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孕二孩 盆底肌也要做好準備

2020-12-19 寶寶知道

作者:寶寶知道 平常心188

「全面二孩」政策落地後,各大醫院二孩門診的備孕夫婦有明顯增加。備孕二孩,在備孕時就該進行盆底功能評估和肌肉鍛鍊,預防留下嚴重的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

懷孕時就已發生盆底肌肉鬆弛

盆底肌肉是封閉骨盆底的肌肉群,猶如一張「吊網」,尿道、膀胱、陰道、子宮、直腸等臟器被這張「網」緊緊吊住,從而維持正常位置以便發揮其功能。

盆底肌是由深層與淺層的肌肉組成肌群,包括恥骨陰道肌、恥骨直腸肌、恥骨尾骨肌、髂骨尾骨肌等,它們是維持盆腔正常解剖位置、參與控尿和控便、維持陰道緊縮度的肌肉,卻可因子宮增大而鬆弛,結果可致尿失禁、產後糞失禁、陰道前或後壁膨出等,中老年後還容易發生子宮脫垂、壓力性尿失禁。

剖宮產也會留下盆底肌鬆弛問題

很多人以為自己是剖宮產,盆底肌不會鬆弛,實際上是錯誤的。盆底肌鬆弛在懷孕時就會發生,無論選擇哪種分娩方式,幾乎100%的產婦產後都會有或多或少的盆底肌鬆弛。因為孕激素等的影響,孕晚期盆底肌開始鬆弛,是身體為自然分娩做準備的表現。剖宮產相比自然產,只是減少產後陰道壁膨出和陰道的鬆弛程度,盆底肌鬆弛不能避免。

懷孕時撐大的子宮產後因肌肉層厚可以恢復原本的大小,而韌帶、盆底肌卻極難自然恢復到孕前狀態,必須通過治療,讓盆底肌被動鍛鍊,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陰道收緊和增加陰道對尿道的支撐作用。

產後42天、備孕二孩時,都應評估盆底功能

產後42天婦科檢查,評估盆底功能很重要。產後42天盆底功能基本恢復正常,這時做盆底功能評估才比較客觀。備孕二孩的媽媽,更應在懷孕前對自己的盆底功能做好評估。因為再次妊娠會使原有的漏尿、陰道鬆弛、子宮脫垂等症狀加重。若評估發現盆底功能異常,應儘早進行盆底肌康復治療,產後1年內是治療的最佳時機。即使錯過了黃金治療時機,也要知道,治療總比不治療好。

自主鍛鍊盆底肌肉、低頻電刺激、電子生物反饋、低頻電刺激+電子生物反饋是常用的四種盆底肌肉康復治療方法。其中,提肛運動(緩慢收縮、放鬆肛門,一收一放為一組,每組維持10秒,每天練習3次,每次10組)可鍛鍊盆底肌肉,若在孕期已有腹壓增加就漏尿的孕媽媽,也可適當做提肛運動,但不要強求次數,若有不適要馬上停止。

由於隨著年齡增加,女性盆底肌鬆弛難以避免,因此經常鍛鍊盆底肌,可讓盆底肌保持較好的緊緻狀態。□朝陽醫院婦產科 張震宇

這些是我在網上看到的,覺得很不錯,分享給大家。

相關焦點

  • 產後康復別只顧美 盆底肌修復很重要
    隨著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各大醫院婦產科持續迎來生育潮。生育是大事,產後媽媽們的身體康復也不容忽視,尤其是大齡二孩媽媽,產後身體全面恢復非常關鍵。產後42天是媽媽們身體康復治療的黃金期,產後康復基本是三個方面:盆底肌修復、子宮復舊和形體恢復。
  • 6個瑜伽體式讓骨盆為懷孕做好準備
    除去女性的子宮、卵巢的器質性病變,導致備孕困難和失敗的因素還有很多,主要有盆腔因素、排卵障礙;男性方面有生精障礙和輸精障礙。是的,備孕是夫妻雙方的事,並不能只要求女性為備孕準備,男方也應該做一些準備。這其中,骨盆在備孕、孕期和分娩、產後都是很重要的。
  • 美媽咪產後恢復中心——產後恢復從盆底肌開始,盆底肌修復怎麼做
    我們除了生,更要養,不僅是養孩子,還要養自己。這裡的「養」就是指產後康復。美媽咪今天就來說一下盆底肌如何修復? 從孕期到生產,這是一個複雜的生理變化過程,產後康復對於寶媽來說,它和寶寶的健康成長一樣重要,產後康復不僅是恢復媽媽們的身材,更是生理功能恢復到產前、孕前的最好狀態。 什麼是盆底肌?
  • 產後沒做好盆底肌修復,到底多可怕?
    所以你要了解你的盆底肌不要讓這種悲傷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盆底肌也一樣,孕期子宮發育帶來的壓力,使得盆底肌逐漸鬆弛,在分娩後,不會立即恢復原狀。此時盆底肌就「記憶混亂」,它不知道該記住孕前健康的肌肉,還是產後鬆弛的樣子,此時我們要抓緊做康復訓練,別讓盆底肌「記住」鬆弛的狀態,定型之後,恢復難度增大了。
  • 【杭州天目山醫院產後修復】產後如何做好盆底肌修復?
    核心提示:盆底肌的修復主要是針對腹部以及盆腔肌肉群的鍛鍊,如果盆底肌受損不是很嚴重的女性,平時可以多做深呼吸的動作,多對腹部進行按摩,這樣可以刺激盆底肌肉,增強肌肉的力量。其實這是因為生寶寶時,盆底肌受損導致的,媽媽想要改變這些現象,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不妨看一下盆底肌修復建議,對身體快速恢復有很大的幫助。產後如何做好盆底肌修復?下面大家就來了解相關內容。   1、產後鍛鍊修復  女性在順產的過程中,盆底肌受到的壓力過大,產後收縮能力減弱,媽媽的身體就會出現一系列的問題,比如:尿失禁、引導鬆弛、盆腔器官等等,嚴重影響女性產後的生活質量。
  • 為什麼建議產後盆底肌和骨盆要一起修復
    在選擇做產後修復的時候,到底什麼樣的順序才是正確的,該如何選擇產後修復的項目,為什麼盆底肌修復和骨盆修復要結合在一起?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
  • 想要二胎的寶媽,一定要先把盆底肌修復好了,再準備要二胎
    隨著現在生活水平的進步,很多寶媽對產後修復也越來越重視,那麼有的寶媽不乏認為反正也要生二胎,生完二胎之後再去做修復。那麼這種想法到底有沒有道理呢?盆底肌就像一張掉網,牢牢的把我們這些脹氣管網柱當胎兒在子宮內不斷增大的時候,子宮對盆底肌的壓力越來越大,這時候盆底肌所承受的重量是越來越大,它的彈性也會變得越來越差,直到分娩結束後,盆底肌很難恢復它原有的彈性,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加以對盆底肌進行修復,因為盆底肌鬆弛通常會引發盆底肌功能障礙,像我們常見的一些子宮脫垂漏尿等現象都和我們的盆底肌有直接的關係。
  • 產後盆骨和盆底肌修護有多重要?它關係到寶媽身材恢復和身體健康
    骨盆在人體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但女人懷孕以後,孕媽媽體內會分泌一種激素叫鬆弛素,而鬆弛素會讓孕媽媽的骨頭變軟,以讓聯合恥骨打開,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聯合恥骨分離,為足月生寶寶做好準備。但隨著胎兒在媽媽子宮裡面慢慢長大,特別是到了孕晚期,孕媽媽的盆骨會隨著胎兒的生長而外擴,產婦分娩會讓聯合恥骨打開,產婦的宮口也會舒張而配合生產,所以產後媽媽條件許可的話,還是要做一做骨盆修復、恥骨閉合修護、盆底肌修復等。那麼,盆底肌是什麼呢?
  • 再生育 你要做好這些準備
    全面「二孩」政策放開,對於此消息的反映,不少家庭是喜憂參半。他們一方面高興政策全面開放,生二孩成為可能;一方面擔憂已邁入高齡的他們能否如願順利生個健康寶寶。昨日,市內各大三甲醫院專家接受採訪時表示,對於年齡超過35歲的女性而言,生二孩對母體和胎兒都意味著存在不少風險。
  • 比產後美麗更重要的是恢復健康——盆底肌修復
    本來輕盈美麗的少女,一朝分娩以後發現自己變得腰粗肚子凸屁股大,本來心理落差已經很大了,萬一丈夫再不理解自己,那更讓人無法接受,因此我們為了自己,一定要做好產後修復。(今天文章有點長,都是滿滿的乾貨,有需要的姐妹一定要認真看完或者收藏哦)產後康復包括了三個方面的內容,即盆底肌修復、子宮恢復和形體恢復,其中盆底肌修復對女性產身體恢復的健康狀態影響最大。
  • 「全面二孩」將實施 大學女生提前備孕保二胎
    「全面二孩」將實施 大學女生提前備孕保二胎 2015-11-13 15:19:40」政策即將實施  大學女生提前備孕保「二孩」  「全面二孩」政策一出,記者發現,一些高校裡的大學女生已經提前開始備孕,為自己生「二孩」贏得時間和身體的良機。
  • 備孕二孩的家庭青睞基因檢測
    目前,有不少備孕二孩的市民過來諮詢、檢測基因。  「高危人群」更需健康管理計劃  「具有腫瘤家族史的人群,尤其是小於40歲的低齡腫瘤患者及家屬、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同種癌症患者家族史陽性的成員、雙側同種癌症患者、遺傳性腫瘤基因檢測陽性者,都屬於腫瘤遺傳的高危人群。」2月15日,中國首個「腫瘤遺傳諮詢門診」在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掛牌。
  • 為什麼要做盆底肌修復?
    因為大多數寶寶通過陰道順產出生,媽媽的陰道多少都會有損傷,其實不管是剖腹產還是順產,隨著胎兒的體型逐漸變大,在孕後期媽媽盆底肌都會受到極大的重力影響,導致盆底肌出現問題。如果產後不及時恢復,就會引發漏尿、鬆弛、陰道壁膨出等問題,所以親愛的媽媽們,請嚴肅對待自身的盆底肌情況。
  • 盆底肌是什麼肌?產後盆底肌應該如何修復?
    很多產後媽媽去產後修復機構做的時候,都會選擇做盆底肌、骨盆的修復。據說盆底肌修復好了,能避免很多婦科疾病,對女人還是很重要的,那麼盆底肌到底是什麼肌呢? 盆底肌,確切的來說是盆底肌肉群。它附著在骨盆的內側緣,起著承載身體內子宮,卵巢,直腸,尿道等臟器的作用。一旦盆底肌發生鬆弛,都會影響各個器官,導致移位。
  • 盆底肌是什麼肌?產後盆底肌應該如何修復?
    很多產後媽媽去產後修復機構做的時候,都會選擇做盆底肌、骨盆的修復。據說盆底肌修復好了,能避免很多婦科疾病,對女人還是很重要的,那麼盆底肌到底是什麼肌呢?盆底肌,確切的來說是盆底肌肉群。一旦盆底肌發生鬆弛,都會影響各個器官,導致移位。比如很多媽媽在產後會發生漏尿的現象,就是因為盆底肌過於鬆弛, Hold不住尿液,從而出現尿失禁的現象。如果盆底肌受損不是很嚴重的話,可以做一些鍛鍊。比如說凱格爾運動,再配合腹式呼吸,可以促進盆底肌的恢復。但是小編這邊提個醒,這個僅限於盆底受損比較小的媽媽們。
  • 凱格爾運動,讓你在家也能鍛鍊盆底肌
    很多產後媽媽及絕經期婦女、未生育的女性,都可以通過儀器鍛鍊自己的盆底肌,也可自行在家做提肛運動,也就是凱格爾運動來增強盆底肌肉力量。 如何上手凱格爾運動?
  • 改善產後盆底肌鬆弛 可嘗試不花錢的凱格爾運動
    廣東省婦幼保健院產科主治醫師段紅麗表示,這些症狀和盆底肌力量不足有關,孕媽媽應在產後42天進行盆底檢測,儘早發現問題。她建議產後改善盆底肌群功能的孕媽媽,不能完全依靠儀器被動鍛鍊,也要堅持凱格爾運動,成本為零且安全有效。
  • 為什麼產後要進行盆底肌修復?原來它這麼重要
    像開頭提到的最直觀的危害就是產後漏尿,盆底肌鬆弛了,控尿就變得困難。特別是大笑、咳嗽、打噴嚏的時候,尿液不自主的流出,有時還伴有尿頻尿急。有些產後媽媽說:「自從生完孩子都不敢出門。出門前都要查好附近的廁所,就怕沒忍住漏在褲子上,心好累。」
  • 改善產後盆底肌鬆弛,可嘗試不花錢的凱格爾運動
    廣東省婦幼保健院產科主治醫師段紅麗表示,這些症狀和盆底肌力量不足有關,孕媽媽應在產後42天進行盆底檢測,儘早發現問題。她建議產後改善盆底肌群功能的孕媽媽,不能完全依靠儀器被動鍛鍊,也要堅持凱格爾運動,成本為零且安全有效。
  • ...已育女性盆底功能障礙引發難言之隱 生完寶寶別忘了鍛鍊盆底肌
    女性打噴嚏、咳嗽出現漏尿,很可能是盆底肌出現了問題。數據顯示,我國已婚已育的女性中45%有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礙,女性產後儘早進行盆底康復訓練,是可以減少或避免盆底功能障礙發生的。隨著「二孩大軍」的增加,如今,南京市多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都提供了盆底康復服務,方便產婦產後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