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作家起跑線平臺 第一滴露珠
不得不說,今天的孩子真是幸福啊,物質條件就不說了,教育資源更是豐富多彩,令孩子們目不暇接。就拿讀書來說,現在的孩子,讀書的分類多多,學校老師、家長、教育推廣人都在給孩子推薦書單、書目,課外書籍也都分了等級,有適合低幼兒童的,有適合小學生的,有適合中學生的。而且圖書種類更是豐富,繪本、漫畫、單行本童書、雜誌期刊、報紙、彩圖版童書、注音版圖書應接不暇,光四大名著,就不知道出了多少個版本,光適合孩子看的,就分為青少年版、兒童版、縮編版、漫畫版、連環畫版等等,更有電子書、手機讀書APP、有聲書,解讀書的視頻、音頻,孩子們讀書太便利了,讀書的資源簡直是取之不竭用之不盡。
遙想當年,在那個距今遙遠的八十年代,農村孩子的讀書資源何其稀缺。我記得我人生的第一本書,是爸爸給我買的一本西遊記連環畫:《孫悟空大鬧天宮》,那時我大約有五、六歲吧,我不知道高興地翻看了多少遍。
後來上學了,識字多了,就到處找書看。鄰居家,親戚家,看見誰家有書就挪不動步,忘了時間,直到到了吃飯的點,媽媽滿條街喊我回家吃飯,才戀戀不捨地跑回家去,回到家還念念不忘那本書,扒拉完飯,又跑到那家去把書看完。因為那個時候書很稀缺,所以家裡有幾本藏書的人家,都不捨得把書外借。
那個年代,在孩子們中間最流行的,還是小人書。《東周列國故事》系列、《西遊記》系列、《恩仇記》、《小鸕鷀智闖敵鎮》、《偷拳》,這是我現在還能想起的小人書的名字。那時的小人書種類很豐富,歷史故事、神話故事、戲曲故事、抗日故事、電影故事都有,多數小人書是插畫家畫的,少數是電影的平面化故事。
小人書以圖畫為主,每一頁上有少量的文字,所以簡單易懂,任何年齡的孩子都可以自由翻看。
同學們湊在一起,相互交換小人書,有狡猾的男孩,從小賣部(那時叫「門市部」)買了本小人書,站在門口飛快地翻完了,然後回去找店員說,這本不好看,我後悔了,我要換一本。就這樣,花一本的錢,他就可以看兩本。不過這種招數,只能奏效一兩次,以後人家就不給換了。
喜歡看小人書的習慣,一直持續到上初中。我和哥哥攢的滿滿一大木箱子的小人書,後來都讓我媽做飯當柴火用了,現在想想,如果能一直留到現在,給孩子看看多好呀!
我算是對文字比較敏感的孩子,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就開始讀長篇小說了。記得那時流行評書,《楊家將》、《嶽家將》、《呼家將》、《三俠五義》,最愛聽廣播裡劉蘭芳的評書,這些評書的小說版,我也都先後讀過了。我還記得,我讀二年級的時候,當時家裡有一本《王郎傳奇》,又名《螳螂拳演義》,我看得可入迷了。其實那時有很多字都不認識,就連猜帶蒙,也能把情節和意思猜個八九不離十。
所以說,不要小看孩子的學習能力,其實,不用注音,不用分級,孩子也能啃進去現在普遍認為適合大人看的書。
上了初中,同學間最流行的是武俠小說和言情小說。或許今天的你會鄙視,你們這看的都是通俗文學,與純文學不沾邊啊!唉,那時候,讀文學名著的機會,要等到我上高中以後才實現了呢,因為,高中有圖書館,我才第一次目睹那麼多的中外名著。
九十年代的中學校園,流行金庸、梁羽生、古龍的武俠小說,言情小說主要看瓊瑤、岑凱倫,還有席慕蓉的詩。都說男生迷武俠,女生迷言情,我是既喜歡看武俠又喜歡看言情的。現在都說瓊瑤的書三觀不正,但其實我們那時,就是陶醉於書中營造的一種純情而已,根本不會去考慮那麼複雜,當然也不會受到什麼壞的影響,最大的影響,恐怕就是每一個「灰姑娘」,都會做一個邂逅白馬王子的夢吧。
當然,除了這些「閒書」,初中的時候,我還讀了許多歷史類書籍,學習刊物,民間故事集,現代詩等等。
總之,我讀的書非常駁雜,那時幾乎是逮到什麼書就讀什麼書,一張舊報紙也會饒有趣味地看上半天,尤其喜歡看報紙上的副刊文字,一篇短小說,幾句詩,都會讓我回味良久。
回憶起我童年的讀書生活,雖然那時書比較緊缺,但是我似乎也沒有比今天的孩子少讀書。在這個科技進步,網絡發達的時代,除了特別愛讀書,養成了良好讀書習慣的孩子,多數孩子實際讀的書,數量遠遠少於應該讀的書。
我來分析一下:一是現在的孩子除了作業多之外,都在上課外班,這些課外班耗去了原本可以用於讀書的時間;二是網絡發達了,資源太多了,同時,好玩的電腦手機遊戲、手機圖片、文字、各類視頻也多了,所以,孩子本該讀書的精力和時間,都消耗在這些多媒體玩樂上了。
建議:
一是家長也少看電腦和手機,除了工作需要外,在孩子面前遠離手機,多捧起書來讀;
二是家長不要武斷地替孩子選書,可以引導孩子多讀經典好書,但是一些通俗類的、好玩的,也可以適當讓孩子讀讀。因為,只有對書有了興趣,孩子才能讀進去。如果一些簡單好玩的書,能吸引孩子進入讀書的大門,那也很好啊。書讀多了,孩子自然就知道什麼是好書了。而且,除了真正的「壞書」,其他的書,可以說都是開卷有益的。
三是家長對待孩子讀書的目的不要功利,不要只把讀書當做提高語文和作文成績的工具,而是要讓書香浸潤孩子一生,薰陶孩子健康成長。
最後一條,現在開始,拿起書來,和孩子一起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