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際網路教父:馬雲創業歷程 失敗是成功之母

2020-12-13 央視網

      馬雲,1964 出生於浙江省杭州市。阿里巴巴集團主要創始人之一、阿里巴巴集團主席和執行長、阿里巴巴公司主席和非執行董事、軟銀集團董事、中國雅虎董事局主席、亞太經濟合作組織 下工商諮詢委員會會員、杭州師範大學阿里巴巴商學院院長、華誼兄弟傳媒集團董事、北京華夏管理學院特聘教授。

  1988年在杭州師範學院(現杭州師範大學)英語專業畢業,此後任教於杭州電子科技大學。1995年,在出訪美國時首次接觸到網際網路,回國後創辦了網站「中國的黃頁」。1997年,加入了中國外經貿部,負責開發其官方站點及中國產品網上交易市場。

  創業歷程:

  1988年-1995年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英文及國際貿易的講師;

  1992年,第一次創業,成立海博翻譯社。

  1995年-1997年 創辦中國第一家網際網路商業信息發布網站「中國黃頁」;

  1997年-1999年 加盟外經貿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開發外經貿部官方站點及網上中國商品交易市場;

  1999年,正式辭去公職,創辦阿里巴巴網站,開拓電子商務應用,尤其是B2B業務。目前,阿里巴巴是全球最大的B2B網站之一。阿里巴巴網站成功,使馬雲多次獲邀到全球著名高等學府講學,當中包括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沃頓商學院、麻省理工大學、哈佛大學等。

  2000年10月,被「世界經濟論壇」評為2001年全球100位「未來領袖」之一;

  2001年 美國亞洲商業協會評選他為2001年度「商業領袖」;

  2002年5月,成為日本最大財經雜誌《日經》的封面人物;《日經》雜誌高度評價阿里巴巴在中日貿易領域裡的貢獻 "阿里巴巴已達到收支平衡,成為整個網際網路世界的驕傲。自中國加入以來,日本市場逐漸升溫,大量的日本企業將目光投向阿里巴巴,並對她寄予了濃厚的興趣和希望。

  2003年 創立獨立的第三方電子支付平臺,目前在中國市場位居第一。

  2004年12月,榮獲十大年度經濟人物獎。

  2005年 和當時全球最大門戶網站雅虎戰略合作,兼併其在華所有資產,阿里巴巴因此成為中國最大網際網路公司。

  2006年至今成為央視二套《贏在中國》最有特色,最具影響力的評委,還用雅虎中國和阿里巴巴為《贏在中國》官方網站提供平臺。為千百萬創業者提供平臺。

  2007年8月推出了以網絡廣告為贏收項目的營銷平臺「阿里媽媽」,阿里巴巴以支付的低端門檻吸引了大量的中小站長加入。

  2008年 阿里巴巴實行廣告三包政策,再次掀起波浪。

  2008年3月,馬雲先生獲選巴隆金融周刊2008年度全球30位最佳運行長。

  2008年7月,馬雲先生獲得日本第十屆企業家大獎。該獎項過去只頒發給日本國內的企業家。

  2008年9月,馬雲先生獲選美國《商業周刊》評出的25位網際網路業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他也是唯一上榜的中國企業家。

  2008年10月31日,阿里巴巴有限公司和杭州師範大學合作共建杭州師範大學阿里巴巴商學院,任董事。

  中國的"網際網路之父"

  從某種意義上說,企業家馬雲的創業史,也是一部中國網際網路的發展史。

  1995年4月,剛過而立之年的馬雲,便滿腔熱情投入了方興未艾的網際網路浪潮中,並創立了中國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商業網站--中國黃頁。彼時,被網際網路業界譽為"開山鼻祖"的雅虎公司,剛剛創立不到一年;彼時,中國內地尚未開通一條網際網路專線;彼時,因日後創辦了曾顯赫一時、卻曇花一現的"瀛海威"公司而名揚業界的張樹新,為了政府批文的事情,正奔波於北京城裡大大小小"衙門"中。

  若干年後,當人們重新研究中國網際網路的發展史時,飽經滄桑的企業家馬雲方才獲得那原本就該屬於他的桂冠--中國"網際網路之父"。頗為詭異的是,與國人之態度大相逕庭,在西方,大多數人都稱Jack ma(馬雲的英文名)為中國的"Mr.Internet"("網際網路之父")。

  不過,對於一貫淡泊名利、"不在乎別人怎麼看自己,只在乎自己如何看這個世界"的馬雲而言,他並不需要為能否"正名"而或喜、或悲,因為歷史已經給了他足夠的機會去證明這些。

  1997年底,迫於無奈而與"中國黃頁"分道揚鑣的馬雲,在外經貿部的邀請下,正式加盟下屬的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EDI)。在此期間,一腔熱血的馬雲帶領其團隊先後開發了"網上中國商品交易市場"、"網上中國技術出口交易會"、"中國招商"、"網上廣交會"和"中國外經貿"等一系列站點,並為李嵐清、吳儀等國家領導人所參觀。其中,"中國外經貿"是中國各大部委中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政府站點,"網上中國商品交易市場"甚至被當時的外經貿部長的石廣生同志譽為"永不落幕的廣交會"。

  1999年,在全球皆為".COM熱"而瘋狂的時代浪潮之中,在以雅虎、eBay、亞馬遜三大巨頭為主流的網際網路格局下,"另類"的馬雲卻高喊"只抓小龍蝦"的口號,高舉"做中小企業救贖者"的大旗,開拓一個前無古人、後有來者的新領域--中小企業B2B。從此,在雅虎、eBay、亞馬遜之後,世界網際網路版圖上又多出了一個嶄新的"第四種模式"--阿里巴巴模式。在企業家馬雲之前,習慣了全盤西化、大規模進口歐美經濟模式的中國企業和企業家,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在世界新經濟的大舞臺上如此揚眉吐氣過。

  馬雲是最早在中國開拓電子商務應用並堅守在網際網路領域的企業家,他和他的團隊創造了中國網際網路商務眾多第一,立志為中國人做出世界上最好的站點。他是中國大陸第一位登上國際權威財經雜誌《福布斯》封面的企業家, 著名的「世界經濟論壇」將他選為2001年度全球100位「未來領袖」之一。

  馬雲創立的阿里巴巴被國內外媒體、矽谷和國外風險投資家譽為與 Yahoo 、 Amazon 、 eBay 、 AOL 比肩的五大網際網路商務流派代表之一。它的成立推動了中國商業信用的建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為中小企業創造了無限機會,「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哈佛大學兩次將他和阿里巴巴經營管理的實踐收錄為MBA案例。在2002年1月發布的阿里巴巴第二份MBA管理案例,哈佛引用了馬雲對阿里巴巴的核心價值的闡述,"馬雲認為阿里巴巴的價值不在於每天的瀏覽量是多少,而在於能否給客戶帶來價值。"以此來表明對阿里巴巴迅速發展的認可。

  阿里巴巴兩次被美國權威財經雜誌《福布斯》選為全球最佳B2B站點之一,多次被相關機構評為全球最受歡迎的B2B網站、中國商務類優秀網站、中國百家優秀網站、中國最佳貿易網。 從阿里巴巴成立至今,全球十幾種語言400多家著名新聞傳媒對阿里巴巴的追蹤報導從未間斷,被傳媒界譽為"真正的世界級品牌"。

  馬雲創辦的個人拍賣網站淘寶網,成功走出了一條中國本土化的獨特道路,從2005年第一季度開始成為亞洲最大的個人拍賣網站。

  當人們談到中國網際網路十餘年的發展歷程中,不得不提到企業家馬雲,也不可能避開這個"幽靈"的存在。他是當仁不讓的開創者、"教父",也是充滿變革精神的顛覆者、"叛逆"。

相關焦點

  • 50歲的網際網路青年馬雲:創業最大的心得是學習失敗
    被問及阿里巴巴成功的原因,馬雲說:「我創業10多年來最大的心得體會是永遠去思考別人是怎麼失敗的,因為成功有很多的要素,有很多的東西你是沒辦法學的。但失敗卻是可以學習的。」2014年,馬雲50歲,阿里巴巴15年。這一年阿里巴巴集團(以下簡稱阿里)完成了創業史上的飛躍——成功登陸紐交所,創造了全球最大的IPO。
  • 阿里巴巴馬雲創業故事
    小編語:馬雲-中國電商教父級人物!他讓中國的電商上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阿里巴巴的運營也更是網際網路界的翹楚。業務觸及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淘寶、天貓、支付寶更是讓無數中國人耳熟能詳。我一直在思考:到底什麼樣的生活歷程和創業經歷,才能促就今日的馬雲?教師馬雲--一個活著就能封神的男人!
  • 失敗未必是成功之母
    劉一凡(授權)許多人相信「失敗是成功之母」,略看不少成功人士的成長曆程,似乎總有不少艱難坎坷。但失敗一定是成功之母嗎?我看未必。首先,失敗可能使人喪失自信,難以重振旗鼓。的確,有不少人能直面失敗,承受挫折,但我們無法否認,也有相當一部分人難以以一顆平靜的心去對待成敗,況且,人非一生下來就足夠堅強,總有一部分人因失敗的經歷而丟掉了未來成功的可能。失敗者如項羽,最終沒有選擇渡江而選擇了自刎江邊。我們難以預計如果他渡江能否重振旗鼓,但我們可以看見垓下之戰的戰敗對他的打擊——他已經不再是那個豪氣英發的霸王了,他已被失敗徹底擊垮,唯有空嘆「時不利兮奈若何」了。
  • 馬雲斯坦福演講回顧創業心路歷程
    馬雲此次演講以「感恩」為基調,稱沒有矽谷就不會有阿里巴巴。他在講話中回顧了自己創辦阿里巴巴的心路歷程,認為是時代和團隊造就了自己的成功;更稱自己是個完全不懂技術的CEO,所以敬仰、尊重和敬畏技術人才。馬雲還鼓勵在海外學習工作的中國人才回國工作,認為不斷變化的中國社會帶來了更多的發展機會。
  • 成功是成功之母,不要再拿「失敗是成功之母」當藉口了
    有一句大家很熟悉的話叫做:失敗是成功之母;我並不完全贊成這句話,我認為:成功是成功之母才更正確。「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只是成功人士的一句謙詞罷了,因為他們成功了,比別人高了那麼一截,比別人生活要好很多;要知道人有個共同的缺點就是嫉妒,現在很多人仇富,就是忌妒心在作祟;成功的人腦瓜子都很聰明,他們都知道面對公眾天天炫富,那是找死;說一說自己失敗的遭遇,說得越慘效果越好,嫉妒他的人一聽他苦逼的奮鬥史,心裡一下子平衡了,不但不嫉妒了反而會敬佩、崇拜這個人。
  • 失敗乃成功之母,我們都知道為什麼還會失敗?什麼才是失敗之源呢
    我們雖然已經明白了「失敗乃成功之母」。還需要進一步找到「失敗之源是什麼」?因為我們很多人可能還在失敗著?——列寧可見「失敗乃成功之母」這句真理也不是那麼容易可以利用的。人們雖然知道失敗了,卻找不到失敗的根源。這才是問題的核心!
  • 失敗(成功)是成功之母?
    「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幾乎可以說是一個不可更改的真理。因為從失敗中可以總結教訓,避免自己再犯,這樣來促使自己一步步走向成功。「失敗是成功之母」,實際上,這也未必是一個絕對的真理,因為真的也有無數的人在失敗面前倒下,從此一蹶不振。
  • 馬雲:有一種人不可能創業成功,一個成功的創業者,三個因素
    馬雲:悲觀的人不可能創業成功馬雲認為,一個悲觀的人是不會在創業的路上成功的,他曾經告誡過創業者:「一個創業者身上最優秀的素質,那就是永遠樂觀。樂觀不僅是自己安慰自己,左手溫暖右手,還要把自己的快樂分享給別人。唯有這樣,人生的路才會走得長遠。」
  • 你為何做事充滿不自信,可能被這句話誤導:失敗乃是成功之母
    失敗乃是成功之母。當我們每一次失敗時,這麼安慰自己,卻不知道類似的安慰,在不斷打擊自信與自尊。這句話真有用,為什麼現實成功者為少數,失敗者為多數。絕大多數人承受不了那麼多次失敗,甚至可能得了心理疾病。在心理學上有一個關於自尊與自信的公式:自尊=成功/抱負每一天每一次的小小成功累計起來,才能提高自我的自尊與自信。成功才是成功之父。失敗是墮落的源泉。
  • 失敗是成功之母?未必!大多數情形反而是:成功才是失敗之母
    我們從小到大,被教育的都是「失敗是成功之母」。好像只要經歷了失敗,你就能獲得成功似的;好像經歷了失敗,你就可以拿到成功的入場券似的。可惜經過20多年的打拼,經過20多年從事品牌營銷工作中看到的林林總總,我終於發覺,成功才是失敗之母。
  • 成功是成功之母,不是失敗之母
    「成功是成功之母」。哦,沒錯吧?不是「失敗是成功之母」嗎?是的,沒有錯。「成功是成功之母」,是《墨菲定律》所講的。「 成功是成功之母」,才是,更普遍,更符合規律的。大多數的成功,都是從一個成功走向更大的成功。他們的成功沒有勵志感,所以沒有,廣泛傳播。失敗確實可以磨鍊人的意志,能讓人清醒,能激起人更大的鬥志。經驗、能力、財富是不斷積累,是一個滾雪球不斷發展的過程,一個人會從強大變的不斷更強大。
  • 馬雲:從高考數學1分逆襲成全國首富,他的成功之道值得借鑑
    在阿里巴巴進入了市場之後,也是掀起了一陣狂潮,馬雲也獲得了成功。在四年之後,馬玉再創創立了淘寶網,來年創立了第三方網上支付平臺支付寶,將阿里巴巴集團更加完善,在此之後我國也正式進入了網際網路時代。在第一次高考失敗之後,馬雲選擇了重新開始,在第二次高考仍然失利之後,他也並沒有就此一蹶不振,反而是越挫越勇,成功上岸。這一點是很多人做不到的,很少人能夠接二連三的承受失敗,但是馬雲做到了。
  • 失敗是成功之母(作文素材)
    失敗是成功之母(作文素材) 2013-09-09 12:02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
  • 創業雞湯丨馬雲創業連續四次失敗,馬化騰裝女孩陪聊
    年紀輕輕就選擇創業,一開始甚至入不敷出,每個月還有房貸要還,這是許多創業者所要面臨的問題,或許他們在面對難題的時候會選擇半途而廢,回家過相對安穩日子,但是想想那些成功的人士就一帆風順了嗎?25個人裡只有馬雲面試失敗很多人第一次看到馬雲的樣子的時候,就覺得馬雲長得異於常人,馬雲在首次高考落榜後曾想過去服務員或者警察,但是都因為他的樣貌被拒絕了。
  • 馬雲30歲還在擺攤賣襪子!中國網際網路大佬的30歲,比你過得好嗎?
    那麼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成功人士,他們30歲時都在做什麼?上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是中國首批網際網路企業家出生最密集的年代。他們到而立之年時,又恰逢中國網際網路萌芽期,因此他們也被稱為「網際網路的拓荒者」。現在眾所周知的馬化騰、馬雲都是「拓荒者」中的一員。馬雲相信大家都知道,那麼30歲的時候他在幹什麼呢?
  • 你們都錯了,失敗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是更重要的成功之母。
    失敗是成功之母,是中國的一句古話,用來激勵暫時遇到困難的人,只要努力下去就能夠獲得成功。從這個意義上來看,失敗確實是成功之母,因為很多人是先有的失敗,然後才有反省和努力,最後才會成功。但是對於想要培養優秀兒童的父母而言,成功才是更重要的成功之母。
  • 失敗是成功之母,還是成功是成功之母?
    造成孩子厭學的原因,很多是孩子在學習上或生活上出現了問題,問題發展到厭學層面,那就意味著孩子已經遭遇了很多的挫折或「打擊」,「失敗」吧。現在流行一句耳熟能詳的話,「失敗是成功之母」。孩子怎麼這麼玻璃心,不能從失敗中總結教訓,而更好地獲得成功嗎?有那麼多的人從失敗中站起來了,那愛迪生為了找到更適合做燈泡的鎢絲,實驗失敗了幾千次……。
  • 馬雲創業初期,為何會留下很多影像資料?難道知道自己一定成功?
    如今,馬雲是中國首富,財富超過3000億元人民幣。而早在25年前,馬雲就為自己的創業留下了大量的視頻資料。很多人都在問:馬雲知道自己會成功嗎?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找到一些線索。
  • 馬雲談創業:很多人失敗,不是因為錢太少,而是錢太多了!
    現在,王健林總結了失敗的原因:錢太多了!類似的話馬雲也說過:「很多人失敗,不是因為錢太少,而是錢太多了!」我們總說,創業最艱難的就是沒錢,每天眼睛一睜就在操心錢,沒有錢就活不下去了。但有了錢,就一定會成功嗎?馬雲、王健林用他們的親身經歷告訴你:錢太多,有時候真不是好事!
  • 曾仕強:你有什麼資格說失敗是成功之母!
    有人喜歡強調失敗為成功之母,因而倡導反敗為勝的觀念。我們認為失敗固然為成功之母,但是不能過分強調,也不必倡導反敗為勝,以免對失敗失去警惕,不能用心防患於未然,導致常常失敗的惡果。當然,對於已經獲得成功的人,回憶當年失敗的歷程,感慨一下失敗為成功之母,這是痛苦之後的一份甜美,說說無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