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職排擠副職,副職該如何反擊?《權利與領導》告訴你職場生存訣

2020-12-11 騰訊網

被安排高難度的工作,就等著你辦砸;被當眾批評,搞得很沒面子。副職被正職排擠,常會遭遇這些情景。

正職會排擠副職,不外乎這幾個原因:

1. 副職能力明顯威脅到自己地位。

2. 副職群眾基礎好,是人心所向,不利於自己做團隊管理。

3. 正職有自己人要帶進來,需要擠掉副職,騰位置。

4. 與副職有個人恩怨,利用職權公報私仇。

不論是哪個原因,正職排擠副職,佔盡天時、地利、人和,所以副職會很痛苦。最快刀斬亂麻的方法是主動離職。但如果你不想就輕易挪位置的話,恐怕就要長期備戰了。

因為你要有信心,會排擠副職的正職,通常日子都長不了。除非,你這個副職,本身就存在合理的「被排擠」原因。

那麼在快刀斬亂麻與長期備戰這兩者之間,你可以通過觀察正職的領導力來選擇做出正確的決策。

在詹姆斯·克勞森 所著的《權利與領導 》中提到優秀的領導者是需要具備領導力。這種領導力會在下屬接到領導所布置的任務後,反應出來。

一位具備領導力的正職,當他布置任務給下屬時,下屬的反應會是:

1. 你想讓我做什麼?(明確所需執行的事件)

2. 你會怎麼評價我?(希望得到領導正面評價)

3. 我有哪些資源來完成這項任務?(著手準備)

4. 你是否能幫助我清除所面臨的障礙?(資源求助確認)

這種反應就代表著下屬已經做好執行任務的準備,並會考慮如何去高質量的完成工作任務,以期獲得領導的好評。

這樣的團隊工作氛圍是積極、健康的,也說明正職在帶領團隊上有兩把刷子。

但如果正職不具備領導力,那麼當他布置任務給下屬時,通常下屬會出現這樣的狀況:

1. 這不是我的工作!(推拒工作)

2. 我們的程序要求走這些流程。。。目前我們還不具備(給領導羅列難題);

3. 我覺得這事應該是Ta負責的;(轉移工作責任)

4. 我們沒這麼做過;(領導,這事應該你去做!)

有些副職看到這樣的情況,會「挺身而出」為正職排憂解難。

如果遇到一位有領導力的正職,這種行為會得到認可;但如果是沒有領導力的正職,你的行為恰恰會讓正職感到威脅。

正職無法調動的手下,你一個副職能夠輕易調動;

正職無法完成的工作,你副職遊刃有餘。

如果你的頂頭上司是具備領導力的人,那麼他會排擠你的願意可能就是想你騰位置、或存在個人看法,這樣的團隊你就很難蟄伏下去。倒不如識時務的成全領導,放過自己,最後還能向領導要封不錯的推薦信。

但如果你的上司是沒有領導力的人,那麼你就可以繼續呆在這個團隊裡,要相信自己總能夠熬過去。

王力在成為銷售總監前,上司是老闆的一位遠方親戚。每天就是來渾水摸魚,但特別愛刷存在感。不懂銷售,還樂意教訓手下。

王力每次聽到上司明顯存在邏輯漏洞的說法,總會不由自主地流露出不屑的神情。但越沒有真才實學的領導,對下屬的不滿越敏感。

王力的上司索性就召開全員大會,在會議上要求團體銷售員都要服從指揮,學會做人。王力一聽就是衝著自己來的,就差指名道姓了。

之後王力就收斂鋒芒,領導怎麼說自己就怎麼聽。事後按照自己的思路把銷售做好就行。凡是業績得到的獎勵,總是先買禮物送給領導,說是領導指導的好,才能有今天的成績。

終於就這麼熬了三年,把這位上司給熬走了。王力順利接替領導的位置。

王力的這個經歷,也驗證了「是金子總能發光,但要能忍受埋在沙礫中的暗黑時刻」。

當王力接任的人事調令公布後,其他員工都沒有意見。因為王力既有業務能力,又得到了上一任領導的推介。在新上任的三個月試用期內,王力的管理能力也得到了一致的認可。

為什麼王力能這麼出色?因為他在做小伏低時,還在同步發展自己的領導力。

想要做領導,就需要在還沒有當上領導時,就留意鍛鍊自己的領導力,嘗試做到像領導那樣思考。王力在沒有當領導的時候,就把領導力三要素髮揮到了點子上。

領導力三要素:

1. 明白自己需要做什麼。

王力明白自己只是副職,沒有必要跟正職爭鋒相對。畢竟,在職場是領薪水,發展自己專業特長,積累人脈和資源的地方。單純做意氣之爭,除了能為自己出口氣,其他實質性的收益一概沒有。

2. 了解潛在力量。

看清公司的發展力量與團隊潛力,衡量自己的去留問題。一旦做出決定,就展開行動。

3. 有採取行動的勇氣,讓情況得到改善。

對於正職的打壓和敲打不做對抗,以行動來與正職和解,消除正職的不安全感。

最終,不論你是決定離開,還是苦熬,這樣的正職都能給你帶來些收益。

正如亨利.基辛格所講的:團隊領導的任務是讓手下踏足未曾涉及過的領域。

曾排擠過你的正職,在另一個層面上,也推動你去了一個「未曾涉及過」的領域。

相關焦點

  • 副職:我做不了主,找正職;正職:讓副職定就行 | 看我是怎麼做的
    在職場上,遇到這種兩難境地的時候,我們該怎麼辦呢?首先,要弄清楚兩人互相推脫,背後的邏輯是什麼?其實最常見的就是那幾種情況。從匯報的流程上看,下屬向直屬領導副職匯報,可以決定的,副職應該做出決定。如果不能當場做出決定,應該是由副職去直接找正職請示,而不會讓下屬直接去找正職,因為級別不夠。在找了副職,且副職明確自己做不了主要找正職的情況下,正職應該直接做出決定,因為無論如何,正職都是這個部門的最大負責人。
  • 正職與副職
    只要是你這個單位的成績,誰出面並不重要,你是司處的主要領導,不論是誰負責抓的,也是在你的領導下,說你這個單位好,就等於說你好。有了成績,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出了問題,自己要敢於承擔。出現差錯,挨了批評,既要分清責任,又不能摘脫自己,著眼於吸取教訓、改進工作、增強團結。二是希望正職敢於決斷,能凝聚大家力量。
  • 關於「正職」與「副職」的剖析,講透正職如何做人做事?
    大部分正職對副職的工作能力都要求特別高,工作中對執行情況要求也特別嚴格,是真心地培養副職,希望能把副職帶上更高的位置。大家看問題要看根本,在職場上,要看領導把單位裡的最好的福利分配給了誰,把工作執行權力分配給了誰,將來領導升職了,提拔的人是誰,都是副職,所以,領導是真心地在培養副職。
  • 一個部門兩位領導,正職與副職意見不同,該聽誰的指令?4點講透
    很多人在一個部門中可能都不止一位領導,有些有兩位或多位,職場就是戰場,鬥爭暗流湧動,很多時間部門副職與正職領導,在辦公室打架的新聞也不少見,那麼對你這個職場人來說,應該聽認認誰的話呢?比如直接由部門的正職給你安排工作,也就是你只需要對正職領導負責,那麼你自然只聽正職的就可以了,而如果正職已經安排了的事情,副職有不一樣的意見,那麼對不起,副職你的意見也僅供參考,當然這話不能直說,不然太傷人。
  • 一個部門兩位領導,正職與副職意見不同,該聽誰的指令?4點講透
    很多人在一個部門中可能都不止一位領導,有些有兩位或多位,職場就是戰場,鬥爭暗流湧動,很多時間部門副職與正職領導,在辦公室打架的新聞也不少見,那麼對你這個職場人來說,應該聽認認誰的話呢?02 兩位領導雖然是一正一副,但你最好聽直接領導的指令什麼叫直接上級?就是你的垂直領導。比如直接由部門的正職給你安排工作,也就是你只需要對正職領導負責,那麼你自然只聽正職的就可以了,而如果正職已經安排了的事情,副職有不一樣的意見,那麼對不起,副職你的意見也僅供參考,當然這話不能直說,不然太傷人。
  • 正職和副職
    只有對副職思想上放心,才能工作中放手。副職工作積極、敢於負責是好事。只要是你這個單位的成績,誰出面並不重要,你是司處的主要領導,不論是誰負責抓的,也是在你的領導下,說你這個單位好,就等於說你好。有時,儘管你個人對某些事已經看準了,但其他同志還沒有完全理解,只要時間允許,不妨先放一下,等待一下,過段時間再議。尤其在幹部任用上,要多聽副職意見,不能所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副職。不願聽不同意見,一般來講是一把手容易得的病。有的當副職時沒這個病,還能聽不同意見,但一當正職,馬上就得這種病。
  • 一位員工匯報工作,副職推給正職才可以處理,正職說副職可以處理
    向公司正副職領導匯報工作,互相推委就形成了三角博弈或者越級匯報,甚至自認倒黴。人生真的很無奈,面對上下左右的複雜關係,會承擔多重角色的重任,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又為下一步擔任更高職務打下基礎,是職場中的人員所要面臨核心挑戰。
  • 職場中,副職被提拔到正職,提拔前領導找自己談話時該說什麼?
    來自網友的提問中層副職提拔到正職,需要設計競聘方案、根據方案中自薦或者民主推薦等、通過考察資格、參加競聘、宣布結果、上報結果、公示、上任前談話。3.牢記使命,廉潔奉公牢記使命,知道自己要做什麼,為什麼而做,無論是為組織,還是為個人,要明白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不以權謀私,更不會為私利而損害集體的利益。時刻警醒自己,要廉潔奉公,絕不做讓組織、領導、同事失望的事情。這種態度在談話中必須要提,而且必須說到。
  • 體制內黨組織副職與正職平級的有哪些?這些單位副職還更有實權?
    讀者問:體制內所有單位,最高領導是不是都是黨組織負責人?為何有的單位黨內副職不僅與正職平級,手握實權還比正職更大呢?說實話,讀者所問看似自相矛盾,其實是體制內的客觀事實。首先,體制內所有單位的黨組織負責人必定是這個單位的最高領導是沒錯的,按照黨領導一切的原則,黨組織負責人就是「班長」,其他副職和班子成員當然要接受「班長」的領導和指揮。其次,部分單位的黨組織副職與正職行政級別相同也不足為奇。
  • 為何公安局、法院、檢察院要設常務副職?公檢法常務副職沒實權?
    根據有關規定,單位主要領導高配的單位,可設1名常務副職,協助主要領導負責單位的日常工作,享受同級政府部門正職待遇,也是所在單位名副其實的二把手。在主要領導缺位或外出培訓、出訪、休假等期間,常務副職是法定的接任主持單位日常工作的領導,可領導和轄制其他班子成員。即使主要領導在位期間,其他班子成員分管的工作一般也需要報經常務副職審示閱批後再呈主要領導。可見,常務副職絕對稱得上位高權重。
  • 正職如何管理副職?(一)
    作者|張衢文章|貨幣商人【No.473】正副職之間低頭不見抬頭見,融合了各種最為普遍、卻是最重要的領導關係。有的相處團結和睦,家和萬事興;也有的心存芥蒂,或因幾個人相處緊張不容,關係變得最為複雜。班長如何管理好副職?有一些基本要點。
  • 工作推進過程中,你與正職觀點不一致,與副職一致,正職要求及時辦結,請問你會怎麼辦
    正職副職面對工作,思路、觀點不同,是正常的,也是我們集思廣益、工作民主的具體體現。但作為工作人員,一定要在堅決執行領導工作部署前提下,另找合適時機向正職溝通自己的思路,豐富完善工作細節,做好工作的溝通者、建議者、執行者,身在兵位,胸為帥謀。民主集中制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我們必須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具體要求,堅決服從正職工作部署。
  • 任正非:我對正職和副職的要求
    >為什麼華為總裁任正非的觀點每次都能引起共鳴,還能讓管理者深刻體會其中的意境?那是因為他的想法不但有對華為現狀的點評,而且確實帶著任式的管理思想與個人哲學。今天要帶你看看任正非談對正職與副職的能力與要求,相信對每個企業管理層來說,都值得學習和思考!
  • 省級以下稅務黨政正職不分設 部分幹部正職轉副職
    「按照改革統一要求,省級以下稅務部門黨政正職不實行分設,各級稅務部門的內設機構領導職數也會相應減少,部分領導幹部將從正職轉任副職,需要面對現實的考驗。」按照中央關於機構改革的具體要求,根據稅收工作實際需要,一大批原機構及其內設部門「一把手」可能從正職轉為副職。在這篇文章所舉的例子中,「正職轉為副職」的就有:北京市大興區國稅局黨組書記、局長田曉華,北京市開發區地稅局黨組書記、局長丁錦寧,福建省莆田市地稅局黨組書記、局長李東,河南省濮陽市地稅局黨組書記、局長韓培軍,昆明市國稅局黨組書記、局長和志剛等9人。
  • 副職主持會議時的注意事項
    問:副職主持會議,兩個正職均參加,副職如何安排兩位領導的講話?答:應根據會議內容安排兩個正職講話。會議主要內容屬於行政正職主管業務,應首先安排黨委書記講話,然後再安排行政正職講話;會議內容屬於黨委書記主管業務,應首先安排行政正職講話,然後再安排黨委書記講話。
  • 省級以下國稅地稅合併 部門正職怎麼轉任副職?
    省級以下:正職轉副職《中國稅務報》在7月3日的評論文章中提及「按照改革統一要求,省級以下稅務部門黨政正職不實行分設,各級稅務部門的內設機構領導職數也會相應減少,部分領導幹部將從正職轉任副職,需要面對現實的考驗。」省級以上稅務部門黨政正職分設,因此有了「雙首長制」,也就是說,相對應的原國稅、地稅局長分別出任黨政正職。
  • 怎樣當好正副職
    ►如何當好正副職?一把手最可貴的品質是什麼?副職的角色定位是什麼?
  • 體制內常務副職必是二把手嗎?為何這個單位的常務副職卻是三把手
    體制內常務副職必是所在單位的二把手嗎?常務副職素來有「最牛副職」之稱,但有個單位的常務副職卻只能排老三,反而是另一個副職高居榜眼,還能與正職享受同高配、同級別的政治待遇,你知道是哪個單位嗎?行政機關中設常務副職的單位並不多,除了省級以下人民政府和省市兩級人大常委會領導班子中設常務副職外,其餘主要集中在常委單位和公檢法三家。就普遍情況來說,常務副職排名在單位正職之後、其他副職之前,是單位領導班子中名副其實的二把手。
  • 職場中,新上任的一把手如何避免被架空?聰明人都懂這3個策略
    就這樣僵持了半年,終於在某一天晨會的時候,小王在大領導的幫助下,才順利接管了小宋的所有工作,其實小王心裡很憋氣,本來自己才是正職,卻被一個一直主持工作的副職把自己架空了半年。職場中,像這樣正職被副職架空,甚至是替代的事情屢見不鮮,到底為什麼會這樣?
  • 副職的「逆向思維」:善於表達政治智慧,不能只當「泥塑的菩薩」
    近日,一位朋友告訴我,組織派他參加上級黨校培訓,培訓結束時要每個學員答一份試題:怎樣當好副職?朋友問我:你善逆向思維,這答案對麼?我說,也對,也不全對。應該說,上述考題是一個既老又新的考題,幾乎是每一位進入官場的副職幹部都必須面對的。此題之核心,始終都是圍繞一個「位」字,實質是對一個「權」字進行辯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