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電視臺熱播劇相比,網絡劇越來越受年輕人歡迎。但不管是網絡劇,還是臺網聯播劇,暑期檔才是大家爭奪收視的重點檔期。
以最近霸屏的《我的朋友陳白露小姐》為代表,該劇全面開播首周愛奇藝VIP會員播放量突破5000萬,微博閱讀量也直線上升,截至7月17日,其播放量已超四億!
不同以往的青春劇、愛情片,《我的朋友陳白露小姐》中不狗血、不撕逼,更沒有純粹的賣腐、賣肉,也沒有韓劇冗長的平鋪。難能可貴的是,這部劇由人物身份和生活中的矛盾衝突推進展開,華麗愛情包裝下展現的卻是主角堅韌、進取的正能量價值觀。
對於「陳白露」的霸屏走強,在其編劇韓辰辰看來也是情理之中:
我們看很多的青春劇,覺得不感人,很假,故意做戲。為什麼呢?因為一些橋段和人物是不合的。在「陳白露」的創作中,我力爭做到讓每一個情節的開展,每個人物的一言一行,都是由人物本身生長出來的。這些人物是現實中一部人的縮影,同時他們的所作所為,也折射出現實中的許多問題。
被陳白露身上的那股子「狠勁兒」打動
編劇韓辰辰在「陳白露」開機典禮上
韓辰辰,《我的朋友陳白露小姐》編劇。戲劇導演,2005年從中戲導演系戲劇導演專業畢業,進而考入了北京大學戲劇研究所林兆華戲劇研修班,2007年獲得戲劇導演專業藝術創作碩士學位後,於北京創建了她的第一個工作室。
「陳白露」的工作開始於去年9月份,韓辰辰集中寫了4個月。「列夫 託爾斯泰只在早晨寫作,他認為早晨使人清醒有批判精神,而在夜間會寫出大量胡說八道的廢話;福樓拜則白天休息,夜裡通宵寫作。但我的寫作時間,用隨緣二字就能概括。因為入睡困難,只好睏到極點才睡,所以作息時間也就不固定。寫作的時候像個紋絲不動的禪修者,盤腿坐在桌前,只關心劇本人物的一舉一動。同事說我那時候好像『入定』了似的,很專注。」
這部戲算是她寫得最快的一部,但是全然投入,生物鐘紊亂的後遺症,現在依稀可見,「是的,現在還在冒痘」。
剛剛看到原著的時候,韓辰辰就被陳白露這個人物一下子吸引住了:「她是那麼的獨特而富有魅力。陳白露一直都在為錢奔波,卻絕不是一個吝嗇的小氣鬼。相反,她很大方,把錢當做王八蛋,經常一擲千金,所以她一直都缺錢。她對錢的執著,實際上就是她對生活壓迫的一種反抗。」
確實,原著筆下的陳白露有一種狠勁兒。這種狠勁兒,來源於生活的磨難,使得她十分獨立,不相信別人,但一旦付諸了真感情,就像她對陳言那樣,她又是那麼地脆弱。
「其實,陳白露是一個充滿愛心的人。這種愛,從她對父母、她對陳言、她對海棠,她對撿來的小狗等等都能體現出來。只不過,她經歷了太多的苦,把這種愛埋得很深。」韓辰辰告訴記者。
跟組一個月,現場碰撞出的火花最珍貴
「陳白露」劇組簡單的工作餐
好的劇本要貼近人物內心,不能為了賺眼淚而盲目安排情節,心裡要時時刻刻跟著人物走,想著遇到這種情況——如果我是陳白露,如果我是陳言,我應該怎麼辦?
「就好像主角就坐在面前和編劇對話,這群人就在編劇的面前上演一幕一幕的悲歡離合。」韓辰辰說:「我認為創作者,很大程度上就是一個記錄者。我是在記錄另一個時空中,那群人的嬉笑怒罵,所以所謂的『虐心』,是他們面對無常的命運時,所作出的無可奈何的抉擇。」
大多數時間,編劇是不需要跟組拍攝的。但這部戲,有一個多月的時間韓辰辰幾乎天天呆在劇組。那是北京最冷的一個冬天,演員們穿著夏季的薄衣在大街上拍戲,尤其是張天愛,病了還堅持拍攝,以致嗓子啞了發不出聲音。
韓辰辰會隨時隨地的在片場與導演、演員以及其他工作人員進行磨合,對戲中人物的感覺進行微調。編劇筆下的人物、情節是word上的,是平的,現在他們活了,活生生站在大眾面前,編劇也因此可以找到更好更靈活的處理辦法。大家在現場磨合碰撞出的火花非常珍貴,有些是對著電腦想不出來的。
「編劇是孤軍奮戰,跟組卻不同,能感覺到整個劇組齊心協力,大家都在為這部戲貢獻自己的力量,努力為觀眾呈現更好看的東西。這是在以往的編劇工作中沒有過的體會,自己也在專業上得到了提升。」
編劇韓辰辰在拍攝現場
投入寫作,直到把自己虐哭
網劇《我的朋友陳白露小姐》對原著進行了不小的改編,劇中許多人物的性格都有很大轉變,韓辰辰認為小說與劇本的不同是必然的,小說和劇本是兩種不同的創作體系,有各自的創作技巧和語境。編劇的工作就是保留原著的精華,然後再進行戲劇化加工。其次,編劇對於一些人物性格、命運的改編,是基於慎重的考慮的。
舉個例子:陳白露表現出來的性格,也和她家境的衰敗有很大關係,編劇為了把這一點做到極致,就增補了一個重要情節,貪官父親自殺留給她的童年陰影。而在小說中,陳白露的父親還健在,但對於人物前史來說,父親健在沒有必要,基於情節的鉤織來說,陳白露的父親健在更沒有力度,所以在改編中,只保留了陳白露的母親。
「關於改編原著,每個創作者的出發點應該是不一樣的。」韓辰辰強調。
《陳白露》這部戲是根據小說改編,用現在的話說是大IP。編劇首先會尊重原著,抓住原著的精氣神,再使用適當的技法和構思,把小說中的素材重新整合、建設成為一個更加符合影視語言的東西,最後在現實意義上進行升華。
現在IP這個詞很熱,有些公司一味追求大數據,忽略了創作的基本規律。就劇本而言,不從故事出發,而是簡單的拼湊演員和CP,或炒作熱度博人眼球,這就導致了一個很大的問題:原創劇本荒,創意匱乏,跟風嚴重。作為一名創作者,韓辰辰呼籲大家能理性對待,回歸到創作本身,回到故事本身:「我也會一直堅持走原創為主的路線。」
「你看起來是很剛強的性格,在寫作的時候,會寫到把自己虐哭嗎?」
「會。寫虐心戲的時候沒有神經病的感覺不行,不全情投入也不行。人物命運和劇情起伏跌宕,我不可以冷眼旁觀。我在這次劇本創作中也加入了犯罪、反腐、暴力、血腥等元素,寫得過程很嗨,也很痛苦。」韓辰辰說:「我很喜歡強調在極致的生命狀態下的東西,在絕境下怎麼活著、怎麼站起來、怎麼重生,在充滿欲望、墮落與幻影的境況下,往往能激發深刻而尖銳的思考,而結局一定是慘烈的,因為它會和很多價值觀發生碰撞。」
韓辰辰:職業編劇,戲劇導演。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以及北京大學戲劇研究所。代表作品《別說那個字》《李紅的夜晚》《我的朋友陳白露小姐》《永遠別錯過》《鐵傢伙》《皇后劉黑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