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流傳著這樣一則故事,一個2-3歲的小男孩,父母騙他說,帶他一起務工。可等到小男孩興致勃勃的收拾好行李,卻發現父母早就悄悄的走了。小男孩兩手拿著準備好的行李崩潰大哭。
我們心疼孩子之餘,不禁會埋怨孩子的父母不近人情,怎麼狠心丟下孩子?但一句「抱起磚頭就沒法抱你,放下磚頭就沒法養你」道盡了多少父母的無奈。像這樣本應該被父母抱在懷裡,擁有快樂童年的孩子,卻只能孤零零的長大,人們稱其為「留守兒童」。
什麼是留守兒童?
留守兒童是指外出務工連續三個月以上的農民託留在戶籍所在地家鄉,由父、母單方或其他親屬監護接受義務教育的適齡兒童少年。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宋英輝說,關於我國留守兒童的規模一直說法不一,有說法是6100萬,也有說法是6800萬。
這樣一個龐大的群體,有人還羨慕他們的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可以漫山遍野的追蝴蝶、肆無忌憚的捕魚蝦。但真實的留守生活大多充斥著對父母無限的思念、無人交流的尷尬局面。
留守兒童內心有多苦?
1.難以與父母形成良好的親子關係
親子關係是指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相互關係。它是所有人際關係的基石,孩子只有擁有了良好的親子關係,才會對其他人產生依戀關係、安全感和信任感,才能正常與人交往。
留守兒童因為長期與父母兩地相隔,很難形成健康的親子關係。即使有機會重新回到父母身邊,孩子的心理創傷也需要較長時間來修復,也很難與父母重構缺失的親子關係。這將妨礙孩子與他人建立正常的社交關係,很可能終其一生都很難與他人確立親密關係。
「每到放假我媽就讓我到北京來,可是在我心裡北京沒有我的親人,只有在奶奶那裡我才是公主,在他們那裡(父母在北京的家)我就是客人,我怎麼待著都不自在。」一位留守兒童這樣說道。
2.隔代育兒問題多多
好多留守兒童不得已跟著爺爺奶奶生活,有些爺爺奶奶由於年紀大了,在孩子的教育等方面力不從心,使孩子處於半放養狀態。再加上隔代親的魔力,不少老人對孩子百依百順、溺愛有加,令孩子養成了糟糕的生活習慣和衛生習慣,缺乏必要的規則意識。
例如,孩子到了就餐時間不好好吃飯,別人都吃完了又嗷嗷叫著餓,非鬧著吃零食。本來說好晚上不吃東西,可孩子一到晚上,就嚷嚷著要吃的,爺爺奶奶無論多晚就給孩子拿吃食。
個別父母看到孩子養成這樣那樣的壞毛病,不是及時彌補孩子缺失的父(母)愛,而是對孩子求全責備。沒有濃厚的親子感情支撐,簡單粗暴的教育對孩子而言不亞於一場折磨。這在某種程度上無疑激化了孩子的叛逆心,讓孩子的一些壞習慣變得更加習以為常。
3.妨礙留守兒童養成健康的性格
心理學家榮格曾在他的著作裡說過:
一切的性格缺陷都是因為他有一個不健全的童年。可以說,除了先天上的不足,孩子後天一切行為和心理上問題,都是家長造成的。」
留守兒童由於父母長期不在身邊,孩子沒有安全感,感覺沒有強大的後盾保護自己。遇事無人溝通、理解,所以容易形成孤僻、膽小的性格。一位留守兒童提到,他從來不敢和別人打架,因為知道沒有幫自己出頭。
留守兒童看到別人家孩子有父母陪在身邊,而自己父母卻遠在異鄉,個別孩子還會因此嘲笑他沒有父母,排擠他、羞辱他,孩子很容易滋生自卑心理,變得敏感多疑等。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真正成為罪犯的人,大多是童年被遺棄、缺失愛、受過傷害的人。那些殺人的重罪犯,60%以上都是出自問題家庭、破碎家庭或者是孤兒院的孩子。
誰來救救這些可憐的孩子?
1.父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監護人,孩子無論出現任何問題,父母都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父母大可以把孩子帶在身邊,一家人開開心心在一起,即使過的清貧一些,孩子也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
一家人在一起才叫家,否則就是一套空洞洞的房子。家的意義就在於相互扶持和陪伴,對孩子而言,陪伴比賺錢更重要。
一位小學生在作文《一個留守兒童的心聲》寫道:爸爸媽媽,你們為什麼要離開我?你們快點回來吧!我好想你們啊!看的讓人淚目,不知道孩子的父母看了會不會心酸?
2.養育人
記得在網上看到過這樣一則故事,主人公也曾是一名留守兒童,從小跟著爺爺長大,卻一直樂觀開朗有愛心。主人公認為這源於爺爺對自己最本真的愛,對自己雖然疼愛有加,卻從不盲目溺愛。偶爾犯了錯誤,爺爺會認真督促自己改正。
主人公因此認為血緣上的親子關係固然重要,可幼小的孩子哪裡會有父母的概念?只要有人陪他玩,真心疼愛他,孩子就會覺得很開心,覺得自己很重要。
如果父母不能陪在孩子身邊,養育孩子的人只要真正的陪伴孩子,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孩子缺失的愛與親情。
3.社會
學校、社區可以針對性地建立留守兒童幫扶小組,關注留守兒童的生活情況、心理健康等。在能力範圍之內幫助孩子解決生活困難,和孩子多溝通交流,及時疏導孩子的負面情緒等。
2016年公布的《關於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提出了從家庭監護、政府責任、教育任務、群團組織、財政投入五個維度著手,建立完善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
目前農村留守兒童佔農村全部兒童的35.1%,留守兒童問題關係到千萬個家庭的幸福,揪動著千萬對父母的心。留守兒童心裡的苦與痛,父母們可曾認真的了解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