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如水
匆匆一瞥
多少歲月輕描淡寫
5月20日,化工與能源學院(原鄭州工學院化學工程系)83級校友返校,在北校區舉行畢業30周年紀念活動。鄭州大學副校長、校友總會副會長關紹康應邀出席。
對外聯絡辦公室(校友總會辦公室)主任、校友總會秘書長張書祥,副主任、副秘書長牛海軍,時任該年級輔導員、國際交流與合作處處長劉建華、土木工程學院黨委書記符水龍,北校區綜合管理中心主任程相喜,化工與能源學院黨委書記馬國傑,黨委副書記王黎明,副院長任保增、侯翠紅,以及教師代表和返校校友150餘人參加了活動。活動由該年級校友陳萬仁主持。
一別三十年
再回北校區
近鄉情更怯
歸來仍少年
春風吹了幾十裡
一如當初初見你
「學長學姐,
歡迎回家,
今天,
我們是最美志願者」
送上我們的紀念品
致以我們的問候
母校
歡迎你
翻一翻《鄭大校友》期刊
看一看母校最新動態
會上,關紹康副校長代表學校歡迎離校30年的校友回「家」,並送上誠摯的問候。他向校友們簡要介紹了學校的發展歷程,以及目前學校在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學科建設、科學研究等方面取得的成績。
他說,今天的鄭州大學是一所巨型大學,擁有87萬校友,廣大畢業生在各領域、各行業成為骨幹和領導,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鄭大品牌」。學校的每一點成績、每一步跨越,都離不開廣大校友的關心支持,希望校友們繼續為母校的一流大學建設加油助力,歡迎大家常回母校,同時誠邀校友們於今年7月1日、2日第二屆校友返校日重回母校。
關紹康副校長致辭
張書祥主任在發言中首先感謝活動籌備組的辛勤付出。他說,籌備組做了大量工作,有著強大的號召力和凝聚力,特別是將活動日期選在「520」更是別具匠心,代表著對母校和同窗的深情厚意。隨後,張主任介紹了學校校友工作。他強調,我校87萬校友每位都像一粒種子,發揮著傳承母校厚重文化、傳播母校優良傳統的重要作用。他們在不同的崗位為國家、為社會作出了積極貢獻,母校為之驕傲和自豪。
張書祥主任發言
馬國傑書記代表學院表達了對返校校友的熱烈歡迎和親切問候,並簡要介紹了學院的基本情況。他對廣大校友為學院做出的貢獻表示感謝,希望校友們一如既往地支持學院的發展建設。最後,他向校友們通報了化工與能源學院校友分會將於今年9月份成立的喜訊,希望大家屆時返校參與。
馬國傑書記發言
時任教師代表曾之平老師講述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在京召開和我國在南海挖掘出可燃冰兩大新聞,教誨校友們身為化工人,應始終關注化工發展。他說,校友們雖年逾半百,但仍值「青年」,在珍重身體的同時,要繼續努力奮鬥,「擼起袖子加油幹」!
曾之平老師發言
時任輔導員劉建華老師在發言中說,「同學的情誼最真誠,健康快樂最重要,學生的初心永不忘」,激勵同學們珍惜同窗友誼,不忘初心,勿忘恩師,不斷學習,不斷進步。
劉建華老師發言
隨後,83級校友代表王道甫、張玲瓏先後發言,感懷過往的青春歲月,講述自己的人生感悟,表達了對母校、對恩師的感恩和敬意。
王道甫校友發言
張玲瓏校友發言
左起:程相喜、符水龍、牛海軍、王黎明、任保增、候翠紅
我們再上一堂課
好不好
還是和當年一樣
誰坐在誰的前
誰又守在誰的後
誰給我們點的名
誰又幫誰答的到
如果可以
真想
把校園裡的每個角落
都打包帶走
尤其
是我們一起待過的教室
因為那裡
有我們的青春
出走三十年
我們
仗劍天涯
歸來
仍是少年
那條林蔭道
好像還是記憶中的模樣
我們的北校區
守著我們的承諾
我們的青春
有個共同的名字
北校區
我們
想為母校
盡份心
這塊仿銅雕塑
將是永遠的
紀念
化工與能源學院玻璃鋼仿銅雕塑捐贈揭幕儀式
初見
情已深
未語可知心
這是
我們新的家
也是
新的羈絆
在眉湖的橋頭
在松菊荷柳的門口
在林蔭路的盡頭
在你的心口
我們
在新校區走一走
我怕我會想念
我怕忍不住思戀
所以
就這樣
再合一次影吧
作者 :
該年級校友王守偉
短暫相聚兩天日
拉回時光半甲子
天南地北不算遠
情誼更深從此時
我喜歡
夏天的雨
雨後的光
和任何時候的你
母校
永遠愛你
親愛的校友
歡迎回家
親愛的校友
母校已經
準備好迎接您
2017年7月1、2日
第二屆鄭州大學校友返校日
我們在這裡等您
不見不散
供稿 | 趙 菲 姚 琳
攝影 | 王 寧 閻 震 李 純
編輯 | 李 純 鄧曉慶
☟點擊閱讀原文可獲取更多母校資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