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承文化創始人米成:做傳統非遺的現代化轉化

2020-12-20 大洋網

近日,中國社會企業與影響力投資論壇召開,在論壇閉幕式上,起承文化創始人米成做了發言,米成專門做傳統非遺的現代化轉化,致力於讓中國非遺可持續發展的,成立時間是2年多前。

米成介紹:「當初成立這家企業時,我們立了三個規矩,第一,不販賣苦窮慘;第二,一定要給員工有競爭力的工資;第三,一定不要給自己設限。」

米成說,在2年多的探索裡,我們發現,傳統非遺因何式微,正是因為生活方式的改變帶來了非遺文化的流失。我們之前做的一個非遺項目是羌繡,以前是為了出嫁時穿嫁衣,每個女孩都要學羌繡,但現在漸漸沒有人穿了,另外一個問題是,一些非遺從業者現在連智慧型手機都不會用。」

「我們要接受這個時代。」米成說,「我們開始將非遺變成智慧財產權,再將智慧財產權通過與社會的廣泛合作變成錢。這個時代給我們的機會就是新消費的崛起,大家對於內容的體驗越來越重視,這幫助我們在商業上的成功,產生的效益特反哺給非遺的發展。也因此,我們正通過文化創新,變成文化變現,關鍵就是做傳統非遺的現代化轉化。」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武威、張丹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武威、張丹

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記者武威、張丹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蔡凌躍

相關焦點

  • 雲南梁河縣:皂角米成致富「綠寶寶」
    雲南梁河縣:皂角米成致富「綠寶寶」。供圖 春天的梁河,處處鋪滿綠色。順著彎曲的公路,走進曩宋鄉龍營村大勐藏村民小組,上百年的皂莢樹正使勁的發芽、開花。村民們翹首以盼,等待著從樹上採摘「綠寶寶」,生態、綠色、無汙染的皂角米,來增收致富,奔向小康。
  • 國內首家文化創新型「非遺書店」線上商城啟幕
    5月30日,國內首家融合非遺傳承、產業轉化、青年創業及閱讀社交四大要素的文化創新型「桐視界·非遺書店」線上商城隆重開啟。屆時將有上千種非遺圖書、藝術類圖書上線,並精選千餘類非遺文創推出,數量將達到萬餘件。
  • 英國時尚品牌鍾情中國非遺文化符號
    近日,B&H中國文化創意中心和英國高端皮具品牌阿斯皮納爾(Aspinal)正式啟動合作,二者將共同開發中國非遺文化元素,將中國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紋樣和刺繡工藝融入英國時尚設計,把中國非遺文化符號推向世界舞臺。
  • 內地與香港共續非遺傳統 中華文化煥發勃勃生機
    (新華社發,王璽 攝)新華社香港6月29日電(記者丁梓懿)香港這座現代化都市具有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守護這些文化瑰寶的過程中,內地為香港非遺保護樹立良好典範,內地和香港也在不斷交流合作中共續非遺傳統,並讓中華文化煥發出勃勃生機。
  • 非遺課堂:傳承與弘揚傳統文化的陣地
    孩子開心地展示自己的剪紙作品  王 焰  「看我做的兔子燈!」「這是我自己剪的大公雞!」孩子們興奮地展示著自己的成果。  寒假裡的「非遺課堂」  南京市民俗(非遺)博物館非遺部主任劉媛之告訴筆者,2017年寒假,南京市小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有三大主題,其中之一為「傳統文化在身邊 幸福新春喜盈門」,此主題與博物館的「非遺周周學·南京非遺在我身邊」正好契合,於是南京各校小學生自發組織起雛鷹假日小隊,紛紛來到南京市民俗(非遺)博物館,跟隨非遺大師學非遺。
  • 抗疫大潮下「非遺」借網出海,凝心聚力弘揚傳統文化
    新冠肺炎疫情突襲,這不光是對國家治理體系的一場大考,更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試金石。抗疫期間,優秀傳統文化借網出海,廣泛參與抗疫文藝的生產創作和傳播。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廣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深厚支撐。何為「深厚」?指的是歷史悠久、文化厚重,內在思想力量強大。
  • FUNNY ICH嘉年華促成都「文商旅」融合 打造「國際非遺 」文化地標
    論壇邀請了故宮文創學院院長單霽翔、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院長邵志飛 (Jeffrey Shaw)、摩登天空公司創始人amp;CEO沈黎暉、華誼啟明東方黨委書記兼運營總裁江潔紅等嘉賓,從歌手、音樂評論人,到原故宮博物院院長,各位嘉賓紛紛從各自領域探討現代化語境下非遺與各產業跨界發展的可能。
  • 非遺文化體驗 | 諾亞舟茂名中大外語幼兒園傳統文化活動
    非遺文化體驗 | 諾亞舟茂名中大外語幼兒園傳統文化活動,在孩子幼小的心靈裡種下中國傳統文化的種子,以「籺」為主題開展了一系列的冬至節氣教育活動。——朱女士到場給孩子們上一節關於「籺」的課,介紹了不同的「籺」以及「籺」的故事,種種都讓中大外語幼兒園的老師和小朋友們感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
  • 非遺進課堂讓學生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本報訊(光明新聞記者 熊丹丹 通訊員 潘志瑩/文 記者 管強 通訊員 潘志瑩/圖)12月9日,「2020年度非遺進校園」活動在光明區田寮小學開展。本次活動通過抗疫主題非遺展和非遺小課堂兩種不同形式,引領學生感受傳統文化魅力,增強民族文化自信,讓非遺教育真正走進校園、走進課堂,讓學生們在潛移默化中學習、傳承非遺文化。全校近兩千名師生參與此次活動。 此次活動由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深圳博物館(深圳市非遺保護中心)承辦,光明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光明區公共文化藝術發展中心協辦。
  • 雲遊非遺·影像展 | 煙火裡的傳統文化 中華美食撫慰人心
    《非遺美食》  中國青年網北京6月8日電(記者 韓玉)6月13日是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文化和旅遊部今年首次嘗試開展「雲遊非遺」全線上推廣活動作為本次活動重頭戲,「雲遊非遺·影像展」今日全面上線,1000餘部非遺傳承紀錄影像、非遺題材紀錄片在線進行公益性展播。「雲遊非遺·影像展」推出「擁抱身邊的非遺」系列專題片,從傳統醫藥、傳統體育、非遺美食、非遺手工藝以及傳統表演藝術五個方面梳理非遺資源,呈現當下非遺傳承和保護成果。其中,《非遺美食》回望無數傳統美食產生、演變和發展脈絡,在非遺美食升騰而起的灶臺煙火中,把中華美食故事娓娓道來。
  • 博物館IP的破次元融合——傳統文化的現代化傳承
    找到傳統與現代的契合點,實現IP開發在邁入IP運營新時代的風口上,如何實現這一文化大IP的轉化,更好地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成為現如今的一大課題。博物館IP開發文創產品的特殊性,在於這是一種「再設計」,是文化資源與創意結合的過程,兩者缺一不可。
  • 傳統文化走進時尚商業中心:拾翠聯袂順城打造非遺手藝盛宴
    連續5天的傳統手藝展演,帶來一場絕無僅有的中國傳統文化盛宴。      此次活動還邀請了中國知名手藝大師、非遺傳承人和創意品牌參與,其中不乏賴慶國、李加雲、吳白雨等國內知名手工藝大師。活動開幕式上,李加雲老師現場演繹了「竹籃打水」的精湛竹編技藝——手工編制的竹籃居然盛水不漏,這樣高超的技藝引起現場觀眾的陣陣驚嘆。
  • 大理:傳統文化潤童心 非遺教學走進幼兒園課堂
    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匯於幼兒教育,作為大理市首家學前教育階段非遺進校園試點學校,下關一幼走出了有效的探索和實踐之路。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們在設計課程時將傳統技法要領和幼兒心智特點相結合,經過與非遺項目保護單位、園方充分溝通討論,開發出系列特色濃鬱且容易操作的教程。
  • 非遺+遊戲:傳統文化傳承有了新玩法
    而中國遊戲人作為中華文化的傳承者,積極承接這一任務,將非遺與遊戲結合起來,給傳統文化賦予了新玩法。 現代社會非遺傳承新方法:遊戲作為人類文明的記憶載體,近年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日益受到重視,社會各界都紛紛投入到這項事業當中,但非遺傳承依舊處在困境當中:社會上年輕一代與這些傳統文化的距離越來越遠,很多非遺項目的傳承都面臨著後繼無人的狀態。
  • 2020廣東非遺創新發展峰會舉辦 省級非遺傳播與發展工作站授牌
    宋俊華作《非遺的活化傳承與創新》主題演講宋俊華特別針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創新的趨勢發表看法:「第一個趨勢就是由本身功能向衍生功能創新的轉化,我們的年畫是過春節的時候追逐吉祥的作用,現在還有藝術品的收藏功能,或者是其它功能。第二是實踐結果創新向實踐全過程創新的轉變。
  • 探索非遺文化傳承創新寺庫名物籤約北京聯合大學非遺學院
    ,雙方將共同致力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創新,在非遺傳承人才培養、非遺產品創新轉化、非遺文化解讀等領域展開合作。  據了解,北京聯合大學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學院(以下簡稱「北京非遺學院」)成立於2019年6月,致力於培養具有工匠精神和創新創業能力的非遺傳承人群,此次選擇與寺庫名物合作既是踐行自身政產學研合作共建的新模式,更重要的是,看重寺庫名物在中國傳統文化傳承傳播、中國精品商業資源開發等領域的持續積累。
  • 作非遺文化的守望者——記開封壹脈非遺文化館
    在河南省開封市七盛角民俗文化街入口不遠處,三五成群的遊客,爭相與壹脈非遺文化館門口「迎賓」的兩個一人高的泥人合影。此刻,民間手藝與民俗街相映成趣,渾然天成。壹脈文化創始人張曉立說。「非遺館為我們更好地傳承風箏製作技藝搭建了平臺,讓我們把傳統的風箏製作工藝更好地呈現給更多的人。」宋天亨老人開心地說。如今,壹脈非遺文化館已經成為開封市文化地標七盛角文化民俗街的「地標」。「走到這一步,並不容易。」張曉立說。
  • 曾輝對傳統工藝再創造的探索思考:發現非遺之美,設計生活之美
    本屆設計周迎來非遺新面孔,作為設計周的新增板塊——非遺設計,對傳統文化進行再設計,把中國傳統美學中的生活方式與國際的、當代的設計相融合,讓非遺服務於現代生活。  近日,新華網文化頻道走進位於北京全國農業展覽館的設計周主會場,採訪到組委會辦公室副主任、策劃總監曾輝,聽一聽他對於傳統工藝與設計融合有哪些精彩觀點與中肯建議。
  • 黃浦區非遺暑期課堂即將開課!學茶藝、做衍紙,帶孩子感受傳統文化...
    除了躲在空調房裡做作業、玩電腦,有哪些既長知識,又有意思的活動,能讓夏日的休閒時光變得充實?上海大世界傳藝中心舉辦的2020年黃浦區非遺暑期學院應運而生。7月4日,第一堂衍紙課將在皓古文化藝術館開講。圖說:黃浦區非遺暑期課堂即將開課 官方圖地處上海中心的黃浦區擁有13個國家級非遺項目,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豐富。如何充分利用這些非遺資源,讓傳統文化走進年輕人的世界?
  • 致敬非遺之美 在傳統中尋找創意之根
    來源:北京時裝周組委會圖集 9月15日, 2020北京時裝周首場發布會在京城地標隆福寺文化中心上演, 這場主題為《致敬非遺之美》的時裝秀,是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非遺辦公室攜手著名時尚藝術家、金頂獎設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