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編劇也有了「副職」……

2020-12-11 鈦媒體APP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網視互娛,作者 | 貓叔

《演員請就位2》郭敬明終極作品《無量》中,郭敬明自己擔任編劇,然後給另外兩位編劇署名為「副編劇」,由此引發了一場關於編劇署名的行業爭議。

郭敬明導演作品《無量》片尾字幕截圖

著名編劇汪海林在微博上略帶嘲諷地稱「副編劇」為「本世紀最大發明」,矛頭直指郭敬明。一眾編劇更是紛紛加入戰隊。

圖說...

確實,以前只聽過「總編劇」「編劇」「聯合編劇」等,現在郭敬明在自己的電影裡創新性地設置了「副編劇」,可以說開創中國編劇史上的先河。

不知道「副編劇」之後,會不會出現常務副編劇、現場副編劇、臺詞副編劇、副總編劇、領銜編劇、特約編劇、友情編劇等新職位,想想都覺得哭笑不得。

「副編劇」伴隨著郭敬明的每一部電影

很多人驚訝於郭敬明創造了「副編劇」這個全新的工種,其實不僅最近的短片《無量》,郭敬明導演的所有電影裡,均有「副編劇」的存在,無一例外。

網視互聯發現,2013年上映的《小時代》,郭敬明為原著、編劇、導演,而副編劇為「李茜」。

郭敬明導演作品《小時代》片尾字幕截圖

《小時代2:青木時代》中,副編劇署名為「貓某人」「李茜」。

郭敬明導演作品《小時代2》片尾字幕截圖

《小時代3:刺金時代》的副編劇為「李茜」,《小時代4:靈魂盡頭》的副編劇為「貓某人」。

郭敬明導演作品《小時代3》片尾字幕截圖

郭敬明導演作品《小時代4》片尾字幕截圖

此外,《爵跡》中,副編劇為「李茜」。《冷血狂宴》中,副編劇為「貓某人」和「李茜」。

郭敬明導演作品《爵跡》片尾字幕截圖

也就是說,郭敬明不僅創造了「副編劇」這個新工種,而且早在《小時代》系列和《爵跡》系列的六部作品中就已經玩得輕車熟路。

而貓某人和「李茜」,已經成為了郭敬明的御用副編劇。

公開資料顯示,貓某人為郭敬明最世文化宣傳企劃,《最小說》籤約作者,《小時代》漫畫版改編、腳本作者;而李茜同樣為最世文化旗下的籤約作者,《小時代》漫畫版腳本作者之一,郭敬明還曾給李茜的新書《遺忘將至》做推薦。

該書的封面上赫然寫著「小時代、爵跡系列電影編劇李茜」,但在宣傳中卻均標明為「副編劇」。

有副導演,憑什麼不能有副編劇?

「編劇就是編劇,搞這麼多亂七八糟的編劇職位幹什麼?明顯就是不願意給署名,但不給署名又說不過去,所以就創造了副編劇這樣尷尬的職位……」入行6年的編劇趙強發出質疑。

郭敬明電影裡的「副編劇」具體負責哪些工作,我們目前不得而知。

微博上,有人調侃說「副編劇負責寫作,編劇負責炒作」。也有人說,可能就是槍手,名氣小一點,不想給署編劇,就署個副編劇。

還有很多人都存在疑惑,為什麼有副導演卻沒有副編劇?

著名編劇宋方金給出的說法是,

副導演或執行導演是準確的(因為事務性),但副編劇不準確。因為編劇是創造性勞動,參與創作的應該叫聯合編劇或助理編劇,參與事務性的應該叫編劇助理。

事實上,副導演基本上不負責創作,跟導演有著天壤之別。比如現場副導演負責現場協調,演員副導演負責挑選演員,而編劇則是創作性崗位,並不存在像導演這樣的事務性職位。

如果以「副導演」和「導演」來類比的話,那麼,「副編劇」和「編劇」也有著天壤之別。

「其實道理很簡單,署名編劇之後,編劇身價就會漲,身價漲了稿酬就會漲,稿酬不漲編劇就可能跳槽,所以為了低價留住編劇,就想出了副編劇的做法,既署了名,又沒啥存在感,想要署名編劇,先磨練幾年再說,說好聽點是磨鍊,其實就是壓榨,但是有時候我們也不得不接受,這是你情我願的事情……」

趙強無奈地表示。

網視互聯預測,如果「副編劇」成為風潮,可能對編劇行業造成如下影響:

1、槍手逐漸轉正,以前沒有署名的槍手,現在可以得到「副編劇」或者類似的署名。當然,也可能出現一個編劇帶一群副編劇的盛況。畢竟副職嘛,既能幹活,又能背鍋。正職只能有一個,副職可以有一堆。

2、一旦「副編劇」蔚然成風,以後編劇署名還可能進一步細分為「總編劇」「副總編劇」「編劇」「副編劇」「執行編劇」「「執行副編劇」「常務副編劇」等新職務,署名混亂,名目眾多,「編劇」的署名含金量將被稀釋,這對於真正的編劇來說並不公平,觀眾甚至無法明白究竟誰才是真正的「編劇」。

3、署名規則被打破後,新編劇出頭愈發困難,需要跨越一個又一個職務障礙,從副編劇到編劇,看似一字之差,但晉級難度倍增。畢竟,郭敬明的兩位御用副編劇,跟著郭敬明7年做了6部作品,也還只是默默無聞的「副編劇」。

4、副編劇和編劇的還有一個區別就是,副編劇只會出現在片尾字幕中,不會出現在片頭,不會出現在百度百科、豆瓣都公開信息平臺,更不會出現於公開宣傳。

事實上,在百度百科、豆瓣等公開電影信息平臺,並沒有關於「副編劇」一欄的設置。

《爵跡》《小時代》系列編劇一欄均顯示為「郭敬明」,沒有關於副編劇信息的任何展示。

編劇行業的署名亂象

這幾年,國內關於編劇署名問題的紛爭不斷,而這種糾紛往往是因為一部劇經歷過多個編劇。

此前,陳凱歌導演的《趙氏孤兒》因為給參與劇本創作的高璇、任寶茹、趙寧宇署名為「前期劇本創作」而引發了很大爭議。

陳凱歌導演作品《趙氏孤兒》字幕截圖

高璇認為,《趙氏孤兒》最終公映的成片有一半以上的情節來自她和任寶茹當時創作的劇本,然而在最終的片尾字幕中,編劇署名為陳凱歌,兩人的署名卻是「前期劇本創作」,且排位很靠後,這不合理。然而,因為維權困難,最終該事件不了了之。

不管是此前的「前期劇本創作」還是現在的「副編劇」,都是個擦邊球概念。

著作權法有規定編劇的署名權,即如果完全不為編劇署名,則參與者可以通過法律渠道進行起訴;但「前期劇本創作」和「副編劇」對創作者參與給予了肯定,因此是否侵權,很難認定。

現在,一部劇多個編劇團隊的情況非常常見,而編劇的工作又很難量化,這就給影視劇的署名提出了難題。

比如《法醫秦明2清道夫》一共20集,卻署名有7個策劃、7個編劇,即便這樣,還是陷入了編劇署名權糾紛,有編劇表示參加過劇本創作,卻沒有得到應有的署名。

不過,如今發明了「副編劇」這個新職務,署名難題似乎迎刃而解。

以前,一些無良資方甚至故意找很多編劇來寫,每人寫一些,然後由一個人統稿,最後參與的編劇份額都不大,誰都不給署名,編劇也沒法有意見。

如今不用這麼煞費苦心坑蒙拐騙,給參與編劇統一署名「副編劇」即可,既威脅不到「編劇」的署名,還可以因為有了「副編劇」的署名進一步砍低槍手片酬。

郭敬明在自己的導演中增設了「副編劇」,那都是他旗下的籤約作者,他們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其實也能理解。

但對於初入江湖的新人編劇來說,「江湖險惡」不是一句戲言。編劇在國內一直屬於話語權缺失的弱勢群體,而「副編劇」看似讓新人編劇更容易爭取到署名權,但也可能讓新人編劇的地位再降一級。

所以,給編劇增設一個「副編劇」的職位,實在不是一個很好的行業信號,也不應該成為影視圈的一股風潮,更不應該成為知名編劇或者工作室制約新編劇的常態手段。

近兩年,編劇們一直在爭取編劇的署名權,包括海報署名權、宣傳出鏡權等,但是「副編劇」的出現,明顯讓這種權利更加撲朔迷離,

因為不管是海報還是宣傳,都不可能宣傳「副職」。

相關焦點

  • 正職與副職
    正副職之間,是有很多忌諱的。尤其是在個人工作方式、方法、風格方面,有自己的一套。不但容易誤會,而且極可能結怨,又相互不知道因為什麼。即使是在民主生活會中,也有很多想說、但沒有說的話。一把手要經常想想,副職希望有什麼樣的正職。一是希望正職心胸開闊,能對副職放心放手。不應該擔心越權越位,不應害怕超過自己,不應計較小事未能及時請示報告。要從積極方面思考和看待,不能多疑多慮。只有對副職思想上放心,才能工作中放手。副職工作積極、敢於負責是好事。
  • 正職和副職
    即使是在民主生活會中,也有很多想說、但沒有說的話。借這個機會,一併放到桌面上,共大家相互看看。一、「一把手」的角色定位要準確定位離不開換位思考。一把手要經常想想,副職希望有什麼樣的正職。要多關心副職,為副職講公道話。聽到對副職的意見,要從側面了解、主動交談,問明情況。既不能把有意見的同志說出去,又不能專愛聽對副職的意見,同時,還要幫助敢於負責的副職,做些解釋、說服工作。
  • 一位員工匯報工作,副職推給正職才可以處理,正職說副職可以處理
    首先,好關係是麻煩出來的,對所有的上司與同事進行感情投資,上司也有可能成為自己的保護傘,很正常的人際交往,別怕遭人嫉妒。在保持個人立場原則下,成為上司的鐵桿朋友,最好能讓上司欠著自己的人情,上司也就不會為難自己了。
  • 怎樣當好正副職
    有一種說法:副職不要太能幹,不然會功高蓋主,這是一種誤解。副職也是「將」,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如果副職窩囊,照樣累死三軍,而且會讓正職不堪忍受。正副職好比大小「當家」的,都是當家的,只不過當的家大小不同而已。事業是群策群力幹出來的,副職作為班子成員,對分管的工作抓得起、拿得下,當好「馬前卒」和「助攻手」,像一員幹將、猛將,衝鋒陷陣,切實分管一攤、獨當一面。
  • 體制內,科技副職究竟是什麼職位?和一般副職有什麼區別?
    前幾天,小編一位朋友的孩子到一個部門去擔任科技副職。這位朋友並沒有聽說過體制內的科技副職,搞不清楚他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崗位。對他兒子去擔任的科技副局長,不知道和那個單位的副局長究竟有什麼差別。所以來諮詢小編,今天,小編就體制內的科技副職和大家聊一聊。
  • 體制內常務副職必是二把手嗎?為何這個單位的常務副職卻是三把手
    體制內常務副職必是所在單位的二把手嗎?常務副職素來有「最牛副職」之稱,但有個單位的常務副職卻只能排老三,反而是另一個副職高居榜眼,還能與正職享受同高配、同級別的政治待遇,你知道是哪個單位嗎?行政機關中設常務副職的單位並不多,除了省級以下人民政府和省市兩級人大常委會領導班子中設常務副職外,其餘主要集中在常委單位和公檢法三家。就普遍情況來說,常務副職排名在單位正職之後、其他副職之前,是單位領導班子中名副其實的二把手。
  • 副職:我做不了主,找正職;正職:讓副職定就行 | 看我是怎麼做的
    而正職藉此向副職表明,既然讓副職管理,那就說明充分信任副職,所以副職可以大膽的進行管理,做出決策。從匯報的流程上看,下屬向直屬領導副職匯報,可以決定的,副職應該做出決定。如果不能當場做出決定,應該是由副職去直接找正職請示,而不會讓下屬直接去找正職,因為級別不夠。在找了副職,且副職明確自己做不了主要找正職的情況下,正職應該直接做出決定,因為無論如何,正職都是這個部門的最大負責人。
  • 為何公安局、法院、檢察院要設常務副職?公檢法常務副職沒實權?
    根據有關規定,單位主要領導高配的單位,可設1名常務副職,協助主要領導負責單位的日常工作,享受同級政府部門正職待遇,也是所在單位名副其實的二把手。在主要領導缺位或外出培訓、出訪、休假等期間,常務副職是法定的接任主持單位日常工作的領導,可領導和轄制其他班子成員。即使主要領導在位期間,其他班子成員分管的工作一般也需要報經常務副職審示閱批後再呈主要領導。可見,常務副職絕對稱得上位高權重。
  • 正職排擠副職,副職該如何反擊?《權利與領導》告訴你職場生存訣
    副職被正職排擠,常會遭遇這些情景。 正職會排擠副職,不外乎這幾個原因: 1. 副職能力明顯威脅到自己地位。 2. 副職群眾基礎好,是人心所向,不利於自己做團隊管理。 3. 正職有自己人要帶進來,需要擠掉副職,騰位置。
  • 正職如何管理副職?(一)
    作者|張衢文章|貨幣商人【No.473】正副職之間低頭不見抬頭見,融合了各種最為普遍、卻是最重要的領導關係。有的相處團結和睦,家和萬事興;也有的心存芥蒂,或因幾個人相處緊張不容,關係變得最為複雜。班長如何管理好副職?有一些基本要點。
  • 副職主持會議時的注意事項
    問:副職主持會議,兩個正職均參加,副職如何安排兩位領導的講話?答:應根據會議內容安排兩個正職講話。會議主要內容屬於行政正職主管業務,應首先安排黨委書記講話,然後再安排行政正職講話;會議內容屬於黨委書記主管業務,應首先安排行政正職講話,然後再安排黨委書記講話。
  • 體制內的科技副職究竟是個什麼樣的職務?可以去任職嗎?
    由於他們對於體制內的科技副職不了解,於是問小編這算是體制內的一種什麼樣的職位,應該去嗎?對於體制內的科技副職,可能了解的人不多,這算是對後備幹部培養的一種方式之一。但某種意義上說,科技副職又是一個比較實在的崗位,和體制內的掛職有一點點類似,但又不完全相同,他們都是培養鍛鍊幹部的方式之一。
  • 體制內黨組織副職與正職平級的有哪些?這些單位副職還更有實權?
    為何有的單位黨內副職不僅與正職平級,手握實權還比正職更大呢?說實話,讀者所問看似自相矛盾,其實是體制內的客觀事實。首先,體制內所有單位的黨組織負責人必定是這個單位的最高領導是沒錯的,按照黨領導一切的原則,黨組織負責人就是「班長」,其他副職和班子成員當然要接受「班長」的領導和指揮。
  • 副職的「逆向思維」:善於表達政治智慧,不能只當「泥塑的菩薩」
    近日,一位朋友告訴我,組織派他參加上級黨校培訓,培訓結束時要每個學員答一份試題:怎樣當好副職?應該說,上述考題是一個既老又新的考題,幾乎是每一位進入官場的副職幹部都必須面對的。此題之核心,始終都是圍繞一個「位」字,實質是對一個「權」字進行辯論的。
  • 中組部徐文秀最新文章談:怎樣當好正副職
    副職的七個「特質」一個班子是由一個正職和若干個副職組成的。正副職所擔負的職能責任決定了他們各自不同的角色定位,也對他們的個性特質提出了不同的屬性要求。筆者之前分析總結了一把手的八個「特質」,引起共鳴。作為副職,又該有哪些突出的品質氣質和個性特徵呢?在此,作些探討。
  • 任正非:我對正職和副職的要求
    訂閱「北大縱橫」,與千位諮詢師零距離==============================為什麼華為總裁任正非的觀點每次都能引起共鳴有決心,有意志,有毅力,富於自我犧牲精神。能帶領團隊,不斷地實現新的突破。這就是狼的標準。評價正職時,不一定要以戰利品來評價。應對其關鍵事件過程行為中體現出的領袖色彩給予關注。副職的能力與要求我認為副職至少要精於管理,大大咧咧的人,不適合做副職。
  • 關於「正職」與「副職」的剖析,講透正職如何做人做事?
    大部分正職對副職的工作能力都要求特別高,工作中對執行情況要求也特別嚴格,是真心地培養副職,希望能把副職帶上更高的位置。大家看問題要看根本,在職場上,要看領導把單位裡的最好的福利分配給了誰,把工作執行權力分配給了誰,將來領導升職了,提拔的人是誰,都是副職,所以,領導是真心地在培養副職。
  • 詳解從「正國」到「鄉科副職」10級別的體制內職務
    領導職務有以下級別:國家級正職、國家級副職;省部級正職、省部級副職;廳局級正職、廳局級副職;縣處級正職、縣處級副職;鄉科級正職、鄉科級副職。一共五個級別,每個級別裡面分正職、副職兩個半級。當然,五乘以二等於十,其實你也可以認為是十個級別。
  • 職務職級並行,四級主任科員比鄉科級副職有優勢?
    身邊不少人說,10年前的副鄉長和現在的副鄉長差距太大,鄉鎮副職和四級主任科員待遇差不多,工作強度卻不同,下一步都可以升正科。同事說,他知道這是個機會,想幹副鄉長,可又覺得待遇和四級主任科員差不多,值不值得……,猶猶豫豫拿不定主意?領導呢,也不好給他建議。
  • 省級以下國稅地稅合併 部門正職怎麼轉任副職?
    當然,除了這種相對比較普遍的人事安排,也有特殊情況。一種是原省級地稅局局長出任省稅務局黨委書記,例如黑龍江、甘肅、遼寧、河南等地。還有黨委書記、局長「一肩挑」的省份,例如天津、河北、江西。就天津而言,國家稅務總局天津市稅務局聯合黨委書記局長由牟信勇擔任,他原任天津市國稅局黨組書記、局長,原天津市地稅局局長是由天津市財政局局長苑廣睿同時擔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