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達技巧在詩歌鑑賞中,既是一個重點,也是學生複習的難點,實在是這裡考點比較多,而且又容易搞混,所以每次複習到這個知識點的時候,同學們都覺得有點崩潰,事實是不是真如此呢?老師還是覺得,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你說呢。
什麼表達技巧呢?
它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創造意境、表達思想感情時所採取的特殊的表現手法。它的含義非常廣泛,既包括各種修辭手法、表達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類表現手法和藝術構思上的巧妙運用。對表達技巧的鑑賞,就是辨識詩歌中所使用的表達方式、表現手法、修辭手法或藝術構思,分析其本身的藝術效果,評價其對表現詩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我們本章節設定的主要複習目標如下:
一、表達技巧知識大整理
詩歌的表達技巧,內涵很豐富,我們一張思維導圖來概括如下:
本章節我們重點討論的是關於結構技巧問題。構思技巧(結構安排):
1、物與情的關係:先景後情、先情後景、以景結情。
2、結構特點(起-承-轉-合)重章疊句、伏筆鋪墊、比興、統領全詩、照應、承上啟下、抑揚、總分總等。
3、如何體現主旨:卒章顯志、以小見大、對比等。
二、結構手法
1、卒章顯志
詩言志,卒章顯志作為一種言志的方式,是指詩人在詩歌的結尾表達自己的心志或情懷。這種構思立意追求的是「畫龍點睛」的藝術效果。我們不妨來讀以下這首詩。
甲午江行毛 珝百川無敵大江流,不與人間說舊仇。殘壘自緣他國廢,諸公空負百年憂。邊寒戰馬全裝鐵,波瀾徵船半起樓。一舉盡收關洛舊,不知消得幾分愁?
【注】 宋理宗端平元年春,宋將孟琪會同蒙古兵攻入蔡州,金國滅亡。六月理宗下詔要收復三京,振奮軍民鬥志,重新燃起北定中原的希望,這首詩就寫於此時。
詩歌最後一聯的作用是什麼?
從詩歌的最後一聯我們比較明顯地讀出了作者的對北定中原的渴盼。如果能夠一舉收復河南關洛舊地,那麼不知道會消我多少哀愁。
2、以景結情
與卒章顯志相反的是,以景結情它在最後不是直接抒情,或者畫龍點睛。
指詩歌在議論或抒情的過程中,戛然而止,轉為寫景,以景代情作結,結束詩句,使得詩歌「此時無情勝有情」,顯得意猶未盡,可以使讀者從景物描寫中,馳騁想像,體味詩歌的意境,產生韻味無窮的藝術效果。比如下面這首詞就很典型:
蝶戀花·出塞納蘭性德今古河山無定據。畫角聲中,牧馬頻來去。滿目荒涼誰可語?西風吹老丹楓樹。 從前幽怨應無數。鐵馬金戈,青冢黃昏路。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
簡析這首清詞結尾兩句的表現手法。
這一首詞的結尾可以說是頗有特點:
①以情相問,以景作答,即以景結情。
②化抽象之情為形象之景,增強了全詞的抒情效果。
③「深山」「夕照」「秋雨」三個意象連用,委婉地表達出詞人心中的孤寂、惆悵之情。
3、抑揚
抑揚是對要褒揚的人或物先寫其不足,對要貶損的人或物先寫其長處。先揚後抑和先抑後揚,無論哪種表現形式,都是為了突出後者,強調後者。
閨怨(唐)王昌齡閨中少婦不曾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這首詩本寫「怨」,而一二句卻欲擒故縱,欲抑先揚,突出少婦天真無憂不知愁,後兩句筆峰陡然一沉,感情「抑」了下來——「忽見陌頭楊柳色」,剎那間,陌頭柳色牽動了少婦的春心,勾起了她無限的眷戀和苦悶:「悔教夫婿覓封侯」。觸景生恨,更深一層地寫出少婦內心痛切的離愁別恨。前之景愈樂,後之情愈悲;前之興愈濃,後之怨愈深。
4、重章疊句
重章疊句是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結構形式反覆詠唱的一種手法。比如 [ 元代 ] 佚名 的《叨叨令·溪邊小徑舟橫渡》中就有出現這樣的句子:
溪邊小徑舟橫渡,門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斷紅塵路,白雲滿地無尋處。說與你尋不得也麼哥,尋不得也麼哥,卻原來儂家鸚鵡洲邊住。
這樣的重章疊句有著如下的作用:
①加深印象,渲染氣氛,充分抒發情懷,深化詩歌主題;②迴旋反覆,便於記憶詠唱,增添韻律感和節奏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