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網】科教扶貧激活「一池春水」 中國科大貴州安徽扶貧紀實

2020-12-24 中國科學院

2020年6月,中國科大附一院專家在六枝特區培訓指導。中國科大供圖

2020年10月12日,六枝特區農特產品展銷會在中科科大校園舉辦。中國科大供圖

2018年6月21日,中國科大黨委書記舒歌群帶隊赴六枝特區調研扶貧工作。中國科大供圖

中國科大在六枝特區援建的高中低海拔獼猴桃基地。中國科大供圖。

2019年5月,中國科大將科普活動送至金寨鄉村中學,吸引眾多學生和家長「圍觀」。楊凡/攝

  近日,15位來自貴州省六枝特區新窯鎮的村幹部和獼猴桃種植技術骨幹來到安徽合肥,參觀中國科大校史館、安徽省創新館、進行交流座談……據了解,這是中國科大通過科教精準扶貧的一項舉措。

  2015年,根據國務院扶貧辦部署,中國科大定點幫扶貴州省六枝特區。此前的2014年,根據安徽省政府部署,中國科大對口幫扶六安市金寨縣燕子河鎮龍馬村。幾年來,中國科大將定點扶貧工作作為學校積極落實國家戰略的「硬支撐」,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引擎」,育人報國的「重要陣地」,形成了全校「一盤棋」的扶貧工作格局。

  幾年間,從合肥到金寨、再到六枝,一校兩地戮力同心推進扶貧工作。2019年,龍馬村和六枝特區均圓滿實現高質量「脫貧摘帽」目標,正式退出貧困村、貧困縣序列。目前,兩地均已實現貧困人口清零。

  扶貧先扶智,教育扶貧「拔窮根」

  高校扶貧的優勢在於能為幫扶地區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中國科大的教育扶貧,分為「提升幫扶地幹部隊伍的素質」和「提升當地教育水平」兩條線。

  參加了近日在安徽合肥舉行的培訓班的六枝特區新窯鎮聯合村村支書陳興祥感慨:「培訓進一步釐清了村子的發展思路,讓我們更有方向、有路徑、有幹勁。」培養一支靠得住的幹部和人才隊伍,對於地區發展,特別是貧困地區的發展至關重要。

  中國科大扶貧幹部徐晶芝介紹,自2016年起,學校根據六枝特區需求,著力實施「人才培訓+幹部培養」隊伍建設雙軌制,採取「請進來」與「送出去」相結合的方式,先後組織各類培訓55場次,共培訓黨員幹部、中小學教師、醫護人員、產業帶頭人和各類技術人員1萬餘人次。當前,教育培訓已經成為中國科大定點扶貧的品牌項目。

  2019年5月12日,中國科大校園迎來了一批「貴」客——來自貴州省六枝特區定點扶貧地區的師生,受邀參加科技活動周。兩天的時間裡,他們觀科普、看展覽,近距離觸摸科技、感受科學的魅力。

  幾百公裡之外的金寨縣燕子河中學,一場特別的科技活動展正在舉行,中國科大百餘名志願者帶來的機器人、意念頭箍、航模等近30個科普項目,吸引了龍馬村及周邊約1500名中小學生和當地群眾參觀,這是中國科大以科技為「抓手」,深化教育扶貧的一個縮影。

  此外,學校通過研究生支教團、三下鄉,高校夏令營,定期開展科普講座,籤署對口支援協議,對接社會捐贈等多種形式,雙向促進教育資源交流與共享。在第33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六枝特區組織的參賽隊伍獲得科技輔導員科技教育創新項目一等獎,實現了「零的突破」,這也是貴州省2012年以來在該項目中獲得的首例全國一等獎。中國科大扶貧幹部林高華感觸頗深:「貧有百樣,困有千種。教育扶貧是提高扶貧工作實效的前提,而提升教育水平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方式」。

  科技唱主角,產業照亮「致富路」

  六枝特區地處烏蒙山脈南端、雲貴高原中部的斜坡上,海拔落差大,是獼猴桃生長適宜區。由於獼猴桃種植技術含量高、周期長、前期投入較大,普通農戶對種植獼猴桃積極性不高。中國科大與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合作,幫助制定六枝特區獼猴桃產業規劃,引進適應當地生態環境的獼猴桃品種,分別在海拔700米、1300米、1700米左右的村寨共建立了63畝低、中、高海拔優良品種示範基地。目前,六枝特區已種植獼猴桃2.4萬畝,並計劃在未來三年內新增6萬畝。

  扶貧初期靠「輸血」,投入資金進行基礎建設,後期就要依靠自身「造血」,增強群眾內生動力。如何「造血」?發展產業是根本之策。在產業扶貧中,中國科大特別重視科技對於扶貧的推動作用。為了解六枝特區的生態資源情況,中國科大於2017年4至5月,先後組織5組52人次分赴六枝特區開展扶貧調研工作,形成《六枝特區扶貧調研報告及各鄉鎮產業發展建議》,並於次年幫助六枝特區制定了詳細的鄉村振興發展規劃。

  從「輸血」轉向「造血」,人才是關鍵。中國科大黨政辦副主任、原扶貧幹部陳超介紹:「結合示範基地建設,學校邀請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專家團隊,開展獼猴桃全產業鏈上的技術培訓,為當地培養了一支穩定的技術推廣人才隊伍。」不僅如此,產業扶貧還有一些「高級選項」:邀請專家指導示範基地進行病蟲害綜合防治、土壤改良施肥、機械化操作方面的攻關研究,使「基地」不僅是「產地」,更是技術培訓和成果輸出中心。此外,依次建設的雲茸種植示範基地、綠色豐產新技術示範推廣基地,帶動了六枝特區的農業發展升級。

  入冬的金寨縣龍馬村薇菜種苗繁育基地,技術人員正在忙碌著。大棚裡,育苗泡沫板整齊地排著隊,泡沫板上薇菜孢子已經長出了芽,綠油油一片。「咱們引進的薇菜種苗繁育項目,採用了先進的漂浮式育苗技術,具有國家專利,苗子長大後移植到山地上,每畝每年可收入6000元到8000元。」中國科大駐龍馬村扶貧工作隊隊長、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金長江介紹。目前,該基地前期已投入40餘萬元,首期建立70餘畝薇菜種植示範區,未來幾年計劃開展千畝以上的規模種植。

  近年來,中國科大駐龍馬村扶貧工作隊搭建橋梁,多次邀請農業專家為村民免費培訓或提供技術指導,鼓勵貧困戶發展特色種植。2019年,該村引進的四季豆種植基地直接帶動60多戶貧困戶就業,增收35萬元。目前,扶貧工作隊正在龍馬村謀劃建設高標準有機茶場,努力實現茶葉標準化生產。

  瞄準「需求側」,消費扶貧助增收

  產業扶貧使農業增效,但如何將產品銷售出去,使農民增收?中國科大打出了「產銷組合拳」:上遊搭建基礎設施,中遊開展技術培訓,下遊進行消費扶貧。在銷售上,學校通過搭建校園展銷平臺、幫扶單位購銷、培育品牌助銷、線上促銷多種方式,推動扶貧地農副產品更好地融入市場。

  六枝特區的小黃姜個頭小巧玲瓏,口感鮮嫩清辣,性溫味鮮香,薑汁飽滿。但長期以來藏於深山,銷售渠道不暢,一直鮮為人知。在中國科大扶貧幹部的推動下,2018年12月28日,六枝特區人民政府與社交電商平臺籤訂「一縣一品」戰略合作協議,推進農產品「電商化」。12月30日9點,六枝小黃姜正式上線,原計劃24小時的活動,5小時就被搶購一空,累計售出小黃姜19.8萬斤。如今,小黃姜打出了知名度,價格達到了三塊多,今年還遠銷到了韓國。

  2019年以來,中國科大投入100餘萬元,支持六枝特區建設電商倉儲中心獼猴桃冷庫、電商培訓、電商試驗種植示範基地等,有力推動了特區電商的發展。僅2020年上半年,六枝特區新窯村網絡零售總額達673萬元。中國科大還推動中科院系統、中國銀行等單位採購六枝特區農副產品。2017年以來,學校通過多渠道幫助六枝特區銷售農副產品7500萬元。此外,學校還積極探索將科學技術融入健康扶貧、綜合扶貧。

  為更好地助力脫貧攻堅工作,中國科大專門成立了扶貧開發領導小組,以校黨委書記任組長,兩位分管校領導任副組長,相關部門、學院主要負責人為主要成員,每年制定詳細的扶貧工作計劃,定期召開工作會議研究部署扶貧項目。

  「社會服務是高校肩負的重要責任,科教報國、追求卓越是中國科大的初心使命」,中國科大黨委書記、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組長舒歌群表示,「學校將堅決做到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今後繼續發揮學校特色優勢,充分利用學校的平臺和力量,鞏固脫貧成效,為下一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奠定基礎。」

相關焦點

  • 科教扶貧激活「一池春水」 中國科大貴州安徽扶貧紀實
    2020年6月,中國科大附一院專家在六枝特區培訓指導。中國科大供圖中新網合肥12月22日電 (吳蘭 劉愛華)近日,15位來自貴州省六枝特區新窯鎮的村幹部和獼猴桃種植技術骨幹來到安徽合肥,參觀中國科大校史館、安徽省創新館、進行交流座談……據了解,這是中國科大通過科教精準扶貧的一項舉措。
  • 【科學網】科教扶貧激活「一池春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扶貧...
    本報通訊員 劉愛華日前,一場特別的培訓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以下簡稱中國科大)開班。15位來自六枝特區新窯鎮的村幹部和獼猴桃種植技術骨幹,在兩天半的時間裡,參觀中國科大校史館、安徽省創新館、渡江戰役紀念館,聆聽安徽省委黨校教授關於《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的解讀》,進行交流座談……這是中國科大通過科教精準扶貧的一項舉措。
  • 激活「一池春水」——甘南州就業扶貧工作綜述
    就業是民生之本,就業扶貧是推動貧困家庭擺脫貧困最有力的手段。    今年是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之年。全州上下堅持將就業扶貧作為重中之重,下足功夫、精準施策,積極打好就業扶貧「組合拳」,確保有勞動能力、有就業意願的貧困家庭穩崗不丟崗、轉業不失業,實現持續穩定增收,激活全州脫貧攻堅的「一池春水」。
  • 科技點亮扶貧路——中國科大金寨扶貧記
    「6年來,中國科大定點扶貧龍馬村,將科教等優勢融入扶貧實踐中,取得了顯著的效果,2019年底貧困發生率已降至0.33%,目前僅剩的5戶10人也已完成脫貧公示。」金寨縣燕子河鎮龍馬村黨支部書記汪光輝笑言,如今村裡一年一個樣,村民們脫貧致富的信心更足了、勁頭也更大了。在龍馬村薇菜種苗繁育基地,技術人員正在忙碌著。大棚裡,育苗泡沫板整齊地排著隊,泡沫板上薇菜孢子已經長出了芽,綠油油一片。
  • 【中國新聞網】著眼未來 中科院部署教育扶貧和心理扶貧
    【中國新聞網】著眼未來 中科院部署教育扶貧和心理扶貧 2020-11-16 中國新聞網 孫自法 (中科院)科技扶貧成效新聞發布會,中科院院長白春禮表示,該院著眼未來,部署教育扶貧和心理扶貧工作。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發揮產業扶貧乘數效應增進民生福祉
    產業扶貧不僅要功在當下,更要功在長遠,要重視產業扶貧,更要找準產業,才能發揮好產業扶貧帶貧減貧的作用,確保貧困群眾持續穩定增收。產業扶貧要在「統」字上下功夫。產業扶貧不是一棵樹苗的問題,而是一片森林的問題。
  • 「石榴籽」團隊激活一池春水
    「石榴籽」團隊激活一池春水 湖南師大附中9位老師組團到耒陽支教,為當地基礎教育發展立下新功 起因是,學校擔心謝良將年級組長和班主任一肩挑,精力上顧不過來,為了給他減壓,讓他二選一。消息一出,班上的孩子紛紛 「上書」,深情挽留他繼續當班主任。這道選擇題對於謝良來說是艱難的,最後,他還是咬牙硬扛了下來。「謝老師不是將支教當作任務來完成,而是真正在育人。能遇到附中的老師,是我的幸運。」 高1904班的王慧說。 這樣的蛻變故事還有很多。
  • 新詩百年,貴州詩歌以「文軍扶貧」方式再出發
    醉美龍宮,詩意黔行10月22日,由貴州黃果樹旅遊區管理委員會、龍宮風景名勝區管理處主辦,貴州省詩人協會、安順市龍宮旅遊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貴州廣播電視臺公共頻道、貴州廣播電視臺科教健康頻道聯合承辦的大型文旅活動「2018首屆中國·貴州龍宮詩會」朗誦晚會暨網絡詩歌大賽頒獎盛典在旅遊扶貧先進單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5A
  • 民族音樂紀實劇《家園》聚焦「精準扶貧」
    劇照 中央民族樂團供圖中新網北京12月10日電 (記者 應妮)由中央民族樂團創作出品的民族音樂紀實劇《家園》於12月7日至8日在北京保利劇院完成首演。該劇以民族合唱隊和民族管弦樂隊為表演主體,「脫貧攻堅奔小康」工作中發生的感人故事為原型,戲劇化的表現手法為特色,通過音樂行者們的所見所聞,歌頌「精準扶貧」政策和「決勝小康」的目標,展現在黨的領導下各族人民脫貧致富的精氣神,以及通過大家共同努力所取得的輝煌成果。
  • 武警北京總隊機動某支隊:資源共享激活課堂「一池春水」
    武警北京總隊機動某支隊著力創新教育方法資源共享激活課堂「一池春水」解放軍報訊 張寒蕭報導
  • 安徽一扶貧幹部被刺身亡,年僅32歲!
    下溪村黨支部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章建軍,在村制止非法電魚的過程中,被犯罪嫌疑人持刀捅傷,不幸去世,年僅32歲。板橋頭鄉政府官方公眾號在10月31日發布悼念文章稱,中共黨員、縣教體局幹部、績溪縣板橋頭鄉下溪村黨支部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章建軍同志,在村制止非法電魚的過程中,被犯罪嫌疑人持刀捅傷,經搶救無效,於2020年10月30日不幸去世,年僅32歲。
  • 海南師範大學攜手農村校「貼地走」的藝術激活鄉村美育「一池春水」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劉曉惠)把海南文昌民居的歷史故事製成定格動畫,用畫筆記錄下「天問一號」在文昌發射升空的瞬間,在紙片上雕刻出傳統民居的門窗鏤花……在近日舉辦的海南省文昌市聯東中學美育成果展上,記者注意到,文昌當地特色傳統、特色文化激活了師生們的新實踐——讓藝術「貼地行走」,打造本地品牌,激活鄉村美育「一池春水」。
  • 海南師範大學攜手農村校 「貼地走」的藝術激活鄉村美育「一池春水」
    >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劉曉惠)把海南文昌民居的歷史故事製成定格動畫,用畫筆記錄下「天問一號」在文昌發射升空的瞬間,在紙片上雕刻出傳統民居的門窗鏤花……在近日舉辦的海南省文昌市聯東中學美育成果展上,記者注意到,文昌當地特色傳統、特色文化激活了師生們的新實踐——讓藝術「貼地行走」,打造本地品牌,激活鄉村美育「一池春水」。
  • 開啟「高鐵模式」激活冬遊「一池春水」
    來源:中國經濟網12月11日,江蘇境內的連淮揚鎮高鐵全線開通;12月12日,首條縱貫太行山的高鐵――鄭州至太原高鐵全線貫通。高鐵的沿線城市迎來了首批「高鐵遊客」,城市間開啟旅遊交流「高鐵模式」。多條高鐵的開通運營,不僅縮短了城市間的時空距離,便利沿線群眾的出行,也對加強高鐵沿線城市間的旅遊交流、旅遊合作起到了重大推動作用,給當地的冬季旅遊業發展添了一把火。(人民日報海外版)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大多數人平時都忙於工作,周末、節假日空閒時間就想放鬆一下,有益身心健康。
  • [中國新聞網]專家研討教育扶貧與女性發展相輔相成
    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會長劉利民致辭為紀念1995年世界婦女大會召開25周年,凝練中國教育扶貧、助力女性發展經驗的學術表達,教育、女性與可持續發展論壇2020——「教育扶貧與女性發展」專題研討會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
  • 文旅扶貧,貴州鄉村遊紅火
    近年來,貴州省實施發展文化旅遊業、助推脫貧攻堅行動,以文旅開發為抓手,大力推進文旅扶貧工程。扶貧帶火了貴州鄉村遊,記者從各大旅遊預訂平臺得到的數據顯示,貴州鄉村遊的預訂量目前比去年同期有明顯增加,特別是上海對口幫扶的遵義市,文旅扶貧效果顯著。
  • 《中國扶貧案例故事選編2020》英文版圖書首發
    《中國扶貧案例故事選編2020》英文版圖書首發每日甘肅網隴南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洪文泉楊唯偉)2020全球減貧夥伴研討會11月24日在甘肅省隴南市召開,《中國扶貧案例故事選編2020》英文版圖書在會上首發。
  • 摘下致富「黃金芽」 浙江安吉扶貧茶在貴州正式開採
    摘下致富「黃金芽」 浙江安吉扶貧茶在貴州正式開採 2020-03-05 12:49:52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孫靜波 責任編輯:孫靜波
  • 廣州酒家打造「皂角米」明星產品助力貴州消費扶貧
    廣州酒家打造「皂角米」明星產品助力貴州消費扶貧 2020-07-29 17: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黔澳攜手勞務扶貧 貴州首批赴澳門務工人員今日啟程
    黔澳攜手勞務扶貧 貴州首批赴澳門務工人員今日啟程 2018-12-16 19:46:2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姜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