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對於每一位中國人來說都極為短暫,我們該如何面對2021年

2020-12-11 宅視角
本圖片來源於網絡

記得在某年《春晚》上,小瀋陽的的一句臺詞,迅速火遍了全國,那就是」眼睛一閉一睜一天就過去了「。2020年正如這句臺詞一樣,真的是馬上就要過去了。

2020年對於中國人來說,都是相對短暫的。因為在這一年中,我們經歷了因新型冠狀病毒而引發的疫情,被迫留守在家裡。在防控疫情的這段時間裡,我們都在做些什麼?也許有人早已不再記得,但對於那些奮戰在防疫第一線上的人來說,卻是一種永恆的回憶。#成都市新冠肺炎疫情最新消息#

本圖片來源於網絡

01新冠疫情讓很多中國人,都失去了兩個月的記憶,卻只記得一件事。

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大多數的中國人,都失去了兩個月的」記憶「。為什麼這樣說?因為那時的我們被迫留守在家中,只能通過網絡與親朋保持聯繫,也是通過網絡獲知外界的消息。可以說在防控疫情的這段時間裡,我們做的事情,都是」機械化「的。所以,所殘存的記憶並不會很多。

正如有人突然問你某年某月某日,你都做了些什麼一樣,如果那一天我們沒有特殊的事情發生,在我們腦海中便不會生成記憶。而疫情期間,多數人不是吃飯,便是睡覺,再或者就是通過網絡來了解外界。兩個月唯一能記起的事情,也就是記得一件事,那就是那時那刻,我們眾志成城、團結一致要戰勝疫情。

本圖片來源於網絡

02為什麼我們會覺得2020年過於短暫?

估計很多朋友都會感嘆」2020年過於短暫「,那是為了防控疫情,丟失的兩個月。我們的」生物鐘「在告訴我們,我們在這一年中,缺少兩個月的記憶。而恰恰在這兩個月裡,很多人的生活發生了改變,有些人失去了愛情,有些人失去了工作。當然,有人失去,必會有人獲得。

但我們感嘆2020年過於短暫的主要原因,是我們希望時間能夠慢一點,我們好努力彌補我們缺失的那兩個月。可以這樣說,每一位中國人這一年的願望都沒有得到實現,因為它過於短暫。

本圖片來源於網絡

03新型冠狀病毒所引發的疫情,改變了我們原有的生活。

可以說,在疫情未出現之前,我們的生活是比較安逸的,但疫情出現之後,我們會發現我們的生活變得緊張又忙碌,很多生活習慣都被打破。最簡單的例子,便是我們口袋裡的錢,比原先難賺了。所以我們需要拼命的工作,努力的賺錢。

而各大商家,也看準了此次疫情將改變中國人的某些生活習慣,比如」社區團購「業務,這項業務可以使人們縮短購物所花費的時間,可以足不出戶的選購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可凡事有利也有弊,」社區團購「也不例外,因為這項業務,正悄然的侵佔實體經營者的利益。他們能在這種擠壓下存活多久?

而當下的年輕人,早些年流行的是」月光族「。可各大銀行的信用卡業務,已經被當下人所接受,沒有疫情的時候,他們可以預支消費,而疫情後他們發現,自己的財政已然出現了赤字,他們需要彌補預支消費帶來的」苦果「。於是,他們更需要努力賺錢。

2020年對於每一位中國人來說,都可以用一個字來形容,那便是」累「,他們需要彌補因防控疫情失去的那兩個月時間。

本圖片來源於網絡

04全球經濟早已一體化,我們的疫情雖然得到了控制,但並未遠離。

近日,某些地區再次出現了與疫情有關的新聞,也許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早已是司空見慣了,因為正因為我們之前的付出,疫情才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我們並不能因此放鬆警惕。因為全球經濟早已一體化,國與國之間的交流十分緊密,我們如果不想被疫情再次,打擾我們的生活,我們就需要保持高度的戒備,疫情期間養成的習慣,我們最好能夠保持住。對國家明令禁止的商品,最好不要碰。只有這樣,我們之前的付出才不會白費。

本圖片來源於網絡

05我們該用何種的心態來面對2021年?

可以這樣說,此次新型冠狀病毒所引發的疫情,改變了我們生活上的某些習慣,也改變了某些人的命運。但我們也創造了奇蹟,因為在那兩個月的時間裡,我們讓世界看到了一個嶄新的中國。每每想到此處,我想每一位中國人,都會因此感到自豪與驕傲。

疫情所帶來的困難雖有,但我們仍然能夠度過,因為我們是中國人,我們的民族精神不允許我們輕易放棄,五千年的文明史可以作此見證。我們要懂得樂觀地看待我們將要面對的困難,當我們度過困難之後,我們每個人將成為強者。讓我們用一顆陽光而樂觀的心態,來迎接2021年的到來。

相關焦點

  • 現代教育校長2021年新年致辭
    對於國家而言,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對於現代而言,2020年是我們飛速發展的關鍵之年。2020年對於教育行業來說是極不平凡的一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線下教育短暫地按下了「暫停鍵」,各大機構陸續暴雷,紛紛倒閉,當然也同時給部分機構帶來了一些發展機會,尤其是在線教育。在這嚴峻的行業形勢下,現代教育全體老師齊心協力,攻堅克難。
  • 面對疫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我們該如何建築心理防線?
    暢享心理2020年的開年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極大的不安和挑戰。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如排山倒海之勢向中國人民襲來。作為這場戰役一份子的中國人,在如此重大疾病和災難面前,我們該如何讓自己的心理層面不垮塌、不牴觸,在艱難時刻,懂得自處、自省而不是給國家添亂呢?恐慌帶來逃避,接納換回安心。
  • 2021年1月出生的寶寶如何取名?
    如何給2021年1月份出生的小孩起名字呢2021年1月出生的寶寶如何取名?2021年出生的小孩該怎麼起名字呢?我們平時說的2021年1月,指的是公曆年,但是按照農曆的話,還是鼠年,那麼就涉及到,2021年應該按照公曆年的牛年起名,還是繼續按照農曆年的鼠年起名字呢?一般,按照中國人的傳統習俗,給小孩起名字多半還是按照農曆的,那麼2021年1月出生的寶寶還是鼠寶寶了。
  • 「註冊制」2020年的全面推行,對於A股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
    轉眼之間19年已經圓滿地結束了,2020年也和我們不期而遇了,而2020年對於A股來說又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年份。因為在2020年的時候,醞釀已久的註冊制終於要全面推行了。新修的證券法於今年3月1日施行,其中明確了全面推行註冊制。
  • 教育部:2018年河北確認高考改革,對於復讀生,該如何選擇?
    教育部最後敲定2018年開始實行新高考的省份,河北省是其中之一,此外還有湖北省、湖南省、廣東省、重慶市、遼寧省、福建省和江蘇省。確定新高考後,對於復讀生就成了很多考生和家長的重要心事,如果考不好,再進行一年的復讀該怎麼辦呢?
  • 2020年醫師資格考試還未罷戰息兵,2021年考試該如何嚴陣以待
    各位同學,大家好,今天我們一同來探討下關於2021年執業醫師考試的相關內容,近期很多同學在溝通平臺上詢問,如何準備2021年的考試、我們都需要提前準備些什麼材料、如何保證實踐技能的通過、如何確定中醫筆試的複習方案?那麼今天咱們就和大家淺談一下關於2021年考試的相關要求。
  • 2020年,看基層稅務如何面對疫情「大考」
    本微訊 2020年的春節對所有人來說都是難忘的,突如其來的疫情使新年本該有的歡樂氣象消失殆盡。全國人民積極響應號召進行居家隔離,也有一批又一批的「逆行者」從全國各地出發,馳援武漢。面對這場開年大考,雖然稅務大廳經歷了短暫的暫停辦公,但稅收業務並沒有因此而停止。
  • 焦慮的中國父母,正在廢掉下一代:面對焦慮,我們該如何"自救"
    我們喝了太多的心靈雞湯,以為只要個人努力,足夠勤奮,就能夠獲得成功,但是這些只是成功的一部分要素。如果想要離成功越來越近,真的要天時地利人和,有時缺一樣都會改變我們的命運。所以當我們的努力都化為泡影時,身份的焦慮便會更加明顯,畢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為馬雲,能夠有著足夠的運氣和實力。
  • 2021年生豬價格如何,比2020年能跌到什麼價位
    2021年生豬價格比2020能跌到什麼價位?今天是2021年1月7日,現在2021年已經過了一周的時間了,而縱觀近日的生豬價格,我們用「瘋狂上漲」來形容。誠然,從2020年11月份開始,豬價已經跌落到13元一斤左右,而正當養豬業「一片哀嚎」的時候,進入2021年後,豬價卻突然異軍突起,其全國的價格卻上漲到現在的17元一斤左右,局部地區已經突破19元一斤。
  • 2020年,留給我們的關鍵詞是什麼?
    在過去的日子,我們關注過政策趨勢,企業經營,案例解讀,行業變革,投資這些企業家最關心的領域,有收穫,有痛惜,更多的是為了分享和學習新的知識。 那麼今天,我們不妨來聽聽三位老師對於2020年的總結,他們會給出一個什麼樣的關鍵詞? 2
  • 2020年校考政策改革,聯考成績失利的考生該如何應對?
    2020年的開局是不同尋常的一年,對於今年參加藝術類高考的考生而言,更是極為特殊的一年。因為疫情原因,部分院校取消校考考試,承認本省聯考成績來進行錄取,這就意味著今年聯考成績將會是有史以來分量最重的一年。那麼對於聯考成績好的考生來說,自然是重大利好,然而對於聯考失利的考生而言,又該如何面對呢?
  • 2021年,保持健康,保持樂觀,努力向前
    作者:醉紅塵2020年已經過去,2021年已經到來,心中總有很多感慨。因此,我想說:餘生很貴,請別浪費,一定要懂得珍惜擁有、活在當下的道理。因此,對於那些讓你患得患失的事情不如就順其自然;對於那些讓你糾結遺憾的過往,不如就隨遇而安。
  • 2021年導遊考試,我們該如何準備?
    導遊資格證考試時間大多在每年11月份,因此許多考生認為時間尚早不著急複習,但其實備考前期的大把時間才是我們最能利用的,今天為大家整理了2021年導遊證複習技巧
  • 面對2020年,如此大的公考競爭,我們該何去何從
    可不只是失業人員,今年2020年高校畢業生數量創歷史新高達到了874萬,比去年同期相比提高了40萬,今年的就業形勢也讓眾多應屆生叫苦連天,而且由於疫情的影響,春招也無法正常進行,那麼這幾百萬人會分配到哪裡去呢,有人選擇了考研,繼續往上提升自己的學歷,有人選擇了硬著頭皮闖入社會裡,還有一批人,選擇了考公務員。
  • 2021年 指數該如何投資?
    近期各家研究機構聚焦2021年的投資策略報告陸續發布,天天基金調研了重點關注的上百位基金經理,統計了他們共同看好的行業。  中信建投:展望2021年,可選消費的持續復甦有望成為全年消費市場的主旋律,尤其是2021年上半年在前期低基數下,可選消費的增速有望進一步提升。
  • 疫情壓低2020年CPI漲幅,2021年通脹壓力不大
    本文通過梳理本世紀來我國CPI的波動規律,考察今年來CPI的新變化,剖析經濟金融環境變化對CPI可能造成的影響,研究表明:疫情雖然在1—2月份短暫推高了CPI指數,但總體來說,疫情壓低2020年前9個月CPI平均漲幅0.5個百分點,並導致CPI結構分化加劇。展望後階段,2020年四季度CPI將在低位震蕩,2021年通脹壓力不大。
  • 面對2021年高職單招、擴招,該如何準備?
    2021年是高職擴招的第三年,雖然第一批擴招的學生到現在還沒有畢業,但教育部文件上以及各個高職院校的招生簡章上面都寫得很清楚,是全日制大專學歷,畢業、就業、考編等和統招生下享受一樣的待遇。包括可以享受回家火車票打折優惠、參軍以及後續的專升本考試等等。
  • 2019年、2020年都出現了厄爾尼諾現象,2021年還會出現嗎?
    直接打破了上面說的「規律」,所以說2021年會不會出現厄爾尼諾現象,我們只能從氣候的規律變化來進行說明,那麼我們就先從如今的厄爾尼諾現象說起。 2019年,2020年的厄爾尼諾現象可以確定 2019年的厄爾尼諾現象出現之後的影響是持續到了年底,而2020
  • 錯過2020年大漲的基金,2021年該怎麼賺錢?
    今天,米米又找到一位真才實學的財經大佬,為大家講解「2020年還有沒有賺錢機會,投資基金該怎麼賺錢?"本期是《米聊》的第二期,米米獨家對話普益公募基金組合主理人焦宇。有10年的大類資產配置投研工作經驗,擅長量化研究及宏觀研究的結合在證券類投資領域的運用。 以下是米米的訪談實錄文字完整版:米米:2020年全球經濟處在低靡狀態,2021年隨著疫苗普遍被接種,全球經濟復甦,哪些行業的機會更好?
  • 2021年英國留學,該選擇英國院校和專業?
    隨著九月的到來,想要申請2021年英國留學的同學們也正式進入了申請季節。關於選學校以及選專業,面對各排名榜單以及推薦,大家到底要如何抉擇?  今天,名遠小編就為大家深度解讀英國留學關於擇校的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