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名字的涵義與文化內涵相輔相成,命理為樹幹,名字為潤樹之水,命吉也要靠名字來成就。名字不僅是一個人的人文符號,是一個家族延續的表現,也是中華民族歷史淵源、文化起源與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老子在《道德經》中寫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就是說隨著社會的進步,人類文化素質的提高,人類姓名由簡單的區分符號發展到具有各種吉祥含義的名稱,人們對自己名字的要求越來越高,使名字成為負載中國傳統文化內涵的巨舟。
據《宋代名字說及命名文化研究》一文研究成果顯示,很多著名文人,如歐陽修、範仲淹、王安石、曾鞏、朱熹、黃庭堅、陸遊、辛棄疾……都有創作「名字說」,記錄自己為他人取名之訓誡寓意。古人把取名當做童蒙之始,為孩子取一富於教育意義之文化雅名,以作薰陶孩子品格完善之人生座銘,理應成為現代家庭教育之重要內容。
隨著中國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的變遷融合,年輕人接觸的世界日新月異,思想文化更加豐富多樣,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尤其是年輕父母在給孩子取名的時候,一方面希望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另一方面又希望名字可以體現傳統文化的古典文雅之意,同時還希望名字立意深遠。
起名字,看似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但很多父母卻表現的不知所措——可選的很多,但滿意的太少。
這一需求就衍生出很多專業取名公司、取名網站等,但通過這些渠道獲取而來的所謂「好聽」 的名字,雖然簡單直接,但背後問題也不少,比如收費高、服務不規範,還有一些名字甚至通過電腦系統自動生成,將古詩詞拆開拼湊,雖然看起來文雅,實則內涵不足。
看好中國傳統文化復興帶來的巨大市場,也深刻了解當前起名市場的魚龍混雜,張瑜創辦的名書科技決定用一種全新的方式打造創新的中國傳統姓氏文化平臺,用最先進的科學技術結合最淵博的中國傳統文化,為全球億萬華人提供最優質的姓氏文化服務。
和市場上大多數起名機構偏安一隅的個人工作室不同,名書科技的辦公室坐落在科技範兒十足的清華科技園高檔寫字樓裡。
名書科技創始人張瑜在接受希鷗網&CEO網採訪時說,「起名是一次性的商業服務,基本上不會復購,用戶消費頻次低,所以這個行業沒有知名的品牌,起名機構也不是特別注重用戶的體驗。同行的通常做法是,把生意接下來,告訴你名字,服務就結束了。名書希望走一條不同的路,更想沉下來做好品牌,做行業內受到認可的品牌。」
想要打造一個具有持久生命力的品牌,自然需要一個強大的團隊。希鷗網了解到,名書科技既有來自名校碩士中文系畢業的高材生,又有經驗豐富的命理師團隊。團隊核心成員均是名校畢業,碩士以上學歷。命理師有超十年的測算經驗,精通易理斷八字喜用。
名書科技運營的抖音等自媒體平臺可以從側面驗證團隊的實力。抖音帳號「名書起名」有近300萬粉絲,置頂的一條標題為「雙胞胎女孩怎麼起名」的VLog短視頻點讚量超過82萬,另一條標題為「如何用數字給寶寶起名」的短視頻點讚量也超過了81萬。
翻閱「名書起名」 抖音短視頻的相關評論和互動,不難發現,年輕父母佔了大多數,很多人在評論區直接描述自己孩子的出生年月或屬相併提出自己的起名需求。
目前,名書科技為用戶提供了八大核心服務,包括寓意起名、八字起名、起英文名、成人改名、姓名解析、斷八字喜用、重名查詢、家譜梳理撰寫等服務。以寶寶取名為例,服務周期一般為一周時間,與孩子父母溝通需求,專業團隊分析推算並提出解決方案。
對於如何起好一個名字,五大要領,缺一不可,張瑜說:
一要獨特,要求在全國公安姓名信息庫中使用同音同字的名字不多;
二要富有寓意,用字要有文化底蘊,名字解釋起來含義美好;
三要好聽好記,名字使用普通話和地方方言讀起來都是朗朗上口;
四要好寫,漢字字形結構要搭配合理,儘量不使用太複雜的漢字;
五要結合生辰八字,準確判斷喜用神,起名用字五行正確。
了解更多關於中科易知的內容,請看希鷗網與名書科技創始人張瑜的QA問答。
希鷗網:介紹一下您在創業之前的情況?
張瑜:大學專攻的就是易經文化,畢業後也在易學這個行業工作,有幸和這個行業的一些資深老師共事學習。
希鷗網:起名這個業務非常垂直,為什麼想要做這個項目?
張瑜:起名看似簡單,但其實是非常有講究的,它屬於中國傳統文化易經的一個版塊,專業的起名是要看人的生辰八字,要運用到易經和文學的相關知識。我個人對中國傳統文化和文學一直非常有興趣,所以能夠在這個領域創業也很開心。
這個行業有很多所謂的「大師」,他們給寶寶起名是用來自日本的「三才五格」算法,相比中國易經,這套算法不是非常可靠,他們起名只是靠打分,而不看名字的具體寓意和內涵。這是一種行業亂象,也是很多家長不願意相信起名公司的原因之一。起名這件事情只能靠人來做,是機器替代不了的,雖然可以通過大數據來總結一些內容,比如什麼字組合起來更好聽,什麼名字使用者多,但起一個非常獨特的名字,是需要大有研究的。
希鷗網:名字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體現,您怎麼看中國傳統文化?
張瑜:姓名是一個人內在和外在美的結合,是一個人的符號,凝聚著長輩對孩子的深切期望和精神寄託,也是特定文化和心理的反映,更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延續。現在傳統文化丟失很多,近幾年,傳統文化復興,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喜歡傳統文化,我相信這個領域將迎來更好的發展。
希鷗網:和同行相比,名書有哪些優勢?
張瑜:這個行業的從業者,「老先生」多一些,因為「老先生」德高望重,用戶天然覺得他們更精通八字,從八字角度給寶寶起名。但老先生一般只給名字,不給解釋,他們覺得這就是適合你的名字,但不告訴父母為什麼要起這個名字。從商業上看,起名這個生意是一次性的服務,基本上不會復購。
一個家庭起一個名字,消費頻次低,所以這個行業沒有知名的品牌,起名機構也不是特別注重用戶的體驗。通常做法是,把生意接下來,告訴你名字,服務就結束了。名書希望走一條不同的路,更想沉下來做好品牌,做行業內受到認可的品牌。
另一方面,市場上很多起名機構都是一個人單打獨鬥,而我們是年輕團隊一起作戰,公司對團隊學歷和專業要求很高。服務角度看,我們更願意聽取客戶的需求,提供個性化、定製化的服務,會深度了解父母對名字的期望、對寓意的期望,有些父母對寶寶沒有太高要求,希望孩子一生輕輕鬆鬆開開心心就行了。
但還有一些父母,非常注重寓意和內涵,要求名字要從詩詞中出來,要有古風的感覺。我們根據用戶個性化需求量身定製方案,達到用戶滿意。
希鷗網:現在公司業務主要是寶寶起名嗎?是否在嘗試企業起名?
張瑜:現在公司80%的業務是給寶寶起名。相比人的名字,企業名字代表了公司的品牌形象,要求是獨一無二的,在服務過程中,不僅要考慮名字本身,還要考慮品牌調性,這是一整套的設計,是一個複雜工程。
希鷗網:名書的運營團隊很強,在抖音等新媒體擁有300萬粉絲,目前我們在抖音上的視頻主要分為哪幾類?起到了什麼效果?
張瑜:我們通過網際網路平臺傳播短視頻,目的是想用這樣一個直接的方式,給用戶帶來更直觀的感受,用戶可以從視覺、聽覺、感覺上來直面判斷這個名字是不是好聽、是不是好寫、是不是好看。我們的視頻中還會有科普類的內容,在視頻中我們會教大家如何起名,怎樣起一個好名。
希鷗網:起名看似是一個非常不起眼、不費工夫的「小事情」,名書是如何把一個「小事情」當作一個「大項目」來對待的?每一個起名的背後有什麼環節和工序?
張瑜:沒有經歷過給孩子取名的家長,通常都會認為取名是個小事情。但其實給寶寶起名是孩子出生後的第一件大事,對一個家庭來說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很多客戶會反覆和我們溝通,直到取一個令全家都滿意的名字。
從接到案子到結案,一般需要一整周的工作。未來我們會將起名方案做成實物的書籍,還在策劃為客戶提供家譜整理相關的工作。
希鷗網:您如何定義「創業」?
張瑜:我也經常看到一些別人的創業故事,故事裡提到創業很辛苦,但我在自己的創業路上並沒有感覺到辛苦,可能是因為自己在做一件自己喜歡的事情。能給孩子起一個好聽好用的名字,對我來說也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
總結:近十幾年來,漢服運動、國學熱、漢字成語熱、華陰老腔上春晚、國學易經起名等與傳統文化相關的熱潮讓人應接不暇,這是中國傳統文化復興的標誌,也是中國人文化自信的重要體現。
站在新時代的大門前,名書科技以其專業的工作能力和公司化運營將取名這件「小事」作出大文章,深受用戶好評,明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