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已經到了,你幫孩子做了暑假計劃表嗎?身邊很多朋友都把孩子的每一天都安排的滿滿當當,雖然也會有一些陶冶情操的活動,比如繪畫等,但是孩子大多數的時間還是主要放在了在學習語數外這些課程中。
而且,暑假的天氣比較炎熱,家長也不太願意讓孩子在大太陽下出去玩,以防曬傷。
原本我自己並沒有太在意孩子的戶外活動,不過,最近我發現孩子似乎也太宅了,叫他出去也不願意,其實說的好聽點是宅,說的通俗一些就是懶。
在我的印象裡,孩子不應該就是喜歡出去玩,就是喜歡在外面探索,就是喜歡跑來跑去嗎?怎麼孩子現在變得如此不愛出去了呢?
仔細反思一下,原來有這麼幾個原因:
1.很少鼓勵孩子出去玩。
2.很少帶孩子去戶外發現大自然的樂趣。
3.孩子的學業安排的太滿。
……
然而,「室內的許多活動大多只注重視覺刺激,而戶外活動卻能刺激各種感官。」所以,戶外運動對孩子來說,特別重要。有研究表明:有些醫生或是兒科醫生會給孩子開出自然療法的處方!因此,即使是暑假,即使天氣有些炎熱,也需要讓孩子加強戶外活動,去感受戶外活動的好處。
也許,有些家長會說,帶孩子出去,無非也是讓孩子滑滑梯,騎騎車,還能玩什麼呢?
《髒一點也沒關係》是一本為家長提供可供孩子戶外活動的50個遊戲的參考書,裡面的遊戲簡單易行,而且每一個都妙趣橫生,孩子都很喜歡。本書的作者是美國作家雅希雅.西特倫,她崇尚孩子與大自然接觸,幾乎所有的遊戲都是與大自然有關,不過,對於一直生活在城市中,周邊小溪、森林相對會比較少的家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一些相對更加簡單、更加容易操作的遊戲,跟孩子一起實踐,畢竟,遊戲並不在於多少,而在於孩子是否能接受,是否喜歡,是否有收穫。
我們平時在家裡會跟孩子一起折小船,然後拿個臉盆作為小河,把紙船放在臉盆中,讓孩子感受小船浮起來的感覺,讓小船在「小河」裡開起來。
自然船的遊戲其實跟這個有異曲同工之妙,只不過所謂的小船可以變成自然界的任何一個東西,比如樹葉、木頭等等,而所謂的小河可以跳出家裡的臉盆,變成真的小溪、小河流。
這個遊戲可以讓孩子更廣泛地了解到沉與浮的概念,也讓孩子有更多的想法去探索。
在幼兒園中,老師時常會讓孩子撿一些樹葉,讓孩子拿一張彩紙,發揮想像,拼成不一樣的圖案。
自然相框跟這個類似,不過是更為複雜一些,所用的材料不僅僅只是樹葉,可以更為豐富,比如樹幹等,然後拼接在一起,創作出一幅畫來,當然,也可以增加一些色彩,讓整個相框內容更為飽滿。
如果把這樣的自然相框掛在家裡,作為裝飾品,會讓孩子很有自豪感。
大多數孩子都很喜歡繪畫,會用蠟筆、水彩筆,甚至毛筆作畫。
不過,畫畫只能用這些常見的筆嗎?
大自然中有很多的樹枝、落葉,可以用這些已經沒有用的樹枝等綁上一些小的枝葉也可以成為一支很有個性的畫筆,通過製作、繪畫,可以讓孩子感受到廢物利用的好處,也讓孩子知道很多東西只要發揮想像,都可以有意想不到、有利的用處。
以上只是選取了書中較為簡單、方便進行的遊戲,我們可以先從這麼1-2個遊戲開始,帶領孩子體驗、感受,讓孩子知道,原來戶外活動的方式有很多,而且都還很有意思,更多的接觸大自然,而不是喜歡宅在家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