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名書科技創始人張瑜: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做更懂父母的起名師

2020-12-14 希鷗網媒

中國人名字的涵義與文化內涵相輔相成,命理為樹幹,名字為潤樹之水,命吉也要靠名字來成就。名字不僅是一個人的人文符號,是一個家族延續的表現,也是中華民族歷史淵源、文化起源與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老子在《道德經》中寫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就是說隨著社會的進步,人類文化素質的提高,人類姓名由簡單的區分符號發展到具有各種吉祥含義的名稱,人們對自己名字的要求越來越高,使名字成為負載中國傳統文化內涵的巨舟。

據《宋代名字說及命名文化研究》一文研究成果顯示,很多著名文人,如歐陽修、範仲淹、王安石、曾鞏、朱熹、黃庭堅、陸遊、辛棄疾……都有創作「名字說」,記錄自己為他人取名之訓誡寓意。古人把取名當做童蒙之始,為孩子取一富於教育意義之文化雅名,以作薰陶孩子品格完善之人生座銘,理應成為現代家庭教育之重要內容。

隨著中國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的變遷融合,年輕人接觸的世界日新月異,思想文化更加豐富多樣,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尤其是年輕父母在給孩子取名的時候,一方面希望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另一方面又希望名字可以體現傳統文化的古典文雅之意,同時還希望名字立意深遠。

起名字,看似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但很多父母卻表現的不知所措——可選的很多,但滿意的太少。

這一需求就衍生出很多專業取名公司、取名網站等,但通過這些渠道獲取而來的所謂「好聽」 的名字,雖然簡單直接,但背後問題也不少,比如收費高、服務不規範,還有一些名字甚至通過電腦系統自動生成,將古詩詞拆開拼湊,雖然看起來文雅,實則內涵不足。

看好中國傳統文化復興帶來的巨大市場,也深刻了解當前起名市場的魚龍混雜,張瑜創辦的名書科技決定用一種全新的方式打造創新的中國傳統姓氏文化平臺,用最先進的科學技術結合最淵博的中國傳統文化,為全球億萬華人提供最優質的姓氏文化服務。

和市場上大多數起名機構偏安一隅的個人工作室不同,名書科技的辦公室坐落在科技範兒十足的清華科技園高檔寫字樓裡。

名書科技創始人張瑜在接受希鷗網&CEO網採訪時說,「起名是一次性的商業服務,基本上不會復購,用戶消費頻次低,所以這個行業沒有知名的品牌,起名機構也不是特別注重用戶的體驗。同行的通常做法是,把生意接下來,告訴你名字,服務就結束了。名書希望走一條不同的路,更想沉下來做好品牌,做行業內受到認可的品牌。」

想要打造一個具有持久生命力的品牌,自然需要一個強大的團隊。希鷗網了解到,名書科技既有來自名校碩士中文系畢業的高材生,又有經驗豐富的命理師團隊。團隊核心成員均是名校畢業,碩士以上學歷。命理師有超十年的測算經驗,精通易理斷八字喜用。

名書科技運營的抖音等自媒體平臺可以從側面驗證團隊的實力。抖音帳號「名書起名」有近300萬粉絲,置頂的一條標題為「雙胞胎女孩怎麼起名」的VLog短視頻點讚量超過82萬,另一條標題為「如何用數字給寶寶起名」的短視頻點讚量也超過了81萬。

翻閱「名書起名」 抖音短視頻的相關評論和互動,不難發現,年輕父母佔了大多數,很多人在評論區直接描述自己孩子的出生年月或屬相併提出自己的起名需求。

目前,名書科技為用戶提供了八大核心服務,包括寓意起名、八字起名、起英文名、成人改名、姓名解析、斷八字喜用、重名查詢、家譜梳理撰寫等服務。以寶寶取名為例,服務周期一般為一周時間,與孩子父母溝通需求,專業團隊分析推算並提出解決方案。

對於如何起好一個名字,五大要領,缺一不可,張瑜說:

一要獨特,要求在全國公安姓名信息庫中使用同音同字的名字不多;

二要富有寓意,用字要有文化底蘊,名字解釋起來含義美好;

三要好聽好記,名字使用普通話和地方方言讀起來都是朗朗上口;

四要好寫,漢字字形結構要搭配合理,儘量不使用太複雜的漢字;

五要結合生辰八字,準確判斷喜用神,起名用字五行正確。

了解更多關於中科易知的內容,請看希鷗網與名書科技創始人張瑜的QA問答。

希鷗網:介紹一下您在創業之前的情況?

張瑜:大學專攻的就是易經文化,畢業後也在易學這個行業工作,有幸和這個行業的一些資深老師共事學習。

希鷗網:起名這個業務非常垂直,為什麼想要做這個項目?

張瑜:起名看似簡單,但其實是非常有講究的,它屬於中國傳統文化易經的一個版塊,專業的起名是要看人的生辰八字,要運用到易經和文學的相關知識。我個人對中國傳統文化和文學一直非常有興趣,所以能夠在這個領域創業也很開心。

這個行業有很多所謂的「大師」,他們給寶寶起名是用來自日本的「三才五格」算法,相比中國易經,這套算法不是非常可靠,他們起名只是靠打分,而不看名字的具體寓意和內涵。這是一種行業亂象,也是很多家長不願意相信起名公司的原因之一。起名這件事情只能靠人來做,是機器替代不了的,雖然可以通過大數據來總結一些內容,比如什麼字組合起來更好聽,什麼名字使用者多,但起一個非常獨特的名字,是需要大有研究的。

希鷗網:名字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體現,您怎麼看中國傳統文化?

張瑜:姓名是一個人內在和外在美的結合,是一個人的符號,凝聚著長輩對孩子的深切期望和精神寄託,也是特定文化和心理的反映,更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延續。現在傳統文化丟失很多,近幾年,傳統文化復興,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喜歡傳統文化,我相信這個領域將迎來更好的發展。

希鷗網:和同行相比,名書有哪些優勢?

張瑜:這個行業的從業者,「老先生」多一些,因為「老先生」德高望重,用戶天然覺得他們更精通八字,從八字角度給寶寶起名。但老先生一般只給名字,不給解釋,他們覺得這就是適合你的名字,但不告訴父母為什麼要起這個名字。從商業上看,起名這個生意是一次性的服務,基本上不會復購。

一個家庭起一個名字,消費頻次低,所以這個行業沒有知名的品牌,起名機構也不是特別注重用戶的體驗。通常做法是,把生意接下來,告訴你名字,服務就結束了。名書希望走一條不同的路,更想沉下來做好品牌,做行業內受到認可的品牌。

另一方面,市場上很多起名機構都是一個人單打獨鬥,而我們是年輕團隊一起作戰,公司對團隊學歷和專業要求很高。服務角度看,我們更願意聽取客戶的需求,提供個性化、定製化的服務,會深度了解父母對名字的期望、對寓意的期望,有些父母對寶寶沒有太高要求,希望孩子一生輕輕鬆鬆開開心心就行了。

但還有一些父母,非常注重寓意和內涵,要求名字要從詩詞中出來,要有古風的感覺。我們根據用戶個性化需求量身定製方案,達到用戶滿意。

希鷗網:現在公司業務主要是寶寶起名嗎?是否在嘗試企業起名?

張瑜:現在公司80%的業務是給寶寶起名。相比人的名字,企業名字代表了公司的品牌形象,要求是獨一無二的,在服務過程中,不僅要考慮名字本身,還要考慮品牌調性,這是一整套的設計,是一個複雜工程。

希鷗網:名書的運營團隊很強,在抖音等新媒體擁有300萬粉絲,目前我們在抖音上的視頻主要分為哪幾類?起到了什麼效果?

張瑜:我們通過網際網路平臺傳播短視頻,目的是想用這樣一個直接的方式,給用戶帶來更直觀的感受,用戶可以從視覺、聽覺、感覺上來直面判斷這個名字是不是好聽、是不是好寫、是不是好看。我們的視頻中還會有科普類的內容,在視頻中我們會教大家如何起名,怎樣起一個好名。

希鷗網:起名看似是一個非常不起眼、不費工夫的「小事情」,名書是如何把一個「小事情」當作一個「大項目」來對待的?每一個起名的背後有什麼環節和工序?

張瑜:沒有經歷過給孩子取名的家長,通常都會認為取名是個小事情。但其實給寶寶起名是孩子出生後的第一件大事,對一個家庭來說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很多客戶會反覆和我們溝通,直到取一個令全家都滿意的名字。

從接到案子到結案,一般需要一整周的工作。未來我們會將起名方案做成實物的書籍,還在策劃為客戶提供家譜整理相關的工作。

希鷗網:您如何定義「創業」?

張瑜:我也經常看到一些別人的創業故事,故事裡提到創業很辛苦,但我在自己的創業路上並沒有感覺到辛苦,可能是因為自己在做一件自己喜歡的事情。能給孩子起一個好聽好用的名字,對我來說也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

總結:近十幾年來,漢服運動、國學熱、漢字成語熱、華陰老腔上春晚、國學易經起名等與傳統文化相關的熱潮讓人應接不暇,這是中國傳統文化復興的標誌,也是中國人文化自信的重要體現。

站在新時代的大門前,名書科技以其專業的工作能力和公司化運營將取名這件「小事」作出大文章,深受用戶好評,明日可期。

相關焦點

  • 華中科技大學與央視洽談共建中華優秀傳統法文化教育研究與傳播...
    華中科技大學法學院黨委書記姜芳於12月10日率隊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與社會與法頻道《法律講堂》欄目就共建中華優秀傳統法文化教育研究與傳播基地開展專題調研與洽談。《法律講堂》製片人蘇大為、副製片人陳德鴻、執行主編喻佳,法學院黨委副書記顧馨江,法律史學科教授、《法律講堂》主講人柯嵐,輔導員唐柳參與了洽談。
  • 聆聽國學智慧人生,傳播傳統文化|秋潮書院·孔子學堂
    2019年11月26日下午,為更好弘揚國學文化,秋潮書院【孔子學堂】「國學智慧人生」公開課在廣西秋潮集團隆重開課。本次公開課特邀素有博學儒商雅稱的名師方秋潮作為主講,舉辦本次課堂的目的在於弘揚國學精髓,啟迪心靈,從優秀的傳統文化中汲取現代教育的智慧。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
  • 舍己財淨人心:商人愛上傳統文化 為傳播舍千萬資產
    諸多人不相信世上還有這樣的好人,便心存異議去調查,當他們或親眼看到或親耳聽到這位老闆不吸菸、不喝酒、不打牌、不吃葷、不應酬、不拉扯、不進娛樂場所、不買高檔用品……只喜歡像孔夫子遊學時那樣,帶著他的教師團隊四處傳播傳統文化時,便心悅誠服的當起了敦復書院的義工和學員。
  • 洪麗專訪|她用英語傳播中國文化,一路繁花似錦!
    中國傳統文化的翻譯與傳播這門課,不僅僅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解讀和翻譯,我覺得更有價值的,是將中國的傳統文化傳播到世界上,通過中國文化特有的方式去影響、去改變、去導向人類社會和世界的發展。譬如老師所講的「三才相盜」「金山銀山」是一種宣揚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呼籲,是參贊天地之化育的現實表現。通過傳統去影響世界。我覺得是作為一個學生能得到的最好教育。
  • 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播使者 山東眾林文史文獻博物館副館長徐廷傑
    ,愛好攝影和新聞報導,各大網站發稿,為地方電視臺和央視相關欄目選送人才,經常組織和參加各種公益活動,積極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宣傳民族孝道,鄒平家和孝道文化傳播中心創始人之一,山東加多代傳統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創始人之一,中國職工音樂家協會會員,央視大眾春晚優秀歌手,2018年參加公益模範頒獎盛典,被評為時代楷模第十五屆中國公益形象大使,頒發了獎牌和榮譽證書。
  • 中投文化董事長馮化雪,為傳統文化的傳播,拜訪著名畫家孫永舜!
    近日,中影聯董事長馮化雪,帶領團隊拜訪著名畫家孫永舜先生,在此期間,就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中國畫的推廣和傳播進行了深入的探討。著名畫家孫永舜先生馮化雪中影聯、中投文化、傳時文化等多家公司董事長,著名投資人,結合資本來推動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和傳承,通過影視、短視頻等方式
  • 張瑜郭凱敏做客《天下女人》 現場演繹廬山戀
    可就在兩人走到巔峰的時候,為何會同時做出讓常人無法理解的選擇?山東衛視5月28日晚22:00《天下女人》特邀張瑜郭凱敏再續前緣,帶你一起感受大時代的起起伏伏。  張瑜坦言曾想整容 心中最美演員是上官雲珠  因《廬山戀》在33年前就已經紅遍大江南北的張瑜,33年後風採依舊不減當年,甫一進場便已聽到現場觀眾熱烈的歡呼聲。
  • 薯片科技創始人李伊專訪——在直播行業編織夢想
    薯片科技是一家年輕的網際網路公司,從事電競、知識分享的MCN機構,專注於內容創作和商業運作,力圖為每一位主播和合作方帶來最好的體驗。秋末冬初,上海的早晨天高雲淡,紅日初升。坐落在松江大學城的薯片科技辦公室裡,創始人李伊正在與團隊討論下個月的運營計劃。 「我認為,直播是一種傳播文化和快樂的方式。過去幾年,直播行業經歷了一個從野蠻生長,到逐漸規範的過程,這意味著,從事直播行業有著越來越穩定的上升空間。相對廣大傳統行業,直播行業是年輕一代突破社會經驗、年齡和人脈的限制,快速實現夢想和經濟自由的最佳途徑。」
  • 專訪Coursera聯合創始人達芙妮·科勒
    專訪:「中國學生將從全球在線課程中獲益」——訪Coursera聯合創始人達芙妮·科勒新華網溫哥華6月6日電(記者馬曉澄)全球知名大型網絡公開課平臺Coursera
  • ...專訪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中國農業歷史文化研究所所長樊志民
    1以前,大家對「三農」的了解,多以新聞報導及人物專訪居多,以文學題材反映一個農業科學家的涉農題材文學形式還相對應較少。近日,由楊凌作協副主席高鳳香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王徵兵為原型所創作的《精耕記》紀實文學作品正式出版。
  • Sign up for the Future——琢磨文化旗下名師千萬合約籤署儀式...
    齊魯晚報12月6日訊:2016年12月5日,琢磨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在北京舉辦新聞發布會。本次發布會主題為「Sign up for the Future——籤約未來」寓意著引領名師經紀新業態。此次,琢磨文化聯合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淘寶教育、喜馬拉雅FM、滬江cctalk、北大創投等機構,宣布出資四千萬,向琢磨文化旗下四位籤約名師——夏鵬、崔冕、葛旭、李杜,獨家購買未來十年課程內容。
  • 【艾瑞專訪】蓋婭傳說品牌創始人兼藝術總監熊英
    透過服飾,我們可以看到國家民族風俗文化的特徵,是民族身份的標籤和文化認同感的載體。近幾年來,各大秀場不斷湧現出大量的中國元素,以此來刷新觀眾視覺。對於這些傳統元素的串聯,蓋婭傳說以其更加專業和崇敬的態度,將華服中的東方美發揮到極致,打造出一個具有中國文化特點的時尚服飾品牌,向世界傳遞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在。
  • 筷子兄弟心情小酒創始人專訪:飲用情景化,為心情而做酒
    新興起的筷子兄弟心情小酒創始人付勇先生接受了媒體記者的專訪,探討心情小酒是如何對待和處理市場定位、品牌差異化、品牌傳播 付總:傳統白酒定位高大上,一開始就無心關注年輕人的市場。長久以來形成了品牌的刻板印象,如果年輕一代始終不願意靠近白酒,就會形成白酒文化的斷代,要讓年輕人為白酒埋單,就要讓白酒的口味討好大眾,讓白酒的價格下來,把白酒的性格做成他們能夠接受的性格,這就是筷子兄弟心情小酒努力的方向與願景。
  • 專訪沐梵文化創始人Mokee:更用心更耐心 打造精品IP
    沐梵文化創始人Mokee認為,儘管目前《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票房超高,中國動畫電影市場看似火爆,但國內動畫電影市場總體發展依然不夠理想,中國動畫產業發展仍然任重而道遠。希鷗網了解到,沐梵文化由原阿里巴巴優秀的粉絲運營及營銷團隊與各大傳統經紀公司人員以及二次元相關領域專業人士組成,是國內首家同時具備粉絲用戶運營、娛樂營銷和IP孵化能力的傳媒公司。
  • 關正文:在喧囂中傳播寧靜,做好優秀傳統文化翻譯者
    10月30日,在無錫舉行的第二屆江南文脈論壇「雲端江南——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文脈傳承創新」分論壇上,實力文化創始人、董事長,《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見字如面》《一本好書》總導演關正文帶來了他對傳統文化傳承創新的理解。近年來,關正文一手打造了許多發揚傳統文化的綜藝節目,創造了綜藝界一股股「清流」。最近,他打造的《一本好書》第二季正在熱播。
  • 「起名字」成中國人新生意 英文名也遵循中國傳統
    ­  參考消息網4月5日報導 外媒稱,在傳統文化和某些信仰的影響下,中國人認為給剛出生的寶寶起個好名字十分重要,關係到其一生的運勢。因此,一些父母不惜花大價錢找專業人士,按中國的生辰八字給新生兒挑個好名字。­  據西班牙《日報》4月2日報導,在中國,自古以來就存在替人起名字這一行當。然而,網際網路的普及也正在威脅著這一持續了千年的技藝。
  • 舜緣文化全新改版,引領傳統文化文藝復興!
    陸續推出以紅木文、茶文化、紫砂文化及國畫書法為理念的傳統文化產品。將其傳承弘揚,全心全意打造傳話傳統文化民俗好物,為人們帶來雅俗共賞的好運生活。 舜緣講堂舜緣講堂以優質國學易經等傳統文化內容為核心產品,匯聚各界名師大儒;通過線上授課,視頻講座等方式,結合前沿科技,以網際網路思維助力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與傳播,增加了傳統文化的真實性
  • 起承文化創始人米成:做傳統非遺的現代化轉化
    近日,中國社會企業與影響力投資論壇召開,在論壇閉幕式上,起承文化創始人米成做了發言,米成專門做傳統非遺的現代化轉化,致力於讓中國非遺可持續發展的,成立時間是2年多前。 米成說,在2年多的探索裡,我們發現,傳統非遺因何式微,正是因為生活方式的改變帶來了非遺文化的流失。
  • 廈門湖裡:民間文藝進校園 傳播中國傳統文化
    廈門湖裡:民間文藝進校園 傳播中國傳統文化 湖裡區融媒體中心 2020-12-21 12:33 來源:澎湃新聞
  • 23歲張瑜,27歲張瑜,38歲張瑜,62歲張瑜,每個年齡都美
    說到張瑜,相信不少人都還記得這個清純漂亮的女演員,23歲的她,演的《廬山戀》周筠,讓她拿下了影后大獎,並且被大家熟悉。和郭凱敏扮演的熒幕情侶,至今也令大家印象深刻。不少人都稱,張瑜的美,不是那種瓜子臉的網紅臉,不是靠化妝化出來的美,而是有著天然的初戀臉,清純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