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編劇宋方金:一場戲只有一個正確寫法|深鮮企劃·編劇方法論

2020-12-25 烹小鮮娛樂7132

這是鮮喵的第 1131篇吐血原創

喵族碼字員:徐小怪

啪!啪!啪!

一間裝潢講究的高檔寓所內,一位妝容精緻、氣質優雅的中年女人站在沙發前,面露與外形極為不符的狠戾表情,惡狠狠地瞪著坐在沙發上的男人。此時,沙發上的男人穿著日式睡衣,臉上有三個紅紅的巴掌印,眼神複雜,但是沒有看向身前的女人。

這是某部電視劇的橋段,如果觀眾在網絡或者電視上偶爾看到類似場景,那麼會極易想知道女人為什麼要打男人,進而順著劇集看下去。影視創作者把這種容易引導觀眾看劇的設計叫做「收視率攔截」。

「啪啪扇仨耳光,這個時候收視率的曲線就上去了。以前收視率不造假,很多人喜歡設置這種狗血橋段。比如某些導演喜歡設計下跪,假設下屬給上司下跪可以提升收視率一個點,那麼兒子給爸爸下跪是三個點,爸爸給兒子下跪是五個點。」

著名編劇宋方金

當著名編劇宋方金講到以前的影視創作時,他並不認同上述的做法。但是,一直到現在,很多劇集還是設置衝突點和埋梗來吸引觀眾的眼球,比如:壁咚、搞CP等等。

日前,烹小鮮(pengxx01)對宋方金進行了獨家專訪,他以個人經驗分享了對劇本創作的建議。

顯而易見,衝突和埋梗是以營銷為導向的創作手法。這在宋方金看來,是本末倒置的行為,劇本應該從創作者的角度去寫,藝術是獨裁的,出色的作品都是逆水行舟而完成的。

「你看蘭曉龍寫的《生死線》,這個戲沒有女人,行業內叫羅漢戲或者光棍戲。當時某著名導演一看,認為戰地黃花分外香,得有浪漫的女性故事,要求改。但是呢,蘭曉龍又是一個很有個性的編劇,就是不改。」

因為蘭曉龍不妥協,《生死線》一直在市場上流傳,沒有人拍攝,直到被侯鴻亮挖掘,才得以拍成電視劇。同樣境遇的還有《北平無戰事》。

《北平無戰事》

談及好劇本的共性,首先,宋方金認為與題材等因素無關,而是要按照正常的創作標準——很踏實地按照劇作和影視行業的生產規律去做。

其次,每一場戲只有一個正確的寫法。並非見仁見智,寫不到最正確的寫法,就不是一個及格的編劇,臺詞,也只有一種好的講法。早年馮唐說過,文學創作有一條金線,劇本創作也一樣。

此外,宋方金也從觀眾角度對好劇本做了分析。「電視劇是合家歡的晚飯藝術,

要儘可能在一定範圍之內能夠保證三世同堂觀看。」

《生死線》

曾經有一個編劇寫了一部戲,其中一個人物患上了白癜風。宋方金不認同,他說到,生活中有人患白癜風,不代表我們要在電視劇裡面寫白癜風。因為有好多白癜風患者在觀看咱們的戲。假設是非必要的情緒推進,那就要照顧大多數的觀眾感受。

而對於編劇與導演和製作公司的關係,宋方金把編劇歸屬於服務屬性,不管是給哪個導演,還是哪個公司寫劇本。他都會為這些人提供五星級服務。

劇本寫好後,下一步就是修改。現在很多編劇在寫過一版劇本後,都會交給製片方,並不修改。但是對於成熟編劇來說,一個劇本需要改過三到五稿,修改不改大框架,而是做微調。一稿寫出後,經過大家的討論,改一稿。然後根據拍攝的場景,再改一稿。開機之前根據演員的特點,改第三稿。中間還會有一些臨時的調整,整體下來,三到五稿是必不可少的。

同時,他認為,真正的編劇是不怕修改的,而且修改劇本是編劇創作中最優美的部分。

「修改劇本就像吉他調弦,這個音不太準,你調一調,人物馬上出來了。這場戲好像沒推上去,你調一調,這個微妙的情緒,情感上來了。有的時候我們都不捨得開機。」

著名編劇宋方金

宋方金在講述修改劇本時,眼神與狀態極為享受,很像一個男人在為心愛的女子畫眉。他還說到,整個劇本就是一個大型的交響樂現場,有人性的交響,有情感的交響,有人生的交響,有人物關係的交響。

但是,只有在修改劇本的時候,才能聽到這些美妙的聲音。一開始寫的時候,不管情感多麼細膩,呈現出來的效果還是很粗放的。

修改劇本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在這個劇本的基礎上修改,第二種是推翻性修改。不過第二種在宋方金看來,不是修改,而是重寫,真正好的編劇和作家像王朔、劉震雲等都是一稿先寫完。

訪談的過程中,宋方金也指出了當今影視行業的一些誤區。尤其是一些新公司,改劇本不懂得怎麼和編劇交流。不聊劇本好的地方,直接提各種修改要求,例如:人物關係不極致、角色失真、情節虛假等等,而有些要求是不合理的。

「我做監製和編劇交流,我就說這個劇本寫的特別好。一為什麼好,人物關係很極致;二,人物形象很獨特。講完說那你回去改吧,他說改什麼?我說就是把我剛才說的這些好的東西繼續加強。」

在宋方金的觀點裡,對於一個成熟編劇,改劇本不是把壞的地方改掉,而是把好的地方加強。一個劇本的缺點就是這個劇本的優點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好像一個人,有缺點才更鮮活真實。

在目前的影視圈,無論什麼樣的題材,如何寫出「出圈」的劇本是大家的共同問題。而這個問題的普遍答案是:要具備情感普適性。

道理大家都明白,但是在真正把作品放到市場上檢驗的時候,觀眾買帳的情況參差不齊,就此問題,宋方金以爆款劇《人民的名義》《娘道》為例,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人民的名義》

「李路導演、周梅森老師編劇的《人民的名義》,劇本很好,拍得很好,演員表演也很好。要開機之前,李路導演和周梅森老師就商量,我們得找到一條跟年輕人溝通的渠道,得有年輕人的一條線。那條線就是黃毛的線,是後來加上的,結果年輕人恰恰不想看這條線,這條線沒有達到情感普適性。」

「再比如郭靖宇導演的《娘道》,這部劇引發了一個爭論。相關一部分觀眾認為,劇中的人物關係是封建愚昧的,不具有普適性。這時候,郭靖宇自己出來說話,你感覺到了封建和愚昧,這不就是我批判它了嗎?觀眾理解了創作者想表達的東西。」

《娘道》

因此,宋方金認為,情感普適性就是,創作者在人物的身上傾注了感情,傳達了觀眾能理解的情感。這是二者之間的一條審美通道。電視劇是大眾媒體藝術,和觀眾是期待的關係。

現今,很多創作者往往低估了觀眾的接受能力,西方有一句話:「觀眾是九頭怪獸。你不要去揣測他,你只要揣測你自己,你只要寫出你的情感,寫出你內心的渴望。因為你去揣測這九頭怪獸,並不會知道他今天帶的是哪個頭來的。」

宋方金很討厭目標觀眾群這個詞,在他的觀念中,這個戲就是給這一群人看的,都是創作者自以為,自己想像的東西。

「兒童歌曲要幼兒園的小朋友寫嗎?90後的生活必須90後編劇去寫嗎?那要這樣的話,那漢武大帝的故事只能找漢武大帝時代的人來寫。現在的大數據都是反推出來的東西,它只能規避,但不能引導。」

採訪在一間雅致的咖啡廳進行,整個過程當中,宋方金侃侃而談,風趣幽默,乾貨與爆料搭配輸出。最近,他出版了最新小說《清明上河圖》,但關於新書他透露得不多,反倒是話裡行間對編劇和影視行業的熱愛無法掩飾。

2016年秋季開始,影視圈經歷了一段「寒冬期」,根據調查顯示,全國的組訊從2000銳減到了60。這在宋方金眼裡是「影視深度調整期」。他表示,這個時期的影視創作有兩個明顯特點:一是現實主義題材的回歸,二是原創劇本重新受到大家的重視。

為了在調整期規範編劇的混亂現象,以及扶植真正有實力的編劇新人。宋方金和導演閻建鋼成立了「正覺劇本中心」,也叫「正念文化」,設有壓鐵、磁鐵和鑄鐵三個計劃。希望以自身為例,給影視行業做出貢獻,真正助推編劇系統化。

相關焦點

  • 電視劇《熱愛》出現婚前性行為,編劇宋方金過分直面,是否可取
    這場戲,也引發了一定量的爭議。編劇宋方金老師對於這場戲的表現,還是較為克制的,並未出現明顯過火的內容。在這場戲之前,張晨光飾演的女主父親角色,從外邊回家,卻聽到家中有動靜,明顯是準女婿和閨女的聲音。這位父親警覺起來,畫外音則是男主角禁止女主角胡鬧等等。張晨光飾演的父親角色猛地推開門,卻發現閨女和準女婿正躺在被窩裡邊。
  • 宋方金臥底橫店實錄曝光:主演不背臺詞 替身演戲
    漫畫/王鵬  本報記者 李夏至  最近兩天,一篇由編劇宋方金「臥底」橫店發回的實錄,再次刷新了人們對國產劇表演的認識底線。這篇實錄披露,如今的國產「IP劇」(改編自網絡小說)拍攝現場,演員可以不背臺詞,導演可以不看演技只看臉,而大半的戲份竟由替身出演,「表演」這門久遠的行當,正在一步步被毀掉。
  • 當編劇也有了「副職」……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 | 網視互娛,作者 | 貓叔《演員請就位2》郭敬明終極作品《無量》中,郭敬明自己擔任編劇,然後給另外兩位編劇署名為「副編劇」,由此引發了一場關於編劇署名的行業爭議。公開資料顯示,貓某人為郭敬明最世文化宣傳企劃,《最小說》籤約作者,《小時代》漫畫版改編、腳本作者;而李茜同樣為最世文化旗下的籤約作者,《小時代》漫畫版腳本作者之一,郭敬明還曾給李茜的新書《遺忘將至》做推薦。該書的封面上赫然寫著「小時代、爵跡系列電影編劇李茜」,但在宣傳中卻均標明為「副編劇」。
  • 北影節行業對話:編劇轉型導演後每一步都是困難
    張小北《滿城盡帶黃金甲》《瘋狂的外星人》編劇吳楠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她坦言自己畢業時沒有做導演的機會,面對生存壓力,她選擇了與電影有關的工作——編劇。吳楠即將上映的導演處女作《狗眼看人心》原本是給別人寫的劇本,「因為各種各樣的因緣,最後就變成我有一個機會跟江志強先生說,你能扶植我做一回導演嗎?」
  • 《於無聲處》國安劇「正確寫法」 編劇高滿堂一次成功轉身
    2015年5月13日訊,電視劇《於無聲處》在央視和江蘇衛視播出正酣,和螢屏上習以為常的熱熱鬧鬧截然不同,這部劇以安靜的氣質講述了一個「於無聲處聽驚雷」的跌宕故事,熱議不斷。編劇高滿堂的這次突破,可謂是一次成功的轉身,因為這部劇不同於以往的公安題材和諜戰題材,仍是以其擅長的描摹人物和講述生活細節的寫法,以一個國安線的小人物三十年的命運交割,反映出國安這個職業和一個時代的歷史。
  • 郭敬明冷血狂宴惹怒國內編劇,汪海林90個字反擊為李誠儒出氣
    近日知名編劇宋方金和汪海林兩位老師紛紛網上指責郭敬明,先是宋方金嘲諷郭敬明自創副編輯職位,宋方金老師表示,郭敬明老師真是牛呀!竟然創作出了「副編劇」這個前所未有的崗位,這編劇也太「冷血狂宴」了吧!本來以為宋方金罵的夠狠了,沒想到汪海林老師才是殺人誅心,不僅說郭敬明的副編劇是本世紀最大發明,而且還嘲諷說郭敬明不是個正經導演,也不是正經電影人,小說寫的也不怎麼樣,抄襲也不道歉,汪海林的這段話明顯是給李誠儒出了口惡氣,畢竟李老師也質疑過郭敬明暢銷書的問題。
  • 208位編劇年收入過百萬隻有11人,青年編劇之死背後的青年編劇們
    報導還說,魯念安是一個從青春作家轉型到影視行業的編劇,起點頗高,但耗費巨大精力的兩個項目相繼難產。這折射了影視編劇行業的一個事實:項目死亡率高,從業者超時工作成常態,許多人的付出和回報不成正比。一份調查了200多位青年編劇的報告顯示,編劇本身就是一個要面對複雜關係的職業,發展空間更是堪憂。這份工作在邀約生產機制下生存。
  • 《邪不壓正》編劇何冀平:和姜文是校友 曾是《新龍門客棧》編劇
    本報記者對何冀平進行了獨家專訪,請她暢談與姜文首次合作的經歷與感受。曾經的中戲校友首次合作何冀平,中國當代著名劇作家,曾任北京人藝編劇。她37歲時編劇的話劇《天下第一樓》就已轟動京城,自1988年首演以來早已成為舞臺經典。1989年,何冀平移居香港,投身影視創作。先後創作了《新龍門客棧》、《黃飛鴻》、《新白娘子傳奇》等眾多經典影視作品。
  • 讀宋方金新書《生活不止詩和遠方,還有甲方乙方》
    一了解就發現這人特別牛逼和正能量,讓人很敬佩,於是看了他所有的書,關注了他的微博,微信公眾號,再因此從他的口中知道了宋方金這個人物。宋方金,百度資料:中國內地編劇、導演、作家,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2005年,擔任劇情片《還有多遠》的編劇,從而開啟了他的編劇生涯;隨後,擔任劇情片《飛》的編劇,該片獲得第11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夏衍文學劇本提名。2006年,自編自導劇情片《多多》。2010年,擔任都市劇《手機》的編劇。2015年,出版小說《清明上河圖》。2016年,擔任抗日劇《決勝》的編劇。
  • "陳白露"播放破四億 編劇韓辰辰:我的戲不"狗血"
    「就好像主角就坐在面前和編劇對話,這群人就在編劇的面前上演一幕一幕的悲歡離合。」韓辰辰說:「我認為創作者,很大程度上就是一個記錄者。我是在記錄另一個時空中,那群人的嬉笑怒罵,所以所謂的『虐心』,是他們面對無常的命運時,所作出的無可奈何的抉擇。」大多數時間,編劇是不需要跟組拍攝的。但這部戲,有一個多月的時間韓辰辰幾乎天天呆在劇組。
  • 宋方金、汪海林這樣說……
    近日,知名編劇宋方金、汪海林等人在微博上發布了111位編劇、導演、製片人等影視從業者聯名的公開信。公開信呼籲,抄襲者不應成為榜樣,並公開抵制於正、郭敬明出任演技類綜藝節目導師,批評最近播出的《我就是演員3》等節目為追逐點擊率、收視率、博取觀眾眼球使用有抄襲劣跡的編劇、導演。
  • 編劇小白如何晉級電影劇本達人
    在這個階段,你對專業還沒什麼了解,只有不斷的看,最好是每天都看,別擔心有一天世界上的電影都被你看完了。就算你真的一天看一部,10年也不過3650部,全世界的電影夠你看到幾百歲了。6、建立一個靈感資源庫平時腦子裡會不時閃現出很多不同的點子,有時是一句臺詞,有時是一個場景,有時是一場完整的戲,也可能只是一種情緒……這些在創作中俗稱「靈感」。
  • 專訪|《幸福裡的故事》初稿編劇張靚:把人物還原給時代
    北京胡同的味道歸根結底是人情味 《幸福裡的故事》是一部講述北京胡同生活的年代情感戲,既有四合院裡的家常故事,也有時代發展的印記,不管是臺詞風格還是整體基調都非常具有時代感,真實的為觀眾還原了80年代老北京的胡同生活。
  • 編劇造句和解釋_編劇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編劇(biān jù),動詞。編寫劇本。[洪深《電影戲劇的編劇方法》:「先去尋求作者的理論中所必然有的人物,後再整理故事,這至少是合理的編劇方法之一。」][孫犁《同口舊事二》:「解放以後,我只是在一個京劇的演出廣告上見到他的筆名,好像是編劇。」]編劇參考例句:1、時間是個天才的編劇,我就是你的下一集。2、當編劇給人當槍手,結婚還給人當炮灰。
  • 編劇直播賣劇本 是噱頭還是創新?
    該活動也引發了業內和網友的關注,在活動持續的一個多月時間裡,已經有21位編劇在直播中展示了22個劇本,圍觀超過16000人次。 要知道劇本可與普通的商品不同,那麼編劇是怎麼在網上賣劇本的呢?在直播中,每位編劇可在限定時間內對自己的劇本和項目進行詳細介紹,觀看用戶則可在直播中針對每位編劇的劇本提出問題。
  • 編劇海飛:專業編劇就是日夜顛倒,天天碼字(圖)
    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人生路線和境況,我特別相信兩個成語,一個叫笨鳥先飛,一個叫厚積薄發。  記者:「麻雀」,既是書名,又是書中的一個代號,這和你說的與「笨鳥先飛」有關?  海飛:用《麻雀》做書名想要表達的沒有那麼多。首先我覺得麻雀作為一個書名挺好,其次我覺得每一個人不可能有多偉大,我們都是平凡的麻雀。
  • 編劇都去哪兒了
    據藝恩資料庫統計,近年來已開播作品編劇數量共累計14萬人以上,如此大的群體,觀眾為什麼總是抱怨沒有好劇看呢?好劇本在哪兒?好編劇又都去哪兒了呢?專業編劇和非專業編劇現有編劇中不少都並非科班出身的專業編劇人,畢竟編劇專業只有中戲、北電、中傳等院校有專業設置。
  • 編劇是怎樣煉出來的
    編劇是怎樣煉出來的  《瞭望東方周刊》記者張琰 | 上海報導  劉芳回憶起自己的第一部未署名的作品,是一部家喻戶曉的電視劇——《我的兄弟叫順溜》。「當時我只是負責補充劇本中的一些感情戲。這不算是編劇,只能說是後期的整理工作。
  • 汪海林領銜編劇圈同仇敵愾,於正孤立無援略顯心酸
    於正、郭敬明在編劇圈的口碑並不好,知名編劇宋方金曾在《脫口秀大會》公開吐槽於正、郭敬明抄襲:「編劇壓力再大也沒時間自殺,剛想死就聽說郭敬明又抄襲了,然後於正又又抄襲了,編劇哪兒有機會自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