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到語文,有些孩子就開始撓頭了,漢語那可是我們的國語啊!從小我們就學漢語,寫漢字。怎麼現在卻變成老大難了?正常來說,我們作為炎黃子孫,我們的語文就算不是滿分,那也得中高水平以上啊!但是怎麼還會出現0分作文呢?還會讀音,書寫有問題呢?我們來總結一下!
原因一:基礎知識薄弱
這是語文成績差的孩子的通病,語文基礎知識薄弱。老是做一些難題,認為做基礎題沒用。但其實,基礎知識沒有掌握,一切都是空談。想想一個孩子還不認識「一」,就開始讓他開始寫「十」,橫還不會,就開始寫豎了,這樣的孩子能基礎牢靠嗎?
對症下藥:
從小讓孩子先學會簡單的基礎知識,從說話開始,家長教孩子說普通話,糾正他的發音,吐字清楚。
上學後,讓孩子在拼音知識、漢字知識、詞語知識、句子知識、標點符號、語段知識、修辭知識等都要認真掌握。這就是基礎,拼音組成漢字,聲母,韻母如何拼出拼音來,像「n」,「l」,"z","zh"等這些要從小就讓孩子分清楚。
對於容易犯的錯誤,督促孩子做好錯題筆記,分析錯誤原因,找到糾正的辦法。
對於課本中的典型問題,一定要深刻理解,並學會解題後反思。
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就是一個慢慢積累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一定要有耐心。從小養成語文知識的培養,生活中無時無刻都會遇到,積累起來!
原因二:不重視閱讀
要知道,學好語文最基本的方式就是閱讀。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現在我們雖做不到博覽群書,但是孩子要有閱讀的習慣。
閱讀就是影響孩子語文成績的關鍵點,想要提升孩子的成績,一定要從閱讀開始。書中詞語運用,句子的寫法,段落之間的規範。小到一個標題,大到正本書籍,每個地方都有孩子可以學習的東西!
簡單來說一個作文題目"背影"和「我的父親」這兩個題目,哪個更吸引人去閱讀呢?
對於讀書,首先父母應當以身作則,在日常生活中每天堅持讀書,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讓孩子言傳身教,知道閱讀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孩子小時候,父母可以給孩子念故事書,讓孩子產生聽故事的興趣,從而愛上閱讀。
孩子長大了,讓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書來讀,不要在孩子讀書的時候打擾孩子。當然像一些質量不是很適合孩子的書籍,作為家長還是要制止的。
周末的時候可以帶孩子去圖書館,感受一下書籍浩瀚的海洋。引導孩子閱讀過程中,可以把好的詞語、句子、以及自己的感想等記錄下來。
閱讀,強化孩子的天賦,助力孩子的智慧成長。
原因三:不勤於動筆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因為人的記憶是有限的,你記的東西越多,前面的東西就會忘記得越快,如果用筆記下來,那就永遠存在,想用的時候,就十分方便。
養成寫自己的好習慣,日記內容可長可短,關鍵在於長期堅持。
養成記隨筆的好習慣,每次外出活動時,把自己的所見所聞隨時記錄下來。
在讀課文或預習課文時,把優秀的詞語、句子等記錄下來。
對於課文後面的練習題,最好先動筆做一做,看看自己掌握了多少。
在所有題型中,作文是佔比分最大的一道題,要讓孩子愛上寫作,提高寫作能力。
勤於動筆,才能有所收穫。
原因四:不積累素材
俗話說:知識在於積累。
對於語文來說,如果沒有好的知識積累,就很難提升其閱讀理解能力以及寫作能力。
平時素材積累的少了,課外知識薄弱,寫作文就會一片空白。
從語文課本進行素材整理,可根據課內人物或課文作者進行分類。
課外閱讀經典名著、報紙雜誌等,都可以進行素材的積累。
可以和同學之間交流積累本,可以花幾分鐘解說素材,並談感受。
日常生活中積累素材,做一個生活有心人,感受生活的真諦。
平時準備一個摘抄本,隨時隨地積累素材,積累字詞、文學常識,還要把讀到的好句好段記下來。
養成積累素材的習慣,是學好語文的法寶。
孩子在平時學習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以上4個原因,把這4點放在腦子裡,運用到平時學習中,語文成績一定會飛速提升的。
還有一個要素就是寫字,字如其人,字一定要一筆一划認真寫。我們從小學的就是漢字,漢字就是我們的代言,是國人的象徵,我們的字一定要寫好。這個字寫好了,也會提高語文成績的。
現在語文越來越被重視,網上都傳出來「得語文的天下!」這句話也就是說明語文很重要,所謂天下就是高考,語文成績好,理解能力強,閱讀分析能力強,對替他各科的學習都有幫助的!所以孩子們一定要學好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