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親子關係,跟任何人際關係一樣,都需要父母和孩子雙方共同去維護。但由於父母是成年人,孩子是未成年人的關係,很多爸媽就喜歡在某些事情上以自己所謂的經驗,片面性的給孩子定性,致使孩子活生生的被冤枉,讓親子關係也變得有隔閡了。
01
我相信今天很多人都看到了這樣一個新聞標題:「奧迪被劃男孩家長賠3500元,3天後的事卻讓所有人慚愧」。不知道各位有沒有點進去了解事情真相,曦曦媽看了之後反正是頗為感慨的。
事件發生在近日的重慶市沙坪垻區,一輛奧迪車主稱自己的車子被劃傷,在查詢監控後發現一個10歲的小男孩剛好在車子附近有所逗留,就這樣這個小男孩成為了懷疑對象。車主找到了小男孩的爸爸,爸爸觀看了監控之後,也認為自己的兒子有劃傷奧迪車的嫌疑。
於是小男孩爸爸簡單地問了一句孩子:「你是不是在一輛車子附近玩耍?」小男孩誠實地回答了。接下來,小男孩就遭到了父親的指責,他指責兒子劃傷了別人的車子,需要做出賠償。哪怕小男孩表示自己真的就只是在車輛附近逗蒼蠅玩兒而已,並非是劃傷車子的罪魁禍首,可爸爸看著監控裡的畫面,還是憑藉自己的經驗給孩子扣上了說謊的帽子。
爸爸嚴厲批評了小男孩,除了一個勁地指責小男孩說謊以外,還要求小男孩必須要勇敢承認錯誤,被逼無奈之下,小男孩還是承認了自己劃車的「事實」。
本來雙方已經協定了以3500元作為代價就此和解,可事情卻在三天後出現了反轉。警察在查看車子的劃痕時,發現車門上的劃痕很深,根本不像是一個十歲小孩兒能做到的。在調取了幾天前的監控後發現,這條劃痕根本就不是事發當天由小男孩造成的。最終小男孩的清白被證實,車主也退還了小男孩一家3500元的賠償金。
從事發當天,再到三天後真相大白的日子裡,我相信這個十歲男孩的日子並不好過。他一定在承受來自家人的批評和指責,也一定在承受家人不相信自己的委屈與崩潰。
是呀,孩子一直把父母當作自己最愛、最信任的人,可連自己的父母都不信任自己,這該是一件多麼讓人心寒的事情呢?
02
上一次和堂弟一起吃飯,我們回憶了很多小時候的事情,在說到自己當年被冤枉的那件事時,他一個七尺男兒竟然眼裡含著淚水。
堂弟七歲那年,鄰居家的老人有兩百元丟失了,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所有人都把懷疑對象設置成了堂弟,因為他與鄰居家小孩兒關係很好,所以經常在鄰居家出入。堂弟說,當時不僅僅是鄰居全家老小懷疑他,就連他的父母也為此把他狠狠地打了一頓,不管他如何為自己辯白,在所有人眼裡都成了狡辯。
那件事情之後,知道此事的鄰居、親戚,只要見著堂弟去他們家了,自己就十分刻意地提防著堂弟,還有的人甚至毫不避諱地說不歡迎堂弟去他們家做客,甚至還叫自己的孩子不能跟堂弟一起玩耍。一時之間,堂弟不僅在親戚、鄰居面前成了壞孩子,在父母眼中也成了問題小孩兒。
直到多年後,那個真正偷錢的親戚由於良心不安而主動站出來,承認了自己當年約束力不強時所犯下的錯誤,也算是還了堂弟的清白。
或許是因為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是會犯下這樣或者那樣的小錯誤,所以在孩子遭到別人質疑的時候,家長就很難堅定自己的立場,反而無奈地認為自己教子無方,認為自己的孩子就一定是幹壞事的那個人。作為父母,我們事事得講依據,不能隨意的冤枉孩子,也不能隨意地給孩子扣上撒謊的帽子。
03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爾.卡特曾說過:「孩子健康心理的培養比對孩子身體的關心更為重要,孩子只有具備了健康的心理,才能挑戰未來,走向成功。」
是呀,尤其是在這個以分數論成績的時代,很多家長都習慣性把關注重點放到了孩子的分數之上,卻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忽視了很多很多。作為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很正常,但我們決不能總是抱著恨鐵不成鋼的心態,給予孩子無窮無盡的負能量。
我從小就是一個極其偏愛語文科目的孩子,表姐上初二時,我上小學四年級,那個時候我對表姐的中考滿分作文書特別感興趣,沒事兒的時候就喜歡翻翻,或者摘抄一些自己認為寫得很好的句子或段落。每次表姐看到之後,就會認為我是在搗亂,還會搶過書籍不屑地對我說:「看見了沒,這是中考滿分作文,連我都看不懂,你一個小學生能看懂嗎?」
或許是因為我一貫熱愛閱讀、喜歡積累、善於仿寫的緣故,我的作文寫作水平一直都是班裡最為出色的。但偶爾也會有同學極其不服氣,到處宣揚我的作文都是背的,都是抄襲的。憤怒地我,曾經跟父母講過自己的煩惱,幸運地是爸媽一直相信我,並且鼓勵我用事實說話,他們告訴我只要我不斷努力、不斷熱愛閱讀和寫作,那些毫無依據的懷疑都會被消散。
比起那些時常被父母冤枉的孩子來說,我是幸福的。非常幸運地是父母願意相信我,願意站在我的身後支持我。從小學到大學,我不僅痴迷於語文科目,更對寫作一往情深,如今還能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背後也離不開父母的信任和支持。
——————
很多家長總是在用自以為是的方式愛孩子,但有些時候卻不知道自己這種沾沾自喜的方式往往害了自己的孩子。作為父母,我們需要站在辨證的角度看待問題,從容、客觀講事實依據,不輕易給孩子扣上子虛烏有的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