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this all but hell of unhappiness here on earth, nothing can save us but the grace of Jesus Christ, who is our Saviour, Lord and God. In fact, the very meaning of the name, Jesus, is Saviour, and when we say "save" .
we mean, especially, that He saves us from passing from the misery of this mortal life to a still more miserable condition, which is not so much a life as death....
上文中我已說過,上帝使所有人源於一人,目的有二。其一是以共同的人性統一人類。其二是通過血緣關係,用和平的紐帶使人類結為和諧的整體。我還進而指出,若不是兩位始祖【亞當和夏娃】——前者從虛無中創造,後者則從前者創造——因忤逆上帝的旨意而理當死罪,所有人本可以長生不死。他們犯下的原罪如此深重,以至於玷汙了全部人性—— 在此意義上,這一本性已播及後代子孫,使他們有犯罪的傾向和死亡的必然。……
當人「按人的意志」而非「按上帝的意志」生活時,他與魔鬼無異。……
當人按自己的意志,也就是按人的方式而非上帝的意志生活時,那他無疑是在奉謬誤為準則。當然,人本身並非是一個謊言,因為他的創造者上帝不可能是謊言的創造者。恰恰相反,人創造於真實之中,他本應按他的創造者上帝的意志而不是按自己的意志去生活——也就是說,他本應去實踐上帝的意志而非自己的意志。真正的謊言乃是違背人的初衷去生活。
人的確渴望幸福,即便其所作所為與幸福背道而馳。……人之幸福不可能源於自身,而只能源於上帝。按自己的意志生活即是犯罪,犯罪便是失去上帝。……
而且,我們的始祖【亞當和夏娃】只不過公開地犯下了忤逆上帝旨意的原罪,因為他們在內心深處早已有罪。事實上,他們若不是有惡意在先,惡行便不可能發生;進而言之,其惡意之根源全在驕傲二字。因為,「驕傲乃萬惡之源。」而所謂驕傲,難道不就是沉迷於過渡的自負?自負過分之時,靈魂自絕其理應堅守的源泉【上帝】,而無意中使自己成為自己的目的。當其發生之時,靈魂過分地取悅於自身;而如此自我取悅之表現,乃因靈魂偏離了永恆不變的善,而後者本應比靈魂本身帶給靈魂更大的愉悅。那麼,這一偏離當是靈魂自身所為,因為,假若意志始終堅定不移地愛著那更高的永恆不變的善——後者用知識照亮其心靈,用愛溫暖其意志——,它便不會轉而向自身追求滿足,並因而失去了那光明和溫暖。因此,夏娃本不會對毒蛇的謊言信以為真,而亞當本不會把妻子的意志置於上帝的意志之上。……
我們的人生——假若如此災難深重的人生能被恰當地稱為人生——證明了如下事實,自其初始之時,壽數有限的人類已戴罪在身。首先,想想那可怕的愚昧之淵,這裡謬誤橫生,將亞當的子孫們淹沒於黑暗的泥沼之中,任何人若不付出勞碌、淚水和恐懼的代價均無法脫身。再看看我們貪戀的一切,最終都證明是如此的徒勞、有害,並滋生出這許多的心痛、煩惱、憂傷與恐懼;這般瘋狂地沉溺於爭執、傾扎與戰亂;這般糾纏於敵人、騙子和獻媚之徒的憤怒與陰謀;這般爾虞我詐、盜竊搶掠;這般背叛與驕傲、忌妒與野心、屠戮與謀殺、殘忍與野蠻、違法與貪婪;所有無恥、骯髒的激情——淫亂與私通、亂倫與種種傷天害理的罪惡、強姦以及無數令人難以啟齒的卑劣行徑;針對信仰的種種邪惡 ——褻瀆神靈與異端邪說、目無上帝與違背誓言;針對鄰居的不義之舉——毀謗與欺騙、謊言與偽證、殺人越貨;還有法庭的不公以及無數其它充斥這個世界卻不為人注意的種種苦難與疾病。
的確,此類行徑乃邪惡之徒所為,然而這一切罪惡實根源於亞當的每一個子孫心靈與意志之中所固有的頑疾【原罪】。……
然而,雖飽受上述種種無知與愚昧的摧殘,墮落的人並未因此而失去神聖教會的引導,而上帝在憤怒之中也並未收回他的慈悲。只要人不辭辛勞和困苦,他依然可以獲得法律和教育的雙重援助。有了前者,他可以向人的激情宣戰;有了後者,他可以在哪怕是我們天生愚昧的黑暗之中點亮學問之光。……
任何東西都不能把我們從這無邊的苦海中拯救出來,惟有我們的救世主和上帝耶穌基督的恩賜。事實上,基督之本義便是救世主;當我們說「拯救」時,我們不過是指他拯救我們,使我們不至從此生的苦難滑向更加痛苦的境地,那樣其實生不如死。……
注釋:
奧古斯丁(354-430年)是西方神學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本文(題目為譯者所加)節選自其名著《上帝之城》(The City of God)。在該書中,他設計了一整套基督徒的人生觀,其影響波及羅馬帝國崩潰後近一千年的中世紀西方文明。奧古斯丁雖然崇尚古希臘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成就,但拒絕接受他們的根本主張,這就是,個人只需依靠理性便可探求真理。他的神學信仰可以簡略地概括為:如果人類離開上帝,像亞當和夏娃那樣追隨自己的欲望,他們就會墮入邪惡的深淵,遭受種種苦難的折磨;惟有上帝的恩賜能拯救人類於苦海之中。從奧古斯丁的神學中不難看出,中世紀已用「信仰」取代古希臘所張揚的「理性」,西方文明由此進入所謂「信仰的時代」(the Age of Faith)。但同時我們也應看到,奧古斯丁在其神學中還是為「法律」與「教育」保留了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