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良好的視知覺功能,你讓孩子怎麼看?怎麼分辨?怎麼理解?怎麼記憶?怎麼注意力集中?
不是他們不想學,而是實力不允許,現在很多家長一直遵循著「數學差補數學,語文弱補語文,英語不好補英語」的原則來給孩子安排,認為這應該是對孩子最有「針對性」的幫助,然而事實卻一再證明,補了一個假期的課,不僅孩子累的疲憊不堪,家長們接送得也是筋疲力盡,成績卻並無明顯提升,有的只是1-2分,有的開學後還在下滑,這到底是是為什麼?
問題究竟出現在哪裡?這個問題又回到了我剛開頭的說的,沒有好的能力,他該怎麼學呢?補課「效果差」的根源是孩子學習能力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因此導致在學習過程中出現諸多不良的學習行為和習慣,從而極大的影響了知識的吸收效率。
例如: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性、分配性、轉移性、穩定性)控制能力偏弱,無法長時間專心學習,上課走神溜號,產生知識漏洞,我們通過補課來填補知識漏洞,但是注意力的問題仍然存在,補課時仍然會產生漏洞,舊的漏洞還沒有補完,新的漏洞卻在不斷增多,總感覺補都補不完。
那我們除了注意力的問題外還有:視知覺(理解、記憶、分辨、廣度、追蹤),聽知覺(分辨、廣度、記憶、理解),思維(空間、邏輯、推理、轉換)手眼腦協調、自信心、意志力、身體控制能力、語言表達力等任何一個能力的滯後發展都會直接對孩子知識吸收的過程和結果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這是普通的文化補習所無法解決的。於是補了課成績依舊不理想,卻又不敢不補,家長和孩子會一同陷入這個補習的「旋渦」沒完沒了。
那麼我們如何能逃離補習旋渦?
1:首先準確找到孩子薄弱學習能力的地方。
2:針對性計劃提升相對應的能力。
注意力增強:上課專心聽,知識漏洞減少,視知覺增強:看的寬,看的快,看的懂。聽知覺增強:聽的全面,記得快,聽的懂,思維力提升:知識應用更靈活,舉以反三,節省時間身體能力提升:更好的支配自己的身體,做自己身體的主人因此假期不要再給孩子盲目報補習班,而是先把能力提升增強才是重中之重。
怎樣判斷我的孩子學習能力存在欠缺?從孩子的行為表現中便可以知曉:
1:學習沒興趣,毫無主動性;(除開能力外還有動力問題)
2:上課溜號走神,或者小動作不斷;
3:寫作業磨蹭,學習效率低;
4:粗心馬虎,丟三落四;
5:缺乏自信,情緒消極,不說不行,說多了也不行;6:沒用的東西記得清清楚楚,但要背個課文、單詞卻痛苦不堪試問:如果孩子有如此的學習行為,如何能做到高效學習呢?所以孩子學習能力弱,補課也只能是徒勞無功的!只有您的孩子學習能力得到提高,好的學習行為和習慣才會形成,知識漏洞才會越來越少,即使不補課成績也能依然優秀,進入學習的良性循環!
(因為文章有點長,如何訓練視知覺,下回再講,請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