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籍君
「我在樓上寫代碼,你在樓下打我娃」,對網際網路比較熟悉的家長想必都對這話的出處記憶猶新。雖然三顏色幼兒園事件已經過去很久,但對家長來說,只有娃一預備上幼兒園,這件事就會被再次拿出來討論,兒童安全成了懸在家長心頭的一把刀,時不時要擔心掉下來。
「我實在不放心,才做出了過激的舉動,現在就特別後悔。」
來信的王先生是一名新手寶爸,老來得女,養的比較嬌貴。九月份,孩子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王先生就開始日夜睡不著,總把女兒的日常表現跟幼兒園生活掛鈎。
女兒吃不下飯了?一定是在幼兒園受欺負了;
女兒不想喝水了?一定是被幼兒園老師罵了;
女兒今天少說話了?一定是在幼兒園不開心。
諸如此類的想法時刻充斥著王先生的大腦,擔心之下,他就給女兒口袋裡藏了一隻錄音筆,想錄下女兒一天的生活。當天放學後,王先生就打開錄音筆開始聽,聽完第二天就給女兒辦理了退園,只因錄音筆被老師發現了。
「錄音筆只錄了一上午,中午就被發現了,老師對著錄音筆說『XX家長,下不為例』,聽到時嚇死我了。」王先生邊說邊慚愧:「幼兒園肯定待不下去了,誰知道她將來會不會給我女兒穿小鞋,還是退園比較好。」
對於王先生的舉動,我持贊同態度,畢竟對幼兒園來說,不信任老師屬於大忌。
①割裂老師和家長的信任
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是很難搭建的,一旦成功,家長就不要做出有傷老師信任的行為。因為雙方的立場不同,很容易產生誤解。
在家長看來,在孩子兜裡安裝錄音筆不過是為了保證兒童安全,但在老師看來,這種行為意味著對老師職業道德的質疑,同時也是對老師的威脅。
沒有人願意在這種前提下繼續工作生活,起碼我做不到。在我看來,幼兒園老師已經很給王先生面子了,若是我,肯定是要告到園長那裡、要求學生退園的。誰讓家長此舉有損禮數,養出來的小公主自然讓人不敢靠近。
②錄音易被斷章取義
退一萬步說,就算老師允許王先生錄音,那王先生如何保證錄音不是被斷章取義的結果呢?之前我曾聽過一段錄音,是小孩子哭鬧和板凳聲的混合,仿佛是老師在拍著凳子訓斥孩子,然而一看錄像,不過是巧合而已,老師抱著孩子哄的時候,正好旁邊小朋友在推拉凳子。
希望家長明白,在當今的法庭上,錄音已經不能作為證據呈堂證供。而家長也很難從錄音中辨別老師是否對孩子不利,因此,不建議採用這種極端手段。
③侵犯老師的個人隱私
很多家長認為這沒什麼大不了,但若是心理換位到自己工位上被安裝攝像頭,怕是一小時都無法忍耐了。
之前我在網上曾看到過一個案例,某銀行女員工因為座椅附近安裝監控(針對全體職員),一怒之下用冷兵器將監控砸壞,只因受不了這種時刻被監控的感覺。連銀行這種特殊工作場合,都有員工無法接受被監視,更何況只是幼兒園老師呢。
身為園丁,不被家長信任已經很寒心了,還被錄音筆全天候無時間差進行錄音,這種情況怎麼看都是侵犯個人隱私的行為。從法律角度來說,老師可以直接告了。
①連結幼兒園監控
王先生出現過激行為的主要原因在於幼兒園未曾安裝監控,這讓憂思過甚的家長無法放心,只好給孩子兜裡藏錄音筆。倘若幼兒園能夠主動安裝監控,能在不針對老師個人的前提下連結家長手機,那雙方都能得到滿意的結果。
②「角色扮演」遊戲
當然,不是所有幼兒園都能徵得老師同意安裝監控的,倘若幼兒園執意不肯,而家長也無力轉園,那就可以試試「角色扮演」遊戲了。
方法很簡單,等孩子從幼兒園回來後,家長要先詢問一天在幼兒園裡過得如何,假如孩子不肯說,那家長就可以玩「過家家」的遊戲:自己扮演孩子,讓孩子扮演老師(或小夥伴或園長)等角色,由此來觀察在「我」鬧事後,「老師」會是什麼反應。
孩子是最擅長模仿的,他們反應便是老師們在幼兒園裡的真實形象,家長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即可。
【話題討論:你家孩子在幼兒園過得如何呢?】
高級育嬰師,心理諮詢師,原創育兒漫畫文章作者。歡迎關注【育兒秘籍】。你想了解的育兒護理、成長發育、家庭教育、心理健康,都可以在這裡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