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物件持續受青睞!山東水落坡民俗文化園深冬出貨忙

2020-12-20 齊魯壹點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陳甜田

近日,濱州濃霧散盡,一場大雪襲城。深冬時節,在水落坡民俗文化產業園卻更加熱鬧了。這不,產業園裡一位叫朱洪旗的老闆剛剛出售了一臺民國油松老水車。

據朱洪旗介紹,水車重約880斤、材質為油松、輪子直徑約3米、底座三米見方,在古代水車用來灌溉田地,眼下水車觀賞價值更大一些。由於老水車重量、體積較大,要五個人合力才能將老水車搬上卡車。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了解到,像朱洪旗這樣忙於出貨的還有不少人。在產業園的春和家具行以銷售明清仿古家具、古木材為主。春和家具行的劉春和告訴記者,店內所售仿古家具風格復古、別具特色,最近吸引了不少顧客前來選購。同聚祥店鋪主要經營古書、算盤、瓷器以及一些小而精緻的老物件。這幾天,同聚祥的馬吉昌也出售了不少古書。東方明珠店鋪主要以民國時期上海的老物件為主,其中主要有家具、擺件等。所有的老物件都是老闆自己去上海等地收購而來,店內的老物件不但能正常使用而且品相一流、風格復古,吸引了大批外地顧客前來選購。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還了解到,水落坡一貫有「中華藏寶城,一城藏天下」的美稱,這個民俗小鎮的每一件老物件幾乎都是人們走南闖北下鄉收購而來。具有多年下鄉收購經驗的產業園老闆們也都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水落坡位於山東省濱州市陽信縣,素有「北有高碑店,南有陽信縣」之稱,美名在外,慕名前來淘寶的人不在少數。雖值深冬,水落坡小鎮卻熱熱鬧鬧。產業園老闆們精挑細選來的老物件集聚在水落坡小鎮,前來淘寶的人遇見心儀的老物件就出手買下,或收藏用,或觀賞用。

採訪中,許多在水落坡搞民俗收藏的店鋪老闆告訴記者,山東水落坡民俗文化園內可謂藏寶無數,囊括了金石玉器、古玩字畫、瓷器、木器、青銅明器、古書、雜項等多個種類的老物件。據產業園老闆介紹,老物件大部分都具有觀賞性及收藏價值,適用於博物館、體驗園、民俗古鎮等等。陽信縣水落坡鎮民俗文化產業園園區黨總支書記趙延民說:「到水落坡來,不僅可以鑑賞民俗老物件,在水落坡你也可以看到過去的歲月留下的痕跡,尋覓一抹鄉愁。這個冬天,水落坡值得一看。」

相關焦點

  • 探訪柴達木盆地民俗文化展覽館:用老物件「留住」時代底色
    李淑娟 攝中新網西寧12月5日電 題:探訪柴達木盆地民俗文化展覽館:用老物件「留住」時代底色作者 孫睿 郭曲太上世紀40年代的大板車和50年代的犁記錄著農耕時代的印記,舊門板和煤油燈失了顏色卻精緻依舊,一枚枚胸章和一張張老照片無聲講述著變遷的歲月……深冬時節,記者走進柴達木盆地青海省海西州烏蘭縣希裡溝鎮西莊村的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桃河民俗文化園裡的「前世今生」
    當大家還沉浸在千畝桃林的秀美風光和桃花源裡的動人傳說時,我們又迫不及待想帶您領略桃林溝村的另一處美景——桃河民俗文化園。  文創街上,晉東百業風俗圖、牆面磚雕、古州家風館、老物件展廳等,靜靜地傳遞著歷史的跫音;美食街上,「網紅」摔碗酒、關中泡油糕、平定過油肉麵、長沙臭豆腐等吸引眾多食客「打卡」。到了晚上,燈光亮起、煙氣升騰,濃鬱的現代氣息籠罩民俗文化園,讓人感受到了濃濃的煙火氣。
  • 老榆木家具手藝人—劉洪希《水落坡的手藝人們》
    相傳,在山東陽信的東南方八十裡處,曾是一片澤地。後有大禹治水,疏通九浚,此地水落坡凸,生機盎然,故名『水落坡』。如今,水落坡聚攏了四面八方的民間生活木製品,在普通人眼裡,這些木製品已然殘破不堪,而水落坡的木作匠人們卻賦予他們新的生命和價值,無形中接續了中華木作幾千年的技藝傳承。
  • 來水落坡古家具交易市場「淘寶」吧
    由於此地水落坡凸,春來綠意濃鬱,故名「水落坡」。水落坡鎮人口不足六萬人,鎮上的大部分百姓從事農耕,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有一批人開始走街串巷,收集桌椅板凳等舊式家具,用於己用,或轉賣他人賺取耕種以外的副業收入,不少人看到了這個行業的前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鎮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從事這個行業,越來越多的人從中嘗到了「甜頭」,很快水落坡幾乎全鎮的人都開始從事收購古舊家具,從幾個人做一件事到一個村的人做一件事,再到鎮上三十多個村兩萬人做一件事
  • 老榆木家具手藝人—劉青《水落坡的手藝人們》
    相傳,在山東陽信的東南方八十裡處,曾是一片澤地。後有大禹治水,疏通九浚,此地水落坡凸,生機盎然,故名『水落坡』。 如今,水落坡聚攏了四面八方的民間生活木製品,在普通人眼裡,這些木製品已然殘破不堪,而水落坡的木作匠人們卻賦予他們新的生命和價值,無形中接續了中華木作幾千年的技藝傳承。
  • 銅川耀州一村民自建民俗博物館展示老物件
    為留住鄉愁記憶楊維耀自建民俗博物館展示老物件記者 張紅楊維耀介紹館藏的老物件 本報記者 張衛婷攝"這是以前織布用的織布機、古法燒制磚瓦的老罐罐窯、古法壓榨的老油坊,都還能正常使用,等博物館開館後,可以讓參觀者親自體驗一下過去的土法工藝
  • 劍冬帶你看收藏(十一):蒙陰沂蒙商城民俗老物件奇石根雕一條街
    秦朝名將蒙恬的家鄉蒙陰縣是純山區,2018年5月2日,小編經過13個小時的長途大巴的顛簸,終於來到了號稱「山東最窮的地方」蒙陰縣,大巴司機是在早上5點把我甩在高速出口,開始了一次人生地不熟之旅。位於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沂蒙商城裡的民俗奇石木藝根雕一條街是小編此行的目的地,小編認真的逛了一下發現市場裡主要銷售以下幾大類產品:木藝根雕,奇石擺件,石器,民俗老物件、老家具等。市場裡的老家具有收來的,也有做舊的,材質最好的也只是榆木;年代麼從文革到90年代不等,式樣倒是偶爾有明式的,民俗館或農家菜館用用倒也是頗具風味。不過精品難覓,不敷多述。
  • 店前排長隊陝西土特產熱銷 民俗印上禮盒受青睞
    昨日,記者走訪西安土特產市場發現,手工製作的陝西小吃銷售翻倍,陝西土特產禮盒上印上陝西風俗更受外地人青睞。  土特產店前排長隊  昨日,記者在西安火車站候車大廳看到,不少市民手裡拎著陝西特產禮盒。「買了10盒『老陝十大怪』、5斤牛肉、2袋大棗。」河南鄭州的劉同學說,他是南郊一大學的新生,下午6點多的火車,想多帶點陝西特產給親戚朋友。南京的趙先生說,他一周前已經買了一批陝西特產快遞迴家了,昨天又去給同學買了幾袋羊肉泡饃、涼皮等小吃。「國慶節同學來西安吃過,就一直惦記這個味道,沒辦法帶熟食,有這速食的也不錯。」  「我這柿子餅這兩天的銷量是平時的幾倍。」
  • 濱州有個全國聞名的小鎮,陽信水落坡民俗文化產業園,一起來看看
    在山東濱州市的東北方向不遠,也就是幾十公裡的地方有一個全國有名的小鎮,那就是陽信縣水落坡鎮,這裡以古家具的收購,加工為一體的產業化民俗文化產業園而聞名。是山東省最大的高區家庭收購、加工、儲存、銷售集散地,但隨著產業規模的擴大,校園發展面臨著諸多限制因素,今年,濱州市將水坡民俗文化旅遊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納入市重點建設項目,完善公園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水落建設民俗文化特色村,打造更大更強的民俗文化產業。
  • 瀋陽老北市文化園 探尋關東特色民俗文化
    老北市文化園就坐落於此,由原來的老北市商城改造而成。園內分別經營特色餐飲和文化會所,北側新建銀磚大道,聚集著老字號特色餐飲,南側為水族館、古玩珠寶等。 關東特色民俗文化展 關東特色民俗文化展就在老北市文化園榮寶齋的二樓舉辦。
  • 痴迷老物件 自辦博物館!葉世海收藏2000餘件民俗物品記錄城鄉變遷
    他長期收藏這些「寶貝」,並辦起了粵海民俗博物館。  館內展出藏品逾500件  粵海民俗博物館位於白渡鎮芷灣路一棟並不起眼的民房二樓。金秋時節,記者來到這裡參觀,一股滄桑的歷史氣息撲面而來。老錢幣、馬燈、糧票、秤砣、紡織車、老眠床、鐘錶、租地契、風車、礱、碓、石磨、米篩、簸箕……一個個烙下時代印記的老物件在館內有序擺放,讓人目不暇接。
  • 上海有個傳統民俗文化展示村落,老物件種類繁多,堪稱民俗博物館
    然而它還是一個有著豐富的民俗文化的地方。今天要說的就是前幾天剛走訪過的上海江南三民文化村景區。這是一個有著豐富民俗文化展示的地方,老物件種類繁多,堪稱民俗博物館。見過用過這些老物件的人年齡應該都不小了,故而這裡也可以稱得上是一個暴露年齡的地方了。這裡的東西被戲稱為「爺爺用過的東西,父親知道的東西,兒孫不懂的東西」。收藏這些老物件非常有意義,既能傳承歷史文化,又能讓我們對崇明的特色民俗有深刻的了解。
  • 逛民俗老物件博物館 帶你穿越到明清時的「金湘潭」
    00:00紅網時刻記者 凌雨晴 謝文禮 湘潭報導幾近絕跡的油鞋木屐、大小不一的戽、圖案各異的清代陶瓷罐……走進湘潭民俗老物件博物館、湘潭千年油鼓(舞)展覽館,就像瞬間穿越了一般,每一件藏品仿佛都在無聲地述說著當年「金湘潭」「小南京」的輝煌故事。油鞋木屐的前世今生「湘潭木屐益陽傘,沅江女子過得揀。」
  • 繼善橋民俗文化公園和東黃坨鎮民俗館揭牌
    為傳承和弘揚傳統優秀民俗文化,以文化人,以德育人,激發東黃坨鎮村廣大幹部群眾鄉村振興的積極性,7月1日,東黃坨鎮舉行繼善橋民俗文化園和東黃坨鎮民俗館揭牌儀式。據了解,東黃坨鎮統籌整合古橋、河流、果園、村莊等現有旅遊資源,加快推進旅遊產業發展,致力於打造「旅遊小鎮、幽雅之鄉」,著力開發古蹟旅遊、鄉村旅遊、工業旅遊等多業態旅遊產業,旅遊線路串連鄉村旅遊9處,分別是崔二民俗館、崔三果品採摘園、青龍河觀光垂釣區、民宿農家樂、清石橋主題公園、行政文化中心、甘薯特色農業體驗區、魚塘打漁垂釣體驗區和輕工產業園區,打造了一條貫穿全鎮的
  • 鶴壁一老人收集老物件,創辦民俗博物館
    投遞員的工作雖然辛苦,但是他非常滿足,因為在工作當中常年走街串巷,他漸漸地積累了一個愛好,那就是收集老物件。申請創辦一家個人博物館成了他新的目標,2015年底,經過幾年的努力,朝歌民俗博物館終於申請成功。
  • 涿鹿縣武家溝鎮東窯溝村民俗博物館:上萬件「老物件」見證時代發展
    長城網訊(記者周亞彬)「這是老農具,這是車軲轆,這是風箱,這是馬燈,這是馬車,這是座鐘,這是銅壺,這是刀、鏟子、斧子等生活用具,這是算盤……」博物館內的各種老物件。長城新媒體記者 周亞彬 攝1月18日,2020年河北網媒新春走基層走訪團來到張家口市涿鹿縣武家溝鎮東窯溝村,在民俗博物館內,記者看到了這些藏品的主人,今年59歲的孫玉貴。提起這些收藏品,他的臉上抑制不住的高興。這些極具年代感的「老玩意兒」,都是他的「寶貝」。
  • 水落坡大張村古舊家具收藏領軍者老物件裡覓商機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邊浩玥「北有高碑店,南有陽信縣」這是在古玩老物件行當裡的共識,而這裡的陽信縣指的就是水落坡鎮。近年來,水落坡因致力發展以古典家具為代表的民俗文化產業而蜚聲海內外,這裡的人們通過收藏古舊、古典家具,把一個不起眼的鄉鎮推上了"中國古典家具之鄉"的寶座。舊家具、舊門板、石頭等古舊物件隨處可見,家門口堆滿了收來的舊家具,幾乎每家都是博物館。這是近日記者在陽信縣水落坡鎮大張村看到的景象。
  • 尋找老物件裡的舊時光,把回憶留在山東博物館——山東博物館邀您...
    過往的時光,承載著我們的悠悠往事,回首翻看一個個老物件,無言地記錄著歲月崢嶸;一張張老照片,凝聚著一代代人的美好回憶。(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各種代表性實物見證了山東社會的發展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