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短篇的萊辛,像扎進某些人心頭的小刀子

2021-01-08 澎湃新聞

多麗絲·萊辛(Doris Lessing,1919—2013) 英國作家。2007 年獲諾貝爾文學獎,頒獎詞稱她為「女性經驗史詩的抒寫者,以懷疑、激情和遠見審視了一個分裂的文明」。

2020年的諾獎作家剛剛產生,小編跟讀者一樣,很開心又會有一位偉大的作家將跟更廣大的讀者們見面。同期,我們悄咪咪地出版了一本13年前同樣喜獲諾獎的作家多麗絲·萊辛的短篇小說代表作合集《到十九房間去》,書中選目曾由萊辛親定,屬國內首次出版。我們在歡慶諾獎新秀享受這桂冠加冕之時,也不妨透過曾經獲獎作家自己的文字,來看看《到十九號房間去》是如何令萊辛頭上的冠冕依然熠熠生輝的,以及領會領會寫短篇的萊辛,是怎麼在某些人心頭插進一把小刀子的——

《到十九號房間去》前言

文 | 多麗絲·萊辛

自從我把所有這些故事寫出來以後,它們都過著生龍活虎、獨立自主的生活,因為這些故事以英文和其他語言多次得到印行。沒有哪一篇像《穿過巖洞》那樣收入到那麼多的作品集中,大多是兒童文學作品集。我經常收到兒童的來信,談這篇作品,還收到青少年的來信,好像在海底巖石下面那次嚇人的遊泳表達了他們的處境,或者像是一場入夥儀式。我寫這個故事是因為我在法國南部,看過一個九歲的男孩渴望得到一群大孩子(都是法國男孩)的接納,然而他們拒絕了他,然後他就給自己設定挑戰項目,為的是配得上他們。然而蹊蹺之處在於,幾天後那一群男孩再次出現的時候,英國男孩對自己感到非常滿意的是,他證明不再需要他們了。我寫這個短篇的初衷並不是要寫一個兒童故事,但這提出了專門為孩子們寫小說的整個問題。另一篇小說,或者說是小長篇吧,孩子們也很喜歡,是《第五個孩子》。從義大利全國各地的學校裡遴選出來的青少年們從世界各地的書籍中選中它,給它頒發了一個獎。誰會想到那個陰鬱的故事會贏得孩子們的喜愛呢?

多麗絲·萊辛

《戀愛的習慣》拍成了一部一小時長的電視電影,由埃裡克·波特曼主演。寫這個短篇的緣由是我——那時候四十來歲的樣子——愛上了一個英俊的小夥子,而一個上了年紀的著名演員愛著我。這種從生活到小說的性別和場景的置換,對那些喜歡心理偵探作品的人來說不啻為一項有趣的鍛鍊。

《到十九號房間去》

多麗絲·萊辛 著,楊振同 譯

2020年10月人民文學出版社

《不願意上短名單的女人》贏得了女性讀者的喜愛,很有意思的是,也贏得了男性讀者的喜愛。我把這個故事和六十年代聯繫起來,寫這個故事的時候,對越來越多的人來說,那十年在我看來似乎是一個性態度的喜劇,還有別的。沒有一個人知道該如何行事;也根本沒有規則。這是第一次嗎?我寫這個小說的時候很生氣,然而現在,回憶起那個時代我就笑。芭芭拉·科爾斯對引誘她的格雷厄姆說:可是你甚至都沒有覺得我很迷人?——這句話就道出了比她自己的處境多得多的東西,大多數的性舞蹈與權力遊戲有關,與高人一等、高高在上有關,和魅力毫無關係,更不要說愛情,甜蜜的愛情了。

多麗絲·萊辛的短篇小說國內雖然有零星的翻譯和介紹,但不系統,不全面。2002年,英國文學出版社弗拉明哥(Flamingo)出版她的短篇小說選集,分上下冊,收入她橫跨四十年短篇小說創作的名篇佳構。上冊以她的經典短篇《到十九號房間去》為題,收入十九篇作品,已有定評的經典小說如《戀愛的習慣》《另外那個女人》《樓頂上的女人》《到十九號房間去》等都收入了這個集子;下冊題為《對傑克·奧克尼的考驗》,收小說十九篇,《一位老婦人和她的貓》等名篇盡數收入。可以說,這是比較全面反映多麗絲·萊辛短篇小說創作成就的較為完備的一個選本。

——本書譯者楊振同

《到十九號房間去》是另一篇譯本頗多的小說。最近在香港中文大學講授這篇作品的教授要我給他的學生——很顯然也是給他——講講這篇小說的主旨,在他看來,小說的主旨就是一個女人太需要私密的空間了,就為之殞命了。他說,這種對私密空間的需要,對他們的文化來說是陌生的。(不過或許不會長久如此:北京的一位女作家受維吉尼亞·吳爾夫的《一間自己的房間》影響,最近寫了一部頗受歡迎的長篇小說。)在這次討論中,這一著名的文化鴻溝證明是不可逾越的。我本人就從來都沒有搞明白過這篇小說。我從來沒有一刻相信過蘇珊·羅林斯知道她想要的是什麼。她是受到了驅使,但是受到了什麼東西的驅使呢?她愛上了死亡,這是確定無疑的,然而,既然是任何一個有理智的人想要的一切她都有了,那她為什麼還要自尋短見呢?柏林的幾個德國學生問過,這些智力過人而又有社會責任感的人為什麼不去找一個婚姻諮詢師諮詢諮詢呢。講故事的人機敏地回答:那樣的話,就沒有哪個故事會像這樣的故事那樣使我或者他們感到毫無價值了。是的,他們所提出的文學問題比他們似乎意識到的更為根本。然而,這個故事不僅僅是來自於我內心的某個隱秘之處,也來自於我們那個時代很多女性的隱秘之處,否則就不會受到她們的青睞。我聯想到的是託馬斯·哈代的長篇小說《無名的裘德》中的女主人公蘇·布萊德黑德,她說這樣一個時代即將到來,那就是人們會選擇不活下去;或者聯想到奧利芙·施賴納奧利芙·施賴納(Olive Schreiner,1855—1920),一譯席萊納,南非作家和女權主義者。其主要作品為《一座非洲農場的故事》(1883)、《婦女和勞動》(1911)。的女主人公,她說:「我對它厭倦透了,未來還沒有到來,我就已經對它厭倦了。」一種道德的倦怠。我相信我們對這些感情的波瀾的來由並不像我們認為的那樣理解。有時候我想搞明白,我們那聰明的控制生育的方法是不是還沒有深深地觸及男人和女人對自身的信仰——其所觸及的領域在理性可以理解的層面,遠不夠深入和原始。

多麗絲·萊辛許許多多美妙無比的短篇小說中,我最喜愛的是她最著名的——《到十九號房間去》。

——美國作家 喬伊斯·卡羅爾·歐茨

《天堂裡上帝的眼睛》充滿著歐洲二戰後那段悲哀而令人恐懼的時代氛圍。我當時在德國,走進那個故事中的人物和地點我都見過,跟那些人打過交道,到那些地方去過。我參觀過一家精神病院,就像我描寫的那家——醫院裡的一間病房後來成了《第五個孩子》中的一個場景。但若說背景是設置在德國,那一點兒也不是小說的關鍵所在。它講的是歐洲陰暗的靈魂,陰暗的一面,戰爭、殺戮以及曲解都在這陰暗面中滋生。

《英格蘭對英格蘭》經常在國外的雜誌上刊登,收入到作品集中。他人看著我們,看到我寫這篇小說時所看到的現象:我們的階級體系的崩潰。我在唐卡斯特附近一個採礦村裡的一個礦工家中待了一個星期,看到了大量的作品中所描寫到的東西。

《男人之間》拍成了一部很搞笑的半小時長的電視電影。電視公司那時候冒的風險比現在要多。

《樓頂上的女人》很多年輕人都喜歡。該篇將拍成半小時長的電影,快要拍完了。

《最終,我是如何丟掉了我的心》是我最喜歡的作品之一,但不一定是別人最喜愛的一個作品。

《兩個陶匠》從來都不是我最受喜愛的故事之一,然而作者必須使自己適應有不招人待見的最喜歡的作品。另一個故事——這一次是一部長篇小說,也有一系列的夢作為基礎或主題——《天黑前的夏天》——由於我們自身那隱藏著的方方面面,兩個作品之於我都有那種吸引力和奇妙之處。廣闊無垠、風沙瀰漫的大平原上那持續不斷的夢境,那弱不禁風而終將毀於一旦的小泥屋加上那位老陶匠,存在了十年左右,對我來說就跟一個深受人們喜愛的古老的故事一樣有意思。就跟我們到一個非常了解然後離開的國家去訪問一樣有意思。

《一個房間》對於我有著同樣的性質——講的是一個和我們白天的世界一樣真實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時光悠悠,轉瞬即逝,我們從未見過的人就像老朋友一樣熟悉。

《酒》是一篇很短的小說,是從一個四年之久的愛情故事中提煉出來的。

《他》有時候把女權主義者惹惱了,但我認為這個故事道出了許多女性對男性所懷有的真實感受。

對於我們這些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英格蘭生活過的人們來說,《到十九號房間去》裡的故事都在認知體系的範疇裡。我做不到客觀地評價其中的某些故事;《戀愛的習慣》和諷刺性驚人的《不願意上短名單的女人》塑造了我作為個體的看世界的方式。

——英國作家 安吉拉·卡特

推薦閱讀

《到十九號房間去》為多麗絲·萊辛短篇代表作Ⅱ,國內首次譯介,含十九篇作品,寫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四十餘年間。萊辛道出人際關係中的激情與困惑,在冷靜地剖解日常中,豎起一面鏡子,便於人們對鏡自照。

《到十九號房間去》由諾獎作家萊辛本人親自選目,書中的19篇故事曾被翻譯成多國語言,在全世界發行。其中,《穿過巖洞》等篇目被收入很多作品集;《戀愛的習慣》《男人之間》《樓頂上的女人》等被拍成電視電影;《不願意上短名單的女人》將男性對女性的PUA展示得淋漓盡致,贏得了包括男性讀者在內的眾多讀者喜歡;著名的《另外那個女人》《到十九號房間去》則展示了萊辛極高的敘事技巧,深刻挖掘了男性和女性,尤其是女性的內心;《天堂裡上帝的眼睛》聚焦二戰結束的六年後,作為戰勝國英國的國民去戰敗國德國的一個村子旅遊的所見所聞及所思所感;《最終,我是如何丟掉了我的心》是萊辛最喜歡的作品之一。

本書特別收錄萊辛專門撰寫的前言、2007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獎詞及萊辛受獎詞,極大地方便讀者對作家本人及作品本身有更深入的了解。

另有短篇代表作《對傑克·奧克尼的考驗》。

[英]多麗絲·萊辛 著

裘因 譯

人民文學出版社2019年9月

《對傑克·奧克尼的考驗》為多麗絲·萊辛短篇代表作,國內首次譯介,含十九篇作品。書中,有位年邁的寡婦,與貓相依為命;有兩樁中產階級自由派婚姻,共享一個驚人秘密;有位出身於工人階級的漂亮姑娘,面對婚姻不知該選愛情還是麵包;有位不再年輕的女演員,第一次墜入愛河卻只能藉助舞臺表演傾訴情感;有位理性主義政治家,父親去世後,轉而向宗教尋求安慰;有夥外星人千萬百計想告訴地球人即將發生的滅頂之災;有個雪人對人類社會的溫暖無限嚮往,卻不知危險迫近……萊辛在這一本書裡,涉及多種多樣的主題和群體,捕捉到複雜的人際關係中所昭示的真相,讓無法言說或羞於言說之意得以表達,展現了獨到的洞察力、智慧和悲憫。

在多麗絲·萊辛近八十年的文字生涯中,她寫過長篇、短篇、散文、回憶錄、劇作等多類文學作品;在《對傑克·奧克尼的考驗》這一部短篇集中,讀者可以一併領略寫傳統小說的萊辛、寫散文的萊辛和寫科幻小說的萊辛,體會到萊辛這般偉大的作家那如萬花筒般的文字魅力與思想閃光。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寫短篇的萊辛,像扎進某些人心頭的小刀子》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卡羅爾·歐茨:萊辛的短篇裡,我最愛《到十九號房間去》
    這就是《女人》,寫得真的很幽默,讀完似乎也給我們留下了一些值得思索的東西。不多,但是有。《他》似乎有些一言難盡,萊辛的很多作品都倡導女權主義、女性獨立,但真正獨立似乎是很艱難的。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對自己的丈夫很不滿意,但最後還是不得不讓丈夫回到自己身邊,或者說她不得不回到丈夫的身邊。作品似乎告訴我們,女性獨立,談何容易?
  • 萊辛與共濟會的秘密
    從二手文獻中,我推測上述兩類讀者都不會注意萊辛文章中的題辭——引自奧古斯丁的《獨白》(Soliloquies):「出於某些理由,所有這些,在某些方面是真實的,出於同樣的理由,它們在某些方面又是錯的。(VII. 219)筆者認為,萊辛上述為萊布尼茨所講的話同樣可以看作萊辛的夫子自道,我們可以借萊辛看萊布尼茨的目光回過頭來讀萊辛本人的作品——至少是他在沉浸於沃爾芬布特公爵圖書館中的萊布尼茨手稿之後寫就的那些作品。由萊辛上溯三任(或者更早),萊布尼茨也曾擔任該圖書館館長。萊辛或許曾像個自由主義者一樣瞧不起、不信任萊布尼茨這個外交家和廷臣。
  • 英國女作家多麗絲•萊辛獲2007諾貝爾文學獎[組圖]
    父母是英國人。在萊辛5歲時她全家遷往羅得西亞,此後20餘年家境貧困。她15歲(又有說是12―13歲)時因眼疾輟學,在家自修。16歲開始工作,先後當過電話接線員、保姆、速記員等等。她青年時期積極投身反對殖民主義的左翼政治運動,曾一度參加共產黨。萊辛曾兩次結婚並離異,共有3個孩子。
  • 短篇愛情故事_短篇感人愛情故事
    碰巧的..男孩也因為得了重病進了醫院.那天大雨交加.夜,孩躺在病床上痛苦的呻吟沒有人照顧.女孩看了心裡好難受.就把自己唯一的藥給男孩服下.第二天.女孩因為自己抵抗不了病魔,安詳的去了..而男孩卻因為她的藥而痊癒了..當他看到女孩的時候,什麼都沒有說.
  • 網抑雲短篇經典語錄合集 網抑雲最火傷感句子文案句句扎心,催人淚下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網抑雲短篇經典語錄合集 網抑雲最火傷感句子文案句句扎心,催人淚下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樣的經典句子一看就是老網易雲才說的出口的。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帶來了網抑雲語錄,老網抑雲必備傷感句子大全,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就快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筆記」《最美的教育最簡單》5.4嘮叨是把小刀子
    推薦閱讀原書定義不是指說話多,而是那些隨口而出的,不斷重複的,總給人帶來負面情緒的話語本質是嘮叨人自己的需要,是一種沒有惡意的惡習,是對」控制「的不自覺上癮。副作用心理方面——孩子的自我體驗被幹擾,心理受阻。
  • 英文寫作:怎樣用英語寫好短篇故事
    在準備一個短篇故事的時候,許多學生問的第一個問題是:「短篇故事篇幅有多長?」短篇故事的篇幅範圍比較廣泛,字數在1000到7500字之間。   If you are writing for a class or publication, your teacher or editor may give you specific page requirements.
  • 大黃蜂襲擊美國,咬一口像釘子扎進肉,毒性強今年已殺死了50人
    對於美國人來說,今年是異常艱難的一年,可怕的病毒席捲全美,颶風和乾旱也摧殘著該國的某些區域,現在竟然還出現了一種神秘的生物襲擊人類,據被這種生物襲擊過的人描述,如果被它咬傷一口,就像是一顆大釘子扎進了肉裡的痛苦。
  • 讓你震驚的那些短篇科幻小說
    2003年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小說,以「人擇原理」為背景設定,切入點獨特。韓松,《地鐵驚變》。以現在目光看,韓松的作品有點新怪譚氣質:淡化背景,科幻和奇幻界限模糊。當然我認為他寫《地鐵驚變》時沒聽說過「新怪譚」這個詞。《地鐵驚變》隱隱帶有變態氣質,所以我印象很深。傑弗裡-蘭迪斯,《墜落火星》,2003年雨果獎最佳短篇。《墜落火星》寫得較淺,但最後反轉非常漂亮。
  • 「紅黃藍」虐童的「針尖」,究竟扎進了誰的心窩?
    經公安機關調查,朝陽區紅黃藍新天地幼兒園教師劉某某(女,22歲,河北省人)因部分兒童不按時睡覺,遂採用縫衣針扎的方式進行「管教」。因涉嫌虐待被看護人罪,現劉某某已被刑事拘留。並且,朝陽分局還在通報中指出,網上出現的餵食藥片、猥褻兒童等言論均系編造。至此,喧囂了許久的紅黃藍虐童事件終於落下了帷幕。
  • 新手如何寫自己的第一本小說?
    因為第一次寫文可能很多地方都顧及不到,寫了一些之後還會相出更好更多的點子,或者主角配角多了一個習慣一樣物品,切記,這些都要拿小本本記好!因為後面寫著寫著可能作者自己就會忘記,但是某些讀者不會!無論是主角還是配角,人設都要寫清楚,免得崩人設(經驗之談),隨著故事的發展、高潮,主角的性格不可能一成不變,她應該會成長,會懂很多道理。不清楚題主寫校園言情還是都市還是玄幻,但都離不開寫家庭關係這一步(這是我的短板),比如主角做了什麼父母和朋友得參合一腳,而這一腳會帶來什麼後果和主角的想法以及後面的發展,這個要處理好!
  • 羅伯特·巴特勒:「頭被砍下時」是寫短篇的好時機
    實際上,每個人都具備這種無意識寫作的能力。它有點像是在做白日夢:我們坐在那裡,但思緒可能在別的地方——你可以看到後一處的風景,聞到那裡的香氣,聽到那裡的聲音。那個如同夢境的地方,也是作者在寫作時要去的地方。騰訊文化:《小報戲夢》的第一篇是《鐵達尼號的倖存者透過水床說話》,最後一篇是《百慕達三角洲發現了鐵達尼號的倖存者》,為什麼這樣安排?
  • 寫作 | 寫好短篇小說的訣竅!
    在伊薩克·巴別爾的短篇小說《莫泊桑》中,關於小說寫作,敘述者說了這麼一句:「沒有什麼能像一個位置妥當的句號一樣,帶著如許力量直刺人心。」這句也應該記到一張便籤上。  埃文·康奈爾曾說過,在他發現自己修改一個短篇小說時去掉了些逗號,再次修改時又把那些逗號放回去時,他知道這個短篇算是定稿了。我欣賞像那樣用心對待手頭的作品。
  • 這部曾是無數人入宅作的動畫 又有新的短篇出來啦!
    《灼眼的夏娜》又有新作短篇的消息!曾經有這麼一道身影,讓你的長輩如痴如醉;曾經有這麼一個聲音,讓你的長輩魂牽夢繞;他們渴望被她辱罵,他們渴望被她毆打。《灼眼的夏娜》,釘宮理惠,這是曾經傲嬌的王者,動漫界最權威的標籤之一。相信老漫迷中有不少都是因為她而入宅。但因為畢竟可以算是爺爺輩的作品,所以最近已經很少有聽到「夏娜」或者「釘宮」的聲音了。
  • 小舅,是媽心頭的痛
    寫到這裡,我才寫我的小舅。我開頭不是說媽有四個弟弟,一個妹妹嗎?小舅是他們這輩裡最小的,比我大三歲,比我媽足足小了21歲!這或者就是那個時代的特色吧。姥姥嫁給姥爺的時候只有16歲,也是典型的老夫少妻。太姥姥是誰呀,派了四個「保安」在姥姥娘家的村外守著,如果事情不好就要進村搶人了。媽後來一直說,大舅的聰明肯定是繼承了他們的奶奶。小舅2歲的時候發燒不退,恰好村子去了一個「半仙」,說小舅是邪魔附體,必須把鞭打邪祟。於是把小舅關進事先布置好的小黑屋,蒙上被子,具體打了多久都不記得了。從那以後,小舅受了驚嚇,反應遲鈍,說話總是慢半拍。
  • 小說寫作:寫好短篇小說的訣竅!
    在伊薩克·巴別爾的短篇小說《莫泊桑》中,關於小說寫作,敘述者說了這麼一句:「沒有什麼能像一個位置妥當的句號一樣,帶著如許力量直刺人心。」這句也應該記到一張便籤上。  埃文·康奈爾曾說過,在他發現自己修改一個短篇小說時去掉了些逗號,再次修改時又把那些逗號放回去時,他知道這個短篇算是定稿了。我欣賞像那樣用心對待手頭的作品。
  • 「水寒薦讀經典短篇公眾號」發刊詞
    正是你們的鼓勵和支持,才使得我有信心,有動力寫到今天,並且準備一直堅持寫下去。 既然是一個裡程碑,就搞一點兒大事兒,再新開一個公眾號,來一點兒不一樣的東西。今天算是一個正式的亮相,為這個亮相寫一個發刊詞。發刊詞也要與眾不同一些,將採用問答形式來呈現。
  • 懸念逆轉,一口氣讀完這部推理短篇集,刷新婚戀愛情觀念
    買這本書也是陰差陽錯,本來我在豆瓣搜索寫《在難熬的日子裡痛快地活》的佐野洋子,查找她還有什麼其他好看的作品,然後搜索到這本《別了,可惡的人》。豆瓣短評甚好,都說這本書是看過最精彩的推理小說,仔細一看作者,居然不是佐野洋子,而是有一字之差的佐野洋,掩面感嘆這真是段誤打誤撞神奇的淘書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