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瀋陽:疫情期間輿論最大特點是對疫情防控有信心|2020中國經濟媒體高層峰會
12月4日,由中國經濟傳媒協會、《華夏時報》聯合主辦的第十三屆(2020)中國經濟媒體高層峰會在北京舉行,此次峰會的主題為「脫貧:媒體、企業的溫度和力量」。清華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瀋陽出席會議並就「新冠疫情相關輿情研究」發表了演講。
瀋陽指出,疫情影響之下輿論傳播的第一個顯著特點表現為央媒的傳媒現象凸顯,同樣也有信息漩渦的現象,理工科專家的聲音大幅度提升了,他們的話語權提高,但是也有少量的不太理想狀態。
「平臺之間的共存度提升了,微博、微信,客戶端、短視頻等不同的平臺作用不一樣,但如果你每天不用短視頻,嚴格意義來說你已經是非主流化人群了。」瀋陽說到。除此之外,疫情期間隨著獲取信息的需求大幅度提升,隨之而來的是疫情相關信息的點擊率大幅度上升,這也是一個顯著特點。
此外,瀋陽及他的團隊也對疫情期間的謠言做了搜集,具體來看,他搜集了中文謠言500條,英文謠言200條左右,發現謠言在疫情期間呈現出了一個非常強的闢謠機制:「只要發現有謠言出現,各大央媒都會跟進,這是一個比較重要的突破。」他說。
通過對這次疫情期間輿論傳播特點的研究,瀋陽提出了「三論」:第一論是「加速論」,整個疫情加速了新技術的發展,加速了虛擬化生存,加速了非接觸性生存。第二論是「指數論」,新冠疫情是一個指數級公共危機,必須有強有力的黨和政府的調控、對病毒本身的洞察能力、信息的準確傳播和公民權利的讓渡才能實現防控。第三論是新冠疫情論,新冠疫情帶來了全球矛盾的激化。
在短視頻領域,瀋陽也提出了自己的「三論」:第一個是加速論,短視頻加速了高互動感、高全息度、高情感度的網絡社交發展,短視頻時代的底層邏輯是具像的、全息的。第二論是指數論,短視頻時代成名需要15秒,而成功需要一輩子,真正的成功需要的是長期的努力。第三論是補償論,人們看短視頻時會特別羨慕詩和遠方,這實際是對我們情景和生活的一種補償。
最後,瀋陽總結道:「疫情期間的輿論有一個最大特點,就是中國老百姓對疫情防控有信心,也帶來了我們在國際上的自信心。當然,在國際上我們也面臨著輿論的挑戰,這仍需我們持續努力。」
(文章來源:華夏時報)
(責任編輯:DF062)