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孩子是個辛苦活兒,很多家長可能都有這樣的困惑:
給孩子吃得那麼好,為什麼孩子還抵抗力低下,動不動就感冒發燒?為什麼別的小孩身體好個也高,我家小孩不長個?為什麼孩子總是胃口不好,挑食厭食,每次吃飯得追著哄半天,多吃點還積食不消化?……
孩子生長發育的過程中,血是根本中的根本,沒有血,一切營養物質無法華升,身體又怎麼會健康。
而脾的一項重要功能就是統血,脾不僅有運化輸布營養物質,濡養全身的功能,而且還有統攝血液的作用,脾胃功能不好會導致兒童氣血虧損,免疫力低下,所以體弱的孩子十有八九是脾虛。
孩子為什麼會脾虛?
有些孩子本身脾胃比較差,而有些孩子愛吃零食冷飲或飲食不規律而把脾傷了,脾是人體的後天之本,非常重要,要是脾胃不好,就容易挑食厭食。
挑食還好點,可以同類互換,可很多孩子飲食很差,就愛吃零食,正餐就是不愛吃,這怎麼能營養均衡呢,營養不夠,自然就影響長高以及身體的 其他影響,還影響學習。
脾是後天之本,脾是靠養出來的。脾胃要不好,就會走兩個極端,要麼極胖,要麼極瘦。這是為什麼呢?
中醫說的脾,是負責運轉的,任何代謝產物的排除都要藉助脾氣的力量。脾氣一虛,髒東西就要瀦留體內。
髒東西是什麼呢?可以是多餘的脂肪,也可以是異常的分泌物、排洩物。肥胖的人很容易被中醫辨證為溼重,而且他們中有很多人看似壯實,實為虛寒。特別是肚子上脂肪越來越多、遊泳圈越來越大的人,更不能忽略他們體質的寒性。你如果去摸這種胖人,他們的皮膚一般都是涼涼的。
脾虛的人如何健脾?
中醫講:補脾,是一切疾病治療的關鍵。很多人對此可能不以為意。然而確實是這樣。
在《陰陽一調百病消》中,羅大倫就指出,對於那些經常患感冒咳嗽的小孩子,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先調理脾胃。八珍糕是專門調理脾胃的,脾胃氣血疏通了,溼氣祛除,痰溼體質自然形成不了,那些三高問題就會遠離你。
健脾養胃八珍糕
這個糕點主要是以滋補脾胃為主,去除體內溼氣。
相傳西太后慈禧由於嗜食油膩肥甘病倒宮中。
她不思飲食、消化不良、脘腹脹滿、噁心嘔吐、大便稀溏、悶悶不樂。
太醫們心急如焚。太醫李德生率眾太醫去為「老佛爺」會診。認為其病是脾胃虛弱所致。
經過眾醫研討都認為該給「老佛爺」補脾益胃,開了八味既是食物又是藥物的處方:茯苓、芡實、蓮子、苡仁、山藥、扁豆、麥芽、藕粉各二兩,共研細粉,加白糖七兩,用水調合後做成糕點,並取名「健脾糕」。
吃了此糕幾天後,「老佛爺」的病狀竟完全消失了,食量大增,周身亦有力了。「老佛爺」一高興便將「健脾糕」改稱「八珍糕」。從此,「八珍糕」竟成了慈禧最喜食的食品。
「八珍糕」為何會有如此好的效果呢?
主要是它那八種藥食兼用的中藥的功勞。方中:
茯苓:能健脾補中、寧心安神、利水滲溼,是四君子湯的主要成分之一。
芡實:能補脾止瀉、養心益腎、補中益氣、滋補強壯、和胃理氣、開胃進食。
苡仁:健脾開胃、補中祛溼。
山藥:能健脾胃、益肺腎、補虛勞、祛風溼。
扁豆:能理中益氣、補腎健胃。
蓮子:能健脾補心、益氣強志、強筋骨、補虛損、益腸胃。
麥芽:能消食和中、去積除脹。(麥芽可以煮水和面用,不要打粉)
藕粉:能養胃滋陰、祛瘀生新、消食健脾、涼血除煩、止嘔渴、止瀉痢
也有藕粉換成山楂,消肉積。
成人型經典組方:黨參,白朮,茯苓,薏米,蓮子,芡實,山藥,白扁豆,炒麥芽,大米,糯米。(兒童用的話,可以將黨參和白朮換成山楂、麥芽)
每種食材都是可以等份,加入適量的糯米粉和大米粉,再根據口味加點白糖調味,一起全部打粉,加水混合發麵,蒸成糕即可。
如果嫌在家製作麻煩,可以到養生雜誌店鋪,選擇手工製作健脾八珍糕,而且加入蜂蜜做成蜜丸,更符合孩子的口味,可以當零食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