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件藝術珍寶 讓人醍醐灌頂

2020-12-22 浙江在線

2016-05-20 13:36 |浙江日報-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俞吉吉 通訊員 陳雲柯/文 魏志陽/攝

參觀者在上海博物館觀賞「菩提的世界:醍醐寺藝術珍寶展」。

地處長三角的江浙滬,地域相鄰,人緣相親,人文相近,文化相通……在日積月累中形成了一個共享共榮的文化圈,本報今起推出「長三角文化圈」欄目,聚焦長三角地區的重大文化事件、文化現象、文化人物……旨在促進江浙滬三地文化互動,催生更大範圍的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這是日本醍醐寺收藏的雕刻和繪畫等藝術珍寶首次來華;這是醍醐寺文物除赴德國以外,第二次走出日本向世界展示……正在上海博物館展出的「菩提的世界:醍醐寺藝術珍寶展」,展出醍醐寺文物64件,其中6件日本國寶,24件日本重要文化遺產。

這是一次怎樣的展覽?都展出了哪些文物?珍貴的文物背後都有怎樣的藝術和文化價值,跟中國的淵源又在哪裡?展覽為何歷時5年漫長的籌備?……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本報記者專赴上海一探究竟,採訪了上海博物館副館長李仲謀、展覽部的龔辛、陳列設計部的張莉娟、青銅器研究部師若予和醍醐寺展中國策展方代表、上海博物館副研究員李柏華,請他們講述展覽和展品背後的故事。

唐宋遺風

見證中日文化交流源遠流長

日本重要文化遺產《鎏金五鈷鈴》(上)、《鎏金金剛盤》(下)。

步入「菩提的世界:醍醐寺藝術珍寶展」展廳,在展覽第一部分的「醍醐源流」,你會先被一張彩色的描繪醍醐寺全境的繪畫示意圖吸引,清新的淡彩中,醍醐寺上醍醐、下醍醐和三寶院分布其中,殿、堂、院錯落有致,精細而全面。之後,你會看到兩尊雕像,雕像前的《醍醐寺緣起》和《〈大日經〉開題》兩件日本國寶中,中國墨寶清晰可見。

第二部分是「醍醐事相」,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個15:1的五重塔模型,雖難比真實建築的高大挺拔,卻也可以一睹京都現存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的風採。

第三部分是「風雅醍醐」,呈現的都是醍醐寺從安土桃山到江戶時代日本典型的藝術作品,華麗而雅致,其中便有一冊《醍醐賞花詩箋》,是當時日本實際上的最高權力者豐臣秀吉與家人、臣屬在醍醐寺賞櫻花時,以醍醐寺為主題所作。文字如行雲流水般在花色的詩箋上施展開來,美得極致。

這是一場稀世珍品的展示,這是一次與歷史的對話,展品距今有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無論是木雕佛像還是紙質繪畫,都有剝落和破損的痕跡,但依舊保存良好,散發著各自的藝術魅力。這是一場既陌生又熟悉的展覽,在佛像和繪畫等文物作品中,你能讀到日本的文化,也能看到中國唐宋的身影,經文等紙質藝術品裡更是充滿了中國漢字。

醍醐寺與中國淵源深厚。日僧空海(弘法大師)作為遣唐使於公元804年來到長安青龍寺學習密教,回國後創建了日本真言宗。其徒孫聖寶(理源大師)於公元874年在京都建立了醍醐寺,西安至今遺留有醍醐寺的祖寺青龍寺。

醍醐寺是一座世代相傳的「木文化」與「紙文化」的寶庫,珍藏有6.9萬多件日本國寶,6500多件日本重要文化遺產,保存有大量的佛教雕塑、繪畫、法器等珍品,其年代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八世紀的奈良時期,而以平安、鎌倉時代的文物最為精彩。其中不少文物樣式據傳由弘法大師空海自中國唐朝帶來,與唐宋佛教藝術關係密切,文物上也有濃鬱的唐宋遺風。醍醐寺不但在日本佛教史中佔有重要地位,也是佛教東傳與古代中日文化交流的見證。

據介紹,這次展出的日本國寶《繪因果經》是奈良時代八世紀中期的作品。它是日本繪畫史和醍醐寺藏品中最早的繪畫作品之一。根據中國南朝劉宋元嘉年間譯成漢文的《過去現在因果經》描繪,醍醐寺藏《繪因果經》是現今日本最完整的一版,畫作中的人物與建築明顯帶有中國隋末唐初的風格。

本次參展部分醍醐寺藏宋版《一切經》,主要以福建福州東禪寺等覺院的《崇寧萬壽大藏》版本為主。這部宋版《一切經》現在大體完整地保存在醍醐寺的靈寶館裡,而在中國,只有極個別的寺院存有部分殘卷。在上海博物館中國古代雕塑專家李柏華看來,本次展出的醍醐寺文物的最大價值在於保留了唐朝的密宗遺風,「密宗在中國已少有痕跡,但在日本卻很好地保留了下來」。

五年接洽

展出國寶和文化遺產佔50%

日本國寶《大日經》開題,平安時代(9世紀)。

本次「醍醐寺藝術珍寶展」展品全部來自醍醐寺的珍藏,日本國寶和重要文化遺產的比例佔到展出文物總數的50%,用上海博物館副館長李仲謀的話說,「這是一張十分令人滿意的展品目錄單」。

「滿意」在於「50%」,「日本對出國的日本國寶和重要文化遺產有嚴格的控制,一般比例不超過20%~30%」。李仲謀解釋道。「滿意」也在於這張目錄背後是博物館的不懈堅持和努力。

事實是,這次展覽從展覽設想到最終落地、正式開幕,花了上博整整5年時間,展品目錄的最後敲定也經過了上博與醍醐寺之間的反反覆覆的多次交涉和協商,參展文物在選擇上也頗有講究。

2011年,時任上海博物館副館長的陳克倫在訪日期間,得知日本醍醐寺的文物在時任東京國立博物館副館長西岡康弘的幫助下,曾到德國舉辦展覽,同時考慮到醍醐寺文物等級非常高,有一些是年代非常早的文物,在德國的展覽又非常成功,這便萌生了讓醍醐寺文物到中國來辦一次展覽的想法。

同時,寺內繪畫、雕塑等文物與中國有較深的歷史淵源,見證了古代中日文化往來和交流,上博舉辦過日本文化的展覽也較少。但是不同於博物館、美術館,寺廟不能和其他博物館直接籤協議籌劃展覽,所以,寺廟文物出國展覽難度很大。當時,上博與醍醐寺並無交流。

陳克倫跟東京國立博物館副館長西岡康弘有著二三十年的交情,在西岡康弘看來,醍醐寺文物到中國展出是一種回歸,日本文化的根底就在中國。3年前,在西岡康弘的支持和協助下,展覽時間最終定在了2016年。

去年9月初,在上海博物館副館長李仲謀的帶領下,上海博物館五人一行來到位於日本京都的醍醐寺,實地考察挑選文物。

選什麼樣的文物回國呢?其中也頗有講究。

李仲謀告訴記者,首先,「挑選的文物必須首先與主題密切相關」。在赴京都挑選文物前,上博已在醍醐寺之前的三次展出經歷的基礎上,兼顧「與中國的淵源」,形成了現在展覽的三部分框架結構。

其次,醍醐寺的文物,日本國寶和重要文化遺產佔的比例很高,要想體現醍醐寺收藏的整體面貌,涉及到出國的日本國寶和重要文化遺產需要佔一定的比例。

同時,日本方面對於材質脆弱的絹質、紙質繪畫、木雕等文物都有非常嚴格的展覽規定,部分文物最多只能展示4周至8周,協調起來並不容易。

經過反覆協調爭取,直到今年1月中下旬,展品目錄才正式出爐。最終,日本文化廳放寬了珍貴文物出口的數量。

不放過任何細節

奉上通俗易懂的文化大餐

日本重要文化遺產《輪寶羯磨紋戒體箱》(上)、《嵌螺鈿如意》(下)。

文物目錄敲定,博物館上下便緊鑼密鼓地行動了起來,佛教藝術艱澀,涉及的密宗在中國少有人問津,該如何揭開這層神秘的面紗,做一場來自世界各地的每個普通人都能看懂的展覽呢?

上博展覽部的龔辛負責這次展覽的文字內容,掛在牆上的展板和展品邊上的說明牌上的文字都經過她之手,每一塊說明牌上不過200字的文字說明,把相應展品的前世今生、價值和與中國的淵源娓娓道來,精緻而全面。

她告訴記者,在日方提供了文字資料後,研究人員先撰寫展覽圖錄的結構文字和具體的文物說明,她再據此調整成展板和說明牌上的文字。她要一邊充實宗教知識,一邊要對它們進行通俗化改造,精簡提煉文字的同時,部分長篇大論以圖片的方式呈現,展覽第一部分開篇那張醍醐寺地圖就是講述醍醐寺組成和分布的方式,讓普通參觀者一目了然、輕鬆地汲取知識。此外,她還要找到梵語的最佳翻譯以面向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觀者。

展覽的謀篇布局,在色彩、裝飾上如何有中國的味道,拉近與中國觀眾的距離,並讓參觀者獲得最佳的參觀體驗?

上博陳列部的張莉娟負責本次展覽的形式設計。展覽末尾讓人眼前一亮的那張燈箱照片就是她的手筆,「希望參觀者在走出展廳前還能在這裡停留,並有所回味」。她告訴記者,這是一張豐臣秀吉參與設計的醍醐寺三寶院的照片,一開始備選的照片裡還有一張醍醐寺的夜櫻照,最後之所以選擇這張是因為畫中有庭院,有花草,更契合一般參觀者的審美,為人接受和喜愛。而五大明王殿內的透光木格柵、鋪在展廳地板上的類似榻榻米的草蓆,讓展廳裡多了幾分日本的氣息,也是她的用意所在。

「打開窗戶,就是一片翠綠,」去年9月,與李仲謀副館長一行到醍醐寺挑選文物期間,她身臨其境地感受了醍醐寺和濃鬱的日本文化,她希望把這片靜謐帶到她參與設計的展館裡,所以甚是用心。

這次布展中的說明牌的文字是橫著寫好還是豎著寫好?龔辛堅持現在通用的前者,張莉娟堅持佛經中常見的後者,在多番親身體驗後,說明牌最終選擇了橫排文字的書寫格式。角落的牆上要不要掛上展板?研究部希望參觀者能了解更多的知識,充分利用展覽空間,設計人員表示會造成人流堵塞,最終,以後者勝利告終……激烈的爭論,最終都在熱情的溝通中歸於一片祥和的共識,每個部分的工作也在一次次溝通中趨於完善。

從今年1月到5月,跨越了一個春節,近4個月後,上博一號展廳裡,燈光打了起來,一場曠世的精品文物展終於登場,背後是每一個參與其中的博物館人的辛勤耕耘和付出。

1463722613000

相關焦點

  • 斯洛維尼亞珍寶在西安曲江藝術博物館展出
    三秦都市報-三期網訊 近日,為期六個月的《歐洲十字路口的印記————斯洛維尼亞珍寶展》在西安曲江藝術博物館開展。據悉,這是斯洛維尼亞珍寶第一次來到中國展出。
  • 西安曲江藝術博物館 斯洛維尼亞珍寶展隆重開幕!
    展覽現場4月30日下午《歐洲十字路口的印記—斯洛維尼亞珍寶展》在位於大雁塔南廣場西南角的西安曲江藝術博物館隆重開幕。這是斯洛維尼亞珍寶第一次來到中國,是一個具有裡程碑性質的文化盛舉。駐華大使普瑞澤先生( Janez Premoze)開幕式上斯洛維尼亞駐華大使普瑞澤先生表示西安是中國文化的中心,斯洛維尼亞也是歐洲的十字路口,他非常開心能在西安看到故鄉的珍寶,希望這個展覽成為中國人了解祖國的窗口
  • 卡地亞珍寶:歷演藝術風尚百年
    作為卓有遠見的藝術先驅,卡地亞自創始至今,一直密切關注社會風尚與文化思潮的更迭演化,並以其精巧靈思和創新工藝,在珠寶史上引領了一股股不可複製的藝術潮流。縱觀「卡地亞珍寶藝術展」的款款臻品,這些傳世之作生動再現了時代藝術風格的非凡變遷,儼然一部世界珠寶百年風尚的光輝史冊。
  • 法門寺地宮中的珍寶盤點,尤其不能錯過這三件聖物
    很多人都知道,陝西寶雞的法門寺因為珍藏著釋迦摩尼佛骨舍利,是中國乃至世界上最重要的佛教寺院。介紹法門寺的文章很多,一般的都是給大家回顧法門寺的千年輝煌歷程,或者從景區攻略的角度,給大家介紹老寺院、新的合十舍利塔等旅遊信息。很少有人會深度介紹法門寺的珍寶文物。今天我專門給大家介紹一下法門寺那些重要的文物。
  • 被人誤解的醍醐灌頂真正含義
    醍醐灌頂導引術        現代漢語認為醍醐灌頂是一個形容詞,原意為用酥酪上凝聚的油澆到頭上,藏傳佛教是指灌輸智慧
  • 馬王堆漢墓被評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寶之一,它都有哪些珍寶呢?
    1972年,考古研究所開始進行有計劃有組織的發掘工作,馬王堆漢墓出土文物3000多件,其中還有很多稀世珍寶,馬王堆漢墓也因此被評選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寶之一」!首先就要指出,馬王堆漢墓出土文物最無可替代的、具有極高價值的珍寶,就是鼎鼎大名的馬王堆千年不腐的古屍。這具古屍生前是墓主人長沙丞相利蒼的夫人辛追。
  • 故宮博物院「五大珍寶」,件件珍品,極其珍貴,有專人看守!
    【故宮博物院「五大珍寶」,件件珍品,極其珍貴,有專人看守!】 1.清乾隆金嵌寶金甌永固杯用八成金製成。杯為圓形口,口邊刻有回紋。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5.沈子蕃緙絲梅鵲圖,此圖軸絲質,依畫稿緙織。 此緙絲圖很好地體現了原畫稿疏朗古樸的意趣,畫面生動,清麗,典雅,是沈子蕃為數不多的存世作品之一,也是南宋時期緙絲工藝傑出的代表作。這些文物都具有獨特的意義,現收藏於故宮博物館,有專人看守!有機會大家可以去博物館觀賞不同的文物。
  • 臺灣:賞絕世珍寶 讀悠悠歷史
    賞絕世珍寶 讀悠悠歷史去過臺北的人都知道,到臺北,如果只有一天時間,只能玩一個地方,最應該去的地方一定是故宮,臺北故宮!臺北故宮不是古蹟,卻因藏有中國歷代稀世珍寶、頂級精品文物而聲名遠揚。這裡的每一件藏品都大有來歷,那是一段顛沛流離、輾轉萬裡的辛酸歷程。臺北故宮博物院坐落在臺北市郊陽明山腳下雙溪,依山傍水。
  • 中國臺北故宮,大叔實拍20件稀世珍寶瓷器瓶
    所以我才有機會拍攝收集了大量的藏品圖片和視頻,在此之前已經通過圖文圖集和視頻等方式進行了分享,這一篇我將分享20件明清時期的瓷器瓶,件件為稀世珍寶。這就是首圖兩位老者正在欣賞的瓷器,它就是「明萬曆(1573-1620),青花五彩百鹿尊」。「五彩」並不是指五種顏色,而是形容很多種顏色,這也說明這件瓷器的釉色極為豐富。
  •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珍寶約65萬件,多樣珍寶珍貴程度世所罕見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各類文物珍寶約65萬件,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文物來源於抗日戰爭時期,北京形勢嚴峻,國民政府決定將北京故宮博物院、古物陳列所、頤和園和國子監的重要文物南遷與此。
  • 東莞小夥繼承姨媽海外遺產,發現家藏十萬件圓明園珍寶,價值百億
    是「一切園藝藝術的典範」。 但是在1860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中,這一座世界園林藝術的瑰寶卻被貪婪的掠奪者燒毀。英法聯軍入京之後便直撲圓明園,進行瘋狂的搜刮與破壞。金銀財寶,文化珍寶。搶得到的就搶,搶不到的就打砸,燒毀。
  • 「有界之外」亮相故宮,呈現中西方珍寶薈萃與文化融合
    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表示,此次合作展試圖讓藝術靈感與精湛工藝在古老的紫禁城中精彩碰撞。澎湃新聞了解到,此次展覽集結了來自卡地亞與故宮博物院的藏品,同時也有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澳大利亞國立美術館、卡達博物館、瑞士拉夏德芳國際鐘錶博物館等博物館的藏品,共展出了800餘件藝術作品,最早展品可追溯至明代。
  • 揭露馬未都的真實家底:觀復博物館內四大珍寶,第三件古人經常用
    說起收藏這件事小編心裡也是滿滿的激動,畢竟伴隨著時代經濟的發展,很多人都開始主張自己精神文化的提升,並將興趣愛好轉向了曾快銷聲匿跡的古玩收藏上,而本人也是很開心的加入到了其中。有很多人就會產生這樣的疑問:到底是什麼人在撿漏呢其實在古玩界混跡的人還是非常看重實力的,畢竟光靠運氣是遠遠別想走太遠,而馬未都就屬於那種靠實力撿漏的代表。
  • 「不可思議」的不只是達米恩·赫斯特的「沉船珍寶」
    生活在公元一世紀的土耳其人 Cif Amotan II 曾是一名奴隸。在獲得了自由並發跡之後,他成為了一名藝術收藏家。不幸的是,為他運載藏品的船隻「不可思議號」(Unbelievable)在東非海岸遇難,直到兩千多年後的2008年,才被重新發現打撈。在「不可思議號」裡發現的藏品共189件,不僅光怪陸離(比如手裡託著一直碗的無頭惡魔巨型雕塑),並且遠遠超出 Amotan 所處時代的歷史。
  • 「北京故宮博物院200件珍寶展」2日在東京國立博物館開幕
    據日本《朝日新聞》報導,為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北京故宮博物院200件珍寶展」2日在東京國立博物館開幕。   2日清晨,珍寶展尚未開幕就有720多名來自日本各地的觀眾慕名而來,排隊等候入場。43歲的伊東芳華女士曾在中國生活過一段時間,2日一大早就從秋田市乘車趕到東京觀展。
  • 必美義大利菲列德羅珍寶地板,天生貴族範兒
    摘要:必美地板中的義大利菲列德羅珍寶地板,讓150年樹齡以上的樹木得以莊嚴再現,重塑歐式精英貴族範兒家居。一部風靡全球的英劇《唐頓莊園》讓我們深切地感受到了「英國紳士」和「貴族小姐」的風採,還有貴族們精緻體面的生活細節,這是一種根植於正統血液裡的驕傲與榮耀。
  • 生僻字——「醍醐灌頂」
    成語故事醍醐灌頂醍醐灌頂:讀音(tí hú guàn dǐng),是一個漢語成語,比喻聽了高明的意見使人受到很大啟發。(維摩詰大居士)聞名已如甘露入心,和他共語,即如醍醐灌頂一般,能獲得大智慧。比喻此大居士功德無上,智慧圓滿,辯才無礙。如維摩詰所說經中所說:辯才無礙,遊戲神通逮諸總持,獲無所畏降魔勞怨,入深法門善於智度,通達方便大願成就,明了眾生心之所趣,又能分別諸根利鈍。久於佛道心已純淑決定大乘,諸有所作能善思量,住佛威儀心大如海。諸佛諮嗟弟子,釋梵世主所敬。
  • 這座宮殿收藏圓明園被搶珍寶,多達3萬餘件,滿滿一屋子文物
    除此以外,對園內的珍寶,侵略者進行瘋狂的搶奪和毀壞。被搶奪的文物多達150萬件,包括中國各個朝代的名人大作和各類罕見的珍寶。這是對我們華夏祖先的一次磨難與浩劫,也是對整個中國的一個巨大的損失。當年英法侵略者從圓明園拿走了大批的珍寶,有一部分流入到了法國國王和皇后的手裡。
  • 「非遺」珍寶展、老字號VR體驗,本月北京藝術展看這裡!
    「非遺」珍寶展、老字號VR體驗,本月北京藝術展看這裡!資料圖 新華社供圖國家級非遺展珍貴水晶樂器登場時間:即日起至本月21日地點:華膳園文創園活動:國家級非遺樂器箜篌、非遺工藝藍染展及藝術珍寶展。2.擁有中國罕見民族樂器體驗館和非遺小傳承人培養基地的「女子水晶樂坊」,也在現場展示了民族非遺樂器箜篌及水晶樂器藝術。3.除非遺展品外,園區還將向公眾免費開放藝術珍寶展。
  • 《中國館藏國家珍寶——中國陶瓷大系》(15卷)出版
    國家「十三五」出版規劃項目《中國館藏國家珍寶——中國陶瓷大系》(15卷)歷經兩年餘時間籌備及編輯,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將在今年上海書展亮相。這套凝結中國幾代陶瓷藝術研究專家及幾代出版人努力的煌煌巨著,可謂我國當今陶瓷專著中工程最浩大、收錄瓷器數量最多的一套中國陶瓷大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