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了個雞」vs「叫個鴨子」:誰才是被法律拋棄的低俗……

2020-12-20 百家號

「叫了個雞」,你還記得嗎?

這是一個炸雞品牌,一個被罵低俗、被罰款、被打臉的品牌。

前段時間,這個品牌的所有者,鬧出一個笑話,被狠狠打了臉。

這個故事,有點小複雜,但很有意思,且聽小編慢慢跟你講~

不同命運背後的法律知識

雞和鴨都是餐桌上的美味,深受消費者喜愛,於是商家們也挖空心思設計出獨特的商標以博人眼球。這不,「叫了個雞」和「叫個鴨子」兩個商標橫空出世,隨後「叫了個雞」推出一系列廣告在網絡上爆火。

《「叫了個雞」起訴兩家」山寨版「,法院判決都不許「叫」!》

結果,「雞」被工商局責令停止宣傳並罰款50萬元,「雞」不服起訴至法院,法院以其嚴重違背了社會公序良俗駁回了其訴訟請求。

無獨有偶,北京一家餐飲公司申請註冊「叫個鴨子」商標也被告知低俗,不服工商局決定訴至法院結果北京高院二審判決勝訴。

且看「雞」案「鴨」案的精彩判決片段:

「雞」案浦東法院認為:

本院認為,易產生不良社會影響的商品或服務的商業標識因存在法律瑕疵而不具有合法性,不受反不正當競爭法保護。

原告主張保護的涉案服務名稱標識「叫了個雞」,由謂語動詞「叫」、助詞「了」、量詞「個」和名詞「雞」四個漢字組成,「雞」本身的含義為一種家禽,但在「叫了個」+「雞」的特殊構詞方式形成的語境下,容易使人將「雞」與民間約定俗成的隱晦含義相聯繫,從而容易使人產生購買色情服務的低俗聯想。

原告在創業之初為博取消費者和合作夥伴的關注,通過官網、微信公眾號、合作門店等,對外發布並大量使用「叫了個雞」「沒有性生活的雞」「和她有一腿」等廣告宣傳語,並將「叫了個雞」文字和圖案組合使用於店招等處。作為以廣大普通公眾為消費群體、向其提供快餐服務的服務名稱,如此意圖迎合低級趣味、有傷社會風化的不良商業標識,嚴重違背了社會公序良俗。

「鴨」案二審北京高院認為:

商標法第十條第一款第(八)項規定:「有害於社會主義道德風尚或者有其他不良影響的標誌,不得作為商標使用。」該條所稱「不良影響」,是指商標的標誌本身的註冊使用有害於道德風尚或對國家政治、經濟、文化、宗教、民族等社會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產生消極的、負面的影響。

訴爭商標由文字「叫個鴨子」、鴨子卡通圖形和圖案背景共同構成。「鴨子」的通常含義是指一種家禽,按照社會公眾的通常理解,並不能從「叫個鴨子」的文字中解讀出超出其字面本身的其他含義。一審法院認為「叫個鴨子」格調不高,並不能等同於社會公眾的一般認知,故訴爭商標使用在指定服務上並未產生不良影響。

那麼,「雞」與「鴨」不同命運的背後到底折射出哪些法律知識呢?

01

公序良俗到底是什麼,它有什麼積極意義?

公序良俗,即公共秩序與善良風俗的簡稱。

所謂公序,即社會一般利益,包括國家利益、社會經濟秩序與社會公共利益。所謂良俗,即一般道德觀念或良好道德風尚,包括社會公德、商業道德和社會良好風尚。

我國將公序良俗確立為民法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原則之一,並在《民法總則》第八條、第十條、第一百四十三條第三項、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二款多次體現,足以體現出公序良俗的重要性。

民法之所以需要規定公序良俗原則,是因為立法不可能預見一切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益和道德秩序的行為而做出詳盡的禁止性規定。

故設立公序良俗原則,以彌補禁止性規定的不足,當遇有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益和社會道德秩序的行為,而又缺乏相應的禁止性法律規定時,法院可直接依據公序良俗原則認定該行為無效。

因此,法院認為「叫了個雞」嚴重違背公序良俗原則,違背了經營者應當守法的競爭原則,應當予以禁止。

公權力與私權利的界限與橋梁是什麼?

02

公權力,是指以維護公益為目的的國家公權力機關及其責任人在職務上的權利。私權利,主要來自於行使者的生命權、自由權和財產權,並由此的自然延伸。

將「叫了個雞」做為商標使用,是私權利中財產權的一種自然延伸,而工商局對於該商標使用人的行政處罰,則是公權力對於私權利的約束。

既然是權利,則必然有邊界,以防止出現濫用權利的情況。對於公權力而言,法無授權不得為;對於私權利而言,法無禁止皆可為,法無禁止不得罰。

而連接二者之間的橋梁則是公共利益。

當公權力需要介入私權利的時候,必須是基於公共利益的考慮。反之,私權利的行使也應止於公共利益,不得損害公共利益,否則,公權力便可以對其進行幹涉。

03

法律與道德之間的界限在哪裡?

法律與道德都是歷史的產物,都作為社會共同體日常生活中的行為準則,因此法律與道德有著共同的起源。

法律存在著自身的合法性問題,而道德同樣也要經受合理性的追問,在越來越多元化的今天,人們利益的不同或對立,甚至會形成截然相反的道德標準。

二者之間的界限應當存在於一個形式過渡之間,即以社會大眾的生存發展的需要為標準,為社會大眾生存與發展所需要的良好的社會條件、社會環境有益的道德,才是具有合理性的道德。

然後將此道德通過某種形式使之法律化,成為具有國家強制力的、保證自身合法性與正義性的法律,這應當是道德向法律轉化的界限。

法律即是最低的道德。

法律對於低俗格調保護或者容忍的界限在哪裡?

04

大俗大雅,雅俗共賞,不同的人對於雅俗的標準可能完全不一致,對於低俗格調的判斷標準著實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

法律作為國家意志的體現,在我看來,其最大的價值在於保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利益,並對這個國家的公民行為做出規範及指引。

那麼,法律對於低俗格調的保護或者容忍的界限應當也與這個國家民眾的普遍的道德標準和大眾的價值觀保持一致。

當某一種低俗格調明顯的僭越了一般大眾的道德標準時,這時候就應當是以法律為準繩,公權力出面制止的時候了。

看完小編的文章,告訴我,

今天的你比昨天更博學了嗎?

作者 / 付艋舟

編輯 / 凡心

2018年211期|總第293期

相關焦點

  • 「叫了個雞」被罰款50萬!「叫個鴨子」卻被允許使用?律師分析!
    從2014年第一家「叫了個雞」開辦以來,上海臺享餐飲公司從未停止其申請商標的步伐,但每次都被商標局以「易產生不良社會影響」為由駁回。即一直以來辦的紅紅火火的「叫了個雞」,其商標的使用其實是不合法的,且無法律保護,一直處於「裸奔」的狀態。  申請商標被駁回當然不用罰款,「叫了個雞」被罰款的原因還是在於其「黃色」的宣傳策略。
  • 雞哭鴨笑,「叫個鴨子」怎麼了?
    不久前,網紅炸雞店「叫了個雞」憑藉「網際網路最風騷外賣」而名震餐飲界,從黃顏色的照片到黃顏色的宣傳標語,成為街邊最少兒不宜的招牌。成也雞,敗也雞。「叫了個雞」商標沒有申請成功,並且上海臺享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也因違反《廣告法》被罰款50萬,改名為「叫了個炸雞」。北京味美曲香公司「叫個鴨子」第43類註冊成功了?!今後「叫個鴨子」的酒吧、旅館、餐館都是可以的!厚鴨薄雞是為何?
  • 「叫了個雞」再現街頭 公益訴訟徹除低俗店招
    新民晚報訊 (記者 袁瑋)炸雞店品牌「叫了個雞」曾因違反公序良俗被禁止使用並罰款50萬元。但近日,虹口區檢察院在履職中發現,廣中路某商戶仍舊掛著「叫了個雞」的店招。日前,虹口區檢察院制發公益訴訟訴前檢察建議,建議有關部門責令相關責任商家限期整改,即刻拆除「叫了個雞」店招,並在全區範圍內對經營商戶店招排查,對違法違規情況依法處置。日前,經營者在被有關部門約談後,已自行拆除了「叫了個雞」店招。
  • 上海「叫了個雞」炸雞店名低俗下流 工商局立案調查
    近日,有媒體以「這家店在賣低俗和下流」為題,對總部設在上海並同時擁有多家分店的「叫了個雞」炸雞店進行了相關報導,引發輿論關注。對此,市工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已經以「涉嫌違反廣告法」對該公司進行立案調查。
  • 「叫了個雞」店名辣眼 宣傳用語太低俗被罰50萬
    根據這份處罰決定書,自2016年7月起至案發,為了吸引消費者和合作夥伴,該公司通過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叫了個雞」及合作門店,對外發布自主創意的包含「叫了個雞、沒有性生活的雞、和她有一腿、真踏馬好翅」等違背社會良好風尚宣傳用語的廣告。
  • 「叫了只雞」和「叫了只炸雞」誰才是正版?認清楚,別再買錯了
    最近在美食吃播有一個很火的說法,原因是有一個人在直播吃炸雞時說李一句:叫了只雞。這是一句槽點滿滿的話,但這個說法一出來後就引的大家爭相模仿,各種叫法層出不窮,什麼叫了一個雞,叫了只炸雞都是這句話的衍生詞,漸漸的也分不清誰才是正牌,誰才是山寨,各大網友也為此爭論不休,那到底誰才是真誰才是假呢?
  • 「叫了個雞」低俗宣傳被罰50萬 合肥20多家加盟店還在經營
    「叫了個雞」,竟然是家餐飲公司,這也太任性了!前段時間,這家餐飲公司付出了任性的代價:「叫了個雞」任性宣傳被罰50萬!處罰決定書記者了解到,「叫了個雞」在全國多個城市均有加盟店,去年11月,因成都有市民認為「叫了個雞」招牌和宣傳廣告及菜單等含有惡俗用語,當地相關部門以涉及「低俗趣味」進行了查處,隨後,上海、杭州、西安、衢州等地也相繼展開了查處
  • 違反公序良俗的商業標識難受法律保護 「叫了個雞」自食惡果
    原標題:違反公序良俗的商業標識難受法律保護,「叫了個雞」自食惡果 近日,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下稱浦東法院)就「叫了個雞」等商業標識是否構成不正當競爭糾紛案作出一審判決,認定原告上海臺享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下稱臺享公司)主張保護的「叫了個雞」等商業標識不具有合法性,亦不構成反不正當競爭法保護的正當法益,無受法律保護的必要性,駁回原告全部訴請。
  • 「叫了個雞」?炸雞店招牌「辣眼睛」被責令整改
    炸雞店招牌「辣眼睛」城管依法責令店主整改,並對轄區其他門店進行排查廣西新聞網-南國今報柳州訊(記者許潔琳 通訊員韋德盛)店名、招牌、廣告語,代表著這家店面的形象和定位,但有的商家為了吸引顧客,總認為要弄點噱頭、有賣點才有人氣
  • 「叫了只雞」和「叫了只炸雞」,誰才是正品,可別再買錯了
    「叫了只雞」和「叫了只炸雞」,誰才是正品,可別再買錯了自從韓劇帶火了炸雞啤酒的組合後,各類炸雞在外賣界迅速走紅,種類越來越多,店鋪也越來越多,它們都想在炸雞界佔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或者是擁有自己特定的顧客。
  • 炸雞品牌「叫了個雞」起訴維權索賠百萬被法院駁回
    中青在線上海9月10日電(陳衛鋒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王燁捷)曾因發布惡俗廣告而被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檢查總隊罰款50萬元的「叫了個雞」炸雞品牌,今年2月,居然以三被告使用「叫了個雞」等商業標識構成不正當競爭為由,向法院起訴「維權」。
  • 「叫了個雞」牌子仍未改 總部稱不清楚法院的判決
    本案涉案標識中,「雞」本身的含義為一種家禽,但在「叫了個」+「雞」的特殊構詞方式形成的語境下,容易使人將「雞」與民間約定俗成的隱晦含義相聯繫,從而產生購買色情服務的低俗聯想。最終,法院認定「叫了個雞」服務名稱不屬於法律予以保護的合法商業標識,應被禁止使用。同時,三被告在同類服務中使用該標識的行為同樣不受法律保護,應予禁止。
  • 炸雞店名叫「叫了個雞」 溼巾做成安全套模樣(圖)
    「叫了個雞」炸雞店  16.8元買了一份炸雞,裡面竟然放著一隻「安全套」。打開炸雞盒的一瞬間,市民郭女士驚呆了。原來,小區旁邊新開了一家「叫了個雞」炸雞店,竟然將隨外賣送的溼巾做成了安全套的模樣。「這太噁心了,我11歲的兒子就在旁邊,商家為了博出位怎麼能這麼惡俗呢?」6月29日,家住渾南區的郭女士投訴,希望相關部門能夠規範一下商家的行為。  「安全套」原來是溼巾  6月27日晚,郭女士接兒子回到家,發現老公已經叫了外賣炸雞。
  • 同樣是炸雞,肯德基vs華萊士vs叫了個雞,差距一目了然,別再買錯
    特別是看到美食裡面的炸雞,總是忍不住要過去吃,每次都是嘴裡很享受,心裡很想瘦,可是胃只有一個,但是炸雞品牌卻有無數個,那同樣是炸雞,肯德基實惠,華萊士便宜,叫了個雞「絕了」!叫了個雞這個店應該算作是比較新興的品牌,店裡總體菜單都是比較符合年輕人的口味,而且就連簡單的一隻炸雞也都把口味做「絕了」,可以說是你能想到的任何口味,都能在這裡得到滿足,像芝士味可以拉絲,甘梅味算酸酸甜甜特別開胃,還有原味、辣味等等,這一下子就受到喜歡新鮮感的年輕吃貨的喜歡。
  • 涉事企業:「叫了個雞」品牌和店名合法合規
    武夷路門店店名被貼封條被曝光以低俗搏出位後,「叫了個雞」整改情況如何?記者昨日再次前往現場進行了調查。在武夷路艾達購物中心地下一層,原本有一家「叫了個雞」門店,記者上周曾來此探訪過,昨日再次來到此地,發現「叫了個雞」店名已經被白紙封貼,不過仍在正常營業。
  • 「叫了個雞」 炸雞店店名遭投訴
    「叫了個雞」炸雞店原來,小區旁邊新開了一家「叫了個雞」炸雞店,竟然將隨外賣送的溼巾做成了安全套的模樣。「這太噁心了,我11歲的兒子就在旁邊,商家為了博出位怎麼能這麼惡俗呢?」6月29日,家住渾南區的郭女士投訴,希望相關部門能夠規範一下商家的行為。  「安全套」原來是溼巾  6月27日晚,郭女士接兒子回到家,發現老公已經叫了外賣炸雞。
  • 「叫了個雞」仍在招搖過市 品牌方:現在加盟仍叫「叫了個雞」
    昨日,楊浦區營口路860號門店的外賣包裝袋仍清晰標有「叫了個雞」字樣。 新聞晨報圖●2017年3月「叫了個雞」炸雞品牌因發布惡俗廣告而被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檢查總隊罰款50萬元。記者除了在店門口的遮雨棚處看到了「叫了個雞」字樣,在店鋪桌子下方置放外包裝的位置,也看到了「叫了個雞」的標識——一整疊約20釐米高的外賣包裝袋,被店家放置在桌子底部,這些外包裝袋上清晰地標有「叫了個雞」字樣。這些外包裝又是怎麼回事呢?品牌方是否對外包裝進行了修改呢?
  • 叫了個雞、絕味鴨脖接連出事兒,這屆家禽不行啊
    可當你走在大街上,看到一家名為「叫了個雞」的炸雞店,店門口站著一個剛識字的小孩兒,小嘴嘟嘟的念著「叫了個雞」...你和路人聽到後,忍不住地笑,而家長卻不知所措,一臉懵逼和大寫的尷尬……  為了博大眾眼球,打著法律的擦邊球,讓這家店付出了應有的代價。「叫了個雞」店名辣眼,被曝出因為宣傳用語妨礙社會公共秩序或者違背社會良好風尚,被罰50萬。
  • 「叫了個雞」「滷個錘子」店鋪取名豈能太「任性」
    店鋪取名豈能太「任性」漫畫/傅汝萍 湖南日報見·華聲在線習記者 王振亞 「叫了個雞」「滷個錘子」,這樣的店名,你見過嗎?無獨有偶,長沙縣泉塘街道有家餐館的名字也叫「飯醉了也」。 記者發現,當下開店的有很多是自主創業的年輕人,為了彰顯個性甚至故意把店名取得很另類,以勾起顧客的好奇心。「歐記飯醉集團」斜對面的一家燒烤店,名為「老闆不在」。長沙市王府井百貨附近的一家服裝店,除了將黑色作為裝修的主題色,還將店名定為「黑店」。 記者走訪發現,之前早已被媒體曝光的店名「叫了個雞」在長沙市仍能看到。
  • 「叫了個雞」外賣平臺菜單已改名:避免三俗
    見習記者張立晨報訊在11月19日,本報刊登「這家店在賣低俗和下流」的新聞,對總部設在上海並同時擁有多家分店的「叫了個雞」炸雞店進行了相關報導。對此,「叫了個雞」官方微博、微信號於11月18日晚上刊登落款為「上海臺享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的聲明,表示,該公司將在第一時間撤換所有實體店網站上的宣傳語和菜單,因為考慮到物料製作需要時間,所以預計所有門店完成整改大致需要一周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