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江西江右文氏的始祖,這個原本不是疑問的疑問,一直在江右文氏的當代後人中存在分歧——或曰為文球,或曰文時(春元)。
要弄清誰是江右文氏始祖,首先必須弄清楚什麼是「始祖」。《現代漢語詞典》所言,「始祖,是有世系可考的最初的先祖。始,最初,起頭,開始」。這是對始祖定義最權威的表迏。因此,能夠被尊為「始祖」必須具備兩個要素:其一,必須有可考的世系,其二,必須是世系中最初的先祖。
一 江右文氏世系圖——文球為最初的先祖
翻開各種版本的各地《文氏族譜》,無論是破爛不堪的歷史老譜,還是油墨噴香的當代新修譜,都可以看到如下的世系圖:1世文球——2世惟忠、惟信——3世用宣、用志、用德——4世善、敬、祥;自仁;明、貳——5世致良、致簡——6世伯洋、伯通——7世所寶、所行、所興——8世一華、升華、德華——9世尚安、尚從——10世仲衍、仲魁;仲賢、仲良、仲憲——11世玉英、玉霄、玉簡;九疇——12世興隆;廣、見、榮;伯、仲、叔——13世春元(文時)、春魁(元新)、春志(元鼎)——14世……(略)。
從以上世系圖可見江右文氏的世系傳承。毫無疑問排在世系圖「最初」,「起頭」,「開始」位罝的「先祖」,只能是文球。而春元、春魁、春志三兄弟只能處在世系圖十三的位置。只能是文球公的十三世後裔子孫。
所以,文球是江右文氏當之無愧的始祖。
二 江右文氏族譜記載——文球為始祖
事實上,各地族譜對始祖文球作了明確的說明。據《天禎公世系》譜載:「球公,宋景定(1260)時,舊譜以球公為一世祖」,《吉水張渡重修譜序》載:「粵稽吾宗,自球公由成都官江右,傳至十一世生玉英,玉霄公。英公子孫起家禾川,厥後遷廬陵之永和,由永和而徙富田,七傳而天馬鍾靈信國公申生其間。霄公子孫卜吉水張渡華山之下居焉」。《當陽文氏譜》載:「球,字彥球,翰林大學士,西漢蜀郡太守文黨(翁)裔孫,世居成都朝陽門興慶坊。南朝陳武帝(557——559)時,奉詔至江西吉安府江右任教諭(古代主管學務的官員或官學教師)。」在吉水娶孫氏為妻,從此在江右成家立業,繁衍後代,形成江右文氏大家族。球公歿葬吉水治下。妣孫氏歿葬吉水。可見球公生老病死,從未離開過吉水。在球公之前,江右沒有文姓。可見文球是江右文姓第一人,是江右文氏始祖。以球公為始祖,目前巳繁衍到近六十代人,真可謂枝繁葉茂,源遠流長。
三 蜀派固塘文氏開基祖——文時
歷史上江右文氏分為兩大派,一派是以球公為始祖的吉派,一派是以文時公為開基祖的蜀派固塘文氏。其實追根求源,此兩派都先後從蜀地遷來,應都是蜀派。但由於文球到江右比文時早336年,人們已將其視為土著文氏了。
另一派為固塘開基祖文時。史載:文時公字春元,為漢文翁之後,後唐莊宗同光三年(952)郭崇韜、李√儼領兵討伐偽蜀王衍,在兵臨城下之際,於陣前號召蜀軍歸順朝廷。此時,行伍於偽蜀王衍軍一中的時公,年方弱冠,才氣英俊,在軍中頗具號召力。在他的帶領下,偽蜀軍二千餘將士反正歸順朝迋。戰後返囬京師,郭崇韜向皇上匯報了他的戰功,因此時公被授於帳前指揮使,輕車都尉。次年,跟隨南唐後祖李煜徵戰洪州。在吉安住守三年期間,經常巡訪廬陵,有時客宿通判袁公家中,袁公很看重他的人品和才幹,就將自己的獨生女袁氏許配給他,就這樣時公成了袁家的上門女婿。後來晉滅後唐,時公不願臣服於石敬唐而辭官歸隱,定居永新治北錢市固塘村,在此傳宗接代,形成固塘文氏家族。宋太祖乾德三年(965)以疾卒於此,與夫人袁氏並葬本裡固塘。
淳化年(993)時公孫子彥純升任迪功郎桂陽令,攜卿和原二子前往赴任。,長子卿被廬陵永和的秀麗山水所吸引,堅持留住永和之鳳岡。卿於道初(995年)中拔異科,官至吉州刺史,任滿致仕後闢鳳岡石窟秀水定居。卿的長子炳然,開始在富田開學館辦教育。其子正中「有學不仕,因愛富田山水明秀,受父之命,也遷往富田定居,成為富田幼祖」。歷史上稱其一支文氏為富田派,而另一支文氏,因為一直居於固塘本土,從未外遷,歷史上人們稱這一支文氏為禾川派。無論是富田派,還是禾川派,他們都被叫著江右蜀派文氏。
四 蜀派文氏的壯大——自稱江右始祖
蜀派文氏的壯大,除了本家族枝繁葉茂外,還有其他因素促成:第一、文天祥為國捐軀,正氣浩然,聲名遠揚,人皆敬之'。不少仁人志士,聽說文天祥兩個兒子,一個戰死,一個失蹤,請求弟文璧將子文升過繼為嗣。多少英雄豪傑,甘願改己姓為文姓,當文天祥的義子,從而蜀派文氏得到了壯大。
第二、由於諸多因素吉派文氏譜牒散失,後人無法考證續修譜牒,而蜀派文氏由於有名人處世,官方有歷史記載,所以在無數次修譜時,找不到來龍去脈的許多吉派文氏,糊裡糊塗加入了蜀派的族譜,使吉派文氏日趨弱小、淡化。
笫三、為了使修譜簡單化,蜀派文氏對原有江右文氏族譜作了閹割處理。據《蜀派吉州固塘文氏族譜》記載:「舊譜以球公為一世祖,迄今數十餘世,僉議世系太遠,止作一吊圖於首,註明分徙各處,將十三世時字春元斷為一世,起提編而詳書之,觀者察焉。」這段說明,告訴我們,先賢們以時公代替球公為始祖是為了續修譜牒簡單而採取的權宜之計。
實際上,這種辦法雖然使修譜砍去了很多枝枝葉葉,為本支族人的譜載能詳細記載起了重要作用,但它閹割了江右文氏的發展歷史,使世系圖所反映的真實歷史減少了十二代人三百六十六年。
第四、後人以訛傳訛,弄假成真。據《寶安文氏重修譜序》所言:「吾族自春元公由蜀鎮江西,始家永新固塘」。前文中「舊譜以球公為一世祖,迄今數十餘世,僉議世系太遠,止作一吊圖於首,註明分徙各處,將十三世時字春元斷為一世,起提編而詳書之,觀者察焉」的那段重要的句子刪掉,讓人想起春元公與文球毫無關係,臆造了春元為始祖的文獻事實。又據《文氏重修宗譜源流序》載:洎漢景帝時,廬陵之舒有諱翁者,以明經應闢,為蜀郡守。……子孫因家成都,後派流各郡者,有尚書郎立以才學稱於晉,指使時以節義顯於唐,讀忠烈與蜀及翁書,則知出蜀文氏皆太守翁之後,與固塘宣教寶君書,則知,江西文氏皆指揮使時公後矣。:」這兩段《序》隻字不提文球公的名字,似乎時公不是文球的第十三世孫,與球公斷無昭穆之關係也。
因此,這樣謬誤
的《序》言數代謬種傳承,都有意取消球公作為始祖的正當性,矇騙後人,使後續造譜走向岐途。這是前人的失誤,倒可原諒。而我們的今人如果還在故意這樣亂編胡造,定當遣責了。1991年江西永新等4縣九修《文氏族譜》,罔顧歷史事實,再次將「舊譜以球公為一世祖,迄今數十餘世,僉議世系太遠,止作一吊圖於首,註明分徙各處,將十三世時字春元斷為一世,起提編而詳書之,觀者察焉」這重要內容全然刪去,再一次用春元公來替代球公作為江右始祖,把春元、春魁、春志三公前面的十二代在江右的發展歷史全部閹割了。
五 應恢復文球公的始祖地位
綜上所述,我們的先賢們為去繁就簡所鬧出的笑話是有其客觀原因的。當是時,戰亂年年,社會動蕩,流離失所,饑寒交迫,經濟困難,交通不便,音訊不達,紙張昂貴,文人稀少,刻板印刷更是艱難,加之族群之間多有矛盾,能夠有一個粗糙的家譜傳承下來,就已經不容易了,我們沒有理由去責怪前人。如今社會穩定,經濟富裕,交通便利,通訊先進,我們要對舊的記載認真分析,去偽存真,不斷完善,把被閹割的世系連結起來,讓我們的後代知道,江右文氏的始祖是文球公。
以球公為江右始祖符合歷史事實,
以球公為江右始祖有廣泛的包容性,
以球公為江右始祖文姓歷史更久遠,
以球公為江右始祖有利於文姓大團結,
以球公為江右始祖有利於中華文姓大合譜,大歸宗。
2017年3月13日
文光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