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父母給孩子的愛用錯了地方,這個代價你承受不來

2020-07-24 興智家庭教育
當父母給孩子的愛用錯了地方,這個代價你承受不來

今天我想分享一句古文,摘自姜太公的《陰符經·下篇》:恩生於害,害生於恩。


它是釋義就是說,恩愛源自於過去的過度傷害,傷害來源於過去的過分恩愛。


當我仔細品讀這句話的時候,不得不讚嘆,姜太公是有大智慧的人。


當父母給孩子的愛用錯了地方,這個代價你承受不來


當你嘗試將這八個字放到我們現在的情侶感情、夫妻關係、親子關係和親子教育等問題上,你就會發現這八字雖短,但蘊藏的智慧和思想,無價。


比如將它放到我們的教育中,我就仿佛看到了一位因父母過度溺愛而「受傷」的孩子。


在生活中,我們不難碰見很多年紀不大,但性格驕縱、脾氣差、為人自私又玻璃心的孩子。


為什麼現在的父母會養出這樣的孩子?


就源於現在的父母,他們小時候受到了「過度傷害」

當父母給孩子的愛用錯了地方,這個代價你承受不來

中國有句話叫「棍棒出孝子」,許多傳統型家長就認為愛孩子就是要限制他,就要用嚴格的教育去明確告訴他們什麼是可以,什麼是不可以,這樣孩子就不會驕縱任性。


以前十分流行這樣的教育觀念,就直接導致我們現在這一代很多做父母的,都是這樣「被打」出來的。


而這一代被「過度傷害」的父母有了孩子之後,深知自己曾經受過的苦與痛,決定要好好對待、好好寵愛自己的孩子,絕不讓孩子受到跟自己一樣的傷害。


於是,「恩生於害」就這樣形成了。


當父母給孩子的愛用錯了地方,這個代價你承受不來


當孩子被溺愛,養成了一堆壞毛病壞性格,長大之後便會「一發不可收拾」,它傷害的無論是對孩子自身,還是對父母,對孩子的愛人和他的朋友們都是如此。


當溺愛成了傷害,那麼「害生於恩」的條件就達成了。


我們甚至可以去大膽設想,假設這個被溺愛傷害的孩子在沒有任何引導和教育的幹預下,做了父母,他的孩子只會有兩條「路」。


第一條,鑑於他自己的成長經歷,要麼,他的孩子受他的影響,同樣成長為一個驕縱任性,脾氣暴躁的人,那麼這個「傷害」就會再一次的複製。


當父母給孩子的愛用錯了地方,這個代價你承受不來


第二條,他悔過自新,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嚴格教育孩子,走「棍棒教育」這條路,於是「恩生於害,害生於恩」就此又將再循環兩代人。


不知道當你看到這裡時,心中有什麼樣的感觸,假如這是我的孩子,都不敢去想像將來發生的事。


1

現在有太多太多父母時常會有意或無意地寵溺自己的孩子,即使在他們小時候,父母很少打罵他們。


但是初次為人父母的他們,一方面心理和思想尚未準備完善,便匆匆忙忙當了父母,另一方面因為過分相信愛的教育,所以無論是在精神還是在物質方面,都盡力滿足孩子的欲望和需求。


殊不知,當愛用錯的地方,就會成了傷害


「慣子如殺子」這句話,有的父母可能會覺得這太誇張了,可是只有經歷過的父母才會懂得這句話背後的心酸和痛苦。


當父母給孩子的愛用錯了地方,這個代價你承受不來


如果你十分相信自己的孩子,想用切身感受去體驗和經歷這句話,我不建議這麼做,因為當你終於理解這句話的含義時,代價是沉重且無法承受的。


2

演員黃磊曾說:


「天下有多少父母,就有多少個樣子的父母,沒有重樣的。」


每家的孩子也一樣,都沒有重樣的。


父母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去思考去愛,如果一味按照自己的觀念和想法去愛孩子,很容易愛過了頭,就會變成「自私的愛」。

當父母給孩子的愛用錯了地方,這個代價你承受不來


父母溺愛孩子,確實可以讓孩子在家裡逍遙自在,感受來自家庭濃濃的愛,但是一旦離開家,必定會處處碰壁,寸步難行,最後受苦受挫的到頭來還是自己的孩子。


3

有限制的愛是多麼的重要。


父母不能放縱子女,因為社會不會容許任何人放縱自己,校園之外沒有溫室,長大之後沒有兒戲,你可以溺愛你的孩子,但外面的世界不會。


天下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但愛要講究方式方法


當父母給孩子的愛用錯了地方,這個代價你承受不來


我們陪著孩子長大,卻無法陪著孩子變老,為人父母不能只看到眼前,更要為孩子的長遠未來打算,不要因為溺愛孩子,反而讓孩子失去了飛翔的能力與勇氣。


在人生這條道路上,我們終要學著灑脫放手,孩子也要學著獨立生活。

相關焦點

  • 何雯娜吃肉吃到吐,10歲孩子孤身留學:你給的愛,我真的承受不來
    孩子睡著後她們也喜歡刷刷手機,用她們的話說,「我刷的不是手機,是自由。」那麼,補覺重要,還是自由重要,只有熬夜的人能回答了。你以為的好,是不是我想要的?我們都太容易站在過來人的角度去指正別人的行為,而忽略了這個問題。02 十歲遠赴他鄉,如果可以自己選,他願意成為小留學生嗎?
  • 溺愛孩子的父母,都要付出代價
    ,別等孩子長大了,讓這個社會來替你教育。01每個溺愛孩子的父母都是要付出代價的。父母愛孩子,本是最美好的感情。多年後你會發現,那些年苦讀的歲月,只是你此生承受的最輕的苦。父母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而不要去做自私的父母。因為常常愛過了頭,就是自私的愛。那種愛比恨還要傷害。
  • 孩子從電瓶車跌落,被爸爸一腳踹翻,為什麼父母的錯讓孩子承受?
    確實孩子遇上這樣的爸爸,真是夠遭罪的了,不僅自己沒能照顧好孩子,相反將責任推到孩子身上,孩子錯了嗎?這樣的父母,只會讓孩子在生活中陷入到擔憂和恐懼中,不知道哪天,父母情緒失控,自己將承受心理和身體上的雙重打擊。
  • 8歲女孩沉默承受全家「拳打腳踢」: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會愛孩子
    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會愛孩子之前也在網絡上看到了一些有關家暴的視頻,那個爸爸直接就把嬰兒往地上摔,畫面令人不忍直視。如果你實在是不想要這個孩子,又何必將她帶到這個世界呢?沒有一個孩子有權利選擇自己的出身,選擇自己是否要降臨到人間,但是爸爸媽媽卻將生活中的不滿都撒在孩子身上,真的不配為人。
  • 人到中年婚外再無真感情,代價不是你能承受的
    那女人看情況不妙,阿帆已經44歲了,而自己才30歲,真要嫁給阿帆,那自己下半輩子不得吃苦受累,想到這就找個父母不同意以死相逼為藉口,離開阿帆再也不見蹤影。阿帆在這時候才醒悟,可婚外情的代價已經不是自己能承受得起了。
  • 身為父母,該怎樣愛你的孩子
    每個溺愛孩子的父母,都是要付出代價的 父母愛孩子,本是最美好的感情。只是,很多時候,父母愛得太深、愛得太急,恨不得為孩子鋪好一生的道路,讓他一步走完。卻忘記了,寬容過頭是縱容,寵愛過頭是溺愛。 這個時候,如果父母因為心軟,一味地追求讓孩子享受自由,而不讓孩子學習應該學習的技能,那麼等到孩子醒悟的那一天,一定追悔莫及。 有遠見的父母,都會狠下心來,讓孩子在該吃苦的年齡不享福,在該學習的年齡不放縱,在該努力的年齡不放棄。
  • 非要讓孩子付出生命的代價,才能喚醒父母麻木的愛嗎?
    幸福的童年可以治癒一生,不幸的童年可能用一生都難以治癒。他飛快地在前邊騎車回家了,孩子在後邊一直追。到家後還把他鎖在了門外。他還說,孩子就要嚴管才能出成績,你對他松一尺,他自己會松一丈。我一直認為他說的是對的,而且也是這麼做的,根本沒考慮這樣有什麼不對,更沒考慮過孩子內心的感受。
  • 孩子愛頂嘴,父母的教育方式錯了!4個方法讓孩子改掉壞毛病
    隨著孩子的年齡漸長,家長越來越感覺到孩子出現頂嘴、吵架等現象。家長希望孩子能快點長大,他們覺得孩子長大後就能懂事了。其實家長的這種想法略微"天真",孩子愛頂嘴,不僅僅是孩子年紀小導致的,更多是源於父母錯誤的教育方式。再親密的家人也少不了磕磕絆絆,孩子頻繁地頂嘴也會令父母受傷,家長不妨先了解一下孩子愛頂嘴的原因。
  • 請告訴孩子:現在你可以不努力,但將來的代價你承受不起
    因此,請務必告訴孩子:現在你可以不努力,但將來的帶價你承受不起!所以孩子你要明白,父母逼你學習不是為了攀比成績,而是希望你能無悔青春!一些孩子,自認為天生不是讀書的料,想著儘早闖世界。但不要忘了,正是因為父母在物質上全力支持,老師在學習上盡心教導,你們才得以無憂地學習。
  • 媽媽們:您對孩子「過度付出」的愛,孩子承受得起嗎?
    宋倩的目標是女兒能考上清華,這個事業有成的女人用同樣的方式嚴格要求著孩子。可結果,女兒因為不堪重負爬上護欄要跳江,在生命的恐懼面前,女兒控訴著母親的種種壓力,表達了自己對母親的反感:「我想要遠離你。」在孩子眼裡成了女魔頭,孩子竟不惜以生命為代價,目的就是遠離這些讓她們痛苦的父母。
  • 這背後的代價你承受不起!
    一、「成績至上」是一個養育誤區在《給孩子恰到好處的愛 做不焦慮的父母》一書中,作者麗莎·舒格曼指出:最重要的是學會與身邊的人合作。作為一個擁有20多年育兒經驗的倆孩子媽,作者在書中一共總結出了18個教養誤區,而「成績至上」排在第一。
  • 孩子愛頂嘴,是父母教育方式出了錯,4個方法讓孩子改掉壞毛病
    導讀:孩子愛頂嘴,是父母教育方式出了錯,4個方法讓孩子改掉壞毛病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愛頂嘴,是父母教育方式出了錯,4個方法讓孩子改掉壞毛病!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父母怪孩子不守規矩,孩子怪父母用錯方式
    父母怪孩子不守規矩,孩子怪父母用錯方式! 到底是孩子不守規矩,還是父母用錯方式?如果自己沒有控制好,不允許耍賴皮; 玩完遊戲之後,要和家裡的某個人去分享,你玩了什麼,為什麼喜歡這個遊戲? 教育的核心是處理好規矩和愛的關係。 只要給孩子立好規矩,表明我們對她的愛。她也會願意遵守規則,聽從我們的安排。
  • 養不教父之過|孩子的錯首先都是父母的錯,值得每一個父母反思
    看到這個報導的時候我真的是震驚的,我從內心裡感到憤怒並替這對父母感到悲哀,是怎樣的缺席的教育才會教育出這樣一個是非不分愚蠢無知的孩子?「養不教父之過」。孩子的錯首先都是父母的錯!相信每一對父母在孩子幼小的時候都是孩子心裡神一樣的存在,那時候的孩子對父母言聽計從,百依百順,進門第一句話也總是先喊「媽媽」,媽媽的小棉襖小棉褲們無時無刻不在意著大人的身影,而父母也會因為孩子的依賴沾沾自喜。但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爸爸媽媽不再是孩子心裡的神了呢?孩子們可能說不清楚,大人們也真的不明白嗎?
  • 「白熊效應」:孩子有時候愛「唱反調」,或許只是無心之失
    所以,孩子對於父母語言信息的處理遠遠沒有想像中的準確,而是存在著很大的偏差。這也是很多孩子為什麼看起來很愛和父母「唱反調」的原因,他們有時候真的不是故意的,只是無心之失罷了。大人對於事情的判斷無非就是對和錯,但是在孩子的眼裡,事情其實對錯,只有想做和不想做,能做和不能做,所以即便家長勒令孩子不準做,說這是錯的,孩子也不會理解。
  • 王金海:培養自控力,99%的父母都翻過這個錯
    今天給各位講的主題就是培養孩子自控力,99%的父母都犯過這個錯誤,每個父母都希望有個自律的孩子,不用大吼大叫,孩子就知道該如何去做。由於媽媽跟我說,我知道自控力對孩子非常的重要,自控力能預言一個孩子在學業上的成就,也能讓人冷靜的處理機動式的情緒。我也相信只要多培養孩子就能夠自控,如果失控一定是什麼地方出了錯,可是我越是期待孩子越常常不能自控,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 《非暴力溝通》:是你把比較用錯了地方,讓孩子迷失了方向
    比較這把雙刃劍,你用錯了地方,讓孩子迷失了方向!」如果真的愛孩子,就不要拿孩子去跟別人家的孩子做比較。有點父母,時時比較,處處比較,事事比較......比較越多,孩子就容易失去自我、丟棄夢想,迷失人生的方向。
  • 為人父母,你學會了嗎
    在這個世界上,除了個別比較奇葩的父母之外,很少有不愛自己孩子的父母,我們給孩子的愛,不需要理由,不求回報,但同時,愛也需要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一些這樣的話——我是為你好,才如何如何,說這句話的人,往往還覺得自己委屈,覺得自己的滿腔熱情都錯付,只是,說話人卻很少深究,我們的孩子為什麼要拒絕自己的好意,,是孩子不識好歹,還是自己表錯了情,因此,父母跟孩子之間的矛盾也由此而生,其實,不是對方不需要你的愛
  • 沒劃車卻被屈打成招:不被父母信任,才是孩子難以承受的滅頂之災
    :「你是不是在一輛車子附近玩耍?」從事發當天,再到三天後真相大白的日子裡,我相信這個十歲男孩的日子並不好過。他一定在承受來自家人的批評和指責,也一定在承受家人不相信自己的委屈與崩潰。是呀,尤其是在這個以分數論成績的時代,很多家長都習慣性把關注重點放到了孩子的分數之上,卻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忽視了很多很多。作為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很正常,但我們決不能總是抱著恨鐵不成鋼的心態,給予孩子無窮無盡的負能量。
  • 為何最不受寵的孩子反而最孝順?48歲阿姨自白:父母之愛強求不來
    獨生子女政策未推行之前,家家戶戶都有幾個孩子,孩子一多,父母自然也容易偏心,這也是人之常情,無可苛責。但是經常有這樣一種現象,父母最忽略、最嫌棄的那個孩子,反而在身邊照顧最多,也最盡心。直到後來,我檢查出了腎結石,需要住院開刀,我家男人靠不住,於是我求到了娘頭上,卻被一口拒絕了,她說,「你再等等,你大姐快生了,那麼遠的地方,沒娘家人照顧我不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