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晴然(搜狐IT駐矽谷記者)
導語:專訪史迪威金獎獲得者徐玲;帶你見識矽谷華人女高管的生存之道。
前段日子,小編讀了一篇關於矽谷碼婆的文章,大致意思是說:在矽谷,當碼農難,當碼婆更難;內些看似風光無限的矽谷ITLady除了養家餬口還要負擔沉重的家庭勞動;事業上的瓶頸幾乎是根本跨不過去的坎兒;除此之外,內心的孤獨更是長期無處釋放。
那是一篇標榜正能量的文章,小編看完卻是一陣唏噓心酸。。。
其實,大家真正感興趣的是,咱們的中國同胞在矽谷究竟過得怎麼樣?那些受過高等教育、至少曾經心懷夢想的TA們,除了編程序,搞技術、做研究,還有別的活法不?
答案是:確實有,但也確實少見。
小編近日採訪了剛剛獲得四項史迪威大獎(Stevie Awards)的矽谷華人女高管徐玲博士(Elizabeth Xu)。史迪威是「商業領域的奧斯卡獎」,主要授予在全球企業商界擁有傑出成就與貢獻的人士。徐玲今年拿到的獎項中包括商業產品大公司年度女性高管金獎;這是最具重量級的獎項之一,足以載入華人女性在美國職場成功的歷史!
圖註:徐玲在史迪威頒獎現場。
跟其他矽谷碼婆的背景類似,徐玲同樣是技術出身,以留學生身份來到美國。北大空間物理專業本科畢業後,她跟老公在89年一起跑到美國讀博。同時擁有內華達大學的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與空間科學博士學位,徐玲後來還拿到了斯坦福的EMBA學位。
徐玲在軟體開發平臺與應用以及大數據分析等領域擁有超過17年的經驗;她的美國職場生涯從IBM開始,後來又在Vitria、Rearden Commerce等公司效力。目前,徐玲在矽谷大數據公司Acxiom擔任全球高級副總裁職務,主要負責公司的產品工程業務。除此之外,她還是北大校友會董事會成員,在斯坦福教授一門全球運營和領導力的課程,寫過一本女性職場攻略方面的暢銷書,正策劃為新浪寫一個大數據的專欄......
我接觸過很多矽谷的華人女性:主婦式、碼婆式、疲於奔命型、隨遇而安型、她們大多素麵朝天、穿著T恤牛仔褲、聊孩子比聊夢想多。徐玲這張密密麻麻的履歷表給了我很多關於她的想像,只是,我腦海裡的所有『勾勒』都跟坐在我面前的這個『她』差得遠了一些。
這是一個漂亮時髦的幹練女生、精緻的妝容、細跟兒長靴、修身連衣裙、香奈兒包包、個人座駕是一輛銀色的特斯拉S。拋開高管身份,徐玲還是兩個兒子的媽,業餘時間喜歡寫東西、正籌辦一個灣區女生俱樂部、她擔任小兒子的樂高競賽隊長,還正籌備著明年的個人油畫展。
本來的採訪到最後更像是聊天兒,徐玲沒啥架子,講話語速偏快又很有親和力,我們談話時她還出於禮貌地按掉了好幾個電話。徐玲告訴我,之所以同意Acxiom為自己提名Stevie Awards,並不是為了出名,只是希望更多矽谷華人女性能夠受到鼓舞,不用想當然地認定這是個白種人當道的社會;其實,我們華人也能爬得上去。
在矽谷,是為『身份』,還是為夢想?
「我們那個年代,甚至比我們更小一些的很多女生都是先來美國留學,然後決定在這個國家定居。大家小時候都很出色,也有遠大的理想,但是來了這邊後,出於語言、文化、性別方面的各種考慮,這些女生就把自己的夢想全然拋棄,覺得在這兒成就一番事業根本不可能,能『生存』(survive)就不錯了」。徐玲有點無奈地告訴我,買車、買房、養孩子、退休,很多華人的腦子裡除了這幾件事情就稱不下任何東西了。他們覺得那些更高的職位跟自己沒關係,我只要在這間大公司做點具體的技術活兒,能把小孩養大就好,更高的職位都是美國人的。「我想告訴她們,不是這樣的」,徐玲說。
「你有沒有想過,大家都去公司8小時,他的Pay是你的5倍10倍甚至1000倍,況且你幹的這些高尖端的活兒還是他們老美幹不了的「。你覺得這公平嗎?很多華人工程師堅守自己崗位10年20年,其實內心深處也覺得自己打的這份工屬於食之無味、棄之可惜。表面上生活穩定安逸,但是激情和鬥志也在過程中被磨折掉了。除非你心甘情願安逸一輩子,不然,在徐玲眼中,很多有能力的中國人就這樣在矽谷被埋沒了。
或許有的華人會覺得,corporate(在企業裡)不能做,我們乾脆自己創業;但問題是,並不是所有人都能當企業家,創業需要天時地利人和;99%的華人最終還是得留在公司裡做。徐玲認為,那個所謂的華人工程師的職業瓶頸不是『必然』。
那麼,身為華人,到底如何在美國職場往上爬呢?
找到自己的貴人
徐玲在剛來美國的時候,幸運地邂逅了自己的導師,Pat Zimmerman女士;在20多年的時間裡,Pat一直是徐玲的精神導師,從最開始幫她補習英語、快速融入美國文化、到後來給她職場和生活上的指導。「我當時就是剛來美國,兜裡只有四五十美金,走到公共汽車站,看到一個告示寫著」Free English Tutor"(免費英文家教),就趕緊把電話抄下來了,就這麼遇到了剛從ATT提前退休的Pat。最開始也很納悶兒,人家平白無故為啥幫我呀,結果Pat告訴我,她覺得我以後一定會很成功,雖然她不一定能活到見證我成功的那一天,但是我所有的成功都會是屬於她的『傳承』(legacy)」。
圖註:徐玲(左)還將年度導師獎項的銅獎贈與精神導師Pat Zimmerman。
在徐玲看來,『導師』(mentor)的作用是巨大的;在美國這個社會,我們中國人可以對別人的『真誠度』多一點信心。你要相信,就是有一種人,TA看到你就好像『伯樂看到千裡馬』一樣,願意幫助你成功,希望自己的影響力能夠得到傳承。
在矽谷,這種『樂於助人』的精神更是得到了放大,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建立』真的沒那麼曲折。在這裡,VC不是投『項目』,而是投『人』。有的人可能就是看到你的LinkedIn檔案,覺得你很interesting,就約你出來喝咖啡聊理想。在這裡,不是每場跟人的『交道』都非得存在功利目的......這也是徐玲最喜歡的矽谷文化。
推銷自己 投資自己
除了導師,除了信任,徐玲認為,中國人若想在美國職場往上走,還要懂得為自己『爭取資源』:比如,公共演講不夠好,管理技能不懂,可以申請培訓或者去學校上課的機會。把自己需要學習什麼新的技能、專業...... 通通寫進『個人發展計劃』中去,交給老闆。你想去斯坦福兼職上個課,老闆許不許是他的事情,但是爭不爭取是你的事情。你做了這些爭取,可能反而讓老闆更看得起你。
對於在矽谷的女性同胞,徐玲也有這樣幾條建議。
1)愛自己。花錢打扮自己,做做保養、穿穿漂亮衣服。懂得適時地獎勵自己,比如給自己買生日禮物之類的。還有,就是有機會多去上課學習一下,讓自己的內在也豐富起來。
2)不要活在別人的世界裡;你的夢想依然屬於你。女生千萬不要自己壓低自己。你在家是個『女傭』還是個『女皇』都跟個人定位很有關係。在公司裡,你是總想著為別人服務,還是也想有一天去領導別人,這也是同樣的道理。
3)不做Dragon Lady(女魔頭)。如果你天天穿個牛仔褲T恤去公司,老是對人指手畫腳的,人家不躲著你才怪呢。可如若你天天打扮得漂漂亮亮去公司,業餘生活也是豐富多彩的,別人自然會覺得你很容易親近。徐玲在公司被同事稱為CMO(Chief Motivation Officer首席激勵官),她會給大家買水果攪拌機,鼓勵同事們健康生活;還會積極組織Happy Hour、找機會跟同事嘮家常。安排下屬員工做事的時候,徐玲的要求絕不含糊,但是一般不會強制做事流程,儘可能多給對方自由發揮的空間。徐玲覺得,這些細節都會為自己營造一個良好的職場環境。
最後,跟大家分享一下徐玲在書中寫過的四個生活原則(4個L)
1. Live to your fullest potential (發揮你的最大潛能)
2. Love people around you (愛你周圍的人)
3. Learn from people around you (虛心地向身邊人學習)
4. Leave a legacy (儘可能地幫助別人,讓自己的影響力得到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