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樊登讀書 · 李曉禪
一位智者說過,「一個人是他讀過的書的總和」。
隨著時代的快節奏發展,知識也在快速的更迭換代,像燃著的火索一樣追趕著我們每一個人。
尤其是在工作崗位上幾次三番撞南牆後,我們更明白了終身學習的重要性。
董卿老師曾經在《朗讀者》欄目上說,假如幾天不讀書,我會感覺像一個人幾天不洗澡那樣難受,而她本人更是「腹有詩書氣自華」的踐行者。
亦舒也曾說過讀書的用途是增加氣質。
三毛說,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
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看過的書籍都已不復記憶,成過眼雲煙。
但要知道,其實每一本書都由成千上萬的語言組成,這些語言構成了作者的思想,思想是無價的。
所以就算多年以後我們淡忘了書中的語言,但我們必須承認這些語言都曾經在我們的心靈留下印記,或者思想的共鳴,甚至是靈魂的顫慄!
這些都會潛移默化的改變我們的品味和思維方式,會反應在我們的氣質、談吐以及胸襟上,進而影響我們的生活。
讓你有所改變的是長期的、系統的閱讀
我們辦公室有一位很牛的語文老師,經常到全國各地中學去演講,還常參與省內一些重大的考試命題,對語文學科高考的研究非常深入。
有一次在辦公室,我很好奇他每天都在讀什麼書,就問他可了解近幾年比較火的暢銷書作家,他的一番話讓我感慨萬千。
他說暢銷書我們也會了解,但不會花時間去大量閱讀。
那些一覽無餘的文字,是不會出現在高考的試卷上的,這也是很多孩子考語文的時候文章看不懂的原因。
怎樣的人才是我們認為的作家?一定是經過時間的淘洗保留下來的經典之作的作者才能稱之為作家。
看ta是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作家不是看現在的書賣得怎麼樣,而是看未來二三十年甚至上百年抑或更長時間以後ta的書是否還留在書店的書架上?
對於高中語文老師的見解,他更多的是從文學方面去評價一本書的好壞和一個作家的水平。
對於普通大眾來說,不管你是否暢銷,對自己有益的才是最好的。
時代快速發展,個人讀書的時間有限,什麼樣的書才是有益於一個人的精神發展呢?
我們學校在閱讀推廣方面做得很不錯,每年新生入學都會有推薦中學生閱讀圖書100本。
我第一次拿到這個書單的時候看到很多書名都不知道,心中不免沮喪,轉念又安慰自己,我一個理科教師,讀書本來就不多,不知道不是正常的嗎?
可是有一次看一位非常愛閱讀的語文老師的公眾號文章,他竟然說學校推薦的100本書,他有一半以上未讀過。
那麼這100本書是如何選出來的呢?
不同的老師有不同的偏好,大家自己覺得不錯的書放在一起,再根據類別挑選,可能就出現了這樣的書單。
這個書單上的書目有一個共同點,大部分都有了一定的年代感,很少有書店裡書架上的暢銷書。
什麼樣的書我們必須得閱讀呢?
認清自己的書
我們每個人必須先了解自己、認清自己,才能理解世界進而改造世界。
人一生不同階段心理發展是有差異的,我們需要讀一些心理學方面的書,了解個體身心發展的規律,才能認識自身,從而接納自己,最終超越自己。
國外在中學階段開展了自尊課程,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自尊水平,大家都知道一個人的自尊水平決定了他的行為。
我們國家雖然沒有自尊課程,但心理學也被納入中學課程,目的是指導學生認識自己,進而進行生涯規劃。
但課堂所學,畢竟有限,要對自己有深入的認識,還得去尋找心理學方面的書籍。
像阿德勒的《被討厭的勇氣》、《自卑與超越》,當你有了一定的基礎後你還可以選擇《普通心理學》等深入一些的書籍,認清自己是打開未來大門的鑰匙。
歷史類讀物
古人云:「不讀書者鄙,不讀史者鄙」。
《舊唐書. 魏徵傳》中太宗李世民在魏徵去世時也曾云:「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培根也曾說過「讀史可使人明智」。無論是「修身」、「齊家」,還是「治國」、「平天下」。
無論是為人,還是處世,我們都必須以史為鑑。
歷史可以讓你融今貫通,處理世間的一切困惑。我的研究歷史的朋友給我推薦的主要是各朝代歷史和人物傳記,這些都值得我們去深讀。
提升自己專業能力的書
我們常說某個人是某方面的大咖,更多的原因是ta在某一個方面的專業能力達到了我們不可企及的水平。
專業能力是一個人勝任某一職位的前提,是你謀生的手段,你必須嚴肅對待才能讓你立於不敗之地。
專業上不斷精進,會讓你在工作中非常出色,獲得領導的信賴、提拔。
當然專業突出給你帶來的不僅僅是金錢上的收穫更多的是你的底氣和自尊,讓你對未來充滿信心,仿佛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被掌控的人生要多爽有多爽。
經典文學作品
不朽的經典名著凝聚了人類思想藝術的精華,是我們前輩們給我們留下的精神瑰寶。
可以開闊視野,陶冶情操,提升寫作能力,給人以深沉的思維空間,讓一個人更加深邃而有氣質,少年讀經典文學甚至可以起到在心靈深處埋下一顆創造性的種子。
不過重要的是要懂得什麼是真正的經典,什麼是流行文學。
流行文學當然也有他存在的價值,他會讓你感染到時代的脈息,跟上潮流的步伐,掌握社會發展的方向。
但對一個人的成長影響更大的是經典文學,經典文學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在歷史長河中熠熠閃光。
提升格局和見識的書
有一句話說格局決定命運,準確一點叫格局決定思維,思維決定命運。
我們每個人生活的環境不同,見識也不一樣,要想成為優秀的人就多去接觸一些優秀的人。
但是普通人很少有機會直接與優秀成功的人當面交流。
但我們可以通過閱讀他們的著作,跟他們進行思想的隔空交流。
很多成功人士寫書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賺錢,而是把自己成長創業過程的心得體會、以及對世界的認識、對未來的思考傾心坦出。
目的就是讓後來者少走彎路,更易成功。
通過閱讀他們的著作,就是和他們進行心靈的對話,了解他們的思想,站在巨人的肩上,你對世界的認識會一樣嗎?
餘華的《活著》,吳軍博士的《見識》、《格局》等等都值得你一讀。
如果能將學到的思維和方法付諸實踐那麼你的見識和格局就會不斷提升。
認識世間萬物的書
生命短暫,生活不易,也要給自己的生活留白。
世間萬物,皆有美好,朝陽融冰,草綠山野,鳥鳴庭際,兒童嬉鬧,星空萬裡……,了解世間萬物也是我們對自身的一種反思,發現生活的美好。
有時候我們要像古人一樣潛心去觀察一種植物興盛枯衰,你會因為發現詞牌名滿江紅原來是一種浮遊植物而驚嘆;
你發現詩經中「隰有萇楚,猗儺其枝」的萇楚,實際上是獼猴桃而感慨。
有時候慢下來,讀些自然讀書,和孩子研究一片樹葉的結構,與孩子一起觀察記錄蠶的發育過程,和家人一起牽著蝸牛散步……
這些生命中的美好讓我們內心更加安寧,對世界充滿了熱愛。
蘇東坡曾說,人之精力,不能兼收盡取,但得所欲求者爾。
如何在書富如海的眾多讀物中挑選自己所需,每個人自有自己的選擇。
這個年代,大家更加追求成功,於是市面上關於成功學的書層出不窮。
成功學的書可能會激起你的熱情,但不能持久,也給不了你人生成長必要的營養,所以沉下心,踏實閱讀一些成長必讀書就顯得尤為重要。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閱讀以後還需要及時輸出,因為一切不以輸出為目的的閱讀都是偽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