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一過,離高考的時間越來越近了。考生進入到關鍵的第二輪複習,對於高考語文第二輪複習來說,要達到三個目的:一是從全面基礎複習轉入重點複習,對各重點、難點進行提煉和把握;二是將第一輪複習過的基礎知識運用到實戰考題中去,將已經把握的知識轉化為實際解題能力;三是要把握各題型的特點和規律,把握解題方法,初步形成應試技巧。
在二輪複習中,主要任務是:查漏補缺;構建各章節的知識網絡,使知識系統化、條理化;發展學生能力特別是應試能力。要完成這些任務,我們最重要是講究複習效率。
以2016年山東卷為例,我們來看看詩歌鑑賞中如何分析修辭技巧。
(2016·山東卷)閱讀下面的元曲,回答問題。
水仙子·舟中
孫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邊,燈火青熒對客船,朔風吹老梅花片。推開篷雪滿天。詩豪與風雪爭先,雪片與風鏖戰,詩和雪繳纏。一笑琅然。
分析「詩豪與風雪爭先,雪片與風鏖戰,詩和雪繳纏」使用的兩種修辭手法。(4分)
這首曲子寫風與雪鬥爭,又寫詩人與風雪鬥爭,此作風格豪邁,正是作者自身胸懷之昭示。其大意如下:
入夜,洞庭湖上朦朧一片,客船孤零零地停泊在湖間。只有岸上一盞青燈螢光閃閃,同我乘坐的小船遙遙相伴。艙外一陣陣北風肆逞著淫威,想必在無情地摧殘著梅花的花瓣。我禁不住推開船窗觀看,這才發現已是大雪漫天。頓時我詩興大作,迫不及待要同風雪爭先。雪片與暴風攪作一團,我的詩句又同飛雪互相糾纏。我朗聲大笑,心情無比暢然。
本題從修辭手法的角度考查鑑賞詩歌的藝術技巧。首先,題幹中的句子由三個結構相似、內容相關、語氣一致的短句構成,使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寫出了風、雪、詩情攪成一片,難分難辨的情景,渲染了一種豪壯的氣氛。其次,「詩豪與風雪爭先,雪片與風鏖戰」中,用「爭先」「鏖戰」等描述人的詞來修飾「詩豪」「風」和「雪」,使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詩和雪繳纏」中,用「繳纏」形容無形的詩,使用了擬物的修辭手法,將「詩」具象化,寫出了風雪交加的壯美之景,表現了作者迸發的詩情。概括答案時要注意,因為題幹明確指出這三句使用了兩種修辭手法,所以要把擬人和擬物歸結為「比擬」這一種修辭手法。
【答案】 比擬、排比。(2分)「詩豪與風雪爭先」「雪片與風鏖戰」,用「爭先」「鏖戰」把「詩豪」「風」和「雪」擬人化,「詩和雪繳纏」,用「繳纏」將「詩」擬物,把抽象的「詩」具象化,生動形象地描寫風雪交加的壯美,表現作者迸發的詩情。「詩豪與風雪爭先,雪片與風鏖戰,詩和雪繳纏」構成排比句,描寫了作者的詩情與風雪難分難解的關係,渲染了氣氛。(2分)
一、常見易混表現手法區別
1.借代與借喻
借喻的本質是「喻」,往往「喻」中有「代」。借代的本質是「代」,即直接把借體作為主體的替代,不存在「喻」的成分。借喻可以轉換成明喻,借代則不能。
2.借景抒情與託物言志(也可稱為借物抒情)
借景抒情與託物言志,有相似之處,都是借某種景物來抒情的。但「借景抒情」中所借之「景」具有臨時性,一般是眼前實實在在的景,通常是多種景,需要從多方面來細緻描繪出這些景物的自然形態特點;所抒之「情」多是指熱愛、憤怒、讚美、快樂、悲傷等情感;情與景都是臨時性的。「託物言志」中所託之「物」一般具有一種約定俗成的性質,通過特定的容易引起聯想的具體形象,表現的是某種概念、思想、情操、追求等。作者的描寫多聚焦在一個主體事物之中,多是「形」「神」兼備的。
3.襯託與對比
襯託是利用事物間相近或對立的元素,用一些事物作為陪襯來突出所要表現的事物;對比是把兩個對立事物或一個事物的兩個對立面進行對照,突出事物特點。二者的主要區別:①襯託有主有次,對比不分主次;②對比主體雙雙出現,襯託主體未必出現。
襯託分正襯和反襯。對比與反襯有時不易區分,高考評分時往往都算對。
4.擬人與擬物
擬人是指將人的習性特點行為動作擬用在物體上。擬物是把某一物體當作另一物來寫,有兩種情況,一是把人擬成物,一是把物擬成另一物。
5.對偶與排比
排比是利用三個或三個以上意義相關或相近,結構相同或相似和語氣相同的詞組(主謂/動賓)或句子並排,達到加強語勢的效果的一種修辭手法。對偶就是用字數相等,結構形式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來表達兩個對稱或相近意思的一種修辭手法。
6.借古諷今(喻今)與用典抒情
借古諷今(喻今)主要指作者藉助歷史人物或事物影射、諷刺現實,抒發自己的思想情感。用典抒情主要指作者在詩句中引用古人古事或化用前人詩文詞句來抒情。前者主要是指詠史詩的整體表現手法;後者主要是指具體詩句的表現手法。
7.渲染、烘託與襯託
(1)烘託與襯託
烘託,又叫側面描寫,是用一個(或多個)事物暗示另一個事物,只寫一個(或多個)事物,但目的是寫另一個事物。如白居易的《琵琶行 並序》中「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寫聽眾的反應,寫周圍景色,目的是寫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藝。襯託是兩種事物都要寫,一個為主,一個為次, 「次」對「主」起陪襯作用。做題時可這樣區別:
看是否出現:烘託是只寫一個事物,另一個事物(要暗寫的事物)不出現;襯託是兩個事物都要寫, 「主」事物可以出現,也可以不出現。
看描寫事物的數量:烘託可以是以「多」寫「一」,俗稱「眾星捧月」;襯託是以「一」寫「一」,且是連續寫的,俗稱「烘雲託月」。
(2)烘託與渲染
烘託是側面描寫,作為陪襯,使要突出的事物更加鮮明。而渲染則一般用景物、環境來烘託情感,對景物環境多作正面描寫。如賀鑄的《青玉案》中「試問閒情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這裡的手法很多,其中
一個就是渲染的手法,用滿地的青草、滿城的柳絮、滿天的梅雨來渲染這閒愁之濃、之深。
二、詩歌藝術技巧題的答題「3步驟」
步驟1:定技巧
品讀詩歌,明確詩意,結合詩中相關信息,明確所運用的藝術技巧。
步驟2:釋運用
結合具體詩句,說明如何運用藝術技巧。
步驟3:析效果(作用)
分析藝術技巧在形象、意境、結構、情感等方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