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詩歌專題複習:送別詩常見意象,情感,表達技巧梳理+練習

2021-02-09 高中語文學習助手

高中語文學習助手

高考 作文 試卷  複習資料 高考志願

在中國詩壇上,送別詩一直是詩家的重要題材,或為拜師遊學,或為求取功名,或為仕途奔走,或為生活所迫,不得不遠走異域而離別親人、戀人、友人.古時交通不便,路途艱險,通訊落後,正所謂「一別心知兩地秋」「中間消息兩茫然」,正如江淹《別賦》所嘆:「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

唐代疆域遼闊,社會開放,唐人出遊頻繁,踐行贈詩風氣盛行,因此產生了大量的離別詩。唐代較突出的2000多位詩人中,幾乎人人都寫過送別詩。著名的代表人物有李白,王維,王昌齡等。李白提到姓名的贈別詩就有400多首。

送別詩,是抒發詩人離別之情的傳統詩歌。送別詩中詩人狀態是面臨別離,或別友人,或被友人送別,或與家人戀人分別等。主要內容是長亭古道、江邊渡頭、舉酒擊節、折柳相贈等。

送別詩常見的幾大意象:長亭古道這類驛站旁的送別場景;水,比如江邊渡頭,古人長途時沒有火車、汽車、飛機等交通工具,有的是水陸的船舟等,或者依靠步行;酒,古人一般設酒宴餞別;柳,與「留」諧音,通過折柳相贈,表達對友人、親人、愛人依依不捨之情;月,送別之後往往睹月思人。長亭、南浦、柳、芳草、酒、月等別離主題賴以生發的意象,往往被作家們交織在同一首作品中,共同負起烘託、渲染或寫照、象徵離愁別恨的使命。

送別詩中的感情類別:1.依依惜別的感傷之情;2.體貼入微的寬慰,如杜甫《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3.前路珍重的殷勤祝願,如王維《送元二使安西》「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4.前途艱險的擔憂,如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日暮徵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5.坦誠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6.積極奮發的勤勉,如陳子昂《送魏大從軍》「勿使燕然上,惟留漢將功」;7.各向天涯的愁緒與思念,如鄭谷《淮上與友人別》「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

送別詩抒寫離別情緒,是分離時迸發的情感火花。要把這種情感火花表達出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清代著名詩人袁枚對此深有體會:「凡作詩,寫景易,言情難。何也?景從外來,目之所觸,留心便得;情從心出,非有一種芬芳悱惻之懷,便不能哀感頑豔。」此段話把情和景截然分開說得不確,但就「言情難」而言,還是有道理的。送別詩要想「感動激發人意」,必須採用一些手法來「言情」。

送別詩在藝術手法上大多採用直接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藉助於想像、聯想這種虛實結合的手法來塑造形象,或是用了比喻、擬人等手法營造傷離別的氛圍。

讀詩三看,一看敘事,弄清離別之因;二看繪景,感受畫面和氛圍;三注意表達技巧。具體欣賞一首詩時,要養成一句一句讀,以及「靠詞」讀的習慣。

送別杜審言

宋之問

臥病人事絕,嗟君萬裡行。

河橋不相送,江樹遠含情。

別路追孫楚,維舟吊屈平。

可惜龍泉劍,流落在豐城。

註:杜審言坐事貶吉州司戶參軍,宋之問寫此詩以贈。孫楚,西晉文學家,少負才氣,仕途坎坷。

問:首聯中的「嗟」字內涵豐富,含有多重情感,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

【示範一句一句讀詩】

讀標題,「送別」點名這是作者送別友人時所作。那麼什麼原因要送杜審言呢?通讀全詩,尾聯「可惜」兩字,知是杜審言被貶官,以至於宋之問要去送別他。

首聯「臥病」道明詩人的身體狀況,無法親自送別。

頷聯寫「河橋不相送」「江樹遠含情」,看似是用擬人手法寫景,寫河橋的無情和江樹的有意,實則在表達自己不能相送的愧疚與無奈,以及依依惜別之情。

頸聯「追孫楚」「吊屈平」,出現兩個人名,這兩個人物與杜審言有著相同的遭遇,富有才氣,而仕途坎坷,詩人用典暗諷了朋友的遭遇,統治者不識人才。

尾聯「龍泉劍流落豐城」也是一個典故,龍泉劍流落豐城,後被人找到,詩人藉此典故表達了對朋友遭遇的同情惋惜(像寶劍流落一般),也暗予了對朋友的寬慰(寶劍終被人找到)。

【「嗟」字的多重情感】

首聯中的「嗟」字表達了多重情感:自己不能相送的愧疚與無奈;依依惜別之情;對朋友懷才不遇的同情惋惜;對朋友的寬慰。

無邊堤柳唱離情,楊花漫漫攪天青。江水如練人千裡,忍淚折枝送君行。願天下所有宴席都有再相聚的那一天。

送別詩,是抒發詩人離別之情的傳統詩歌。

1、依依惜別的感傷之情。

2、體貼入微的寬慰。

3、前路珍重的殷勤祝願。

4、前途艱險的擔憂。

5、坦誠心志的告白。

6、積極奮發的勤勉。

7、各向天涯的愁緒與思念。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荊吳相接水為鄉,君去春江正淼茫。

日暮徵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

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譯文:冷雨灑滿江天的夜晚,我來到吳地,天明送走好友後,只留下楚山的孤影。到了洛陽,如果有親友向您打聽我的情況,就請轉告他們,我的心依然像玉壺裡的冰一樣純潔,未受功名利祿等世情的玷汙。

送魏大從軍

陳子昂

匈奴猶未滅,魏絳復從戎。

悵別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橫代北,狐塞接雲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漢將功。

這首詩表達了對友人建功報國的殷切期望,表達了報效國家的豪情壯志。全詩感情豪放激揚,語氣慷慨悲壯。

淮上與友人別

鄭谷

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

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

這首詩通過江頭春色、楊花柳絲、離亭宴餞、風笛暮靄等一系列物象情景對離情進行反覆渲染,使臨歧握別的黯然傷魂,各向天涯的無限愁緒,南北異途的深長思念,乃至漫長旅程中的無邊寂寞得到充分地表達。

1、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問】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參考:在美好的季節裡,朋友將要去一座繁華的城市,和朋友愉快地分手,依依惜別中略含對朋友的嚮往。

2、丹陽送韋參軍

嚴維

丹陽郭裡送行舟,一別心知兩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鴉飛盡水悠悠。

【問】這首詩作者要表達的基本情感是什麼?請結合具體詩句談談作者是如何表達這一情感的。

參考:離愁。「一別心知兩地秋」一句語帶雙關,含一個愁字。後兩句寫別後的思念,「日晚」「寒鴉飛盡水悠悠」所組成的環境給人悽涼孤獨之感,從而渲染了作者的濃濃離愁和悠悠情思。

送別詩在藝術手法上大多採用直接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藉助於想像、聯想這種虛實結合的手法來塑造形象,或是用了比喻、擬人等手法營造傷離別的氛圍。

別董大⑴

高適

千裡黃雲白日曛⑵,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⑶

【注】⑴董大:名不詳。或以為指董庭蘭,當時有名的音樂家,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稱「董大」。⑵黃云:天上的烏雲,在陽光下,烏雲是暗黃色,所以叫黃雲。白日曛(xūn):太陽黯淡無光。曛,即曛黃,指夕陽西沉時的昏黃景色。⑶誰人:哪個人。君:你,這裡指董大。

【參考】最後兩句,自己雖不得意,但滿懷信心和力量。

雨霖鈴

柳永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裡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參考】柳永《雨霖鈴》中「念去去,千裡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表面寫去路煙靄迷茫,道路修遠,其實是要以此寄寓離愁之思,寓情於景顯得含蓄蘊藉。

別嚴士元

劉長卿

春風倚棹闔閭城,水國春寒陰復晴。

細雨溼衣看不見,閒花落地聽無聲。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綠湖南萬裡情。

東道若逢相識問,青袍今日誤儒生。

【參考】劉長卿《別嚴士元》第三聯:「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綠湖南萬裡情。」詩人由眼前的落日去帆這一實景而聯想到嚴士元聽去之地湖南應是萬裡草青。這樣虛實結合就拓寬了詩的意境,充分表現了詩人對朋友的惜別之情、思念之情。

柳梢青·送盧梅坡

[宋]劉過

泛菊杯深,吹梅角遠,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雲邊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傷情?覺幾度、魂飛夢驚。

後夜相思,塵隨馬去,月逐舟行。

【參考】劉過的《柳梢青·送盧梅坡》一詞上片用「雲邊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來表現形單影隻的孤獨之感,漂泊無定的離別之苦。下片用「塵隨馬去,月逐舟行」的比喻表明他的心會像飛塵一樣緊緊跟隨在朋友盧梅坡的馬後,像明月一樣出處追隨在盧梅坡的舟旁,以此來表達思念惜別之情。

練習(一)

送魏萬之京

李頎

朝聞遊子唱離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鴻雁不堪愁裡聽,雲山況是客中過。

關城樹色催寒近,御苑砧聲向晚多。

莫見長安行樂處,空令歲月易蹉跎。

1、首聯和頷聯哪幾個詞表達了季節的怎樣的特徵?從中表達出詩人送別的什麼情緒?

2、尾聯用什麼藝術手法表達出怎樣的思想感情?

參考:1、「微霜」「鴻雁」點出了送別時深秋時節蕭瑟肅殺的氛圍;從中表達出詩人送別的離別之苦(離愁別緒;離別悲愁;因離別而黯然神傷)。2、尾聯直抒胸臆,以長者的口吻表達了對魏萬的勸勉:莫把長安當作行樂之地而虛度大好時光。

練習(二)

淮上與友人別

鄭谷

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

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

這首詩用哪些意象抒發了什麼感情?請結合末句談談作者是如何表達這一情感的。

參考:離愁。首先作者選取了大量象徵離愁的景物:楊柳、楊花、風笛、離亭。末句直接表達了各向天涯的無限愁緒和南北異途的深長思念。

練習(三)

(江西卷)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送人歸京師⑴

陳與義⑵

門外子規啼未休,山村落日夢悠悠。

故園便是無兵馬,猶有歸時一段愁。

【注】⑴京師:北宋都城汴梁。⑵陳與義:南宋初年愛國詩人,河南洛陽人。

1、指出詩中「子規」意象的含義。2、詩中「故園便是無兵馬」與「猶有歸時一段愁」是否矛盾,為什麼?

參考:1、杜鵑鳥,俗稱布穀,又名子規、杜宇、子鵑。傳說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鳴,聲音悽切,故藉以抒悲苦哀怨之情。2、即便故園沒有戰火,但國土淪喪,南北分裂,以是亡國奴的詩人,就是能回故鄉也是頗為犯愁的事。

練習(四)

(天津卷)閱讀下面兩首唐詩,按要求作答。

峽口送友人

司空曙

峽口花飛欲盡春,天涯去住淚沾巾。

來時萬裡同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送蜀客

雍陶

劍南風景臘前春,山鳥江風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較遠,自緣身是憶歸人。

1、《峽口送友人》一詩描寫了什麼時節的景色?他是通過那個意象表達出來的?

2、兩首詩在抒發送別之情的同時,還表達了什麼共同的情感?

3、有人認為《峽口送友人》採用了正面烘託的手法。《送蜀客》採用了反面襯託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請說明理由。

參考:1、暮春,飛花。2、思念故鄉之情(意對即可)3、同意:第一首用傷春之景正面烘託離別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襯離別之情,以樂寫哀。不同意:第一首用傷春之景正面烘託離別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託。用早春清新之景烘託食人分離友人歸鄉的喜悅之情。(言之有理即可)

推薦一個作文公眾號

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作文選刊

  ID:gzywxxzs                                                               

 |聲明:本文素材來源於網絡。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內容為作者觀點,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2021高考詩歌專題複習:送別詩常見意象,情感,表達技巧梳理+練習
    唐代疆域遼闊,社會開放,唐人出遊頻繁,踐行贈詩風氣盛行,因此產生了大量的離別詩。唐代較突出的2000多位詩人中,幾乎人人都寫過送別詩。著名的代表人物有李白,王維,王昌齡等。李白提到姓名的贈別詩就有400多首。送別詩,是抒發詩人離別之情的傳統詩歌。送別詩中詩人狀態是面臨別離,或別友人,或被友人送別,或與家人戀人分別等。
  • 高考語文複習專題——詩歌鑑賞之對比閱讀
    具體的複習目標設置如下:了解高考詩歌比較鑑賞題的題型及設題角度。學習答題思路,掌握比較鑑賞的方法。(一)不同詩歌描寫相同對象的表現手法和思想感情的比較比較詩歌的寫作手法出現的頻率最高,也是相對難度比較大的,我們不妨以高考題來練習。(江蘇卷)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回答問題。
  • 送別詩鑑賞整理(附2020年高考送別詩解析)
    首先要分析意象的特點以及在詩歌中有無象徵寓意;其次要結合詩歌表達技巧來分析其對於抒情的作用,並結合具體內容分析詩句運用了什麼抒情技巧的,有什麼表達效果,或者抒發了什麼情感。「峨眉」是詩人的居住地,「峴首」是襄陽龐德公隱居的地方,也是鄭煉將要前往之地。
  • 「高中專題」詩歌鑑賞常見題型及思路
    詩歌鑑賞常見題型及思路第一種類型:分析意象類(意象即詩中描寫的人、景、物)常式問:這首詩歌營造了哪些意象?變式問:這首詩歌為我們展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或:這首詩歌描寫了什麼樣的景物?東籬(高雅,潔身自好) 第二種類型:分析意境類(意境=意象+情感) 常式問:這首詩歌營造了一個怎樣的意境氛圍?
  • 廣東高考語文詩歌鑑賞《望江怨送別》詳解
    一、考綱對古詩鑑賞考查的能力要求   語文科高考《考試大綱》對古典詩歌的考查定位為「鑑賞」,規定了考試的兩個目標:(1)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2)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這兩方面。前者是從怎麼寫的角度考查,突出詩歌創作的手段;後者從寫什麼的角度考查,突出詩歌創作的目的。能力要求等級是D級。
  • 備考2020:詩歌鑑賞知識點再梳理
    具體陷阱點:4大設誤角度——形象特點不準確、語言鑑賞不恰當、技巧指明不準確、技巧效果不恰當、情感分析不準確、觀點態度不恰當7大設誤陷阱——曲解文意、無中生有、以偏概全、誇大縮小、張冠李戴、偷換概念、關係混亂註:詩歌鑑賞選擇題常見設誤方法
  • 十首送別詩: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送別詩 學生版+教師版
    詩歌專題——送別詩  教師版送別詩是抒發詩人離別之情的詩歌。如《送友人》《送元二使安西》《夜雨寄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等。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對於離別總是歌吟不絕。在這濃濃的感傷之外,往往還有其他寄寓:或用以激勵勸勉,或用以抒發友情,或用於寄託詩人自己的理想抱負。
  • 2018高考語文專題十八:地理氣象類詩歌意象解析
    這首詩表現了李白思鄉之情。詩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純客觀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詩人感情的意象了。例2:杜甫《月夜憶舍弟》:「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露總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為感受在今夜;月無處不明,但故鄉更明,因為憶弟思家。詩人以幻作真,為的是突出對故鄉的思念。例3: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 專題練習六 | 詩歌鑑賞專題之詩歌表現手法專題練習及答案
    詩歌表現手法專題練習題一、閱讀詩歌,回答下面的問題。
  • 送別詩鑑賞
    而送別詩又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內容,那麼掌握鑑賞送別詩的方法,就非常必要。我們要從哪些角度去掌握呢?一、送別詩分類從風格上來看,送別詩分為兩類:傷感型和豪邁型。傷感型:古人出行原因大體可分為赴考、出使、遷謫(宦遊)、徵戎、鄉旅、歸隱等。
  • 登山則情滿於山 觀海則意溢於海 —鑑賞山水田園詩專題複習教學設計
    古詩鑑賞是高考中的難點,只從橫向上複習遠遠不夠,因此特設計這節從縱向進行複習的專題課,體現了詩歌鑑賞的多維度整合。【學習目標】1、了解山水田園詩的相關知識,構建知識體系。(考什麼)2、理解分析山水田園詩的意象和感情,掌握山水田園詩的表現方法(怎麼考)。3、學會審題和規範答題。
  • ​明曉詩歌設題走勢,以讀促考精準作答​——2020高考詩歌主觀解析題掃描
    10套試卷均對古典詩歌進行了考查,題型設置除江蘇、浙江卷只設置主觀作答題外,其它8套試卷均設有客觀選擇與主觀解析題兩類題。梳理10套試卷的主觀解析題,2020年高考詩歌側重考查象、情、理三個點,其它如手法技巧題及鍊字題,所佔比重極小。一、意象意境題。
  • 古詩詞鑑賞常見的9種情感及分析套路,建議收藏!
    送別抒懷詩是古詩詞中的一個大類。他們一般按時間、地點來描寫景物、表達離愁別緒,從而體現作者的思想感情。這類詩歌大多纏綿悽切,充滿感傷情調,如柳永的《雨霖鈴》。這類詩歌在藝術手法上大多是採用觸景生情、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藉助於想像、聯想塑造形象。  古人送別的習俗:①折柳送別 ②飲酒餞別   ③唱歌送別  ①分析人們思鄉緣由。
  • 中國古代詩歌鑑賞常考題型難點突破
    探形象之「微」,可以扣住詩歌中的意象,剖析意象氛圍,明確意象特徵;也可以藉助古詩中的人物形象,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藉助詩歌后附的註解適度知人論世。探內容之「微」,可以採用概述詩中所寫的「人、事、景、物、史」,有序解說詩句,同時不忘關注情感。
  • 高考語文複習之詩歌鑑賞表達技巧篇:結構技巧
    表達技巧在詩歌鑑賞中,既是一個重點,也是學生複習的難點,實在是這裡考點比較多,而且又容易搞混,所以每次複習到這個知識點的時候,同學們都覺得有點崩潰,事實是不是真如此呢?老師還是覺得,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你說呢。什麼表達技巧呢?
  • 高考語文詩歌鑑賞知識點彙編(高考語文複習資料十六)
    考綱要求:1、古典詩歌內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體察。2、古典詩歌語言、表達技巧和意境的鑑賞。一、鑑賞詩歌的形象複習要點:1.了解古典詩歌中的形象的類型;2.掌握鑑賞古典詩歌中形象的方法。什麼是詩歌的形象?詩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詩歌作品創造出來的生動具體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藝術形象。
  • 2014廣東高考語文詩歌鑑賞
    舉國矚目的2014高考語文科目的考試已結束,新東方在線高考名師團隊第一時間對2014高考語文真題進行了點評,希望能對考生、家長有所幫助,也希望對2015高考考生提供借鑑。 以下是廣州新東方高考語文老師張麗靜對廣東語文詩歌鑑賞題的解析和點評。
  • 高考語文詩歌鑑賞:詩歌的表達方式(三)
    考語文專題複習學案:古代詩歌鑑賞(三)  鑑賞詩歌的表達技巧  表達技巧是一個非常寬泛的概念。從詩歌鑑賞的角度說,詩歌的表達技巧包括三方面的內容: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議論、抒情)、修辭手法(比喻、借代、誇張、對偶、比擬、排比、設問、反問、起興、互文)、表現手法(用典、聯想、想像、襯託或烘託、渲染、象徵、對比、對照、抑揚、照應、動靜、正側、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於景、託物言志)  這是詩詞考核鑑賞的重點,再次強調答題要領:內容(寫什麼)、方法(怎麼寫,也就是表達技巧)、效果(
  • 高中語文詩歌鑑賞:如何分析詩歌中的景物形象,專題演練!
    究其主要原因,一是學生大都缺乏詩歌鑑賞的基礎積累,二是缺乏相關閱讀解題技巧。所以,考生想要考到一個好成績,既需要了解答題技巧,也需要通過專門的練習鞏固提升。本專題旨在通過對詩歌鑑賞各類題型的研究和概括使學生了解答題技巧,再通過大量的模塊練習,提升自己的答題能力。語文貴在積累與應用,非一日之功,望大家能沉心學習,堅持不懈。
  • 高考語文複習之詩歌鑑賞表達技巧篇:表達方式
    古代詩歌中的表達方式主要指敘述、抒情、描寫、說明、議論等。高考中重點考查抒情、描寫兩類,並且描寫和抒情的技巧與表現手法有交叉重合之處。常見的提問方式有:某詩句運用了哪種表達方式,有什麼作用?某詩句運用了什麼描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