又叫幹金針菜,原名叫萱草,古稱「忘憂草」。黃花菜是人們喜吃的一種傳統蔬菜。原料:帶皮五花肉、幹黃花菜、料酒、蔥、紅棗、姜、醬油。做法步驟:第1步、備一塊帶皮五花肉。第2步、備紅棗,姜,蔥。第3步、將五花肉焯洗好後切大塊備用。
  • 上海萱草文化節雲南分會場開幕 百種萱草爭奇鬥豔各展嬌姿
    100餘個國內外萱草品種爭奇鬥豔各展嬌姿,讓現場嘉賓感受了一場獨具特色的萱花盛宴。記者在萱草種植基地看到,今年2月才分株栽種的萱草葉色青秀、生機勃勃。在花田中,亭亭玉立的萱草花五彩繽紛、花型各異。有的華麗綻放、花開正豔;有的蓓蕾初綻、欲吐芳菲。這些嫵媚嬌俏的萱草花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搖曳多姿,讓到場嘉賓充分感受了春天的美麗。
  • 古代沒有出嫁的女子叫作「黃花閨女」,黃花到底是什麼意思?
    對於不同身份,也有各種的稱謂,砍柴的叫"樵夫";學生叫"仕子";喪妻者叫"鰥夫"。有一個稱呼大家都很熟悉,便是我們常說的"黃花大閨女"。沒有結婚的女子才能得此"雅號"。很多朋友肯定會感到疑惑:為何女子要被稱為黃花呢?難道黃花不應該值得是遲暮之年的老婦人嗎?
  • 白髮萱堂上 孩兒更共懷 萱草花 中國母親花
    中國自古就提倡孝道,感恩父母,早在幾千年前,就有了寄託母愛的花卉,但不是康乃馨,而是中國的母親花——萱草花。萱草,俗稱黃花、黃花菜、金針、金針花、金針菜、宜男草等。萱草花形似百合,橘紅色或黃紅色,無香氣。花未全開時可採做菜食用,根可入藥,其功效在《本草綱目》中早有記載,若開花則供觀賞。
  • 可以吃的黃花菜和觀賞用的萱草有什麼區別
    萱草又叫「忘憂草」或者「思母草」,在康乃馨出現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裡,萱草才是中國傳統花卉中的「母親花」。萱草在我國各地均有分布和栽培,因為開花美麗,容易管理,所以現在很多城市的綠化帶裡都能見到這種原產自我國的觀賞花卉。
  • 「詩詞鑑賞」慈母依堂前,不見萱草花 中國的母親花—萱草花
    中國的母親花—萱草花。萱草別名有「金針」、「黃花菜」、「忘憂草」、「宜男草」、「療愁」、「鹿箭」等名。古稱母親居室為萱堂;母親的生日為萱辰;母親的別稱為萱親, 故萱草稱母親花。是早在康乃馨成為母愛的象徵之前,它就是中國的母親之花。
  • 艾草、萱草、屈軼草、蓍草,古人說它們都不簡單
    成年以後,我才發現在黃花菜周圍有一種桔紅色的花,雖然它們與黃花菜一樣外形,只是色澤不同,卻更有講究,它叫萱草。有人說黃花菜也是萱草,我是非常贊同的。我們吃黃花菜時通常要晾曬之後再吃,與雞蛋同炒口感很不錯的。祖先們很早就中意萱草,吃萱草感覺很快樂,所以也叫萱草為忘憂草。
  • 康乃馨、萱草花熱度暴漲 360搜索解析母親節歷史習俗
    從360趨勢數據來看,近日康乃馨和萱草花關注度大幅升高,其中,康乃馨關注度要遠高於中國的母親花——萱草花。中國的母親花則是萱草花,又叫忘憂草。在古代,母親住的屋子又叫萱堂,文人墨客常以萱草代替母愛,如孟郊的遊子詩:「萱草生堂階,遊子行天涯;慈母依堂前,不見萱草花。」葉夢得的詩云:「白髮萱堂上,孩兒更共懷。」萱草由此就成了母親的代稱,萱草也就自然成了我國的母親之花。
  • 中國的母親花是萱草花,又叫忘憂草。就是讓我們開心快樂的生活
    中國的母親花是萱草花,又叫忘憂草。古時的遊子在遠行前,會到母親居住的北堂前種植萱草供母親欣賞,以表孝心。這個寓意真的很好。如果我們愛自己的母親,就要好好的珍惜自己的身體,好好的生活,好好地過好每一天。我和母親,無論我們都身在何處,希望我們都能夠好好地照顧自己,希望我們都能夠開心快樂!青梅抒語的原創文字,歡迎關注、評論和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