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生悲歌:難道我是韓牛嗎?還要分什麼等級?

2021-02-07 芥末堆

*來源:閱讀第一(ID:Readfirst),作者:Estrella

長期以來,「學霸故事」總是家長們最為關心的話題。從清華才女武亦姝到去年被MIT錄取的上海女生,每一個都曾引發過家長們朋友圈刷屏。

與此相對的是,很少有人會關注」差生「:他們差在了哪裡?從什麼時候開始變成」差生「?對於成績差這件事,他們自己又是如何看待的?

韓國的EBS拍攝了一部紀錄片,以全國中小學生為對象展開徵集,關注這個在主流文化中長久失聲的群體——差生。

成績下降的感覺,比恐怖片還恐怖

同屬於東亞文化圈的韓國,同樣有著嚴格的高考選拔體制。高中畢業後,能夠進入什麼樣的大學,就是「成功者」與「失敗者」的分界線。

有學生編寫了一首「血汗歌」,清楚地展現了整個韓國社會如何以成績來劃分等級:

而在歌曲的最後,他說出了每一個差生的心聲:「難道我是韓牛嗎,還要分什麼等級?」

正是因為優等生和差生之間的界限如此清晰,一旦成績掉了隊,立刻就會背負上很大的心理壓力。「血汗歌」作者之一就說,一次考試他拿到了第六等(最低等級),馬上就有了絕望感,就像拿到了入伍通知書——如果無法被任何大學錄取而只能選擇軍隊服役,那麼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個年輕人就已經成為社會的廢品。

「其實沒有不努力,我也和他們(績優生)一樣上課一樣寫作業,我覺得自己沒有不努力,但就是不行,很懷疑自己。」一個女生這樣對鏡頭傾吐困惑。

對差生們的艱難處境推波助瀾的,則是老師們的區別待遇。

「對於學習好的學生,老師就會覺得要幫助他們考進好大學;而對於剩下的學生,老師會覺得『你們愛學不學』。」有學生這麼說。

不僅僅是關注度的問題,成績的好壞也會和學生的誠實度扯上關係。

接受紀錄片採訪的惠媛,如今在一家便利店工作,如果堅持讀書的話,她如今應該在讀高三,正是準備高考的年紀。引發她選擇輟學的事件,是老師在惠媛所在的宿舍發現了酒瓶——在校園裡飲酒毫無疑問是違反校規的。

「老師那個時候什麼都不說,就把我拉進宿管室寫檢討,」惠媛說:「我真的特別生氣,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就在那裡哭。」

但事實上,真正藏酒的是同宿舍一個成績好的女生,不是惠媛。她在老師的區別對待下,被迫背上了這口黑鍋。這件事之後,無法接受被老師如此誤解自己的惠媛選擇了輟學。

當被提問如果是一個成績好的學生,還會被這樣誤解嗎?惠媛的答案很堅定:「不會的。」

她說,對於「差生」來說,最難受的事情就是還想還好努力,還想學習,但老師已經不相信他們了,甚至家長都不太相信,就算想努力,看到周圍人的這種反應,也會有「算了,不學了」這樣放棄的想法。

「一想到不用去學校,哪怕生病都很開心」

根據對全韓國青少年的調查,最近一年來,每五個孩子裡就有一個產生自殺意向。而讓他們精神抑鬱到想要自殺的原因,排名第一的就是「學習」。甚至有孩子在採訪中說,「一想到不用去學校,哪怕生病都很開心」。

為什麼學習會成為孩子們如此不願接受的事情?來自父母的壓力也是重要的一環。

受訪者之一的慧園從小喜歡畫畫,在與希望她用功讀書順利升學的母親之間存在很多矛盾。因為父母的反對,正讀高三的她只能暫時擱置了自己喜歡的繪畫,投入到各種模擬卷的海洋。

「她學習的時候就會開著房門,畫畫的時候就會把門關起來,怕我看到。所以我只能從陽臺繞進來提醒她抓緊時間學習。周圍人都說,從現實情況來看,從美術大學畢業後是不會有什麼前途的。」母親這麼說:「我還是比較現實的,孩子現在還不懂這些。」

這些孩子們還沒有完全明白的現實壓力,似乎以另一種方式轉嫁到了父母身上。成績單上面孩子的分數,其實也是社會的目光在給這些父母打分。

「我知道你壓力很大,但我也一樣啊,」一位受訪的母親這樣和女兒說:「我19年來把你養大,傾注了這麼多心血,你最後去哪所大學,就是評判我這麼多年努力的結果。」

很多「差生」的父母,他們也和孩子有相同的困惑。明明送孩子去了一樣的補習班,一樣花費了這麼多時間,但孩子還是一樣落後,就會想「這是我的問題嗎?」

以考試成績為主導的等級劃分制度將學生、老師、包括家長全部捲入,這也就意味著「差生」將承受來自各方面的壓力,淪入惡性循環。

有學生家長這麼說:「可能很多家長的想法都是差不多的,如果沒有大學,沒有社會尺度(衡量),孩子們能隨心所欲長大就好了。」

父母的信任,會產生不可估量的變化

那麼,差生有沒有跳出惡性循環,重新逆襲的可能?紀錄片中,也總結出了一個人成績優異的「秘訣」:不是因為受到父母、老師或是身周壓力的逼迫,而是自己主動去學習。

另一項調查也顯示,家長們對孩子的精神支持,是幫助他們轉變,從被動化為主動的關鍵。「父母的信任,會產生不可估量的變化」

紀錄片中洪成浩的故事是一個非常好的案例。

從初中開始,他就沉迷於電腦遊戲中,成績一直排在班中倒數幾名;除了上學和吃飯,其餘的時間全部用來打遊戲,差不多一天就要玩六個小時。如果是周末,甚至可以連續24小時不吃不喝不睡覺……為了成為職業玩家,洪成浩甚至在高一時輟學去參加電子競技職業比賽。

無論是在老師還是普通家長的眼裡,這樣的「網癮少年」都可以看作是沒救了。然而如今,洪成浩已經從名牌大學中畢業,進入了韓國的巨頭企業三星工作。

標準「差生」是如何逆襲的?父母的信任可以說就是改變他人生的魔法。

「看到成績單的時候會想,『這孩子以後該怎麼辦啊』……有段時間特別在意周圍人的眼光,作為父母覺得很羞愧,和孩子爸爸苦惱,『我們家孩子是真的腦子不好,還是哪裡做得不對』。」成浩的媽媽這樣回憶當時的心情。

和所有家長一樣,對於沉迷網遊的兒子,他們也在苦惱著,是不是應該禁止孩子玩遊戲,逼迫他去學習。而另一方面,母親金敏京也被兒子對遊戲的熱情震驚了:「可以連著玩兩天三夜,我感覺真的很神奇,他沉迷自己喜歡的事,真的可以不吃不睡地堅持那麼久。」

她想著,與其強硬地去幹涉兒子的愛好,不如引導他也喜歡上別的東西。

並不是簡單的說說而已,成浩的父母身體力行地陪伴著兒子去尋找興趣愛好。他們一起旅遊,還學了舞蹈,為了孩子不在遊戲成癮上越走越遠,父母給予了他很多積極的力量。

和成浩一起學習跳舞的媽媽

洪成浩回憶說:「當時陪我一起做了很多活動,唯一沒有做的就是逼我學習。而且不是簡單地命令我去做什麼,而是和我一起去做,一直問我想做什麼,幫我尋找喜歡的事情。」

媽媽則說:「當然也有很鬱悶的時候,我就會問自己,如果孩子一周以後、一個月以後就要死了,我可以給他什麼?以這個標準來看,比起學習,更重要的是孩子喜歡做什麼。

除去支持孩子對於興趣的探索,另一方面,也始終和孩子保持著良好的溝通。通過家庭會議和書信式的反省書,有什麼困惑和不滿,都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來化解。

而洪成浩真正轉變的契機,則是高一的那次輟學。

當時他主動提出要退學,為了參加職業的電競比賽,與遊戲高手們一決勝負——對於任何望子成龍的父母來說,這都是絕不可能贊同的事情。

但洪成浩的父母同意了。他們支持他去參加這次遊戲大賽,甚至親自送兒子到車站,為他加油。

也就是這次比賽,終結了成浩對於遊戲的執念:「到了首爾,遇到了職業玩家和遊戲高手,一次也沒有贏過,全輸了。突然意識到:『我的實力不過如此啊』,又想起父母送我到車站還給我應援的樣子,覺得特別的對不起他們。」

但無法成為職業選手的自己,未來的路又該怎麼走?一直保持著與父母良好溝通的成浩,也向他們提出了這個問題,得到的回覆是「不如試試看學習?」

雖然一直是倒數,但得益於父母一直以來的信任和支持,成浩對於學習並沒有反感的情緒。「如果想著『學不好怎麼辦』就會害怕,但當時的我沒有這種顧慮,只想著,『那就試一次吧』。」他說。

抱著這樣放鬆的心態,成浩的成績像坐火箭一樣飛速上升,進步之快甚至嚇到了父母。

很快他的平均分就達到90分以上,僅僅一年就考到了全班第二,接著就成為了全校第一。成浩在學習上一路開掛,最終拿到名牌大學4年獎學金的入學名額。

洪成浩的逆襲故事,聽起來順利得有些不可思議,但這樣不走尋常路的教育方式,實際也讓成浩的父母遭遇了很多不解甚至自我反思。最後能夠達成,母親金敏京這樣總結:「作為父母,要意識到自己沒有辦法控制孩子,至死也要信任自己的孩子。信任、信任、再信任,這樣才是父母。」


結語

看完這部聚焦於「差生」的紀錄片,印象最深刻的卻是「信任」兩個字。

對於很多成績不佳的孩子來說,他們最開始失去的並不是自信和學習的動力,而是周邊人的信任:老師會放棄你懷疑你,家長會時時刻刻地監督逼迫你,社會則默認你已經是個無用的人……這一切背後,都是信任的喪失,久而久之,就像紀錄片中的惠媛一樣,想著「算了,就這樣吧」,徹底放棄自己。

與之成為反例的,則是洪成浩的故事。在放手讓孩子嘗試各種活動,甚至允許他退學參加遊戲比賽之前,洪成浩的父母也不會預料到有朝一日他可以成為一個「學霸」,他們所秉承的,不過是父母對於孩子最樸素的信任——而正是這種信任,造就了洪成浩從網癮少年到社會精英的逆襲。

有多少「差生」,從未感受過這份無條件的信任?他們人生的「失敗」,是否也是家長、教師、甚至整個社會共同的失敗?

或許就像英國教育家斯賓塞說的那樣,「當孩子感到被愛、被信任,奇蹟不久就會出現在你眼前。」

※:圖片來源自視頻截圖: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3b411U7Mo/?spm_id_from=333.788.recommend_more_video.0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閱讀第一」,作者 Estrella。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網

轉載文章,原文:

閱讀第一;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並希望被芥末堆報導,請您

填寫信息

告訴我們。

來源: 閱讀第一

推廣: 芥末堆商務合作:010-5726 9867

相關焦點

  • 「陽光分班」,尖子生還是尖子生差生還是差生,中等生失去什麼?
    今年,又有許多城市加入「陽光分班」的大軍。中等生、差生的家長歡欣鼓舞:終於不用把孩子分三六九等了,終於能和尖子生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了。過去的分班方式,缺陷在哪呢?主要集中在紀律上。比如平行班,基本由差生,以及比差生稍微好一些的中下等生組成,在不到10%出庫率的大背景下,這些學生基本上是屬於沒有希望的,因而,實際上他們就是屬於「棄子」了。
  • 答應我!買牛肉不要再上當了好嗎?(國家與等級篇)
    我們經常聽到不同的牛排分級,什麼M9,什麼A5,究竟是什麼意思,不同產地又各自參照什麼樣的標準?好的,今天我們一起來梳理一下。肉質等級由專家用肉眼判斷每塊牛肉脂肪比例及紋理分布、顏色及光澤、肉質嫩度、脂肪色澤及質量這四個項目來評價,每個項目都達到等級5才能拿到綜合5分的成績。
  • 教育部嚴禁學校分快慢班!優生差生同班學習,成績會發生什麼改變?
    而但凡學校分班,必然帶來教育資源的傾斜,好的老師和教育資源必然會向重點班傾斜。 如今時隔一年,各學校真的把教育部的通知落實了? 把優生和差生捆綁在一個班學習後,他們的成績會發生什麼改變呢? 教育部嚴禁分快慢班後,讓優生與差生同班學習,這樣真的好嗎?
  • 嚴禁學校分快慢班!優生差生同班學習,成績會發生什麼改變?
    而但凡學校分班,必然帶來教育資源的傾斜,好的老師和教育資源必然會向重點班傾斜。如今時隔一年,各學校真的把教育部的通知落實了?把優生和差生捆綁在一個班學習後,他們的成績會發生什麼改變呢?教育部嚴禁分快慢班後,讓優生與差生同班學習,這樣真的好嗎?讓所有學生在一個相同的環境下成長,真的有利於挖掘自身潛力,提高自己的成績嗎?
  • 歧視「差生」就是培養仇恨
    近來,綠領巾、紅校服、測智商,以及南昌進賢二中初三班主任安排「差生」在教室外考試等一系列「驚世之舉」,在一次次刺激公眾神經的同時,也在提醒世人:應試教育背景下,教育沒有最糟只有更糟。  我們的教育到底在幹什麼?到底要幹什麼?目光所及,等級的陰影似乎無處不在。
  • 三年級數學期中考測試卷才得了41分,難道差生真的沒得救了嗎?
    差學生與好學生何為差生,難道他真的很差嗎?我們今天就通過這一張41分的卷子,來看看怎麼在短時間內跟上大家的節奏,提高自己的成績。很明顯學生對時鐘的認識不清晰,時針分針尚且分不清。第2、3、7和9題是考查對倍的認識,我們知道幾個幾相加用乘法計算,比如說5個4的和是20,用乘法表示就是5×4=20,反之20是4的5倍。我們可以看到學生在倍的認識上,不管從圖形表達還是情景設置上,都沒有清晰的認識,可能需要從擺火柴棍開始,會更直觀更清晰。
  • 把一個「差生」放到重點班,能改變他嗎?考試能考出好成績嗎?
    把一個「差生」放到重點班,能改變他嗎?考試能考出好成績嗎?學生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但是學生的成績有好壞之分。從學校管理的角度、學校出成績的角度,學校對不同成績的孩子分普通班和重點班也在情理之中。最近有同學問我,難道差生天生就差嗎?如果把差生分到重點班一樣能出好成績。
  • 教學進度要照顧差生嗎?看這個教師怎麼說?
    有教師說:「班上人多,照顧不過來,不可能因為差生拉低教學進度」。網友問:認同這種說法嗎?我是認同這種說法的。理由如下:主觀上,如果時間允許,教師們願意遷就差生的學習進度。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能照顧到差生,讓他多學點,多考點分數,一定會樂意為之。如果可以,我願意把學生所學內容教三遍。客觀上,教師的教學進度要根據教學內容、教學時間來決定。教師在某個短時間內,可以適當加快或放慢教學進度。但是,可供教師隨意支配的時間是有限的。
  • 千萬富翁其實只是一個「差生」
    從文字上看,酒後得意之行可見一斑,呵呵,展望未來,鬱悶也同樣存在,混亂的思緒一下子把我拉回到了1998年,故事從我的一個同學的身影上開始: 我有一個初中同桌,現在身價保守應該三千萬以上,按當地農村的標準來說應該算得上是一個成功者。對於生活上沒有什麼壓力的他來說,就有相對充裕的時間去享受平和的人生。
  • 我的孩子是差生,我該怎麼辦?
    我想給大家強烈安利一部紀錄片,叫《差生》,一共有5集,如果時間有限,也建議大家一定找時間看一看第3集和第4集。妞妞還在上幼兒園,但我偶爾也會想,要是將來她學習不好怎麼辦?因為在北京海澱區,沒有人敢保證自己家孩子一定能做到成績優秀,特別是能做到從小學到高中,每一門都優秀。
  • 做個差生真難——來自一個「差生」的心理獨白
    今天,我就給各位家長朋友轉發一個「差生」的心理獨白,希望這篇文章能拋磚引玉,搭起一座「差生」和家長互相理解的橋梁。時,興趣也好,愛好也罷,只要不跟學習有關,在不熟知你的人眼裡你只會『黑得更純正』,對此我通常用『做人不分黑白從此顛倒眾生』的瀟灑介紹自己,這可能也是家長眼中的叛逆與無可救藥。
  • 「差生」一定不會有好的前途嗎?
    以往,除了極少數有特殊際遇的人,「差生一定不會有好前途」,這個說法基本是成立的為什麼呢?筆者當年就曾經有過這方面的擔心和憂慮,所以才下定決心,必須努力上進,一定要考上大學,否則還真的要面臨萬丈深淵,好在我成功了,考取了當時的國家第一批211高校,成為了別人眼中的人生贏家!
  • 高中數學差的提分方法 高中數學差生的逆襲經驗
    高中數學差的提分方法 高中數學差生的逆襲經驗高中數學的知識一直是困擾著學生的內容,某些時候就連學霸都會因為數學題而感到困擾,那麼如何讓自己的高中數學成績得到顯著的提高呢?下面是小編為各位整理的內容,希望對各位有幫助。
  • 學霸家長私建微信群:我們反對孩子和差生同班!
    珊珊媽我們班那幾個學渣太氣人,總是拖慢教學進度,天天不寫作業,什麼也學不會。還有他們的家長,管生不管教,老師布置什麼作業都不知道,一天到晚在群裡問問問,沒頭沒腦地,大蒼蠅一樣煩死人。上學期,要不是為了等他們這些不帶腦子的學生,數學能結課那麼晚嗎?數學結課了,馬上就期末考試了,一點複習的時間都沒有。
  • 我教的初中「差生」,現在是我兒子的班主任!教師門檻低了嗎?
    更有甚者他們其中有成為自己以前班主任孩子的老師,驚奇嗎?巧不巧,這簡直就是緣分的傳承啊!開學報到時,孩子的老師和自己曾經的老師四目相對,多麼熟悉的感覺,這個年輕的班主任竟然是自己初中時期教過的「差生」,各種情緒茫然於一臉,腦子裡浮現當初唾沫星子橫飛的責罵情景。一種莫名的擔憂油然而生,怎麼放心把自己家的孩子交給他呀!難道現在的教師門檻那麼低了嗎?
  • 一個班有差生有優秀生,差生和優秀生的標準是什麼?成績嗎?
    一個班有差生有優秀生,差生和優秀生的標準是什麼?成績嗎?差生和優秀生的標準是什麼?成績嗎?姑且就當是根據成績分出的優和差。成績差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不能簡單地將責任歸於一方。加之部分老師急於求成,過早地將學生分為優秀生和差生;致使一部分學生自暴自棄,放棄了努力。學習者自身的原因每個人的學習能力不同,悟性不同,不可能齊頭並進。有的學生就是能舉一反三,有的學生就是慢一些。學習能力,學習習慣,學習策略,學習方法,學習計劃都會從不同程度影響學生的成績。努力不一定能提高成績,不努力肯定提高不了成績。
  • 把差生交給高考名校,高中三年後,能逆襲考上985、211大學嗎?
    因此,「差生」能不能進入這樣的高考「名校」,不僅僅要看學校給不給這些孩子機會,還要看孩子本身的心理素質,能否應對隨之而來的各種壓力。很多家長其實也有過這樣的顧慮,但是後來為了高考,也只能閉一隻眼,睜一隻眼。
  • 《鬼吹燈》作者:差生也能成貴子
    難道只有學霸才是貴子,寒門或差生的人生就只能是狗血劇?從小到大,他都是老師眼裡的差生。學習成績一直不太好,數學沒超過20分,一提公式就傻眼,對符號有恐懼感。高中老師曾經氣急敗壞地對他吼過:「你就玩吧,你以後肯定考不上大學,也找不著工作。你就這點出息。」他大學讀了一年就退學,在電視臺幹了兩個多月雜工;賣過衣服,經常到北京批貨;考了上崗證,開過美容美髮店;他開始寫作非常偶然。
  • 可借鑑韓國韓牛體驗農場
    帶著這樣問題,今天我繼續介紹下位於韓國的韓牛體驗農場。希望通過這樣的介紹給準備轉型做休閒觀光的養殖企業一個新的思路。長話短說,先來個圖片。這是農場入口的指示牌。不管大人小孩都非常喜歡吃這個自己做的韓牛漢堡。
  • 老師批改作業不打叉而畫圈,考試不用分數用等級,正常嗎?
    我至今仍然記得,每次發下作業後,看到醒目的紅叉叉心裡有點不舒服,甚至還有點小小的自責,只為自己沒有認真讀題,沒有認真檢查。恰是在那紅叉叉的刺激下,不斷去自我矯正學習的不良習慣。然而現在呢?有些老師連紅叉叉都不敢打了,說明是在嚴重弱化批改作業的效果。可能有人會說,那不是學校的規定嗎?老師又當如何?在我看來,好老師不應該凡事都學校的安排,仍然要堅持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