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天真的孩子走出戶外 接觸大自然 了解大自然,融合大自然

2020-11-10 鐵肩妙文寫春秋

天真孩子何處去?

新陸春天觀光園!

張然

紅薯是如何長成的?動物園中的山羊有敵意嗎?這裡的小豬與家圈養的有區別嗎?孔雀開屏是啥樣的?

這一連串的問題在孩子們頭腦中,有的會有一些印象,有的根本沒有一點概念,那麼如何讓孩子們知道這些?掌握這些?了解這些?

河南周口市淮陽區新陸春天觀光園卻徹底解決了孩子的這一問題。觀光園,一年四季不僅有花,而且還有各種樹結的果實,更有一些孩子們最為喜歡的動植物。

當然,還有孩子們最最喜歡的遊樂園,他們可以開展小型拓展訓練,他們可以鍛鍊身體,他們可以強身健體,他們可以射擊,他們可以攀援,他們可以低姿匍匐前進,他們可以接受國防知識教育,他們可以騎車遊玩,他們可以採摘各種果實,他們可以觀看動物園的各種動物,他們可以與這些動物零距離接觸,他們可以與這些可愛的動物合影留念,他們還可以與各種花木一起留影。

更令人難忘的倒是一些孩子,他們該看的也看了,該玩的也玩了,該留影的也留影了,跑了大半天也該餓了,餓了之後如何辦?

不急,千萬別慌張,這裡還為小朋友們準備了最為豐盛的午餐呢?這些豐盛的午餐到底是啥呢?

地鍋柴雞。這裡散養著各色品種的柴雞,孩子們可以在家長的幫助下挑雞選雞逮雞,甚至是烹製。整個過程可以讓孩子們知道什麼是地鍋雞?地鍋雞光知道香,光知道好吃,那麼它們是如何做成的呢?如果到這裡進行一次小型的拓展訓練或遊玩,保證讓你的孩子會長些見識,增長知識,開闊視野,找到樂趣,交到最好朋友,同時還能讓你的孩子學會如何團結協作,如何互幫互助,如何為對方著想,等等。

在了解這些動物之後,還可以讓孩子們了解一些植物,如紅薯究竟是長在樹上,還是長在土裡。如果孩子們不知道這些,怎麼辦?最好讓他們到觀光園親身體驗一把,家長可以帶孩子到地裡扒一些紅薯,讓孩子們看看紅薯是如何長成的,它又在什麼地方長成的,在成長過程究竟需要什麼肥料與養分,等等。

目前,國家教育部門大力提倡學研遊一體化建設,而新陸春天的觀光園正是在這一大背景下孕育而生的。

眾所周知,孩子是祖國的花朵,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如何讓孩子們成為未來祖國的建設者與保衛者,如何讓孩子們成祖國的捍衛者與強壯者,那麼我們必須要讓孩子走進戶外,走出校園,接觸大自然,走進大自然,擁抱大自然,學會與大自然和平相觸。

而眼下新陸春天恰恰為孩子們提供了這樣的一片天空,恰恰為孩子們提供了這樣的一片天地,恰恰為孩子們提供了這樣的一片廣闊的空間與領域,因為這裡有無數品種的花草樹木,這裡有無數品種瓜果果實,可以讓孩子一次愛個夠,可以讓孩子們一次玩個痛快,可以讓孩子們一次玩個爽。

記者前不久曾採訪一位家長,這位家長姓劉,是孩子的母親。劉女士說:「過去,孩子不知道紅薯長在哪裡,通過與孩子們一起扒紅薯,孩子一下子知道了,原來香甜可口的紅薯是長在地裡,而不是結在樹上。」

「通過這個小小的常識的學習,讓孩子們不再五穀不分,四體不勤了。孩子們即使長大成人,也知道了這些。這為孩子們未來成長打下良好基礎。」與劉女士一起遊玩的王女士接著說。

當下,許多家長只注重孩子學習成績的如何,並不注重孩子未來的成長與教育。殊不知,如果產生高分低能的孩子,將來他們成大之後,也對周圍環境的認知與認識存有一定缺陷,因為僅靠書本學來的畢竟是淺顯的,只是概念化的,而不是實際的,空洞的東西不是親眼看到的,親手摸到的好。

一位趙的女士稱,原來她孩子不知道豬是啥樣的,羊是啥樣,馬又是啥樣的,通過到觀光園實際接觸這些動物,隨即知道了,了解了,掌握了,熟悉了。尤其,當天上午,我們還進行了一次野炊地鍋雞的烹製,讓孩子們知道生活是艱辛的,生活是不易的,生活更是靠勤勞的雙手創造的。

總之,千言萬語一句話,幸福是靠奮鬥出來的,無論是家長或是孩子,只有踏踏實實地工作與學習,只有踏踏實實地去打拼與奮鬥,未來的生活才能更加幸福而甜蜜!


相關焦點

  • 大自然,孩子最好的老師
    它並不是醫學上的診斷性疾病,而是一種現象,是指由於缺少與大自然的接觸和互動對孩子成長帶來的一系列不良影響。孩子通過接觸豐富多樣的自然環境去認知成長,哪怕只是走出家門、走出小區,他眼睛裡看到的外面的草、皮膚感受到的風、或者小區裡最新的遊樂設施,都會讓他和電視裡、電腦裡、IPAD上看到的作比較,從而帶來不一樣的感受。
  • 你的孩子多久沒接觸大自然了?
    因為如果成人監督孩子的每一項戶外遊戲並為它確立規則,那孩子就無法運用獨特的方式來歷練自己。心理學家將男性對大自然的愛好歸因於他們對自由的渴望和緬懷。男孩將大自然視為更廣闊的競技場,他們可以在其中漫遊,做白日夢,並通過體育運動和狩獵來自由地表達他們的好鬥傾向。人類學家將男孩對戶外活動的愛好與人類的進化史聯繫起來。
  • 擁抱大自然 戶外生存大挑戰
    ——魯迅小學人民路校區二一中隊蒲公英小隊科普之行7月18日,魯迅小學二一中隊蒲公英小隊集結在治水廣場,他們在教官的帶領下,用科學知識擁抱大自然……在變化萬千的大自然裡,戶外活動需要智慧與創意。,孩子們通過學習各種關於取火的知識,了解各種柴火的作用。
  • 英國大學研究:接觸大自然的孩子在SAT考試中成績更優
    根據英國德比大學(UNIVERSITY OF DERBY)的研究表明,接觸大自然的孩子在他們小學的SAT考試中成績普遍偏高。 該大學的一組心理學家對小學生進行了一項關於接觸自然、生活滿意度、健康和受教育程度的研究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兒童在11歲的年齡段中,如果更好地接觸大自然,其考試成績更為理想,且身體更加健康。 研究人員希望通過此項調查告訴人們大自然對於孩子的教育和福祉至關重要。
  • 為什麼要讓孩子接觸大自然?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而與鄉村家長相比,城市家長對讓孩子充分接觸大自然這件事顯得要更排斥,不少家長表示,外面又曬又危險,還不如丟個平板給孩子,一玩就是一整天。奇妙大自然,成長不缺席但你知道嗎?孩子宅在家中也並非全然安全,拒絕與大自然接觸,會導致孩子出現一系列行為和心理上的問題,例如注意力、情緒調節和環境適應能力差,對自然不友好。
  • 暑假讓孩子宅在家?3個戶外遊戲讓孩子愛上大自然
    仔細反思一下,原來有這麼幾個原因:1.很少鼓勵孩子出去玩。2.很少帶孩子去戶外發現大自然的樂趣。所以,戶外運動對孩子來說,特別重要。有研究表明:有些醫生或是兒科醫生會給孩子開出自然療法的處方!因此,即使是暑假,即使天氣有些炎熱,也需要讓孩子加強戶外活動,去感受戶外活動的好處。
  • 暑假讓孩子宅在家?3個戶外遊戲讓孩子愛上大自然
    2.很少帶孩子去戶外發現大自然的樂趣。3.孩子的學業安排得太滿。……然而,「室內的許多活動大多只注重視覺刺激,而戶外活動卻能刺激各種感官。」所以,戶外運動對孩子來說,特別重要。有研究表明:有些醫生或是兒科醫生會給孩子開出自然療法的處方!因此,即使是暑假,即使天氣有些炎熱,也需要讓孩子加強戶外活動,去感受戶外活動的好處。也許,有些家長會說,帶孩子出去,無非也是讓孩子滑滑梯,騎騎車,還能玩什麼呢?
  • 不要讓孩子和大自然接觸,只是空話
    從早教到興趣班,從幼兒園到夏令營,各種只要能讓孩子成長的教育都會不遺餘力的給孩子報。 但是在這些常規的課程中,還有一些需要我們慎重的,比如接觸大自然,大自然可以給孩子更多的體驗。風吹落樹葉,水會流向哪裡,在草地上盡情奔跑,這些都只有自己感受過才好!
  • 把公益課堂搬進大自然 讓孩子愛上大自然
    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天氣晴好,適合戶外活動,不少父母帶著孩子外出遊玩,親近大自然,享受大自然。小朋友一起用手環繞著一個圈,在獵人、松鼠和大樹的趣味遊戲中,體會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為了留住美麗的秋天,孩子們撿起一片一片的落葉,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用不同形狀的樹葉和顏料,繪製拼貼出一幅幅充滿童趣的樹葉畫。
  • 戶外探索,帶孩子親近大自然 | 摩爾媽媽親子活動
    小朋友們對世界總是充滿了好奇心,親近自然,可以培養孩子的探索性和創造性。本周為大家準備的親子活動「戶外探索-上」,讓我們帶著小朋友,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大自然。1、軟軟的小草發展能⼒:大肌肉運動、自然認知活動亮點:和孩子一起探索小草,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跟隨音樂在草地上跑、跳,感受在戶外一起律動的快樂。
  • 鬆開手,把孩子交給大自然
    當我們留心周遭的生活,抬頭看看天空,就會發現自然,也會被賦予一顆對大自然無比敏銳的心靈。自然教育融合了自然觀察、自然遊戲、自然筆記、自然藝術等內容。引導孩子在真實的環境中遊戲,可以讓他們打開五感,學會觀察、體驗、思考、分析和創造。經常與大自然接觸,可以幫助孩子放鬆心靈,鍛鍊體魄,集中注意力。就像孩子在泥土裡玩個不停,修房子、造水庫,幾個小時也不覺得無聊,這是大自然帶給他的樂趣。
  • 帶孩子見世面?大自然和戶外活動助力孩子更好地學習的7大方式
    有時候,我們很堅持的會認為一定要給孩子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讓孩子在家中或者教室內安靜地讀書才能獲得更大的學習效果。也有的人認為,「會玩才會讀,別做成書呆子!得讓孩子多見見世面,接觸大自然,多去做戶外活動」。
  • 親近大自然 感受秋天——市實驗幼兒園開展秋季幼兒戶外郊遊活動
    本周,鄭州市實驗幼兒園大班的孩子們背著自己的小書包,帶著自己的小工具,一起整裝出發,去晨明生態基地參加「親近大自然、感受秋天」為主題的戶外活動。  最讓孩子們激動的活動就是挖紅薯了。老師先給孩子介紹了紅薯的生長過程,然後引導孩子怎樣去挖出紅薯。在挖紅薯的過程中,有的孩子用自己稚嫩的小手,拿著小鏟子去尋找紅薯,把紅薯挖出來;有的孩子撿起已經翻出泥土的紅薯,剝去紅薯上的泥土,高舉著炫耀!
  • 帶孩子親近大自然
    生命源於自然,一切大自然中的動植物都擁有至真至性的一面,是孩子情緒控制和品行塑造的良好導引。可是,幾乎所有父母都遺憾地提到,現在的孩子離大自然越來越遠了。我們該怎樣做,才能讓孩子重新走進大自然的懷抱?一。
  • 讓孩子體會大自然,多親近大自然
    讓我們用一顆感恩的心來償還大自然的給予吧!用我們的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呵護、熱愛大自然,不要枉費大自然賦予人類的一切。唯有此,人類與自然才有一個和諧的家園。專家建議讓孩子多親近大自然教孩子們懂得大自然的供養之恩。
  • 讓孩子親近大自然
    本報訊 為了讓孩子們更好地親近大自然,感受春天的美好風光,近日,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蕉嶺縣城東學校大隊部組織全體隊員開展了「我為春天添色彩」的線上主題實踐活動。 此次活動在學校的統一安排下,分四個主題進行開展:賞春、貼春、畫春、種春。
  • 中國孩子離大自然太遠
    如今,許多中國孩子被看成是在「蜜罐」裡成長的一代。他們不愁吃穿,生活全由大人照顧。不過與西方孩子相比,他們的生活空間非常狹小,與大自然的接觸更少。所以有專家指出,中國孩子患了「大自然症候群」。  昆蟲館裡,外國孩子比中國孩子多  據中國媒體報導,今年7月,上海大自然野生昆蟲館推出會員制,買一張價值100元的年卡可在1年內不限次數地參觀。
  • 要想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就把他放到大自然中去
    而很多孩子也因為沉迷於電子設備而不願意走出家裡,去感受去接觸大自然,這也是讓很多孩子患上大自然缺失症最關鍵的因素之一。正因為如此,有數據顯示,早在2013年在中國就有45.21%的孩子患有大自然缺失症,且比例還在不斷地上升。
  • 原來大自然能夠教會孩子這麼多
    發現「大自然」,立足「小孩子」自然情感、能力和基礎認知的發展,圍繞身邊「大自然」中常見的自然事物,讓孩子在大自然中成長。之後,我們看見那些喜歡參加戶外活動、露營探險的孩子,大多也是在孩子群裡面思維活躍而這些家庭所做的,就是把孩子帶到大自然中去!大自然能夠讓孩子細膩地感受生命懂得什麼叫觀察,大自然能夠讓孩子學習很多知識並終生不會忘記,大自然能夠讓孩子學會解決問題比所有人都堅強果敢……大自然能夠教會孩子的,比所有課本加起來還多!
  • 春暖花開,帶孩子去戶外/大自然,該做些什麼?
    春天到了,受疫情影響,孩子們已經在家裡憋了好幾個月了,現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有些家長會帶孩子到空氣流通好、人員不密集的戶外、公園裡溜溜。春季的遛娃計劃,你做好了嗎?準備好要帶的工具:小鏟子、放大鏡、玻璃瓶、大袋子,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