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愛眼裡有光的孩子,都在父母的信任與支持中長大。
——鹿媽
看到這樣一則新聞,著實讓人心疼:
石家莊一個12歲的女孩李鶴騎車出門玩耍。
和女孩並行騎車的一位女士,突然倒向了李鶴這邊。
看到有人摔倒,李鶴趕緊和路人一起把她扶起來,看到她安然無恙後,便離開了。
誰知,回到家後,摔倒的女士家屬找上門來,認為是李鶴撞倒了自己的家人,要求李鶴支付醫藥費。
孩子嚇壞了,聲稱並不是自己撞的,然而媽媽並不相信她。
因為平時女兒有些男孩子性格,看到她堅稱不是自己撞了人,媽媽認為孩子一定是做了錯事不敢承認,在撒謊,於是動手打了女兒。
被冤枉的孩子悶悶不樂,幾天都沒有吃好睡好,疑惑的媽媽這才想到報警求助。
直到現場的視頻清晰地看到,女兒的車並沒有碰到那位女士,她只是把摔倒的女士扶了起來。
一切真相大白。
做了好事,沒有得到表揚就算了,還被媽媽不信任,女孩的心裡,該有多疼。
喬伊斯·布拉澤斯說:
「愛的最好證明就是信任,彼此信任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愛。」
不被父母信任的孩子,一生都在尋求肯定。
不被父母信任的孩子,學不會信任別人
知乎上曾有這樣一個問答:不被父母信任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其中有位網友說的話,雖簡短,卻很扎心:
另一個網友在下面跟帖,是這樣說的:
「非常生氣卻又無可奈何,很委屈。
明明是最親的人,卻口口聲聲用懷疑的語氣試探跟蹤,自己索性逃避不談。
好像關係很好的樣子,只想著以後可以做個好家長,做孩子的好朋友,讓孩子信任別人也能被別人信任。」
曾看過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
一個男孩和幾個夥伴一起出去玩,期間發生了爭執。
夥伴們聯合起來欺負他,用皮筋綁住了他的私處,緊到他自己都無法把皮筋取下。
男孩回家不敢告訴父母,生生忍著疼痛。直到第三天實在下不了床,才怯懦地告訴父母。
父母趕緊把孩子送去醫院,可是因為組織壞死,醫生也無濟於事。
他們痛心疾首地問孩子:「你怎麼不早點說出來!早說出來,就不會像現在這樣了!」
可是孩子卻嚎啕大哭,問父母:
「每次我被欺負,告訴你們,換來的總是責罵。你們信任過我嗎?」
因為父母的長期不信任,導致孩子內心塞滿了不安,對父母同樣存在著深深的不信任。
遇到問題,在孩子最需要父母幫助的時候,寧可選擇自己扛著,也不肯說出來。
前段時間,一個六歲的女孩在工地上給父母幫忙,不小心,一枚鋼釘刺進了小女孩的胸膛。
為了避免父母的責罵,小女孩不敢說出口。直到受不了時,才告訴父母。
檢查後發現,鋼釘刺進的位置離心臟只有不到三釐米,再晚一些送到醫院,後果不堪設想。
那個什麼問題都自己扛的女孩,她是生長在多麼缺乏安全感的家庭中,才會選擇用沉默的方式來對抗。
錢志亮曾說:
一個孩子不被信任,不被接納,會在他們的成長道路上留下不可逆轉的傷害。
不被父母信任的孩子,一生都帶著傷痛
在綜藝節目《朋友請聽好》中,一個高中孩子給節目寫了一封信,分享了自己的困惑。
自己搬了新家,是十多年來好不容易能有自己的房間,以為自己會開開心心的,沒想到被父母兜頭澆了一盆冷水。
他的父母用不容置喙的口吻告訴他:
孩子很崩潰,覺得父母不尊重自己,還侵犯了隱私,他想反抗,卻被父母用家長的身份壓制著。
在父母的眼裡,一個十幾歲的孩子怎麼可能有什麼隱私:
更可氣的是,媽媽竟然拿「別人家的父母」來對比,她的同事還是偷偷在孩子房間安監控,自己願意和孩子說,已經是很尊重他了。
孩子在父母的不信任中變得崩潰,原來自己在父母的心裡,一點自由權都沒有。
嘉賓們在不可置信中,聽完了這封信。
這也難怪,為什麼許多人說現在的孩子太叛逆太自我,
試想一個孩子長期生活在父母的高壓態勢下,得不到尊重和愛;
又怎麼能指望他們能心平氣和地坐下來,和父母平等地溝通交流呢?
正如何炅在節目中說的:
好的教育方式,是愛與信任。
李玫瑾教授曾說:
孩子不和父母說實話的原因,很大部分來自於父母不信任孩子。
不被信任的孩子,一生都帶著傷痛。
父母的信任,藏著孩子的未來
曾看過這樣一個公益視頻,被稱為泰國版的《阿甘正傳》。
一個小男孩在學踢足球,母親在一旁認真地觀察。
結束訓練時,教練找了男孩的媽媽,和她聊孩子訓練時的表現。
教練說,孩子儘管看起來決心滿滿,可是因為他的基礎差,頭球的技術基本為零。
媽媽聽了教練的話,很是沮喪,但她把這份沮喪收好,不把負面的情緒傳遞給孩子。
吃過晚飯,媽媽對孩子說:
「我今天和你教練聊過了,你一直都很努力。在此之前,你頭球完全做不到呢!」
出於對孩子的信任,媽媽說,再努力一點點。
孩子聽了媽媽的話,深受鼓舞。於是,他放下正在喝的牛奶,到院子裡練習踢球去了。
在一次訓練中,小男孩總是跑得比別人慢。
正當他灰心的時候,媽媽過來告訴他:你只要超過比你跑得快的那一個,就夠了。
小男孩聽了,努力地去達到「前進一名」的目標。
此後,無論男孩遇到什麼困難,只要想到媽媽那句「再努力一點點」,內心便充滿了一往無前的勇氣。
媽媽的信任,給了孩子揚帆起航的信心和勇氣。
在一次比賽中,小男孩憑藉一個頭球,讓原本看著就要輸掉的球賽翻盤,那一刻,他體會到了成功的滋味。
英國教育家斯賓塞曾說:
「當孩子感到被愛、被信任,奇蹟不久就會出現在你眼前。」
孩子的內心是敏感的。當他感覺到被信任,會覺得無比踏實,願意付出行動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
當他感覺到不被信任,他的世界將是不帶色彩的灰白,變得毫無生氣。
為人父母,請給予孩子足夠的信任
父母與孩子的信任,從來都是相互的。
父母給予孩子一分的信任,孩子便會拿出一分來回饋父母。
首先,父母要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
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女孩告訴父親,學校有鬼,不敢一個人去上課。
父親沒有懷疑她的話,而是選擇相信,並引導孩子說出「鬼」是什麼樣的。
在女兒描述了鬼的模樣後,父親選擇在女兒下課時間段,會一會「鬼」。
結果,父親發現,那是有人尾隨女兒,他果斷地報了警。
這位父親,用自己的信任,保護了自己的孩子,避免了一場悲劇。
其次,學會放手,鼓勵孩子。
父母要相信,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軌跡,學會減少自己的控制欲,放手讓孩子做自己。
多鼓勵孩子做他願意做的事、喜歡做的事,孩子會在興趣的薰陶中,變得獨立自信,
也會在父母的鼓勵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定位。
好好保護孩子的好奇心,不打擊、不打壓,讓孩子在相對輕鬆的家庭氛圍中成長。
第三,平等溝通,平等交流。
在與孩子溝通時,父母可以蹲下身子,平視孩子的眼睛,與他溝通。
把孩子當成自己的朋友,用平等的態度與他共同探討如何解決問題。
當孩子感覺到父母與他的地位是同等的,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家長,他會更願意把內心的想法說出來,和父母形成良性的互動。
著名教育學家陶行之曾說:
「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於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要賞識孩子。」
被信任滋養的孩子,眼裡帶著光,心中有天地,他們會帶著父母的善意,去探索發現屬於自己的世界。
願每一個孩子內心富足,願每一對父母,都能用靜待花開的眼光來對待自己的孩子。
*本文系女兒派原創。我家有女兒,有女萬事足。百萬父母關注的育兒平臺。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親愛的,如果我們的文章對你有幫助,就把我們「設為星標」★吧!這樣就不會錯過每天推送啦!
育兒先育己,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關注女兒派
每晚八點陪你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