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介紹下背景:10年前,如果開一家瑜伽館幾乎不需要宣傳,告訴給身邊的朋友就可以坐等會員迎門了,而且在當時瑜伽的分工也沒有那麼精細,沒有什麼總監、顧問等職務。
如今,瑜伽這個服務行業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各式各樣的瑜伽館、瑜伽工作室就像雨後春筍一樣林立在大街小巷,幾乎所有的商業廣場商圈都有上百家的大中小型瑜伽館。
如何在強烈競爭環境中,開一家能夠持續經營的瑜伽館,是所有瑜伽館主首要考慮的問題。
昨天群裡討論的話題,幾乎是圍繞#新瑜伽館,如何吸引會員#展開的。一位館主說「以前她的館會員多的都來不及接待,但是現在,會籍不約都不來」。
這說明過去在家裡等會員上門的情景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瑜伽館主需要像行銷公司那樣走出去,把她們請進來。
今天訪談的嘉賓是輕瑜伽瑜伽館的銷售經理Partin張,我們來看看她關於「瑜伽館到底如何將潛在會員請進來」是怎麼說的?
1
潛在會員當中,無非有兩種人:1、是沒有練過瑜伽的;2、是已經練過瑜伽的人。那麼沒有練過瑜伽的人,我們就需要對她進行教育,讓她成為會員中的一員;而練過瑜伽的人,我們則需要將其吸引到我們的瑜伽館裡進行學習。
針對第一種沒有練過瑜伽的人,我們要怎才能讓她選擇練習瑜伽呢?
根據經驗來看,我們通過戶外發送宣傳單體驗卡的推廣方式效果最好(不過有些城市不允許發宣傳單,可以改為讓員工邀請目標用戶微信掃描二維碼,在微信上推廣宣傳)。
10年開始,我們的7家瑜伽館通過這種方式,每家店基本都能在一次活動拓客中獲得100以上的體驗顧客,有30%可以轉化為真正的會員顧客。
這樣就解決了瑜伽館在開業、裝修、擴店時會員量不足的現象,並且不少瑜伽館都是在沒有裝修完畢的情況下進行預售卡銷售,等開業時就有會員迎門,將瑜伽館帶出開業沒顧客,瑜伽老師流失的怪圈。
2
第二種是練過瑜伽的人:
想讓她放棄原來的瑜伽館換到我們的瑜伽館裡是有難度的,因為女性到了35歲以後希望穩定的心理佔據80%以上。
但是,女性就是個不斷嘗新的消費人,我這樣說是有根據的,服裝款式不斷翻新就是為了迎合女性這一消費特點,女性產品不斷換顏色,包裝也是為了滿足女性不斷嘗新的消費特點。
而瑜伽館3-5年才裝修一次,課程品類也沒有零售企業那樣豐富,怎麼才能讓女會員既要穩定又要嘗新的心理都得到滿足,從而更換瑜伽館。
不過,經過我們調查,女會員在選擇瑜伽館的時候,並不是一定願意穩定在一家,而是害怕換了以後帶來的後果。
比如:換一家要換場地,那麼場地的風格適不適合就很難說,這種風險她是不願意冒的;
再比如,換一家老師也要換,瑜伽老師都是與她接觸最親密的,換個人她的心理也會不適應。
所以就必須要能夠非常了解後,她才願意更換。
3
無論是哪一種情況,我的獲取會員的渠道除了戶外宣傳,還會採用找商家形成聯盟,這樣會員共享的方式幫助瑜伽館進行會員招募。
這樣可以解決會員與瑜伽館不熟悉的環節,剩下的就需要瑜伽館在服務上讓會員得到認可,就達到讓會員更換瑜伽館了。
之前我文章說「圈子不同,不必強融」文章我也看了,我覺得,可能她的失敗應該跟定位不準有關係。講2個瑜伽館的故事
定位準確,這種情況就會很少出現。如果定位準,反而會受到會員的歡迎。比如,她本來就受夠了原來的瑜伽館,只是一直更好的瑜伽館出現。
當年我們的瑜伽館開業,附近瑜伽館的會員前來參觀,說了句「這才是瑜伽館啊」就證明了這點。
結語:
了解了上述的情況我們就清楚我們在開瑜伽館的時候,如何制定會員招募的計劃與方案了!
簡單總結為4點:
1:開業前2周進行推廣招募,這樣在開業的時候就不會出現開門卻沒有會員的情況;
2:通過熟人與周圍的銀行,紅酒館等會員、高端消費場所建立合作關係,讓她們貢獻她們的顧客資源,通過她們介紹將您的會所推薦給她們的會員,解決了高端顧客不足的問題;
3:建立商圈聯盟,至少6家不同類型的商戶聯合起來共同吸引會員,採取排他性的拓客合作。
4:做好服務,讓會員流失的很大原因就是瑜伽館的服務跟不上。因此做好服務是前面3點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