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爾德 北京報導
初中地理8年級教材今年已啟動新一輪修訂。
據悉,在教材修訂的籌備過程中,有專家曾提出「釣魚島是中國固有領土」的有關意見和建議,但由於教材的修訂還要經過專家的多輪討論、有關部門審查等各種環節,因此最終修訂後的教材對釣魚島表述會有哪些變化,目前還沒有定論。
至於新修訂的教材中是否會增加強調釣魚島是我國領土的文字表述,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一位工作人員9月13日對本報記者的回應是,「我們還沒接到有關通知。」
前述教育部工作人員進一步指出,關於我國政府公布釣魚島等島嶼領海基線,是否會增入新修訂的地理教材,還需要專家在修訂過程中進一步討論,同時也要看是否符合教材修訂的總體要求,最終將由國家有關部門決定是否增加有關內容。
地理教材的修訂程序相對嚴格。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有關處室的工作人員曾對媒體表示,在教材特別是地理教材的修訂過程中,專家組成員就有來自外交部的有關人士,主要是對涉及領土的文字表述、圖示進行把關。
實際上,本輪初中地理8年級教材修訂啟動於在中日釣魚島問題激化之前。「此次修訂是為了實施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此前的課程標準是2001年頒布的,10年過去了,其中一些內容和要求需要調整。」一位知情人士對本報介紹。
今年年初,教育部公布了義務教育階段包括地理學在內的19個學科科目的新課程標準具體內容。目前已經完成起始年級(也即小學1年級和初中7年級)的新版教材已經修訂完畢。「初中地理8年級的教材已經啟動,今年年底將送審,明年秋季開學就可以使用。」前述人民教育社的工作人員對本報記者解釋。
目前正在使用的初中地理8年級教材分為上下兩冊。在上冊內容中,對於釣魚島沒有文字表述,但在圖示中標出了釣魚島、黃巖島是中國領土。
在下冊的「祖國的神聖領土」章節中提到,臺灣是祖國神聖不可分割的領土,我國臺灣省包括臺灣島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島、釣魚島等島嶼。在該部分的圖示中,對於釣魚島有明確的標註。在教材設定的活動環節中,有在圖示中找出臺灣島、釣魚島的內容。
至於部分使用自編教材的省份,也將向人教版教材看齊。江蘇常州教育系統人士表示,當地使用的是「蘇教版」的教材,如有涉及重大問題的修訂,地方會跟著中央改。不過,江蘇教育出版社人士表示,目前尚未接到有關通知。
此前,根據人民網東京3月28日電,日本文部科學省於2012年3月27日公布了2011年度的教科書審定結果,日本所有地理教科書都涉及中國釣魚島,但書中使用了日本政府的官方說法,稱其是日本的「固有領土」。
本報記者 鄭升 深圳報導
「改革真的是要有一點理想主義色彩,要有一點獻身精神。」
9月11日-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到佛山市順德區調研,並在順德召開廣東推廣順德南海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現場會,為改革「打氣」。
佛山市的順德區和南海區可謂當前廣東改革的熱點地區,前者承擔了以轉變政府職能為核心的大部制改革和社會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後者承擔了以「政經分離」為重點的農村綜合改革試點。
在調研順德南海區「政經分離」試點之時,汪洋說,這幾年農村基層社會矛盾和糾紛加劇,特別是珠三角農村基層。如不及時化解,矛盾越積越多,就會影響社會穩定,甚至演變成群體性事件。他特別提到,如果不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從根本上解決農村問題,那就會出現更多的「烏坎事件」。
汪洋表示,下一步要按照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分步實施原則,堅定不移推進以「政經分離」為重點的農村綜合改革。
長期以來,廣東省農村地區一直採取黨、政、經「三位一體」的治理結構,基層黨組織、自治組織與經濟組織高度重合,村委書記與村主任,以及村集體經濟負責人往往集於一身。在這種治理結構之下,主政者的權力高度集中的同時,社會矛盾往往也高度集中。
隨著經濟的發展,廣東農村,尤其是珠三角地區農村地區,已經進入「利益主體多元化、利益訴求複雜化、利益衝突顯性化」的轉型時期,巨量牽涉經濟利益的糾葛,眾多外來務工人員的訴求,與基層組織權力過於集中的矛盾日漸滋生。
汪洋說,這些矛盾產生的根源,在於傳統的農村基層管理體制,已經不適宜市場化、城鎮化的發展要求。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避免主政者既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的局面,推進農村綜合改革。
從2011年4月起,南海區開啟了農村「政經分離」改革的試點。通過村民民主選舉經聯社(村集體經濟聯合管理機構)社員和社長,由經聯社負責管理村集體資產的方式,南海區將基層黨組織與村集體的經濟組織剝離開來。
汪洋頗為認可南海區「政經分離」的嘗試。他同時表示,「有些部門、有些地方、有些幹部還有不少疑慮,但南海等地農村實踐表明,只要處理得好,改革後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地位不僅沒有削弱,反而進一步加強。更為重要的是,村民利益得到有效保障,社會更加和諧穩定。」
他強調,「改革有困難、不改革也有困難」,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下一步要堅定不移地,推進以「政經分離」為重點的農村綜合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