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員在高校裡是一個平凡、忙碌而又很有意義的崗位,從2008年7月至今,我在輔導員崗位上已經整整10年,如果加上之前在校學生處工作的12年,我從事學生工作已有22年之久。和其他老輔導員一樣,做了這麼多年的學生工作,必然有很多的感觸,有辛苦也有喜悅,有付出也有收穫。暑假前學生處要求我們回顧輔導員工作歷程,撰寫心得體會,接到朱處長的通知後,我腦海裡浮現出四個關鍵詞:責任、愛心、進取、感恩。
2008年我們國家首次舉辦奧運會,那一年也是我正式入職輔導員的第一年,記得非常清晰的一個場景,那年的全校新生開學典禮前,體育館裡放起了奧運主題曲《我和你》,聽著嘹亮、動人的歌聲,看著旁邊身著軍訓服的法學院新生們,我心裡不由泛起了一絲感動,那時我覺得要呵護好這幫孩子,要對他們的安全、學習和成長盡到自己的責任!
輔導員的工作職責內容廣泛,翻開教育部和學校的有關文件,你會發現輔導員的責任幾乎涵蓋了大學生在校期間的各個方面,甚至入學前和畢業後,輔導員都要和他們聯繫開展工作。對於學習、生活或心理上有困難的學生,我們還要履行更多特殊的責任。記得09級有位Z同學,他家庭困難卻還迷戀網遊,不願與同學交流,家長和班主任找其談話也基本不起作用,最後竟離校出走,離校期間他不願和家長、同學聯繫,所幸他還能回復我的QQ留言,最終被我勸回學校。之後的幾年裡,我幫他制定學習目標,定期到宿舍看望、督促他,關心他的生活,解決他的困難,2014年6月,他終於拿到畢業證和學位證,平日不苟言笑的他,畢業典禮上露出了開心的笑容,看到他笑,我心裡充滿了欣慰和快樂!
輔導員的責任感是做好工作的基礎要求,這些年來,我看到身邊有很多非常負責的輔導員小夥伴們,有的雖然立志考博,但能做學習、工作兩不誤;有的在沒解決同工同酬期間,仍能克服困難,有效開展工作;有的一入職就能快速轉變角色,獨當一面;有的是夫妻兩地分居仍能盡職工作,即使辦理了辭職手續,還能細緻地完成善後及交接工作。他們能如此對待輔導員崗位,就是兩個字:責任。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因斯坦說過:「愛是比責任感更好的老師」。我認為,發自內心的師愛比被動的職責的確更重要,只有用真心、動真情、做實事,走進學生的心裡,才能得到他們的認可。同時,學生在被愛中學會愛,如若心中沒有愛,我們的學生未來怎能擔負起服務他人、奉獻社會、建設祖國的責任?
愛學生,我們首先要深入學生,熟悉學生基本情況,及時了解學生的困難和需求。除了經常深入班級、課堂、學生活動之外,從2016年起,我帶領其他同事開啟了輔導員「舍訪五個一」工作:即輔導員定期到學生宿舍住一晚、召開一次座談會、指導一次內務、同吃一頓早餐、拍一張合影。「舍訪」活動深受學生歡迎,加深了師生間的友誼。
愛學生,還要求我們熱情對待學生。2012年的某一天,我發現一位學生的QQ名叫「黃書記的微笑觸動了我」,學生告訴我他起這個網名的原因:「您的微笑太親切了,讓我感到溫暖」。或許是我的溫和贏得許多學生的親近,不少學生遇到困難會第一時間打電話或發信息給我,有學生生病了,直接給我打電話「老師,我找不到醫院,你幫我送到醫院吧」,有學生失戀了,發信息說「老師我難受,幫我出出主意吧」。去年12月,一名學生因病需要住院手術,而學生家長遠在廣西不能來校,我就當起了「代理家長」,在醫院籤字、墊付醫療費、辦理入出院手續等,類似的事情幾乎年年有,我一直用熱情和微笑幫助學生,鼓勵他們。
另外,除了要熱愛學生,和學生談心談話,我們還應該熱愛那些繁雜的事務性工作,因為我們的工作是培養人的工作,與學生有關的雜務也一樣有意義;我們的輔導員事務還很鍛鍊人,有位學校領導說過,學生工作若能做好,其他工作也一定能做好,這是對輔導員工作極高的評價!
輔導員工作年頭長了,或者自身年齡大了,容易出現保守的狀態,責任和愛心都有,而進取心弱了,工作上會停留在「保平安、不出事」的層面。目前在全校的輔導員隊伍中,我是年齡比較大、在副書記崗位上最長的一個了,不過,我並沒有因為這一點而失去工作熱情。相反,我認為,我們教育學生要積極進取、奮發向上,那麼我們自己更要率先垂範,以身作則,有所作為。十年來,我一直保持著高昂的工作熱情,和輔導員小夥伴們共同努力,勤奮工作,取得了些許成績。
我任班主任的法學111班,在校期間參加全國司法考試一次通過率達45%,分管的行管121班考研一次通過率達35%,這兩個班級均獲得「江蘇省先進班集體」、校「先進班集體標兵」等榮譽稱號;我院畢業生考研率連續多年名列文科學院第一,2017屆學生大學英語四級總通過率達92.9%,名列全校第一。指導過院辯論隊、排球隊、龍舟隊參加學校比賽,均獲得過全校冠軍,我院團委、學生會連續多年在學校年度考核中數一數二。我個人也獲得過一些榮譽,2011年被評選為學校首屆「大學生最喜愛的輔導員」;2013年參加校「首屆輔導員職業技能競賽」,獲總分一等獎和兩個單項的第1名;2014年獲「江蘇省高校優秀黨務工作者」榮譽稱號;2016年參加校首屆「形勢與政策」課教學展示比賽獲第1名;2018年,獲「2017江蘇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入圍獎等等。
輔導員在大學生感恩教育中的角色非常重要,但這不是我想說的重點。我覺得輔導員自身也要有強烈的感恩意識,感恩意識能讓我們更加認真地對待工作,感恩意識能讓我們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我們懂得感恩,才會帶出懂感恩的學生。
我們應該感恩黨和國家關於輔導員隊伍的政策。200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央16號文件)出臺;2016年,《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中央31號文件)發布;2006年,《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出臺,去年9月份,教育部又新修訂了這個規定。這些重要文件中都有關於輔導員隊伍建設的具體要求和激勵政策,充分體現了中央對我們這支隊伍的高度重視。
我們應該感恩學校領導對輔導員隊伍的關心和大力支持。近些年來,學校在輔導員職務晉升、職稱評審、職業培訓、出國短修等方面都給予了政策傾斜。如輔導員在職稱評審時單獨設置指標;每年暑假都有不少輔導員被派到國外帶隊修學;非在編輔導員全部獲得同工同酬待遇等等,大家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國家及學校給予的溫暖。作為一名老輔導員,我很感恩學校貫徹上級文件精神,對輔導員隊伍建設的重視,對輔導員工作、生活上的關心。
我們應該感恩學生,有學生才能體現我們的工作價值,我們既感謝那些優秀學生對我們工作的密切配合,也要感謝一些「問題」學生促使我們提高工作能力。感謝有一屆又一屆青年學生的陪伴,讓我們保持年輕的心態,度過一段又一段激情燃燒、快樂充實的歲月!
以上的四個關鍵詞其實也是我們做好輔導員工作應具備的四顆心,即責任心、愛心、進取心和感恩心,這是我們的初心,也是我們的恆心,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不斷學習,勤奮工作,努力成為更多大學生成長成才路上的良師益友!
責任編輯|孫伊莙
審核|金冬冬
投稿郵箱|hhitxsgz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