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琉球都不是日固有領土更不用說釣魚島

2021-01-14 環球軍事

郭汝霖著《石泉山房文集》

琉球復國運動成員,攝於1896年。

作者:劉江永

作者單位: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

【環球網綜合報導】7月17日,日本《產經新聞》載文,抨擊中國主張從明朝起釣魚島就是中國固有領土的根據站不住腳。其所謂論據有兩個純屬老生常談的詭辯,有一個則是曲解中國古代文獻的所謂「新發現」。那麼,到底誰在釣魚島問題上的依據站不住腳呢? 今發此文,以正視聽。

一、其老生常談的詭辯之一是:「中國是因為1970年發現石油之後才強調釣魚島是中國的。」

這完全是罔顧歷史,顛倒黑白。其實,中國在1372年冊封琉球國王到1894年甲午戰爭的500多年間,一直擁有釣魚島主權並實行有效管轄、航海利用、捕魚作業與海防巡航。從清朝起釣魚島在行政管轄上成為臺灣的附屬島嶼,所以中國在甲午戰爭戰敗後的1895年至1945年日本殖民統治臺灣期間,不可能向日方提出釣魚島問題。

二戰後至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以託管為名佔領琉球及釣魚島期間,中國政府一直反對美國的所謂託管,要求美國撤軍。20世紀60年代末,美日開始擅自調查釣魚島海洋石油資源,中國理所當然地表示堅決反對,強調中國的領土及海洋資源絕不允許他人染指。1971年美日達成歸還衝繩協議,美國把釣魚島行政管轄權非法劃歸日本,中國政府表示抗議,絕不接受,堅持釣魚島是臺灣的附屬島嶼,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972年周恩來總理與田中角榮談判中日邦交正常化時主張暫時擱置爭議,首先實現中日邦交正常化。其實,因為發現石油才強調釣魚島是日本固有領土而否認中日之間存在領土問題的,正是當時竭力阻礙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日本佐藤榮作內閣。而那時的石原慎太郎就組織了右翼反華議員組織「青嵐會」,在釣魚島問題上積極配合佐藤內閣。

現在日本政府有關釣魚島問題的立場似乎又倒退到佐藤內閣的立場,試圖否認田中角榮內閣、福田赳夫內閣為實現中日邦交正常化和締結中日和平友好條約而同中方就擱置釣魚島爭議達成的政治默契。這種變化,始於1996年日本加入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後以釣魚島列島為基點確立半徑為200海裡的專屬經濟區。如今,雖然佐藤榮作早就走了,而野田佳彥來了,石原慎太郎則更狂了。以上這些就必然導致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的中日關係反而出現某種不正常狀態。

二 、其老生常談的詭辯之二是:日本聲稱有中國承認釣魚島「屬於日本」的所謂「鐵證」。

《產經新聞》再度例舉了1920年5月20日「中華民國」駐長崎領事馮冕對救援中國漁民給衝繩縣石垣村的「感謝狀」,其中提到「八重山郡尖閣列島」。其實,這份「感謝狀」根本不足為據。因為早在1895年日本便通過不平等的「馬關條約」霸佔了中國的臺灣省,而釣魚島又是臺灣的附屬島嶼,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因此,在日本殖民統治臺灣期間的這種「感謝狀」所述內容,早已伴隨日本戰敗投降而失去意義。充其量它只反映出當時一些人對日本佔據釣魚島後將其納入衝繩縣的一種認知,而根本不能用它來證明中國承認釣魚島是日本的固有領土。如果日本一些人今天仍津津樂道地以此為「證據」,只能說明這些人的精神世界仍然生活在日本殖民統治臺灣的時代。

必須指出的是,今天日本的衝繩縣其實並非日本的固有領土。琉球王國在1879年被日本徹底吞併之前,曾有約500年歷史。琉球王國共有36島,其中從未包括釣魚島列島。琉球古代權威學者程順則1708年在《指南廣義》一書中明確認定,姑米山(久米島)為「琉球西南方界上鎮山」,而釣魚島、黃尾魚、赤尾嶼並不在琉球境內。如今日本政府卻一口咬定釣魚島是日本的固有領土。然而,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既然原為琉球國的衝繩都不是日本的固有領土,把本不屬於琉球國釣魚島硬說成是日本的固有領土,這豈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不容否認的是,琉球王國的國史其實就是一部因中國而興、因日本而亡的歷史。明朝洪武五年(1372年),明帝朱元璋派楊載前往琉球國冊封琉球國王察度登基。同年,察度派其弟泰期隨同楊載到中國朝貢。中琉由此建立起冊封國與朝貢藩屬國之間的關係,其基本前提就是雙方確認了彼此的海上邊界。中琉兩國大量古代文獻證明,雙方的海上邊界在中國釣魚島列島最東端的赤尾嶼和琉球最西端的古米島(久米島)之間的琉球海溝。此處因水深湧急,被俗稱為「黑水溝」,也被1756年中國清朝冊封使周煌稱為「中外之界」。 據中國官方歷史文獻記載,釣魚島列島至遲自明朝1372年起,就成為中琉官方交往的海上航標與中國水師(海軍)抵禦倭寇的大洋前沿。

釣魚島問題的產生可以歸因於日本1879年滅亡琉球後向中國武力擴張的延續。日本明治政府在甲午戰爭前所有秘密調查釣魚島的最終結論是:「沒有任何文字記載或口頭傳說佐證這些島嶼是本國的」(見以下影印件:1894年5月12日衝繩縣知事奈良原繁給日本內務省縣治局長江木幹之的調查報告),並於1885年的調查中就已知這些無人島已被中國命名並為清朝冊封使所熟知(見日本外交文書第十八卷),因而未敢輕舉妄動。

1894年5月12日衝繩縣知事給日本內務省縣治局長的調查報告

歷史的轉折點是1894年的甲午戰爭。日本明治政府正是在甲午戰爭勝局已定情況下,斷定「今昔形勢已殊」,才於1895年1月14日召開內閣會議,秘密決定把覬覦10年之久的釣魚島劃歸衝繩縣的。這種未經談判便通過戰爭先行秘密佔領中國領土的行為,無疑是比利用馬關條約霸佔中國領土更為卑鄙。由於日本利用馬關條約霸佔了臺灣及其所有附屬島嶼,所以日本天皇有關衝繩地理範圍的敕令中根本沒有釣魚島或日本所謂的「尖閣列島」。日本明治政府也從未在釣魚島建立國家標樁。日本決定佔領釣魚島的所謂「依據」是,確認了其為沒有中國人統治痕跡的「無人島」。直到1938年日本侵華戰爭時期,外務省文件才把釣魚島作為佔有「無主地」的一個國際法案例。也就是說,日本外務省1972年3月發表的有關釣魚島的基本見解,以1895年1月14日內閣秘密決議為根據,是根本站不住腳的,而把中國的「無人島」說成「無主地」本來就是日本偷換概念,非法佔領釣魚島的侵略邏輯。中國政府和人民當然不會答應。

三、《產經新聞》如獲至寶地刊載日本學者的一個所謂「新發現」也根本站不住腳。

這個所謂新發現,就是1561年赴琉球的中國明朝冊封使郭汝霖在《石泉山房文集》中的一段上奏文(見下圖古籍影印件)。《產經新聞》宣稱,這是第一次發現中國明朝文獻承認釣魚島屬於琉球,這下中國根據就站不住腳啦。因為這位所謂學者就這份文獻分析指出:「赤嶼是琉球人命名的邊界,明朝皇帝的使團對此正式承認」,並宣稱:「那裡都沒有中國領有尖閣(釣魚島)的史料,但至少有將大正島(赤尾嶼)被視為琉球的,更加明確了中國的主張是沒有歷史依據的。」然而,這只不過是日方對中國古代文獻加以歪曲解釋的又一新的例證而已。

作為不爭的事實是,釣魚島列島是中國最先發現、命名、記載、利用,並在明朝即被納入中國海防圖的。明朝嘉靖四十年(1561年),胡宗憲與鄭若曾編纂的《籌海圖編》一書中的「沿海山沙圖」便將釣魚嶼、黃尾山(黃尾嶼)和赤嶼(赤尾嶼)明確無誤地畫入其中,作為抵禦倭寇騷擾浙閩的海上前沿。1863年《皇朝中外壹統輿圖》中「大清壹統輿圖」也在臺灣東北標出包括赤尾嶼在內的釣魚島列島。明朝初年,中國為防範倭寇而對日本採取海禁政策,但對琉球則鼓勵往來。從1372年起,約500年的歷史上,中國明清兩代在琉球國王登基時曾先後24次派出冊封使,從而使琉球歷代國王的正統地位得以鞏固和續存。

中國明清兩代冊封使留下的《使琉球錄》等官方文獻,足以證明釣魚島列島屬於中國。郭汝霖是明朝派赴琉球的第13次冊封使。他在1562年所著《石泉山房文集》中記載了他於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四月初二奉命冊封琉球,因福建連年遭到倭寇侵擾,故被迫滯留到嘉靖四十年(1561年)五月才出航。文集中有這樣一句話:「行至閏五月初三涉琉球境界地名赤嶼」。正是這句話令日本一些人興奮不已,把它的影印件放到網際網路上轉載,還用紅線標出,生怕人家不知道。這也難怪,日方好像總算撈到了一根強詞奪理的稻草。只可惜,這又是弄巧成拙的一個低級錯誤。

古代漢語沒有標點,這句話的原意是「行至閏五月初三,涉琉球境界地,名赤嶼,……。」文中的「涉」字是關鍵,「涉」是涉水前往之意,而非「進入」或「到達」之意。在古代漢語中,進入通常為「入」;到達為「至」。例如,1606年第15次冊封使夏子陽記載的從琉球回中國的海上證言曰:「隱隱見一船,眾喜謂有船則去(離)中國不遠,且離黑入滄,必是中國界。」這句話中的「離黑入滄」,即指渡過黑水溝進入淺藍色的滄水,就肯定是中國境內了。

因此,上述「涉琉球境界地,名赤嶼」一語的確切含義是,涉水前往同琉球的分界地——名為赤嶼(即赤尾嶼)。如果把標點加錯了,這句話的邏輯也會不通。例如,假設是「涉琉球境界地名赤嶼,……」,那意思就變成涉水前往的是一個地名,顯然不通。如果改為「涉琉球境界,地名赤嶼,……」,也可以理解為「涉水前往琉球邊界,地名赤嶼」,成為一個把赤尾嶼作為出發點的倒裝句。如果改成「涉琉球境,界地名赤嶼,……」,意思也很清楚,就是前往琉球邊界,分界地點名叫赤嶼。

然而,那位日本學者卻刻意把「涉」錯誤地說成「入」,一字之差,謬之千裡,結果這句話就被曲解為「進入琉球境界,地名赤嶼」。這純屬自我誤導,自欺欺人。其實,「涉」在日語中可以翻譯為「渉る」或「渡る」,即指船從某處通過,前往對面,而根本沒有日語中「入る」的意思。看來這位學習漢文學的日本學者或許首先應該學好日語。

談到郭汝霖,通常被引用最多的是他出使琉球冊封后於1562年完成的述職報告《琉球奉使錄》(重編使琉球錄)。其中明確記載:「閏五月初一日,過釣魚嶼。初三日,至赤嶼焉。赤嶼者,界琉球地方山也。再一日之風,即可望姑米山(久米島)矣。……初六日午刻得風乃行,見土納己山。土納己山,琉球之案山。」 所謂「案山」,在古代漢語中即「界山」之意。土納己山,即琉球的渡名喜島,位於久米島東邊不遠處。這證明,當時中國冊封使已將赤尾嶼作為與琉球分界的標誌,並把渡名喜島視為琉球邊界上的島嶼之一。郭汝霖在同一時期撰寫的不同文獻中指出:「涉琉球境界地,名赤嶼」;「赤嶼者,界琉球地方山也」。這兩句話說的分明是一個意思,即赤尾嶼是與琉球分界的中國島嶼,而非琉球的島嶼。

如今,日本所謂學者對上述郭汝霖所著的使琉球錄視而不見,隻字不提,反而肆意篡改、曲解郭汝霖在《石泉山房文集》中的那句話。這反映出,當前日本一些人正千方百計地尋找對日方有利的歷史文獻,找不到就不惜公然歪曲中國的歷史文獻,混淆視聽。然而,政治上心術不正必然導致學術上走歪道邪門。這種自欺欺人、弄巧成拙的伎倆,只能讓世人更加了解釣魚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固有領土的事實。

琉球示威遊行

琉球示威遊行

琉球獨立出版書籍

相關焦點

  • 日本大學教授:史料證明釣魚島並非衝繩固有領土
    今年6月,日本橫濱國立大學名譽教授村田忠禧出版了《日中領土問題的起源》一書。村田主要根據調研日方公布的公開資料,得出了釣魚島不是日本衝繩縣固有領土的結論。村田建議,中日應該對釣魚島實施共同管理,不能讓這一問題繼續發酵,否則將讓美國等方面漁翁得利。    17日,本網記者在東京對村田進行了專訪。
  • 釣魚島不是日本固有領土——訪日本橫濱國立大學名譽教授村田忠禧
    新華網東京7月18日電(記者郭一娜 劉天)日本橫濱國立大學名譽教授村田忠禧日前在接受新華社專訪時說,釣魚島並非日本固有領土。日方為了強化釣魚島「不存在領土爭議」的主張,編造了不實的記錄,並在公布相關史料時進行了刪節。
  • 古代琉球王國關於釣魚島的文獻記載
    琉球王府權威史書——琉球宰相向象賢監修的《琉球國中山世鑑》(1650年)轉載明朝冊封使陳侃「見古米山,乃屬琉球者」之說,認定赤尾嶼及其以西島嶼非琉球領土。1708年,琉球大學者程順則在《指南廣義》一書中也稱,姑米山(久米島)為「琉球西南方界上鎮山」。
  • 專家:琉球再議議什麼?絕不是「中國要琉球」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我和我的朋友李國強合寫了一篇文章,題為《論〈馬關條約〉與釣魚島問題》,發表在5月8日《人民日報》第9版。日本官房長官當天表示了強烈的反對意見,日本安倍首相第二天表示要向世界說明日本的立場。日本政府向中國政府提出了抗議,中國拒絕了所謂「抗議」。接著,美國國務院表示:「美國承認日本對衝繩的主權。
  • 學者稱釣魚島是中國領土鐵證如山 不容日美擺布
    問題在於,長期以來,日本除了真正有研究、有良知的少數學者以外,日本政府、朝野各黨、主流媒體的主張基本一致,都堅持「尖閣列島」(釣魚島列島)是日本固有領土。日本公眾並不了解中方的正確看法,因而也不會理解中方所做的反應。  在這種情況下,日本右翼勢力很容易利用領土爭議煽動民族情緒,撈取政治資本,從而進一步損害中日關係。
  • 為什麼說釣魚島自古就是中國領土
    □《關於尖閣諸島所有權問題的基本見解》自發表以來,至今已滿40年,一直作為日本政府指導該國再次竊踞中國領土釣魚島列嶼的行動綱領和指導方針,但其所列各款全然站不住腳。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研究員、明清檔案專家、清史專家鞠德源同時也是一位民間保釣學者——雖則他更願意被稱作「北京閒民」。
  • 《釣魚島是中國的固有領土》白皮書中、英、日文版發行
    9月28日,在北京圖書大廈,市民在翻閱《釣魚島是中國的固有領土》白皮書。當日,《釣魚島是中國的固有領土》白皮書中、英、日文版正式發行,其中,中文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英、日文版由外文出版社出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5日發表《釣魚島是中國的固有領土》白皮書。白皮書指出,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無論從歷史、地理還是法理的角度來看,釣魚島都是中國的固有領土,中國對其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
  • 菅直人稱釣魚島是日固有領土 欲立法保領海
    因與中俄的緊張關係,日本首相菅直人的支持率8日再創新低。在經歷與中國在釣魚島問題及與俄羅斯在「北方四島」問題上的摩擦後,日本國內輿論對菅直人的批評很大。菅直人6日和8日罕見接受美國《華爾街日報》及CNN(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採訪,為他的內政外交及與中俄的緊張關係辯護。
  • 人民日報再談琉球、釣魚島:從未承認日本非法佔有釣魚島
    以下為文章全文:釣魚島及其附近海域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疆域組成部分大量歷史文獻無可爭辯地表明,釣魚島是中國的固有領土,最晚從明清兩代開始,釣魚島已成為中國疆域不可分割的有機組成部分。自明朝之初,釣魚島已納入中國疆域版圖。嘉靖十三年(1534),明政府派給事中陳侃前往琉球,冊封琉球國王。
  • 中國外交部:釣魚島從來就不是琉球或衝繩一部分(全文)
    琉球群島與釣魚島位置原標題:2013年5月8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主持例行記者會2013年5月8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主持例行記者會。問:《人民日報》今天刊文「論《馬關條約》與釣魚島問題」,質疑日本對琉球的主權。中方是否認為琉球和衝繩是日本領土?答:琉球和衝繩的歷史是學術界長期關注的一個問題。我願在此重申,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是中國的固有領土,從來就不是琉球或衝繩的一部分。問:第一,印度外長庫爾希德明天將訪華,中國哪些領導人將會見他?
  • 日本地理教科書涉及釣魚島 稱其為「固有領土」
    據悉,在教材修訂的籌備過程中,有專家曾提出「釣魚島是中國固有領土」的有關意見和建議,但由於教材的修訂還要經過專家的多輪討論、有關部門審查等各種環節,因此最終修訂後的教材對釣魚島表述會有哪些變化,目前還沒有定論。  至於新修訂的教材中是否會增加強調釣魚島是我國領土的文字表述,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一位工作人員9月13日對本報記者的回應是,「我們還沒接到有關通知。」
  • 英語每日一句:釣魚島是中國的固有領土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每日一句英語>正文英語每日一句:釣魚島是中國的固有領土 2013-01-28 16:20 來源:恆星英語 作者:
  • 《釣魚島歷史真相》:日本用讀音關聯竊取釣魚島
    《釣魚島歷史真相》一書是他在琉球王國漢文文獻學術研究的基礎上寫成的一本通俗讀物,全書共15萬字,並配有新華社記者在釣魚島海域實地拍攝的精美照片,圖文並茂,可讀性強,即將譯成英、法、德、日四種語言在海外發行。
  • 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面積、數量,牢記祖國的每一寸領土!
    釣魚島長約3641米,寬約1905米,面積約3.91平方千米,最高海拔約362米,其有「花鳥島」的美稱。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是我們中國的固有領土。)刊行的《皇朝中外一統輿圖》等地圖,都將釣魚島列入中國版圖範圍之內。
  • 人民日報刊文質疑日本對琉球主權 都要歸回中國
    據《人民日報》 「依照戰後處置日本的規定,不僅臺灣及其附屬諸島(包括釣魚島列嶼)、澎湖列島要回歸中國,歷史上懸而未決的琉球問題也到了可以再議的時候。」昨日,《人民日報》刊登中國社科院專家文章,題為《論〈馬關條約〉與釣魚島問題》一文,旨在釐清釣魚島問題。
  • 日本發布中小學課改方案,將中國釣魚島寫為「日本固有領土」
    日本發布中小學課改方案,將中國釣魚島寫為「日本固有領土」 日本曾因篡改歷史教科書問題,屢次遭到中韓兩國抗議,近期日本文部省再次發布了關於中小學學習指導的修正案,中國釣魚島及日韓爭議領土獨島(日稱:
  • 琉球是中國固有領土嗎? 還能收回來嗎?
    琉球位於日本列島與臺灣島之間,包括三個較大的島群,是第一島鏈的重要組成部分。琉球古稱琉求、留仇等,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明太祖朱元璋遣使出使琉球時才正式賜名琉球。當時琉球三山分立,中山王首先奉詔,不久後北山王和中山王也相繼稱臣入貢,琉球開始納入中國的朝貢體系。
  • 日高中教改搞過渡方案 欲提前教育釣魚島系日領土
    早在2013年,日本政府就曾聲稱,將會對日本中小學生的教科書進行所謂的「改革」,要在教學大綱中加入「釣魚島系日本固有領土」等內容。根據日本媒體的報導,日本政府希望從2022年度入學新生入學時,開始實施下一期高中學習指導大綱,為了能夠順利過渡,日本文部科學省近日公布了所謂的「教改過渡方案」,並提出普及有關領土問題的內容。
  • 再議琉球
    但是,1941年中國政府對日宣戰,廢除《馬關條約》。隨後《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做出了戰後處置日本的規定,日本天皇接受了這些規定。依照這些規定,不僅臺灣及其附屬諸島(包括釣魚島列嶼)、澎湖列島要回歸中國,歷史懸而未決的琉球問題也到了可以再議的時候。」  琉球(即今衝繩)從來不是日本的固有領土,它過去是中國的屬國,與中國有著600年極其親密的淵源,被日本在甲午戰爭後強佔。
  • 國內外學者研討琉球問題 稱「琉球不是日本的」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欣】「琉球不是日本的」——5月21日,30餘名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於北京召開的第二屆危機論壇——琉球問題研討會上發出了上述呼聲。繼《人民日報》於5月8日刊文質疑日本對琉球主權之後,此次研討會被視作對琉球的歷史和法律地位提出了新的解讀和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