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漂是釣魚人的眼睛,通過浮漂信號判斷魚是否上鉤、提竿時間,因此浮漂在釣魚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目前市場上浮漂品類眾多,質量參差不齊,能否挑選到一款心儀的浮漂也在考驗釣魚人的眼力。小編一直有個觀點:野釣時選擇一款浮漂,滿足使用要求足矣,不必過分強調品牌、美觀度,一款10塊錢的浮漂也許每次爆護!本文從4個方面聊一聊浮漂「只買對的,不買貴的」!
力不從心
由於適合野釣的場所的減少,加之年輕釣友的工作忙碌,真正擁有足夠條件、時間的野釣人,主要集中在退休大爺及擁有固定作息時間的少數年輕人這個群體中,另外從地域上來看,四五線小城市,距離自然水域相對較近,也是一個有利野釣的條件。這個野釣群體收入有限,釣魚又是個花錢的愛好,除去魚竿、魚魚線等等,還要動輒幾十塊錢,上百塊錢一支的浮漂,即使有心購買這些高端浮漂,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土豪除外!
環境限制
野釣場所不同於黑坑、冬季大棚的平整水底,底部坑窪不平,且水底分布著腐爛樹枝、大塊磚石等各類不明物體,環境惡劣多變。自然水域像流經各地級市的河流、湖泊,許多承擔著農田灌溉的任務,每到春季、夏季河水便從上遊直奔下遊,於釣魚人來說,走水嚴重不利於釣魚。另外自然水域水面藻類植物,像榨菜根、水葫蘆眾多,這種環境適合七星漂,長竿短線釣草洞。
如上文所說,野釣常遇到走水、水底不平眾多情況,另外還常伴有大風,因此高靈敏的浮漂的微小信號不易察覺,有些信號甚至被水浪抵消掉。大多採用平水釣一目或兩目,遇到比較明顯的浮漂訊息,比如頂漂、沉水一目、黑漂,此刻提竿便有魚獲。自然水域岸邊常有綠色樹木、植物,水面且有藻類植物,釣魚人提竿、拋竿的時候,時有魚線纏繞、扯掛的現象,如果一塊價值上百的浮漂就這麼損壞,豈不是可惜!
小魚鬧窩
與垂釣園滿池的大魚不同,自然水域小魚數量遠大於大魚,這也是符合自然規律的。春夏季節野釣小魚鬧窩嚴重,浮漂在水面左右搖擺、上下飛舞,早已失去了浮漂的作用,因此釣魚人常採用跑鉛釣法,一是保證魚鉤快速沉底,避免小魚截口,二是魚鉤沉底釣大魚,再通過浮漂判斷魚情訊息。跑鉛釣法採用小一號的浮漂,且鉛墜趟底,只能透過浮漂下沉、上浮明顯動作分析魚口,因此價格低廉的浮漂足矣滿足要求。
浮漂市場
浮漂品類越分越細,按照材料有納米的、蘆葦的、巴爾衫木、孔雀羽等等,按照功能效果又分為綜合漂、行程漂、頓口漂等等,其實品類越多,越有層次感,從而形成不同價位梯度。但據資深釣友分析,浮漂成本很低,人工加材料加包裝等等,低端品牌能夠把成本控制在3元一支,高端品牌也就在40元以內。同時國產的浮漂技術已經相當成熟,雖然與外國進口浮漂還有一定差距,但絕對不像銷售人員說的那麼誇張。選用浮漂不一定貴的就好,便宜的就不好,關鍵是要懂得浮漂的功能,會「淘寶」,如當年小米手機以低廉的價格闖入手機市場一樣,也有浮漂中的「小米」。
綜上所述,野釣中使用價格低廉的浮漂也能滿足使用要求,當然你要個識寶的眼睛。如同眾多釣魚追求的那樣「花最少的錢,釣最多的魚」!
原創:野釣分享 謝絕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