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格乎吉樂農牧民眼中的「牛」科學家

2020-12-19 正北方網

農牧民眼中的科學家是什麼樣?也許沒人能說清。但在內蒙古養牛圈裡,有一位大忙人就是大家公認的「牛」科學家,他每天接到最多的是農牧民養殖諮詢電話,十幾個微信群裡也全部是養牛問題解答,無論何時何地,他滿腦子的養牛論,親手帶動輻射肉牛養殖戶8000多個,通過技術服務,幫助脫貧了2846個建檔立卡貧困戶。他就是內蒙古畜牧工作站的包格乎吉樂圖博士。

在帳篷實驗室裡為農牧民做優質肉牛胚胎移植 攝影/北方新報正北方網記者 段麗萍

包格乎吉樂圖是土生土長的蒙古族,他熱愛內蒙古,更加了解內蒙古。大學畢業後的他成為了一名畜牧站工作人員,立志要幫助更多的農牧民脫貧,通過科學養殖來致富。說幹就幹,這一幹就是30多年。

他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術管理方法,長期深入生產第一線示範推廣畜牧業生產先進技術,先後深入全區102個旗縣區農牧民和種畜場進行技術服務,積極參與主持完成了牛羊人工授精、胚胎移植、模式化養豬、畜禽新品種培育、地方良種選育與保護、肉羊育肥、肉牛育肥、奶牛繁育、良種工程、科技培訓、科技扶貧、產業扶貧、標準制定、畜禽養殖業糞汙治理與資源化利用等多項國家和自治區重大科技星火、豐收、攻關、推廣項目,成效顯著。

在基層做產業調研 攝影/北方新報正北方網記者 段麗萍

肉牛產業扶貧是內蒙古自治區的最主要扶貧產業之一,通過肉牛養殖脫貧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數量居多。近3年以來,包格乎吉樂圖把工作重點放在我區貧困旗縣產業扶貧之中。先後在通遼市、赤峰市、烏蘭察布市、呼和浩特市、巴彥淖爾市、包頭市等地的31個自治區級或國家級貧困旗縣的208個鄉鎮蘇木及197個嘎查村舉辦形式多樣的肉牛養殖技術培訓班和現場指導,累計理論講座193課次,培訓技術人員、產業指導員、鄉村扶貧幹部、農牧民11214人次。

現場指導養殖技術 攝影/北方新報正北方網記者 段麗萍

包格乎吉樂圖竄鄉走村、竄場走戶現場指導養殖技術,尤其是現場手把手教農牧民人工輸精、剖腹產等操作性較強的技術。農牧民朋友們都會親切地稱呼他為「我們的包老師」,也總說「養牛致富就找包老師」。在那3年裡,下鄉就有602天,行程12萬多公裡。包格乎吉樂圖說,我腦子裡就是一門心思讓更多的農牧民通過科學養殖來致富,這是作為一名畜牧工作者在脫貧攻堅、產業扶貧中應盡的責任。

付出就會有回報,30多年的堅持和堅守,包格乎吉樂圖不僅收穫了農牧民朋友的信賴,也收穫了鮮花和榮譽。他先後獲得全國、自治區多項表彰獎勵,被評為「自治區突出貢獻專家」;參與主持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十五」至「十二五」「高產奶牛良種繁育體系建立與示範」項目,取得3項重大科技成果,其中一項獲得內蒙古自治區科技進步一等獎。他還研究出適應於內蒙古地區規模化生產的一套簡便、穩定、低成本、高效、實用、新的家畜胚胎移植應用技術和遺傳改良技術,並且大面積推廣應用。

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工作之餘,包格乎吉樂圖隨時隨地把科普工作貫穿始終。通過新聞媒體和農牧廳網絡,他把更多的科學養殖知識普及到了農牧民心中,成為了農牧民心中的「牛」科學家。

文/北方新報正北方網記者 段麗萍

相關焦點

  • 農牧民身體健康的守護者——甄生聯
    在地廣人稀、環境惡劣和條件艱苦的烏拉特中旗從事醫療工作是十分艱辛的事,甄生聯就是這片土地上各族農牧民身體健康的守護神。1988年一個黃風肆虐冬日,幾天前剛下過雪的山頭變成了白茫茫的冰坡,夜晚氣溫降至零下攝氏度,融化後的積雪在路表面形成一層冰,身背二個藥包的甄生聯頂風前行,走起路來異常艱難,但他還是堅持來到了阿拉騰其其格家中,經過檢查發現是急性闌尾炎
  • 你知道聖人與科學家眼中的空間有什麼不同嗎
    大約生活在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期間,留下了一部《道德經》騎牛到天上逍遙去了。另一位是釋迦牟尼,就是其中一個名號的佛,印度人,與老子同個時代,不過比老子要小几歲,大約是公元前565~公元前486年。兩位聖人都轉世到了同一時期,分別到了不同地區,難怪他們的思想有相近的地方,都對「無為」有自己的思想見解,看樣子那時候東方世界的文化應該有一定的交流。
  • 中國最大最「牛」縣城,面積相當於兩個浙江,低調千年鮮為人知
    假如說強,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基本上也就是聲名狼藉,但是,它的確是中國那麼多縣一級行政區中最牛的那一個,也許你不知道它的名字,但你應該吃過那裡的大棗,事實上,中國著名的年輕才俊,加上他的故事遠遠超出你的想像,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拉薩市對接項目 促進農牧民轉移就業
    近日,記者從相關部門了解到,中鐵建工自治區醫院建設項目吸納了23名農牧民轉移就業者,為拓展農牧民轉移就業新突破起到引領示範作用。中鐵建工集團西藏自治區醫院項目部內,拉薩市相關負責人與中鐵建工集團西藏自治區醫院項目部多次溝通協調,充分考慮該項目實際情況和農牧民的特點,對接開發一系列就業崗位,優選墨竹工卡縣23名農牧民群眾與之精準對接,經過前期「以工代訓」「師帶徒」的充分磨合,23名農牧民與施工單位全部達成就業意願並籤訂勞務合同,日薪酬均不低於240元/人。
  • 科學家潘宗光教授在中國佛學院開講《科學家眼中的淨土法門》
    2015年10月10日晚上,著名科學家、香港理工大學前校長潘宗光教授應邀在中國佛學院大禮堂,為全體師生作了題為《科學家眼中的淨土法門》的專題佛學講座。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中國佛學院常務副院長宗性法師主持講座。潘教授與中國佛學院的全體師僧一起分享了自己是如何從一個科學家到建立佛教信仰的過程,並如何從學修禪宗轉向淨土宗的心路歷程。
  • 大棚經濟富農家 「果蔬拼盤」助塔縣農牧民增收
    牧民阿依木汗·夏買克在溫室大棚內摘火龍果。阿依木汗·夏買克說,自己已經學會了熱帶特色水果的種植管理技術以及反季蔬菜的種植管理,「明年我準備包兩個大棚自己幹」。 記者了解到,2017年在當地政府及深圳福田區的支持下,提孜那甫鄉先後建起了12座溫室拱棚,成立了溫室大棚蔬菜基地及提孜那甫鄉昌茂蔬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大大提高了縣城蔬菜、水果的供給量,解決了「吃菜難」「吃菜貴」問題。
  • 金稻穗獎得主「牛不啦」:婆婆眼中好兒媳,村民眼中致富能人
    但今日頭條上有一位名叫「牛不啦」的創作者,通過記錄自己與婆婆相處的點滴生活,讓我們看到了婆媳和諧相處的「法門」,為大家樹立了好兒媳典範。同時她還積極拍攝鄉村生活,讓眾多網友看到了真實的鄉村,在這個過程中助力了鄉村產品擴大銷路。牛不啦不僅是婆婆眼中的好兒媳,也成了村民眼中的能人。
  • 巴裡坤縣發展奶驢養殖 促進農牧民增收致富
    天山網訊(通訊員左娟 杜雅娟報導)巴裡坤哈薩克自治縣立足當地豐富的飼草和獨特資源優勢,積極引導當地農牧民大力發展特色養殖,如今縣裡興起了奶驢特色養殖熱潮,通過採用「公司+合作社+養殖戶」的模式,帶動廣大農牧民增收致富。  這幾天,該縣龍頭企業巴裡坤金驢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陳義合走家串戶,為今年的鮮驢奶收購做著準備工作。
  • 昌都開展農牧民、大學生技能培訓提高就業率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卡若區就業創業培訓中心採用「訂單式」「對接式」「儲備式」培養模式對廣大農牧民、大學生開展技能培訓。「這種方式大大提高了就業率,近期訂單式、以工代訓、以師帶徒模式的培訓班就業率達到100%。」扎西貢布說。昌都市山高谷深,農牧民耕地和草場有限,僅靠農牧業走上致富路、過上更好的生活十分困難。
  • 美媒:科學家稱改造牛胃有助減排
    參考消息網11月10日報導 美媒稱,歡迎來到打嗝牛的世界。每年溫室氣體排放總量中有14.5%是由牲畜製造的,其中大多數來自牛。而且由於人們不大可能放棄吃牛肉,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們正在調整牛進食的飼料,試圖讓它們不再打那麼多嗝。
  • 巴裡坤縣:奶驢養殖帶動農牧民增收
    近年來,巴裡坤哈薩克自治縣大力支持當地特色農牧企業和合作社發展壯大,引進了以驢奶加工為主的企業,帶動農牧民發展奶驢養殖業。  每天早上10點,巴裡坤縣利農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葉爾恰提·拜山拜克都會到花麒奶業有限責任公司交售驢奶。  30 歲的葉爾恰提家在巴裡坤縣石人子鄉,2014 年,他從塔裡木大學畢業後回到家鄉。
  • 牛屁會造成溫室效應!科學家要來清理牛屁了
    但是牛屁(還有牛打嗝)卻真的有可能造成災難,因為牛放屁和打嗝會釋放溫室氣體甲烷,從而嚴重破壞氣候。現在,「英勇」的科學家們想要一勞永逸地終結這個「放屁」放出來的溫室效應。阻止一種生物放屁,聽起來可能是非常殘忍和不可思議的。但是如果允許這種氣體無節制的繼續下去,造成的後果可能更加殘忍。
  • 鄂爾多斯:電商扶貧助力農牧民增收奔小康
    電商帶貨「火了」,農牧民了解到了網絡銷售的「威力」,紛紛尋找學習的機會。在這一基礎上,鄂爾多斯市商務局積極引導,多次為農牧民組織開展創業指導和技能培訓,培訓內容涉及電商運營、品牌培育及推廣技巧等,幫助農牧民快速掌握電商基本技能。今年開展電商實操應用培訓6期,累計培訓農牧民1384人。示範引領,群眾受益。
  • 牛背鷺表情包正式發布
    牛背鷺表情包正式發布 2020-08-01 15: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怎麼全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民代表都聚在巴彥淖爾
    慶豐收 迎小康慶祝中國農民豐收節暨全區第三屆農牧民文藝匯演即將亮相。這個充滿豐收喜悅的日子裡,是農牧民朋友的歡樂季。全區的農牧民朋友代表將齊聚巴彥淖爾市臨河區,共慶這個歡樂的節日! 瓜果飄香谷滿倉,喜迎金秋豐收忙。從莽莽林海到大漠深處,從金色的田野到遼闊的草原,自治區各盟市的優質綠色農畜產品將集中亮相中國農民豐收節,致富能手和脫貧帶頭人將在現場和大家分享他們脫貧致富的經驗。
  • 中國寶「藏」|西藏農牧民生產經營方式發生歷史性變化
    新華社拉薩12月7日電 題:西藏農牧民生產經營方式發生歷史性變化新華社記者格桑邊覺 格桑朗傑「我不識字,也沒什麼技能,以前就靠放牧過日子,收入很少。」西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的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底,西藏農牧民專業合作社已達13726家,同比增長58.8%,加入合作社家庭有164749戶,群眾537159名。農業農村廳農村合作經濟指導處處長次仁旺姆說,農牧民專業合作社的成立和發展,改變了入社農牧民原有的生產形態,推動農牧民增收致富。
  • 中國寶「藏」| 西藏農牧民生產經營方式發生歷史性變化
    新華社拉薩12月7日電 題:西藏農牧民生產經營方式發生歷史性變化西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的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底,西藏農牧民專業合作社已達13726家,同比增長58.8%,加入合作社家庭有164749戶,群眾537159名。農業農村廳農村合作經濟指導處處長次仁旺姆說,農牧民專業合作社的成立和發展,改變了入社農牧民原有的生產形態,推動農牧民增收致富。
  • 遭遇蒙羊公司「套路」  農牧民無辜負債責任誰擔?
    近日,多名內蒙古農牧民反應遭遇了「套路貸」,蒙羊公司讓養殖大戶申請貸款,卻挪作他用。農牧民沒有收到任何錢款,卻莫名其妙要還一大筆費用。更離奇的是,法院還支持了貸款合同成立,限期農牧民繳清貸款。「太過分了,這都是農牧民的辛苦錢,視國法於無物。」「根除社會毒瘤,我們的和諧社會才能健康發展,希望有關部門給個說法。」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封躍平律師表示,該案當事人可能涉嫌貸款詐騙罪和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罪。本案中,蒙羊公司的行為侵犯了農牧民的公私財物所有權,以及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對貸款的所有權,影響了國家金融管理制度權威。
  • 內蒙古:斬斷伸向農牧民「奶酪」的黑手
    凝心聚力呵護農牧民利益   在維護農牧民權益上,內蒙古檢察機關各職能部門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固陽縣農牧業局原副局長丁亮在分管農機工作期間,不認真履行職責,導致個別不法分子借用農民身份證,倒賣享受國家補貼的農機具37臺,套取補貼資金128.4萬元。固陽縣檢察院反瀆局依法進行查辦,目前法院已對其作出有罪判決。
  • 這個周末,一場專屬鄂前旗的農牧民匯演,期待您的光臨!
    金秋八月,碩果飄香春華秋實,共慶豐收今年的你還沒有親耳聽到過草原農牧民嘹亮的歌聲嗎?還沒有親眼見到過熱情奔放的舞蹈嗎?不用東奔西走,就在家門口來欣賞一場「農民演、演農民、樂農民」的文藝大餐吧「決勝小康、奮鬥有我」——守望相助好家園第三屆鄂託克前旗農牧民文藝匯演,將於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