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詩歌鑑賞,結合全詩,分析作者表達的情感態度
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11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4~15題。
編集拙詩,成一十五卷,因題卷末,戲贈元九、李二十①
白居易
一篇長恨有風情②,十首秦吟近正聲③。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
世間富貴應無分,身後文章合有名。
莫怪氣粗言語大,新排十五卷詩成。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紳,即詩中的「老元」「短李」。李紳身材矮小,時稱「短李」。②長恨:指作者的長詩《長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諷喻組詩《秦中吟》。正聲:雅正的詩篇。④伏:服氣。
14.以下對本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A.《長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夠作為其詩歌創作的代表。
B.元稹常常私下對白居易的詩歌進行模仿,這從側面說明了白詩較高的創作水準。
C.白居易在詩中稱呼李紳為「短李」,也隱含著不太認可李紳詩歌創作的意思。
D.作者堅信自己必將因文學成就而名揚後世,因此並不介意在當時是否得到認可。
E.在詩的最後兩句中,白居易稱,自己新編出的詩集可以成為自我炫耀的資本。
15.請從「戲贈」入手,結合全詩,分析作者表達的情感態度。(6分)
【答案】
14.CD
15.①詩人戲謔友人,誇耀自己,通過詼諧的態度表現出對文學成就的自得;②詩歌並非全是戲言,也透露出一絲對自己現實境況的無奈與自嘲。
【解析】
14.試題分析:詩歌鑑賞選擇題考查得比較全面,基本涉及詩歌鑑賞的所有方面,在判斷錯誤選項的過程中,應當一字不漏地找出各個選項涉及的各方面的信息,然後從選擇題設置易錯點的角度進行判斷即可。
【考點定位】鑑賞詩歌的形象。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鑑賞詩歌的語言。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鑑賞詩歌的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15.試題分析:本題考查詩歌的情感,對於此類題目,首先應注意審題,從題幹中明確答題的方向以及涉及的範圍,然後要掌握思考的角度。
【考點定位】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天津卷】
14.閱讀下面的宋詩,按要求作答。(8分)
太湖恬亭
[宋]王安石
檻臨溪上綠陰圍,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斷橋人獨立,水涵幽樹鳥相依。
清遊始覺心無累,靜處誰知世有機。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風斜月釣舟歸。
[注]徙倚:徘徊,流連不去。
(1)第二聯描繪了怎樣的畫面?(2分)
(1簡析第三聯所表現的詩人心境。(3分)
(3)尾聯運用了多種藝術手法,任選一種加以簡析。(3分)
【答案】
(1)人景相融的寧靜畫面:斷橋邊夕陽西下,樹影倒映水中,鳥雀在枝頭相互依偎,詩人獨自欣賞美景。
(2)正因為能「清遊」「靜處」,享受清幽美景,詩人才能放下身邊的俗事,覺得心無掛礙。表現了詩人宅心事外,與世相忘的閒適之心。
(3)①虛寫。「夜深同徙倚,秋風斜月釣舟歸」是詩人想像的情景,這樣寫呈現了清幽閒逸的意境。②以景結情。描繪「夜深同徙倚,秋風斜月釣舟歸」的畫面,寄託了詩人的閒適之情,使全詩韻味悠長。③情景交融(借景抒情)。閒適之情與「夜深同徙倚,秋風斜月釣舟歸」之景交融,使情感表達含蓄深長。
【解析】
(1)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對詩詞內容的理解。
【考點定位】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2)試題分析:本題考查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心境是一種微弱、平靜而持久的帶有渲染性的情緒狀態。
【考點定位】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3)試題分析:詩詞的表達技巧多種多樣,鑑賞詩詞的藝術手法,就是把握景、情、意之間的關係。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把握,即表達方式、表現手法、修辭手法、結構手法。
【考點定位】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