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教師工作室,為每一位教師的夢想插上高飛的翅膀
----2015年明霞工作室總結
邊臨鎮有這樣4位教師:教師A:工作上拖拖拉拉,松松垮垮,在學校裡昏昏欲睡,始終打不起精神,原來是在有八小時外,他有空就做點牆體標語小生意,再回到學校上課時哪裡還有精力?為此,家長多次找到校長,校長也沒少規勸, 給學校也造成了很不好影響,教師B:在學校是令校長頭疼的「能人」,大專畢業,術業不可謂不強,但年近50歲,總是擺老資格,工作上挑三揀四,平日裡還牢騷滿腹,因為他職稱頂額,所以表現得「有恃無恐」,儘管寫得一手好字卻不曾給學校添上一筆重彩,打得一手好字,卻不曾為學校發出一版文件上放學路上見到的是他匆忙而歡快的身影,學校領導不敢與其對話,怕下不來臺,叫人頭疼。教師C,每天騎一輛紅色24速自行車,斜背一肩包,上放學路上見到的是他匆忙而歡快的身影,學校裡,每天下午組織一群書法小明星,開展社團活動,家長們看到孩子的書法作品,總是嘖嘖稱讚,今年秋他同社團裡另一位輔導員宮克老師一同參加10月份德州市教育局書法大賽,雙雙獲獎。教師D 在學校裡總能都能看到他忙碌而快樂的身影,今年春,模仿和諧五步教學法,嘗試小組積分管理,一方面使自己所教學科在全鎮名列前茅,另一方撰寫小組活動《積星管理,築就明星之路》在陵城教研發表,美麗校園文化建設中,把自家的刻字機搬到學校,刻字漏印美術字300多個,拒收學校任何補助,受到校長和同事的讚譽。在今年教師節前夕,他破天荒地被評為區優秀班主任。
以上4位老師其實是兩位老師,A和C 都是張雲霄, B和D 都是馬世偉,AB和CD分別是他們加入工作室前後的樣子,很明顯 他們在加入工作室的前後簡直是判若兩人。
邊臨鎮工作室的建立和開展,極大地喚醒了教師沉睡的心靈,撬動了他們的成長動力,改變一部分教師的生命狀態。
邊臨鎮成立工作室之前,全鎮教育狀態可以用全面低迷來概述。教師狀態低迷,學生成績低谷,孩子們狀態粗俗頑劣,經過分析,我們發現:一部分教師受市場經濟大潮的影響,工作不踏實,心猿意馬,一部分教師有天花板意識,不思進取,還有一部分教師把上班當做打工,就是為了掙那份工資,工作中拈輕怕重,面對這一狀況,如何打破這種低迷,尋找教育的成長元素,我們決定建立教師專業成長俱樂部---工作室,通過走工作室之路,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進而轉為學生的成才,學校的成名。於是,我們在2015年4月26日,成立了我們教師工作室。從開始成立到現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工作室發展迅速,成長有力,逐漸成為我鎮教師專業成長的學習型共同體,凸顯出對教育強大的推動力。工作室的成員在其所在學校日漸成為骨幹教師,並不斷產生輻射,孵化效應。山東教育電視臺高根熙主任曾給我們這樣的評價「名師的工廠,教育的福地」
今年以來,我們主要做了一些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學習 今年以來,我們多次組織工作室成員外出學習,豐富經驗。先後到濟南韓倉、泰安附中、青島格蘭德、日照五連、內蒙通遼、北京、泰安、等地參加培訓學習共計19場230多人次。
二 培訓 2015.8.17力邀河南籍全國優秀班主任董文華做專場報告,8月26日,特邀全國著名教育專家孫明霞為做了教師專業成長培訓。兩次培訓教師達200多人次。
三、我們非常重視在「同行」中尋找智慧,一年來,我們進行的大量校際交流活動:滋鎮三聯少先隊活和快樂驛站成長交流,於集、神頭、滋鎮,前孫五校聯誼,德開小學,陵城四中五中等
四、建立個性特長室:尊重教師個性,發掘教師職業特長,我鎮建立起五個教師職業個性特長室:張雲霄太清工作室,劉豔的彩虹小屋,楊潔的創意日記室,馬世偉的6微工作室等。
個性工作室的開展為學校教育注入新鮮血液和活力,張雲霄帶動宮克等一群教師搞書法藝術創作教學,二人雙雙在今年9月德州市教育局舉辦的書法大賽中獲獎,馬世偉的6微工作室,吸收張鵬翔等一批年輕的信息技術愛好者,搞信息技術的開發與應用,到目前,6微工作室,發布訂閱號信息32篇,並能把微電影植入文章中,陵城區學校訂閱號中尚屬首例,6微工作室熟練掌握seewlink技術,為課堂PPt的使用提供了移動展臺功能,極大地增強了課堂的「即時」演示批註效果,一部手機在手,全程與智能交互板互動,到目前,工作室已經有6人掌握這個技術,楊潔的創意日記室,是把孫明霞老師的創意作業與高子陽的創意作文的整合,她的做法已經在學校產生了強烈的輻射和孵化作用,因此有望在明年舉辦的全國智慧教師專業成長高峰論壇上做展示。
工作室的開展呈現出累累碩果:
成員張鵬翔獲得同課異構區一等獎,撰寫論文《一路前行》發表在《中華校園》,成員楊潔參加全國說課標研教材大賽獲得二等獎,王麗娜,撰寫的《請放慢腳步等等他們》發表在網絡雜誌《旅途1+1》,王麗娜,劉雙,劉豔輝在全國明霞教師成長聯盟大會論壇上發表演講獲得優秀獎,成員孫麗敏,陳冬青,劉雙區級小課題研究成功結題,成員張雲霄,參加德州市美術雙年展,獲得2015年一等獎,成員劉豔輝建設我鎮第一個個性教師職業特長室--彩虹小屋,所撰寫《行者無疆我在路上》刊登在《中華校園》,成員孫麗敏2015.10參加區賽課大賽獲獎,成員馬世偉,撰寫文章《生活哲理小隨想》《為每一位教師起舞而歌》《行走是為了更好地潛行》發表於《中華校園》《給每一位教師夢想的種子一塊適合的土壤》發表於《語言文字報》並獲得一等獎,撰寫小說《老甜》獲得陵城區創衛徵文大賽優秀獎,撰寫文章多篇見諸《陵城教研》,15年8月,被聘為中華校園協同教育發展研究院研究員,10.29,全國智慧教師專業成長高峰論壇做觀點論述獲獎。目前,工作室區級以上榮譽28項,國家級論文發表15篇。
肯定與關注
工作室的蓬勃發展與成員的迅速崛起,受到的上級及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與關注: 10.14,德州市鄉村教師成長俱樂部現場觀摩會在邊臨鎮舉行,10.16 齊魯網電視臺報導我室,10.23.夏津縣教委組織學習團來我校,10.27《中國教育報》頭版頭條報導邊臨鎮明霞工作室,11.6,陵城區電視臺頭條新聞報導我室,11.23 山東教育電 視臺報導我室。2016.1.20日,新華社到我校採訪明霞工作室。《中華校園》11期,《為每一位教師起舞而歌》2萬5千字專題報導王俊榮校長,《陵城教研》題為《懷著一顆澄清的心,做著一件美好的事》也報導了王校長的事跡。邊臨鎮教管會獲得2015年師德建設優秀成果市級三等獎,王俊榮校長獲得齊魯名校長100名提名。
在明霞工作室,通過專家引領,能找到成長的方向,通過技術型支持,能汲取成長帶來養料,通過同伴互助,能增長到成長的快樂,通過平臺展示,能增強成長的信心,一句話,明霞工作室,為每一位教師的夢想插上了高飛的翅膀,讓成員們走得更遠,飛的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