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文氏家族後人,擅畫清潤明淨山水,文點繪《茅亭敘舊》

2020-12-15 薩培喇談藝錄

明代文徵明的後代中有好幾位擅長繪畫的名家,到了他玄孫這一輩,出現了一位叫做文點的山水畫家。文點出生於崇禎末年,病逝於清代康熙年間。他為人率性灑脫,終生隱居家鄉寄情於書畫之中。他畫的山水繼承了文徵明的秀雅工細,除此之外還擅長畫竹,在蘇州一帶名氣極大。文氏家族以書畫傳家,如果從文徵明算起傳承到文點這一代已經是第六代了。這樣的家族式傳承在畫史中十分少見,從一個側面也展現了文氏家族成員淡泊名利,痴迷藝術的清正門風。

文點 茅亭敘舊

這幅《茅亭敘舊》是文點晚年的一幅佳作,描繪山中兩位隱士在茅亭之中閒話家常的場景。整幅作品以水墨勾畫,看上去蒼潤雅致,很像他的先祖文徵明的作品。文徵明的作品有個特點,通俗而不低俗,他畫的山水都是日常出遊訪友的片段,欣賞起來沒有絲毫障礙,畫作中蘊含著濃濃書卷氣,賦予作品高潔脫俗的意境。文徵明作為文人畫發展中的重要畫家,這種通俗化的創作手法被很多名家學習。文點也不例外,他在作品盡力減少構圖的繁瑣,所繪畫面居於畫幅中間,上下都有留白,讓人感到心曠神怡。

文點 茅亭敘舊 局部

文點的這幅《茅亭敘舊》流露出灑脫的情懷,一切都是風輕雲淡,好像娓娓道來的抒情歌曲,這也是文氏家族擅長的表現手法,畫中遠山之上密布苔點配上細碎的皴染,透出純淨美感,墨色在濃淡對比之間不經意地就完成了山石肌理的描繪,這樣舉重若輕的筆法讓人仿佛看到了文徵明重生。傳統文人對自身道德標準要求很高,在日常生活中追求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將這些處世的道德標準融入畫作之中,其難度可想而知。這幅《茅亭敘舊》做到了,畫中蘊含了君子處世的原則。

文點 茅亭敘舊 局部

好的山水畫作品如果僅看技法,會錯失很多欣賞的快感,文點作為江南人,就喜歡畫潤秀山水,他的創作能力擺在這裡,如何讓人接受他的風格,這才是他要思索的重點。除了畫中有雅意,還要多變化。墨色濃淡的變化已經有了,文點又加入了疏密變化,變化不是為了炫技,而是要表達作品主題。只剩枝杈的大樹與簇點密布的喬木相互對比,繁密之間的對比其實包含了生命的思考,這與畫中主題敘舊相呼應。人生的平淡、好友的交流構成了文點的創作觀,建立在這種觀念之上的審美標準讓人感到驚豔。

文點 茅亭敘舊 局部

面對這樣一幅讓人舒服的作品,無論怎樣讚美都不過分。文點的審美很像現代人常說的,從生活中尋找美、發現美,他用平和之心感受生活之美,這樣單純的意圖,讓《茅亭敘舊》充滿了人文關懷色彩。

拓展閱讀

繼承、融合與發展是傳統畫家創作的三部曲,王諤繪《瑞雪凝冬》

高貴典雅畫風的代言人,元代倪瓚繪《樂圃山居》

山林隱士結伴出行,騎驢過河不亦樂乎,清代李育繪《秋涉圖》

儒雅風流,追求自然天真美感,明代董其昌繪《山居幽賞》

相關焦點

  • 享受山林野趣,展現文人生活的日常片段,文點繪《溪南看山》
    文點 溪南看山 清初著名畫家文點是文徵明的後代,他在蘇州一帶名氣很大,精通詩書畫。有人因為他的才學舉薦他走入仕途,不過他痴迷藝術,甘願做一名民間職業畫家。敢於捨棄傳統文人的進階之路,執著於自己的熱愛,讓文點在畫家群體中備受尊重。也由於他擅於學習前輩畫家的優點,既重視形式上的美感,又注重氣韻上的高雅,成為江南畫家的榜樣。這幅《溪南看山》是文點晚年畫的一幅精品,描繪了文人雅士在深秋時節走入山水之間,感受蕭瑟沉靜之美,體現人與自然的身心交流。
  • 文徵明「吳門風雅」到廬陽:安徽無錫合展文氏一門書畫
    再加上,文徵明與安徽、無錫都頗有淵源,東漢廬江郡舒(今安徽舒縣人)的文翁,是明代文徵明家族的直系先祖;文徵明與無錫親友往來密切。因此,兩院共遴選出珍貴文物32 件(套),聯合舉辦此次「吳地雅事——文氏一門書畫特展」。希望在促進兩院文化交流的同時,能夠多方面立體展示文氏一門的藝術風格和成就,也讓觀眾切身感受到書畫藝術的魅力和悠久醇厚的吳地文化內涵。
  • 盛世太平,才能安心垂釣,清代畫家文點繪《垂綸圖》
    文點 垂綸圖 清代畫家受四王風格的影響,很重視形式上的美感,畫山水特別強調視覺美。由此畫家們總結了一套描繪祥和悠閒生活的細節元素,比如漁夫泛舟江湖之上,比如文人在江中垂釣。這幅《垂綸圖》就是這種形式的代表作,這幅畫的作者叫文點。他出生於書畫世家,他的祖上就是明代吳門畫派的領軍人物文徵明,文氏家族的繪畫技法傳到文點這裡,已經是六代了。近百年的傳承加持在文點身上,讓他在表現文人情懷方面更加得心應手。文點畫這幅《垂綸圖》是為了贈送給好友,所以很重視畫中的美好寓意。
  • 雲煙籠罩青山,令人嚮往畫中遊,清代畫家文點繪《萬松雲霜》
    於是有實力的畫家還會偶爾畫青綠山水,完善技法上的創作能力。這幅《萬松雲霜》是清代畫家畫的一幅青綠作品,意韻悠長,用色典雅,筆法沉穩,構圖大氣,一看就是名家作品。這幅畫的作者也是大有來頭,他是清代中期畫家文點,出身於蘇州的書香門第,祖上是明代吳門畫派的領軍人物文徵明。文氏家族到了文點這一代,書畫傳承一直沒有中斷。作品透露出濃濃的文人意趣,即便是工細嚴謹的筆墨也遮掩隨性隨情的灑脫。
  • 館藏明清名家山水精品,精彩紛呈!
    而其中樹枝繁密的點葉,屋字細秀的用線,以及輕淡明雅的敷色,又有文徵明的意韻。畫面點綴江上扁舟、潺流澗水,則添生動之氣。工詩文,善畫山水、芝蘭。書善行草。著有《居易堂集》等書多種。此圖山勢崔嵬有雄氣,遠山重疊而秀潤,林木森然鬱茂,山溪源遠而流長,近山空亭,渺無人跡。空曠淡雅,意境清幽。筆墨法自董巨,富有江南山水之美。清·張庚《國朝畫徵錄》稱:「用筆極整飾工致,墨氣淹漬明淨。」此幅可為印證。款識自云:「近自然不落凡徑,庶幾古人所稱筆補造化者也。」追求悄然絕塵,作神仙中人的意境。
  • 蒼潤淡泊,松秀雅逸,文徵明作品賞析
    作品創作整理不易,喜歡的關注、點讚,不斷更新中,感謝您的閱讀。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號「衡山居士」,長州(今江蘇蘇州)人,明代傑出畫家、書法家、文學家,世稱「文衡山」,也是「四絕」的全才,在畫史上與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稱「明四家」(「吳門四家」)。在詩文上,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留有著作《甫田集》。
  • 【國畫大觀】全球各大博物館館藏山水大觀
    而其中樹枝繁密的點葉,屋字細秀的用線,以及輕淡明雅的敷色,又有文徵明的意韻。畫面點綴江上扁舟、潺流澗水,則添生動之氣。宇昭法,號俟齋,又號秦餘山人,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崇禎十五年(1642)舉人。工詩文,善畫山水、芝蘭。書善行草。著有《居易堂集》等書多種。此圖山勢崔嵬有雄氣,遠山重疊而秀潤,林木森然鬱茂,山溪源遠而流長,近山空亭,渺無人跡。空曠淡雅,意境清幽。筆墨法自董巨,富有江南山水之美。清·張庚《國朝畫徵錄》稱:「用筆極整飾工致,墨氣淹漬明淨。」此幅可為印證。
  • 歷史上造園名手,大多擅畫,看看這位先生的筆墨功夫!
    陳從周(1918-2000)在中國歷史上,或許是因為園林重視詩情畫意,造園家往往兼具擅書擅畫的修養。像明代的四大造園家張南陽、周秉忠、計成、張南垣,都精於繪事,我們熟知的大畫家唐伯虎、鄭板橋也是造園能手。在現代,有位先生叫陳從周,大家都把他看作傑出的園林大師,卻忽略了他還是一位傑出的書畫大家,張大千的入室弟子。
  • 秀韻天然 冠絕一時——蓮溪山水冊頁賞析
    山水人物、禽魚花卉,五體不備。畫法宗趙文敏、文待詔兩家,秀韻天然。晚年以蘭竹酬應筆墨,亦稱專家。年六十九示寂,墓在蜀岡萬松嶺。蓮溪初到揚州時,就以絕妙的畫技在揚州站住腳跟,「蓮溪畫名日盛,乞畫者眾……揚州群畫友不服,屢邀畫會排擠,但始終不能撼動其畫壇影響與地位。」蓮溪是繪畫全才,早年在家鄉拜張百祿(張賜寧之子)為師,後又師從「邗上五朱」之一的朱沆。
  • 文球才是江右文氏始祖
    誰是江西江右文氏的始祖,這個原本不是疑問的疑問,一直在江右文氏的當代後人中存在分歧——或曰為文球,或曰文時(春元)
  • 明淨造句和解釋_明淨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明淨參考例句:1、更如朗照松間的明月,清幽明淨。2、夏天的浮雲像遊客一般,在明淨的天空上,飄來蕩去。3、人民法官的一言一行都應該如皓月般明淨,如泉水般清純。4、碧藍明淨的古運河,像一匹美麗的藍緞,終年不息,緩緩流淌著。5、當喧囂過後,心如玻璃般明淨,方才明白釋懷也是一種境界。6、華清宮那華麗的樓閣被華清池池水環繞,浮萍滿地,碧綠而明淨。7、光輝的理想像明淨的水一樣洗去我心靈上的塵垢。
  • 王寧·仿古山水裝飾畫集錦---咱們中國家庭裝飾品的最高禮遇!
    觀其筆下的仿古山水畫作品,就能感受到了具有筆墨韻味和色彩感的畫作具有的獨特魅力。畫家王寧,一個忠實的藝術追隨者,當代著名的山水畫家,自幼酷愛山水畫。對於山水畫的創作,王寧有著自己的一套方法。除了本身自創的山水畫之外,也較為的擅長臨摹,其筆下的仿古山水畫作品也是一絕。師古而不泥古,畫家以仿古的風格將筆墨精細、構圖飽滿、色彩細膩的山水美景在畫中很好的體現出來。
  • 善用勾勒法畫花,以水墨點染葉子,畫法兼工帶寫的周之冕作品欣賞
    作品創作整理不易,喜歡的關注、點讚,不斷更新中,感謝您的閱讀。周之冕(生卒年不詳),活動於明代中、後期,字服卿,號少谷,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專擅花鳥畫,家中飼養禽鳥,以求在畫中得其神韻和形態。他所首創的「鉤花點葉派」在明代繪畫史上可與邊文進、呂紀、林良乃至陳淳、徐渭等並駕齊驅,對於明後期至清初期吳中地區的花鳥畫壇影響較大。他的這種點染之法融合了黃筌、徐熙兩家之法。在意境上,既有富貴之氣,也不乏野逸之韻;在技法上,既有工整細膩的一路,也有寫意揮灑的一路。周之冕與同時代的蘇州畫家們開創了勾花點葉派,在花鳥畫壇上影響了明末及清代的筆墨風格。
  • 舊王孫畫文人情懷,意境高古可稱無雙,溥心畬繪《秋山訪友》
    畫山水,強調雅逸雋永的文人情懷,溥心畬的富貴之氣與之融合,竟然呈現出高古的格調,既有唐人筆下的渾厚大氣,又有宋人筆下的精微細膩。溥心畬 秋山訪友 溥心畬擅畫山水人物,從畫風來看,他特別強調繪畫技法的重要性,無論是尺幅小品,還是丈二長卷,他畫得都很認真。
  • 齊白石再傳弟子-湯發周揭秘:沈周、文徵明遊支硎山後畫的什麼畫
    沈、文《詩畫合卷》文徵明書法題記云:「此幅弘治間遊支硎南峰諸山而作,徵明實亦在侍。"沈周、文徵明 《詩畫合卷》,作品局部 節選自:《細品名畫:沈周的繪畫世界》根據《細品名畫:沈周的繪畫世界》記載,明弘治四年(1491年),65歲的沈周有遊支硎山之行,此畫當繪於那年遊支硎山中。
  • 文徵明:他的畫中,只有閒適的小人兒,在山水間逛吃逛吃
    很久不見天民兄,我可有點想念他(家的私房茶)了……」「要不你們過來玩也成啊……」一起玩的人,就這樣都被畫進了畫裡。文徵明的畫裡,沒有大喜大悲,沒有神神叨叨,只有閒適的小人兒,在山水間逛吃逛吃。他狂起來的時候是這樣子的:▲文徵明–草書湖光披素練詩卷(局部)(1529年60歲)縱逸遒偉、靈動激蕩,點畫蒼勁有力,結體開展奔放、張弛有致,氣貫神溢!很有點老夫偶發少年狂的感覺有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