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被父母信任的孩子,心裡有多苦?

2021-02-28 女兒派

心中有愛眼裡有光的孩子,都在父母的信任與支持中長大。

——鹿媽 

看到這樣一則新聞,著實讓人心疼:

石家莊一個12歲的女孩李鶴騎車出門玩耍。

和女孩並行騎車的一位女士,突然倒向了李鶴這邊。

看到有人摔倒,李鶴趕緊和路人一起把她扶起來,看到她安然無恙後,便離開了。

誰知,回到家後,摔倒的女士家屬找上門來,認為是李鶴撞倒了自己的家人,要求李鶴支付醫藥費。

孩子嚇壞了,聲稱並不是自己撞的,然而媽媽並不相信她。

因為平時女兒有些男孩子性格,看到她堅稱不是自己撞了人,媽媽認為孩子一定是做了錯事不敢承認,在撒謊,於是動手打了女兒。

被冤枉的孩子悶悶不樂,幾天都沒有吃好睡好,疑惑的媽媽這才想到報警求助。

直到現場的視頻清晰地看到,女兒的車並沒有碰到那位女士,她只是把摔倒的女士扶了起來。

一切真相大白。

做了好事,沒有得到表揚就算了,還被媽媽不信任,女孩的心裡,該有多疼。

喬伊斯·布拉澤斯說:

「愛的最好證明就是信任,彼此信任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愛。」

不被父母信任的孩子,一生都在尋求肯定。 

不被父母信任的孩子,學不會信任別人

知乎上曾有這樣一個問答:不被父母信任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其中有位網友說的話,雖簡短,卻很扎心:

另一個網友在下面跟帖,是這樣說的:

「非常生氣卻又無可奈何,很委屈。

明明是最親的人,卻口口聲聲用懷疑的語氣試探跟蹤,自己索性逃避不談。

好像關係很好的樣子,只想著以後可以做個好家長,做孩子的好朋友,讓孩子信任別人也能被別人信任。」

曾看過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

一個男孩和幾個夥伴一起出去玩,期間發生了爭執。

夥伴們聯合起來欺負他,用皮筋綁住了他的私處,緊到他自己都無法把皮筋取下。

男孩回家不敢告訴父母,生生忍著疼痛。直到第三天實在下不了床,才怯懦地告訴父母。

父母趕緊把孩子送去醫院,可是因為組織壞死,醫生也無濟於事。

他們痛心疾首地問孩子:「你怎麼不早點說出來!早說出來,就不會像現在這樣了!」

可是孩子卻嚎啕大哭,問父母:

「每次我被欺負,告訴你們,換來的總是責罵。你們信任過我嗎?」

因為父母的長期不信任,導致孩子內心塞滿了不安,對父母同樣存在著深深的不信任。

遇到問題,在孩子最需要父母幫助的時候,寧可選擇自己扛著,也不肯說出來。

前段時間,一個六歲的女孩在工地上給父母幫忙,不小心,一枚鋼釘刺進了小女孩的胸膛。

為了避免父母的責罵,小女孩不敢說出口。直到受不了時,才告訴父母。

檢查後發現,鋼釘刺進的位置離心臟只有不到三釐米,再晚一些送到醫院,後果不堪設想。

那個什麼問題都自己扛的女孩,她是生長在多麼缺乏安全感的家庭中,才會選擇用沉默的方式來對抗。

錢志亮曾說:

一個孩子不被信任,不被接納,會在他們的成長道路上留下不可逆轉的傷害。 

不被父母信任的孩子,一生都帶著傷痛

在綜藝節目《朋友請聽好》中,一個高中孩子給節目寫了一封信,分享了自己的困惑。

自己搬了新家,是十多年來好不容易能有自己的房間,以為自己會開開心心的,沒想到被父母兜頭澆了一盆冷水。

他的父母用不容置喙的口吻告訴他:

孩子很崩潰,覺得父母不尊重自己,還侵犯了隱私,他想反抗,卻被父母用家長的身份壓制著。

在父母的眼裡,一個十幾歲的孩子怎麼可能有什麼隱私:

更可氣的是,媽媽竟然拿「別人家的父母」來對比,她的同事還是偷偷在孩子房間安監控,自己願意和孩子說,已經是很尊重他了。

孩子在父母的不信任中變得崩潰,原來自己在父母的心裡,一點自由權都沒有。

嘉賓們在不可置信中,聽完了這封信。

這也難怪,為什麼許多人說現在的孩子太叛逆太自我,

試想一個孩子長期生活在父母的高壓態勢下,得不到尊重和愛;

又怎麼能指望他們能心平氣和地坐下來,和父母平等地溝通交流呢?

正如何炅在節目中說的:

好的教育方式,是愛與信任。

李玫瑾教授曾說:

孩子不和父母說實話的原因,很大部分來自於父母不信任孩子。

不被信任的孩子,一生都帶著傷痛。

父母的信任,藏著孩子的未來

曾看過這樣一個公益視頻,被稱為泰國版的《阿甘正傳》。

一個小男孩在學踢足球,母親在一旁認真地觀察。

結束訓練時,教練找了男孩的媽媽,和她聊孩子訓練時的表現。

教練說,孩子儘管看起來決心滿滿,可是因為他的基礎差,頭球的技術基本為零。

媽媽聽了教練的話,很是沮喪,但她把這份沮喪收好,不把負面的情緒傳遞給孩子。

吃過晚飯,媽媽對孩子說:

「我今天和你教練聊過了,你一直都很努力。在此之前,你頭球完全做不到呢!」

出於對孩子的信任,媽媽說,再努力一點點。

孩子聽了媽媽的話,深受鼓舞。於是,他放下正在喝的牛奶,到院子裡練習踢球去了。

在一次訓練中,小男孩總是跑得比別人慢。

正當他灰心的時候,媽媽過來告訴他:你只要超過比你跑得快的那一個,就夠了。

小男孩聽了,努力地去達到「前進一名」的目標。

此後,無論男孩遇到什麼困難,只要想到媽媽那句「再努力一點點」,內心便充滿了一往無前的勇氣。

媽媽的信任,給了孩子揚帆起航的信心和勇氣。

在一次比賽中,小男孩憑藉一個頭球,讓原本看著就要輸掉的球賽翻盤,那一刻,他體會到了成功的滋味。

英國教育家斯賓塞曾說:

「當孩子感到被愛、被信任,奇蹟不久就會出現在你眼前。」 

孩子的內心是敏感的。當他感覺到被信任,會覺得無比踏實,願意付出行動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

當他感覺到不被信任,他的世界將是不帶色彩的灰白,變得毫無生氣。 

為人父母,請給予孩子足夠的信任

父母與孩子的信任,從來都是相互的。

父母給予孩子一分的信任,孩子便會拿出一分來回饋父母。

首先,父母要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

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女孩告訴父親,學校有鬼,不敢一個人去上課。

父親沒有懷疑她的話,而是選擇相信,並引導孩子說出「鬼」是什麼樣的。

在女兒描述了鬼的模樣後,父親選擇在女兒下課時間段,會一會「鬼」。

結果,父親發現,那是有人尾隨女兒,他果斷地報了警。

這位父親,用自己的信任,保護了自己的孩子,避免了一場悲劇。

其次,學會放手,鼓勵孩子。

父母要相信,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軌跡,學會減少自己的控制欲,放手讓孩子做自己。

多鼓勵孩子做他願意做的事、喜歡做的事,孩子會在興趣的薰陶中,變得獨立自信,

也會在父母的鼓勵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定位。

好好保護孩子的好奇心,不打擊、不打壓,讓孩子在相對輕鬆的家庭氛圍中成長。

第三,平等溝通,平等交流。

在與孩子溝通時,父母可以蹲下身子,平視孩子的眼睛,與他溝通。

把孩子當成自己的朋友,用平等的態度與他共同探討如何解決問題。

當孩子感覺到父母與他的地位是同等的,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家長,他會更願意把內心的想法說出來,和父母形成良性的互動。

著名教育學家陶行之曾說:

「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於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要賞識孩子。」

被信任滋養的孩子,眼裡帶著光,心中有天地,他們會帶著父母的善意,去探索發現屬於自己的世界。

願每一個孩子內心富足,願每一對父母,都能用靜待花開的眼光來對待自己的孩子。

*本文系女兒派原創。我家有女兒,有女萬事足。百萬父母關注的育兒平臺。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親愛的,如果我們的文章對你有幫助,就把我們「設為星標」★吧!這樣就不會錯過每天推送啦!


育兒先育己,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關注女兒派

每晚八點陪你一起成長

相關焦點

  • 被父母貶低和羞辱的孩子,心裡有多苦!
    可實際上,被羞辱的孩子往往不會變得勇敢,而是更加的膽怯、自卑和自我懷疑。01不被父母肯定的孩子,心裡都很苦。看過這麼一個新聞,一個老藝術家對女兒特別嚴苛,後來女兒到常春藤讀博士,媽媽去美國看女兒,不知道為什麼就指責起來,女兒問了一句:我是不是永遠都沒辦法讓你滿意?「媽媽回了一句:「你覺得自己做的很好麼?」女兒一聽,翻身就跳下了陽臺,沒有救過來。我們無法想像,這個女兒的心裡有多苦,苦的生命都無法承受。
  • 10歲「劃車男孩」結局反轉上熱搜:不被信任的孩子,心裡有多苦
    不被父母信任的孩子,內心都有無法填補的缺口。01不被信任的孩子,心裡有多苦父母的不信任,會讓孩子感受不到自身價值。受了傷不敢說,生病了都覺得是自己的錯,所有的傷痛只能自己扛著。有人說:這孩子就是傻,都疼成這樣了,父母心疼都來不及,哪捨得批評你?說這種話的人,是令人羨慕的,一定生活在被父母充分信任的環境中。知乎上有一個問題:「不被父母信任是怎樣一種體驗?「有個回答是:有聯繫的是血緣,而不是心。
  • 2021年的這個熱搜令人痛心:不被信任的孩子,心裡有多「苦」?
    卻不知被冤枉的傷痛不僅沒有消失,反而像烙印一樣刻在孩子心裡,影響孩子的一生。有研究表明,孩子在孩童時期受到不正確的引導或者被冤枉,父母沒有及時溝通解開誤會,將會給親子關係埋下隱患,這些被冤枉的孩子往往在事後幾年甚至十幾年還能清晰的感受到那種委屈和無法釋懷。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答:不被父母信任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 被父母信任的孩子,心裡有愛,眼裡有光,更有可能走向成功
    這些話有統一的潛臺詞——其實我打心眼裡不信任你。信任孩子,對於很多父母來講,是一種什麼體驗?可能很多父母都體會不到。被父母信任的孩子,心裡有愛,眼裡有光,更有可能走向成功著名演員馬伊琍曾經在董卿的《朗讀者》中講述自己被父親信任的感覺。
  • 被父母信任的孩子,心中有夢,眼裡有光
    有調查數據顯示,95%的父母不相信孩子。孩子說了,父母卻不信。恍如一記重錘打在他身上,孩子心裡某個東西悄無聲息的碎了。01很多時候,父母都有愛孩子的本能,卻少有信孩子的能力。心理學家喬伊斯·布拉澤斯說:「愛的最好證明就是信任,彼此信任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愛。」
  • 10歲男孩劃車事件反轉:被父母信任的孩子,活得有多幸福?
    在樹洞或者知乎裡,有不少因為被父母誤解的孩子,一遍遍訴說著自己的委屈和傷心。前兩天看到明星林雨申被媽媽誤會的視頻,心裡五味雜陳,有時候,讓父母信任孩子,真的比登天還難。而且李小婉說,孩子身上跟血葫蘆似的,兩顆門牙被打歪,可見孩子那時是忍著多大的皮肉之苦,在經受媽媽的拷問和訓斥。代入下角色,自己在外面被人搶劫,被猛追狂打,渾身是血,到了公安局做筆錄,媽媽一來就惡語相向,一個孩子得多絕望和委屈啊。
  • 孩子不信任父母,與常說不信任孩子的10句話有關,該說信任18句話
    希望寶媽奶爸朋友們,在和孩子相處中,運用這些方法,有什麼問題,私信我@三字經家庭教育,很高興為您解憂,願每個孩子快樂成長。正文:這節我們分享:被信任的孩子,表現的狀態更優秀,我們一起學習第4課,信任話術的思維模式。
  • 從朱朝陽到馬伊俐:父母的信任,是如何影響孩子一生的?
    最近,有部國產劇《隱秘的角落》爆紅,豆瓣評分高達9.0。有人說,這部劇揭開了人性到底可以有多惡。其中,小主角朱朝陽的黑化,更是引發了一波又一波的熱議。影片裡,父親朱永平帶朱朝陽去吃飯,想問他妹妹墜樓時他是否在場。朱朝陽在父親去洗手間時,發現了他藏在包裡的錄音筆,知道父親在懷疑自己,立馬抹掉心裡的愧疚,和父親演了一出苦情戲。
  • 「女兒在日記本裡放了一根頭髮」,能與父母相互信任的孩子有多幸運
    有時候一件小事,也會讓不信任的種子在心裡生根發芽。每個孩子都渴望信任,如同渴望愛,對於一個孩子來說,不被信任,是對他最差的評價。「無論我多努力,只要不按照爸爸媽媽說的做,就得不到讚賞,難道相信我一次不可以嗎?」信任如同愛,匱乏的代價是讓孩子變得自卑而敏感。
  • 那個聽話的孩子,你不知道他的心裡有多苦
    心理學家武志紅在參加《奇葩大會》時說的一句話:「在當代有很多大家習以為常的詞語,可能會覺得這個詞很好,可其實都大有問題,第一個詞就是聽話。」當父母總以聽話與否衡量一個孩子,將給孩子的人生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
  • 被質疑作弊,13歲女生跳湖自殺:不被信任的孩子,有多慘?
    ,有多慘?02不被信任的孩子,心裡都有個黑洞豆瓣上有一個話題,問大家有沒有動過自殺的念頭,看完心裡五味雜陳。「被誤解、被冤枉、被貼標籤的時候,心裡那份自尊的防線瞬間崩塌了,想找個地方永遠消失,倒不是真的想死,只是不知該如何自處...」
  • 父母的信任是孩子面對世界的勇氣:保護孩子的信任,是教育的前提
    對於孩子來說,爸爸媽媽的信任是他們力量和勇氣的源泉,對於父母來說,孩子的信任是對他們最大的認可和安慰。如果孩子連自己的父母都不敢相信,那無疑是一種悲哀,保護孩子的信任,是父母應盡的責任,也是教育的前提。
  • 孩子肚子疼三年,父母卻以為孩子在作妖!不被相信的孩子有多苦?
    不被父母信任的孩子,是這世界上最可憐的人。曾有研究表明:孩子在童年時期被冤枉,父母沒有及時溝通解開誤會,將給孩子埋下極大的隱患。這些孩子往往在幾年後,甚至十幾年後,還能夠清晰的感受到那種委屈和無法釋懷。最近,浙江就有這樣一位11歲小男孩。
  • 父母總覺得孩子在說謊?給孩子多一點信任吧
    你有多少隱私?我是你什麼人?我不可以監控你?」,但是父母裝監控更是不對,父母因為工作忙不能照顧陪伴孩子,不是成為父母不信任孩子的理由。父母跟孩子之間原本應該建立天然的信任關係,可是為什麼隨著孩子的成長,越來越多的父母不再信任孩子了呢?
  • 不被偏愛的孩子,內心有多苦?
    其實,孩子要的不是同樣的食物,而是父母能看到自己的委屈和需求,是那份特別的理解和重視!不被偏愛的孩子,內心有多苦?在微博有個熱搜話題 。光閱讀就有2.2億,評論3.9萬。話題下每個回答都像是往心上捅刀子一樣,看得讓人窒息:有位網友說道,她比妹妹學習好、懂事,可父母就是特別偏愛小的。有次姐妹倆發生矛盾,爸爸見狀立刻抱起妹妹,溫言細語地說:「乖,家裡所有零食都給你,不給姐姐,等你長大了,房子也給你……」她說:「你能想像,當時正站在一旁的我,心裡是什麼樣的感受嗎?
  • 留守兒童到底有多苦,很多父母根本不知道!
    但真實的留守生活大多充斥著對父母無限的思念、無人交流的尷尬局面。留守兒童內心有多苦?1.難以與父母形成良好的親子關係親子關係是指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相互關係。它是所有人際關係的基石,孩子只有擁有了良好的親子關係,才會對其他人產生依戀關係、安全感和信任感,才能正常與人交往。留守兒童因為長期與父母兩地相隔,很難形成健康的親子關係。
  • 我曾經很討厭父母的不信任,可是有了孩子,我也變成了這樣的父母
    家長們都坦言,父母的信任對他們來說太重要了,信任帶來自由,如果當時父母能給他們更多一點信任和空間,他們現在可能還可以做更多的事情。訴說著父母對自己的種種不信任與不理解。「希望我媽可以多信任我一點點,給我多一點點自由的時間。」其實家長的每一個打著「為你好」的行為,孩子們都能準確的解讀出背後真正的意義,或是父母的虛榮、或者父母的控制欲。
  • @銅川父母,孩子最喜歡父母的行為中,「信任」排在首位
    編者按:在所有的人際關係中,「信任」是最好的潤滑劑。其實親子關係也是如此。一項研究顯示,最受孩子喜歡的10種父母做法中,排第一的是:「信任我」。但是,另一項調查顯示,95%的父母不相信自己的孩子。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錯位?家長們為什麼這麼難相信自己的孩子?這篇文章僅作一個提醒,也許某些時刻,我們應該選擇願意相信孩子。
  • 你信任孩子,孩子就信任你
    分享的喜悅是加倍的,分擔的痛苦是減半的,媽媽和孩子之間也需要相互信任,彼此理解,媽媽和孩子才會相互接納對方,減少心理防衛。媽媽與孩子建立彼此之間的相互信任十分重要,因為有了彼此的信任,孩子才能從爸爸媽媽那裡得到這個世界對他的正面評價,孩子才能在信任的眼光中充滿自信地健康快樂成長起來。有了彼此的信任,孩子才會在關鍵時刻考慮和聽從父母的建議。
  • 孩子不願跟家長溝通,是不被信任的後果,家長的信任是孩子的底氣
    導讀:孩子不願跟家長溝通,是不被信任的後果,家長的信任是孩子的底氣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不願跟家長溝通,是不被信任的後果,家長的信任是孩子的底氣!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