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廣東非遺創新發展峰會舉辦 省級非遺傳播與發展工作站授牌

2020-12-11 南方新聞網

南方網訊 (記者/楊智明)012月1日,廣東省旅遊協會投融資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專委會」)聯合第四屆文創產業大會·天河峰會組委會、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促進會共同主辦,南方文化產權交易所承辦,中國光大銀行廣州分行協辦的「2020廣東非遺創新發展峰會」在廣州圖書館圓滿舉辦。

活動現場

南方文交所獲評廣東省非遺傳播與發展工作站

近年來,廣東省高度重視非遺的活態傳承、傳播及產業化發展,作為廣東省唯一的省級文化要素市場,南方文交所近年來在非遺產品交易、非遺產業應用、非遺產品傳播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已於近日成功獲批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與發展工作站,這也是省內獲批建立的第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與發展工作站。活動現場,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書記、廳長汪一洋為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與發展工作站授牌,南方文化產權交易所總經理雷震接受工作站牌匾。

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與發展工作站授牌儀式現場

廣東省旅遊協會投融資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總經理、南方文化產權交易所董事長張志兵致辭

廣東省旅遊協會投融資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總經理、南方文化產權交易所董事長張志兵談道:「非遺的產業化發展是非遺傳承和保護的重要路徑。去年我們在此舉辦了「資本助力非遺產業發展」論壇活動,對非遺的產業化發展進行初步探討和嘗試。今年3月,在廣東省文旅廳的指導、支持下,廣東省旅遊協會和南方文化產權交易所牽頭成立了廣東省旅遊協會投融資專業委員會,並在非遺領域開展了創新性調研,做了很多嘗試。南方文交所榮幸獲評廣東省非遺傳播與發展工作站。未來專委會和南方文交所會持續關注、努力推動廣東非遺創新發展。」

開放平臺,多方聯動,助力非遺傳播與發展

汪一洋提到,廣東將按照國家「十四五」規劃的要求以及2035年遠景目標,在公共文化服務、文化產業、非遺保護、文物保護利用、文藝精品打造、對外文化傳播等方面共同發力來建設文化強省。汪一洋表示,文化工作必須全社會參與,除了專業的文化工作者以外,社會的各種文化企業、社會的志願者,以及金融機構、生產企業都應參與到文化建設和非遺的傳承保護中來,如此非遺才能夠繼續活下去、傳下去,文化強省的建設才有實效。

張志兵在致辭中提到,非遺的產業化發展是非遺傳承和保護的重要路徑,產業視角下的非遺品牌與傳播、非遺創意開發運營、非遺產融對接等話題的探討有助於吸引社會資本關注非遺創新應用與非遺活化的產業運用。

傳承為本,創新賦能,探討非遺創新發展新思路

本次活動匯聚多方力量,以「資本+創意+產業的融合發展」為主線展開多視角探討。中山大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主任宋俊華教授以「非遺的活化傳承與創新」為題,分享了多年來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理論與實踐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系統分析了非遺活化傳承與創新的內涵、所面臨的問題及其發展趨勢和對策。

宋俊華作《非遺的活化傳承與創新》主題演講

宋俊華特別針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創新的趨勢發表看法:「第一個趨勢就是由本身功能向衍生功能創新的轉化,我們的年畫是過春節的時候追逐吉祥的作用,現在還有藝術品的收藏功能,或者是其它功能。第二是實踐結果創新向實踐全過程創新的轉變。第三是自身創新向與科技融合創新轉變,我們都知道網際網路技術、數位化技術、VR技術都在與非物質文化創新融合。」

張書雁作《讓傳統回歸當下生活》主題演講

自然公社、自然造物創始人張書雁以自然造物發起的「中國傳統復興計劃之大過端午」計劃為例,從再現發掘基因、再造創造價值、再生引發社會共鳴三個維度發出了「讓傳統回歸當下生活」的呼籲,並提出以「會人會物會生活」的創意模式來助力城鄉融合發展、共促共進。談及打造粽子品牌,他說道:「能不能做到多少根龍鬚草、多少斤米、多少只豆,都要數據化,且全部都要統一?很多人只是做包裝設計,但是忽略了供應鏈設計,我覺得這是非遺傳統工藝的痛點。」

謝翅作《非遺活化與文旅融合》主題演講

廣東文旅產融智庫專家、好好生活創始人、賽博文旅董事長謝翅則以跨界融合平臺思維解構了文旅項目具體運營中的非遺傳承、創新和應用,帶領聽眾解鎖「內容驅動+跨界整合」的非遺創新發展新視角。「如何在好好生活和賽博旅遊度假目的地裡,非遺人的手藝變成旅遊吸引物,這就是我思考的問題。」謝翅說道。

探索非遺與不同領域結合的空間,與音樂結合受年輕人喜歡

在圓桌對話環節,青年作家、這和那文化創始人許偉明作為主持嘉賓與好好生活創始人、賽博文旅董事長謝翅,左馭文旅商產業投資集團副總裁符名鋒,酷狗音樂副總裁趙海舟,小鹿角APP&音樂財經創始人董露茜,山水共和創始人葉飛圍繞「非遺創新發展的路徑」這一主題展開了多維度的探討,從文商旅綜合體項目實操、音樂文旅創新、IP孵化等視角展現非遺如何賦予一個項目、一個產品獨特的魅力,探索非遺與不同領域結合的可能性和想像力。

圓桌對話

酷狗音樂副總裁趙海舟談道:「我是做線上音樂的,國風和古風的歌單已經超過了10萬首歌,點擊量超過了457億,00後和90後的用戶達到了59.99%,所以看音樂這一塊,對非遺有一定的傳承。粵劇方面,點擊量是最大的,每個月有1億人在聽粵劇,其中年輕人佔比達到了30%-40%。酷狗作為擁有客戶最多的平臺,未來方向應該是傳統音樂與現代音樂的結合。」

小鹿角APP&音樂財經創始人董露茜談道:「線下的音樂節與傳統文化結合的場景越來越頻繁出現。線下和線上是一個融合的過程,有一些新的公司,新的模式在線上線下幫助了非遺的內容的傳承與發展。」

山水共和創始人葉飛認為:「對於廣告創意行業而言,我認為這個非遺對這個產業是一個非常好的內容,現在中國最稀缺的就是原創優質的內容。非遺是一種被可見可摸可嘗可感知的方式,能讓普通的消費者能夠感受到產品品牌,這個產品怎麼樣體現出它的匠心精神。非遺項目對我們產業來講是非常有品質的內容。」

聚焦項目實操,探索非遺發展「新物種」

作為本次活動的主辦方之一,專委會在今年4月聯合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促進會組織開展廣東非遺創新應用項目調研與徵集工作,目前,全國各地共報送了54個項目。近期,南方文交所也組織開展了西藏林芝土特產品傳統手工藝產品文創設計生產項目考察培訓活動,助力林芝特色文旅產業標杆項目的孵化。

陳曉丹分享《潮墟,非遺文商旅產業園》

在峰會現場的非遺創新應用案例分享環節,廣州廣播電視臺黨委副書記、廣州廣電傳媒集團總經理陳曉丹以廣州文旅融合發展創新示範區「嶺南之窗」中的「潮墟」為例,講解「非遺文創+」市集的打造模式,並詮釋其逐步成為廣州「夜間經濟」文化休閒地的發展之道。

鞏強分享《非遺新文創》

四川非遺文創產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鞏強則提出從以IP構建為核心的文化生產方式、新技術和新解決方案糅合成的數字商業範式、美好生活方式和生活場景的文創重構能力三大方面理解非遺新文創,並以「成都寬窄巷子」為例闡明一種新的文創方法論——一個好的IP打造並非一個好的創意即可,而是需要一整套體系化的工業流程,回答了如何更有效地激活傳統非遺資源的新商業價值議題。

李鏘鴻分享《多元賦能下的非遺新產品》

廣東非遺夢文化產業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副總經理李鏘鴻在分享中提到,非遺保護從輸血到造血進而步入可持續的良性發展道路離不開多元賦能。他從產業鏈角度對中國非遺展開行業分析,總結出聚焦於「非遺傳承+科普」的非遺夢發展模式,衍生出「課程研發、非遺研學、非遺進校園、DIY產品包、非遺文創、非遺課程教材」六大構成要素,有效實現了非遺落地轉換與活化傳承。

據悉,本次峰會是廣東文化和旅遊產業投融資對接會系列活動之一,也是繼2019年「資本助力非遺產業發展論壇」之後的第二屆廣東非遺創新發展論壇。廣東省旅遊協會投融資專業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委員、南方文交所副總經理陳曦表示,該論壇將持續辦下去,努力打造成為國內非遺創新發展的專業品牌活動。專委會也將繼續聚合優勢、專業的資本、智力、資源,用產業的視角深度關注非遺產業發展,舉辦相關非遺文旅融合細分主題活動,為非遺和資本搭建產融對接平臺,打造務實、長效的對接機制。

圖片:活動方供圖

相關焦點

  • 探討非遺發展新思路,2020廣東非遺創新發展峰會舉辦
    12 月 1 日,"2020 廣東非遺創新發展峰會 " 在廣州舉辦。大會聚焦探討產業視角下的非遺文化品牌與傳播、非遺創意開發運營、非遺產融對接等熱點話題,吸引社會資本關注非遺創新應用與非遺活化的產業運作,助力非遺文化的傳承保護和產業發展。
  • 非遺傳承如何出新? 2020廣東非遺創新發展峰會聚焦熱點建言獻策
    2020廣東非遺創新發展峰會聚焦熱點建言獻策金羊網  作者:徐振天  2020-12-02 12月1日,2020廣東文化和旅遊產業投融資對接會專場活動——2020廣東非遺創新發展峰會在廣州舉行。
  • 「文創大會」非遺傳承如何出新?2020廣東非遺創新發展峰會這麼說
    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徐振天12月1日,2020廣東文化和旅遊產業投融資對接會專場活動——2020廣東非遺創新發展峰會在廣州圖書館舉行。大會聚焦探討產業視角下的非遺文化品牌與傳播、非遺創意開發運營、非遺產融對接等熱點話題,吸引社會資本關注非遺創新應用與非遺活化的產業運作,助力非遺文化的傳承保護和產業發展。
  • 「十四五」時期廣東非遺保護如何開局?戳這裡
    「廣東《方案》站位高、創新強、措施實,既站在國家和地方發展戰略高度謀劃非遺保護工作,又在體制機制、重大工程、人才培養上都有創新,每項任務都符合廣東實際。」中山大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主任宋俊華如是評價。
  • 帶你看廣州非遺的創新玩法
    廣東文史研究館館員、廣東省非遺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張春雷說,這些規定鼓勵和引導非遺傳承工作向社會延伸,同時目前廣州不少非遺項目採用的是「生產性保護」的模式,有利於將非遺及其資源轉化為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廣州市發展振興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行動方案》也在2020年2月28日印發並實施。
  • 七大類共37項~西安市第六批非遺項目今天授牌!
    匠心共築長安」迎全運非遺主題展演暨西安市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授牌發布活動在西安舉行。西安市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37項)活動現場,我市對第六批非遺代表性項目進行了授牌近年來,市委、市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非遺工作重要論述,將活化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根植城市脈絡,大力實施秦腔振興、西安鼓樂傳承發展等工程,成功舉辦「非遺購物節」「非遺匠心暖全城」線上線下等系列活動,探索非遺傳承保護新途徑、新模式,著力打造古老與現代交融、傳統與活力並存的非遺熱土。
  • 西安市第六批37個非遺項目獲授牌
    西部網訊(記者凌旎)今天(11月28日),「非遺同行全運匠心共築長安」西安市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授牌發布活動在西安舉行。活動為7大類37個西安市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授牌,項目涵蓋了傳統音樂、傳統戲曲、傳統醫藥、民俗等門類。
  • 大師小匠喜獲2020中國非遺傳承與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兩項大獎
    12月11日,第二屆中國非遺傳承與創新發展高峰論壇暨2020年度非遺傳承創新模範人物頒獎典禮在北京友誼賓館召開。論壇以「人類非遺傳承、創享美好生活」為主題展開討論,目前中國共有崑曲、京劇、中國書法、古琴藝術、中國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等40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人類非遺,這些項目的列入人類非遺目錄後,對中國文化的傳承傳播和對外交流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 4000多份順德非遺美食等你試吃!本周末精彩非遺活動來襲!
    順德非遺之美,美在粵韻悠長,美在飲食之道,美在廣繡一針一線勾勒出的衣之韻…… 12月19日,「記憶·傳承--2020順德區非遺文化主題活動」將於順峰山公園牌坊前五行橋廣場舉辦,順德區59項區級及以上非遺項目將全體亮相。
  • 2020年度非遺與旅遊融合發展優秀案例揭曉
    央廣網長春12月28日消息(記者劉源源)正在吉林省長春市舉行第五屆吉林雪博會及第八屆中國旅遊產業發展年會上,發布了《2020中國旅遊產業影響力報告》,同時揭曉了2020年度非遺與旅遊融合發展優秀案例。
  • 首個省級層面傳統工藝振興發展藍皮書發布 第二屆傳統工藝振興發展...
    12月17日至18日,「融合·賦能·創新」第二屆傳統工藝振興發展論壇暨湖南傳統工藝振興發展藍皮書發布會在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長沙基地舉行。據悉,《藍皮書》是全國首個省級傳統工藝振興發展藍皮書。同時,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工藝美術科普教育基地落戶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這是湖南首個工藝美術科普教育基地。
  • 「2020海南自貿港大國非遺工匠藝術珍品展」在海南舉辦
    王子謙 攝   中新網海口12月27日電 (記者 王子謙)「2020海南自貿港大國非遺工匠藝術珍品展暨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大會」27日在海南省博物館舉辦,展示多地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手工技藝的風採。
  • 廣東佛山:非遺走進生活 讓青少年成非遺傳承重要力量
    廣東佛山秋色是佛山人民秋季慶豐收的節令習俗,佛山手工業者製作出精美的工藝品,通過秋色賽會進行展示和競技,使他們的店號行業和個人技藝名聲大振,促進佛山手工業繁榮發展。2008年,佛山秋色被列入國家級非遺項目,秋色巡遊成為佛山市民了解、觀賞秋色民俗的一道風景線。
  • 首屆「我是非遺小記者」舉行授牌儀式
    26日,由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辦,嶺南活力非遺藝術館協辦的「我是非遺小記者」成果展暨授牌儀式在南方報業傳媒集團289藝術空間嶺南活力非遺藝術館舉行。廣東省文化廳非物質文化遺產處處長杜紹勤,廣東省文化館副館長、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主任藍海紅,灰塑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邵成村,廣彩瓷燒制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何麗芬、來自廣州市各所小學的近70名小記者及其家長、老師參加了本次儀式。「我是非遺小記者」活動從今年10月初開始啟動,通過線上線下報名的方式進行小記者招募,最終組成近70名小朋友的小記者團。
  • 2020年度廣東省「非遺進校園」優秀案例揭曉,韶關這個案例上榜
    2020年度廣東省「非遺進校園」優秀案例揭曉,韶關這個案例上榜! 文化韶關 文化韶關微信號 sgwh0751 功能介紹 展示本土人文魅力,促進文化藝術交流,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繁榮韶關文化事業。「非遺進校園」活動受到學生歡迎。項目以校園為依託,在青少年群體營造知曉非遺、熱愛非遺、傳承和弘揚非遺的濃厚氛圍,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遺實踐學校和可參觀、可體驗的非遺傳承基地(工作站)。
  • 西安市第六批非遺代表性項目授牌儀式在西安高新區嘉會坊舉行
    央廣網西安11月28日消息 11月28日下午,「非遺同行全運 匠心共築長安」非遺主題展演暨西安市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授牌發布活動在西安高新區嘉會坊舉行。西安高新區獲批兩項市級非遺項目,在西安各開發區中尚屬首次。西安市文化和旅遊局副局長餘亞軍、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王海若出席。
  • 廣州:打開校門 歡迎非遺
    據統計,目前廣州擁有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項目2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7項、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81項、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16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12名、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79名、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208名。豐富的非遺資源,以及開拓創新的工作精神,使得廣州成為全國最早開展「非遺進校園」的城市之一。
  • 「非遺」的網紅之路 「非遺+直播」產品「賣全球」
    我市共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9項、省級36項、市級208項、縣級643項,國家級傳承人5人、省級傳承人20名、市級傳承人110名、縣級傳承人423名,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2所,省級生產性示範保護基地2所,省級社會傳承基地1所,各級各類保護中心、傳習所、展示館32個,全市共有非遺傳承老藝人3000多人。
  • 他們入選鶴山市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你都認識嗎?
    要進一步加強對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利用,加緊推動文化館非遺傳承廳建設,著力促進文旅融合,高度重視人才隊伍建設,提升文化遺產人才隊伍整體素質,堅定文化自信、奮發爭先,將我市文化遺產發展得更加璀璨,將全域旅遊工作推向新的層面。
  • 廣東汕尾非遺:不做老古董傳承中創新
    「天上雷公,地下海陸豐」在廣東是一句耳熟能詳的俗語。這句俗語既生動道出了當地人重義敢先的精神,也給汕尾文化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汕尾一面臨海,陸地與惠州、河源、梅州、揭陽接壤。   2007年和2008年,河田高景先後入選省級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當地政府專門騰出一處房間作為高景的傳承基地。李慶坤有空就來到基地,和老師傅們商量高景製作技藝的傳承和創新。   李慶坤告訴記者,自己仍在經營廣告招牌製作的生意。有此便利,他近來也嘗試將招牌製作中已普遍使用的新技術引入到高景製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