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半農創造了一個漢字,被女性痛罵,現在人人都在用

2020-12-13 弱不禁風

歷史並沒有真正的科學價值,它的唯一目的乃是教育別人。——喬治·屈維廉(英)

文章類型/歷史見聞

字數|1030,閱讀約3分鐘

「她」,這個代表女性的漢字,早已是大家心中根深蒂固的概念。漢字源遠流長,但「社」字是近代才發明的,並在當時引起了軒然大波。無數女性走上街頭大罵這個詞的發明者,認為他對女性充滿歧視。怎麼回事?

「社」字的發明者是劉半農。劉半農,原名壽朋,江蘇江陰人,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之一。劉半農是國學大師。他是一位新銳詩人,語言學家和教育家。他是個真正的牛。魯迅在《憶劉半農王》中特別提到劉半農發明「她」字。

魯迅寫道:「他(劉半農)活潑勇敢,打過幾次打仗。比如王敬軒的雙簧信的答案,『她』,『他』字的創製都是一樣的。現在看來很瑣碎,但那是十多年前,只有提倡新式標點,就會有一大群人『喪妻』,要『吃肉睡皮』,所以確實是一次『打仗』。「。

筆者注意到,早在1917年,《新青年》雜誌就開始關注「她」一詞的英文翻譯。作為編輯,劉半農最早提出可以創造一個「她」字來代替女性的第三人稱代詞。起初,劉半農的建議是在內部提出的,並沒有引起太多重視。

1919年初,《新青年》發表了一篇題為《關於英畲字翻譯的討論》的文章,描述了語言學家錢玄同,周作人對「畲」等漢字的討論。而錢玄同則傾向於將He,She,IT(他,她,它)從英語直接遷移到漢語。周作人放棄了以往「其女」的說法,改用「易」字,錢玄同表示支持

文章發表後,劉半農的「她」提案也引起關注。然而,1920年3月21日,金德章首次發表在《民國日報》副刊《覺悟》上的詩《社遙》,卻引起了軒然大波。上面說:「佘瑤?她嫁了嗎?她的丈夫是殘暴的野獸嗎?她是二十世紀的新人物,願意犧牲一生的幸福?她也是一個完整的人,誰敢取她的自主權?」。

詩一經發表,無數婦女上街大罵劉半農。眾所周知,民國時期婦女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於是,大家都認為劉半農發明「她」字是為了歧視女性。面對鋪天蓋地的批評,劉半農認為有必要作出解釋。當時他在英國留學時,抽空寫了一篇題為《她》的文章,然後寄回上海,在《時事報·學燈》上發表。

劉半農在文中詳細解釋了為什麼用「她」來代替女性。這根本不是對女性的歧視,而是對女性的尊重。劉半農說:「『社』的形式與『和』字很相似,容易辨認,但有明顯區別,不會弄錯,所以可以儘量使用。」這篇文章發表後,「她」一詞逐漸得到大家的認可,最終成為今天最常見的詞彙。

參考資料:「社」字問題與《追憶劉半農軍》

歷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時走到艱難險阻的境界。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夠衝過去的。——李道釗

相關焦點

  • 劉半農創造了一個漢字,遭到女性鋪天蓋地痛罵,如今大家都在使用
    「她」,這個漢字代表女性,這早已成為大家腦海中根深蒂固的觀念。中國漢字源遠流長,可「她」這個字卻在近代才被發明,而且當時引起了軒然大波,無數女性走上街頭痛罵這個字的發明人,認為他對女性充滿了歧視,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 他創造了一個漢字,被全國女性罵了十幾年,現在每個人都在用
    歷史在發展,漢字也在發展,從傳說中的倉頡造字開始,一直到近現代都有人在創造新的漢字,比如民國時期就有個人創造了一個新的漢字,雖然當時被全國女性痛罵,可是現在每個人都在用,這是個什麼字呢?不妨一起來看看。
  • 他發明了一個漢字,被全國女子罵了3年,今天人人都在使用
    漢字是中華民族偉大的文化瑰寶,今天漢字更是被十幾億海內外華人所使用,很多外國人也對漢字興趣濃厚,不惜排除萬難也要學習它。在中國古籍記載中,漢字是倉頡創造而來,傳說倉頡造字時驚天地泣鬼神,雖然只是神話傳說,但是漢字的偉大毋庸置疑。
  • 此人發明一個「漢字」,遭到女性痛罵,如今每個人都在使用
    享譽世界的語言家卻因一個漢字被痛罵多年 劉半農,1891年出生於江蘇江陰,原名劉壽彭,後又名復,原字半儂,後改為半農。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享譽全世界的語言學家,卻因為他發明了一個漢字,被很多女權主義者所痛罵許多年,而這個使他受人詬病的漢字,表示我們如今用來指代女性的「她」字。 清朝晚期,中西文化交流進去了一個高潮,為了解放國人思想,先進思想家號召起了一場思想解放運動——新文化運動。
  • 劉半農:因發明一漢字被女性痛罵3年,如今這個字被國人廣泛使用
    不常見的或是人們不熟悉的漢字,則稱之為生僻字,又稱冷僻字,在《中華字海》中,便收錄了許多歷史上存在過,但今天已經極少用的字。而「她」字在現今是常見字,被國人廣泛使用,不過在五四運動之前,「她」字是一個生僻字。「她」字從生僻字到常見字的變化,要源於我國新文化運動先驅劉半農。
  • 劉半農:發明一個漢字,被罵整整三年,如今幾乎所有女性都在用
    在這場文革中脫穎而出的有一位真勇士,那就是劉半農。或許有許多人對他很熟悉,或許有些人對他很陌生,但說到中國漢字的「她」想必大家都知道,這個字就是近現代史上著名教育家劉半農發明的。不僅如此,連新的文化青年也很難接受這樣的改變,就好像你已經學了三五年的英文,終於說順嘴了,現在全部要求重新學習中文,以後都要用中文進行交流,這種改變使得很多人難以適應和消化。所以,這場文化的變革看似簡單,實則困難百倍,全國人民都要進行一次文化的大洗禮,想要大面積大範圍的讓全國人民進行學習以及適應,可謂道路艱難且漫長。
  • 他曾發明一個字,惹得女性痛罵,如今這個字卻被廣泛使用
    他曾發明一個字,惹得女性痛罵,如今這個字卻被廣泛使用文/號外飛飛說歷史 圖/網絡中國漢字,已經走過了幾千年的漫長歲月,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據傳,漢字最初是由一個叫倉頡的人創造出來的,起初的文字都是中國最原始的象形文字。漢字的發明標誌著中華民族進入了文明時代。為書寫中華文化,傳承中華文明發揮了巨大作用。漢字也是世界上最美,最富有智慧和藝術性的文字。當然,中國漢字不僅是屬於中華民族的精神財富,更是世界人民共享的寶貴財富。
  • 北大教授曾創造一漢字,被中國女性謾罵3年,現如今卻人人都在用
    那我們今天所要說的主人公,就是因為他發明了一個漢字,被中國女性罵了3年,雖然他沒有像陳楠一樣破解甲骨文,但他所創造的一個漢字至今人人都在用,這位主人公身上到底有著怎樣的傳奇故事呢?對於劉半農來說,多年來對漢字的研究發現它的聲調非常的重要 ,最終應該走拼音化的道路。但對於那個年代的人們來說,漢字的簡化勢必會影響很大的轟動,畢竟人們的思想並沒有那麼先進,也並不知漢字簡化會不會失去控制走向西方文字的道路?
  • 他提議使用1個漢字,卻遭到中國女性痛罵?如今每個女性都在用
    ——《呂氏春秋》 對於每一個國家來說,文字都是不可缺少的,任何一個有文化有歷史的國家都有屬於自己國家的文字。在整個社會的發展歷程中,文字始終扮演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更是文化傳播的載體,不僅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歷史的記錄。
  • 此人發明了一個漢字,當時遭到女性集體反對,現在人人都在使用!
    特別命令大臣宗秦客,造一個符合她氣質的字出來。宗秦客博學多才,最後把明和空組合在一起,創造出了「曌」字,取意日月凌空、普照大地,武則天十分喜歡,最後把名字改為了「武曌」。五代時期,南漢開國皇帝劉巖,覺得自己的名字太過俗氣,於是就一拍腦門創造出了「(yan)」字,意為飛龍在天、唯我獨尊。「劉」字音同「劉巖」,寓意卻更霸氣。
  • 他因發明一個漢字,而已婚女性謾罵了三年,如今人人都在使用
    文/仗劍走天涯他因發明一個漢字,而已婚女性謾罵了三年,如今人人都在使用人類的文明和歷史之所以可以得到記載,很大的原因就是人類發明了漢字,用漢字的方式將人類曾經的那些過往得到了記錄而漢字對於中華民族的文明來說,也是起著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你能夠想像嗎?在近代有一位男士發明了一個漢字,卻被已婚女性謾罵了超過三年,而如今人人都在使用,他究竟是誰?他就是劉半農,他發明的漢字就是女字旁的她。劉半農是中國近代歷史上非常知名的一個文學家,並且受著新文化運動的影響,他立志於要成為一個對社會有作用的文化人。
  • 一個所有女性都用的漢字,創造者卻背了3年罵名
    漢字是中華民族的傳承,可以說是這世界最複雜的文字,漢語言文化發展至今博大精深,也是因為無數前者對漢語言不斷的更新的結果。最早的漢字可追溯到商朝後期的甲骨文,也是世界上少數沒有斷過傳承的語言文字之一。在傳承中漢字是不斷演變的,但過程並非一帆風順。
  • 此人創造了一個漢字,被姑娘們反對了好幾年,如今人人都在用
    這是由劉半農首創的以「她」這個字來指代女性,但是關於這個字,在當年卻引起來不少爭議。漢字是中國文明的載體之一,我國文明之所以從來沒有出現斷層,與漢字的使用緊密相關。關於漢字最早的起源傳說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倉頡造字」,而我國現存最早的漢字實物,是公元前1300多年前殷商時代的甲骨文。
  • 此人為寫詩,創造一漢字,遭到全國女性痛罵,如今被中華字典收錄
    古代中國不僅是文化大國,也是文化輸出大國,中國周邊的諸多國家,或多或少都受到了中國文化的影響,不論是風俗還是歷史,都與中國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時間來到近代,有許多國家為了擺脫中華文化的影響,紛紛推行去漢化,創立自己的文字。諸如日語、韓語等文字,都是在漢字的基礎上創造而成,中國文字有很強的可塑性,這也是各國願意用漢字為基礎創立自己文字的原因。
  • 此人發明了一個漢字,成近代史上最偉大的字,至今人人都在用
    此人發明了一個漢字,成近代史上最偉大的字,至今人人都在用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文字應該是古人最偉大的發明之一了,正是文字的出現,才真正程度上帶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而說起文字的發明者就是倉頡了,他是最原始文字的造字者,但是不是說他是文字的發明者
  • 他發明了一個漢字,被已婚女性謾罵了三年,如今人人都在使用
    中國漢字文化的博大精深,絕不僅僅在漢字的種類繁多和結構複雜,更重要的是,文字能夠深刻影響思想。二十世紀世界著名的心理學大師馬斯洛曾經說過:「我們每天說話寫字,都需要有意無意地使用到文字。人類在說出或者寫下一個文字之前,他的意識中一定會快速加工他想要說出的東西,有時候這個過程人們能夠意識到,有時候不能。
  • 他發明了一個漢字,被女性罵了三年,現在「真香」
    就像歌曲裡面所唱的,「我們中國的漢字,一撇一捺都是故事」,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漢字擁有源遠流長的歷史,擁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隨著全球化的發展,漢字正在面向全世界。「全世界都在說中國話,孔夫子的話越來越國際化」,整個世界逐漸掀起一陣「漢語熱」。而我們今天要說的故事是發明了一個漢字,反倒被罵的人。
  • 他「創造」2個漢字,被中國女性罵10年,如今這2字每個女性都用
    就好比我們現在上網衝浪看到奇葩事件,你可以用文言文評論「行邁靡靡,中心如醉」,也可以用大白話吆喝一句:「也是醉了!」 劉半農曾經因為「創造」了2個漢字,被許多守舊派、以及女性罵了10年,但如今這2個漢字早已廣泛使用,每個人每天都離不開。為啥創造兩字要打引號?因為這兩個字一直被誤以為是劉半農發明的,但實際上,劉半農只是把它們從生僻字變成了常用字。
  • 民國大師劉半農:發明1個漢字,被女性罵了3年,如今卻被廣泛使用
    因詩《教我如何不想她》,以及我國社會支持與反對「她」字的熱烈討論,「她「逐漸被普遍使用,成為了女性人稱代詞,魯迅對此則是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他(劉半農)」活潑、勇敢,打了幾個打仗,比如『她』字的創造,現在看起來,自然是瑣屑的很,但那是十年前,單是提倡新式標點,就會有一大群人,如喪考『妣』,恨不得『食肉寢皮』,所以的確是大仗
  • 此人改變了一個漢字的讀音和寫法,引女性唾罵,現在卻依然在使用
    中國漢語言文化博大精深,漢字則是文化的載體和語言的表現形式。最初的漢字都是由甲骨文演變而來的,而甲骨文則是根據人們的行為動作演變成的一種文字。所以現代漢字從一定程度可以看作是經歷了無數代演化的象形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